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1644年),李自成軍攻陷北京,明朝滅亡,但李自成很快被清軍在山海關擊敗。李自成向陜西撤退前焚毀紫禁城,僅武英殿、建極殿、英華殿、南薰殿、四周角樓和皇極門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毀。五月初二,清軍進入北京,紫禁城被清軍接管。
同年十月,清世祖順治帝遷都北京。十月初一,順治帝在太和門向全國頒布登基詔書,清王朝正式定都北京。此后歷時14年,將中路建筑基本修復。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開始重建紫禁城其余被毀部分建筑,至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基本完工。 清朝入關之后,依照明朝的舊例,順治帝和康熙帝都將乾清宮作為居住和處理朝政的主要場地。雍正帝即位之后,開始移居養(yǎng)心殿。養(yǎng)心殿位于紫禁城內(nèi)廷、乾清宮西側(cè),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間。起初,它并不是皇帝的寢宮。清康熙時期,內(nèi)務府在此設置專為皇室造辦宮廷活計的諸多作坊,稱“養(yǎng)心殿造辦處”。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后,即位的雍正皇帝并沒有搬到乃父的寢宮乾清宮去住,而是將西側(cè)遵義門內(nèi)暫時用作為父守孝之“苫次”的養(yǎng)心殿辟為皇帝寢宮。 從此,養(yǎng)心殿開始成為皇帝居住和清朝朝政的主要處理地點,此后軍機處設立之后辦公地點也在養(yǎng)心殿附近。乾隆帝即位之后,對養(yǎng)心殿殿區(qū)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擴建和改建,逐漸形成了一定的規(guī)制。從雍正帝之后,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tǒng)八位皇帝都在此居住。一直到宣統(tǒng)帝被趕出紫禁城。
咸豐帝在位時期,也曾把長春宮與前面的啟祥宮(即現(xiàn)在的太極殿)打通,連為一體,咸豐去世后,慈禧也曾在這里居住,一人獨享兩宮。西六宮到了晚清的時候,慈禧開始改造某些宮殿。因此,西六宮中有四個宮都留下了慈禧的足跡。
咸豐帝死后,慈安和慈禧早期垂簾聽政時,都曾居住在長春宮,同治十年(1871年),慈安從長春宮搬回鐘粹宮居住,長春宮便成為慈禧太后一人獨享的宮院。太極殿原來也只是二進院落,咸豐改修長春宮時,將太極殿后殿辟為穿堂殿,使太極殿與長春宮連接成相互貫通的四進院。
明末清初,李自成焚毀了大部分的宮殿;清朝兩百多年的時間里,紫禁城多次遭遇雷劈,著火,很多宮殿都遭遇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明清兩代的宮殿區(qū)別還是比較大的,清朝宮殿比明朝修得更加富麗堂皇,屋脊、斗拱的樣式都有一定程度的改變。當讓最大的區(qū)別要數(shù)太和殿了。太和殿最初的時候,是非常大的。明朝中后期的時候就已經(jīng)有了一定程度的縮小,到了清朝的時候縮小就更加嚴重了。
一般而言,顛覆前朝,必毀其標志性建筑,而后遷都別處,即所謂“隳宗廟,焚皇城”。周武王滅商后對商朝王墓進行了發(fā)掘性毀壞;朱溫滅唐后將長安和洛陽焚毀,從此長安再也沒能恢復帝都榮光。但是清朝似乎是一個例外,沒有毀城,沒有遷都。稍微修補,拎包入住,搖身一變成為紫禁城的主人。
那么,清朝為何要這么做?誰給了它逆勢而動的勇氣?
清朝汲取了元朝教訓,在漢文明的接納上比元朝更加深入,因此清朝的統(tǒng)治也更加穩(wěn)固。
入關后,攝政王多爾袞宣布明朝官僚一切如舊,照常任用,一下子就把漢人官僚的心收住了。要知道,李自成入京后,對京城四品以上官僚大范圍追餉,很多官僚死于農(nóng)民軍的嚴刑拷打?,F(xiàn)在好了,清朝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那么還有什么理由不擁護呢?至于誰當皇帝,和自己的榮華富貴相比真的很次要。
多爾袞一再強調(diào),自己是明朝的繼承者,大清入關的使命,就是替苦命的崇禎皇帝報仇,徹底消滅以李自成為首的農(nóng)民軍暴亂分子。為了把戲演好,他們還厚葬了崇禎皇帝,順治皇帝還親自主持祭拜這位前輩。既是一家人,當然就沒有燒掉自己的家做打自己臉的事,所以清朝就順理成章地住了進來。
【沈陽故宮】
東路為努爾哈赤時期建造的大政殿與十王亭;中路為清太宗時期續(xù)建的大中闕,包括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以及清寧宮、關雎宮、衍慶宮、永福宮等;西路則是乾隆時期增建的文溯閣等
【北京故宮】
太和殿(金鑾殿) 中和殿 保和殿 乾清宮 交泰殿 坤寧宮 鐘粹宮 景陽宮 承乾宮 永和宮 景仁宮 延禧宮 太極殿(啟祥宮)長春宮 咸福宮 永壽宮 翊坤宮 儲秀宮 奉先殿 養(yǎng)心殿 慈寧宮 頤和軒 養(yǎng)性殿 寧壽宮 皇極殿
【圓明園】
正大光明、勤政親賢、九洲清晏、縷月開云、天然圖畫、碧桐書院、慈云普護、上下天光、杏花春館、坦坦蕩蕩、茹古涵今、長春仙館、萬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長、月地云居、鴻慈永祜、匯芳書院、日天琳字、澹泊寧靜、映水蘭香、水木明瑟、濂溪樂處、多稼如云、魚躍鳶飛、北遠山村、西峰秀色、四宜書屋、方壺勝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島瑤臺、接秀山房、別有洞天、夾境鳴琴、涵虛朗鑒、廓然大公、坐石臨流、曲院風荷、洞天深處、敷春堂、清夏齋、涵秋館、生冬室、四宜書屋、春澤齋、鳳麟洲、蔚藻堂、中和堂、碧享、竹林院、喜雨山房、煙雨樓、含暉樓、澄心堂、暢和堂、湛清軒、招涼榭、凌虛亭、澹懷堂、含經(jīng)堂、玉玲瓏館、思永齋、海岳開襟、得全閣、流香渚、法慧寺、寶相寺、愛山樓、轉(zhuǎn)湘帆、叢芳榭、諧奇趣、線法橋、萬花陣、養(yǎng)雀籠、方外觀、海晏堂、遠瀛觀、大水法、觀水法、線法山、線法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837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清朝時期北京外城、內(nèi)城、皇城、紫禁城···
下一篇: 敦煌在明朝之后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