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公患之,使鉏麑刺趙盾。盾閨門開,居處節(jié),鉏麑退,嘆曰:“殺忠臣,棄君命,罪一也。”遂觸樹而死。——《史記·晉世家》
譯文:
靈公也擔(dān)心,派鉏麑刺殺趙盾。趙盾內(nèi)室的門敞開著,鉏麑看見趙盾的住處極其簡樸,便退出來嘆息道:“殺死忠臣,違背君王的命令,這罪都是一樣的。”說完,頭撞樹身亡。
一
他是一個不稱職的刺客,關(guān)鍵時刻不忍下手,放棄了使命。
他是一個有思想的刺客,為了心中的正義,選擇了自殺。
他就是鉏麑。
二
一個很生僻的名字,先來掃盲。
這兩個字讀作“除尼”。
鉏的意思是鋤頭,但作為一個姓,來頭很大,其中一種說法是鉏姓源自妘姓,老祖宗就是射下九個太陽的后羿。
麑的意思是小鹿。
很悲催的,沒查字典之前,兩個字都讀錯了。
三
鉏麑是晉國有名的大力士,跟著一個叫屠岸賈的大臣混飯吃,屠岸賈是晉靈公的寵臣。
這個屠岸賈不是一個好鳥,寵愛他的晉靈公也是一個混蛋。
晉靈公當(dāng)上國王純粹是一起意外。
晉靈公的老爸晉襄公死的時候,并沒有指定繼承人,當(dāng)時還是太子的晉靈公根本就是一個兒童,能當(dāng)?shù)昧思覇??那個時候,“兄終弟及”的觀念還是很有市場,所以,以趙盾為首的大臣們想擁立晉襄公的弟弟當(dāng)國王。
但是,晉襄公的弟弟還在秦國,回國需要時間。
于是,晉靈公的老媽粉墨登場,祭出了“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潑婦三絕”,趙盾沒有他爹趙衰那么老辣,被呱噪得無法忍受,又被這女人用話逼到墻角,無奈改變了初衷。
于是,歷史上就有了晉靈公。
四
我們知道,“靈”從來就不是一個好的謚號,晉靈公用自己的行為很好地詮釋了“靈”這個很LOW的評價。
晉靈公是個半大的孩子,他最喜歡的游戲就是在高臺上,用彈弓打路上的行人,看見人家東躲西藏、鼻青臉腫,就笑得上氣不接下氣,還好那個時候還沒有槍,要不然就是《辛德勒名單》的中國版了。
國王當(dāng)然要吃山珍海味,一次,廚子沒把熊掌蒸熟就端上來了,晉靈公一吃,頓時大發(fā)雷霆,直接把手藝不過關(guān)的廚子咔嚓了。
晉靈公的所作所為,經(jīng)常被事實上執(zhí)政的宰相趙盾數(shù)落,雖然不至于挨揍,但每次被罵得滿頭唾沫星子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小屁孩子很煩趙盾,就希望趙盾哪天突然蹬腿咽氣。
這個時候,奸臣屠岸賈出場了。
五
屠岸賈說,我有個門客叫鉏麑,力大無窮,功夫了得,只要派他去把趙盾殺了,就萬事大吉了。
晉靈公小腦袋點得像搗蒜一樣,太好了。
屠岸賈當(dāng)然不會對鉏麑說出真實的情況,只是說趙盾專權(quán),根本不把國王放在眼里。
鉏麑飽餐一頓,就出發(fā)了。
六
鉏麑在趙盾家附近潛伏了一整夜,眼看天就要亮了,這時,趙家的大門從里到外一扇扇打開,趙盾穿著朝服,在大廳里端坐,準備上朝處理政務(wù)。
鉏麑看見趙家的裝修擺設(shè)都很簡樸,以前也多少聽到過一些傳聞,終于意識到自己即將進行的刺殺很可能是一個錯誤。
他從暗處走出來,說出了一番話,然后撞樹自殺了。
《史記》上這番話是:“殺死忠臣,和違背君王的命令,這罪都是一樣的?!?/p>
《左傳》上這番話內(nèi)容就比較豐富:“我,鉏鸒也,寧違君命,不忍殺忠臣,我今自殺!恐有后來者,相國謹防之!”
不但報了字號,說了原因,還對趙盾進行了善意的提醒。
不過,《左傳》上鉏麑的名字被寫成了鉏鸒,這個字念“玉”,是烏鴉的意思。
七
趙盾很是憐惜,讓人把鉏麑安葬在他撞死的老槐樹邊。
鉏麑最后的提醒很有預(yù)見性。不久,趙盾再次遭遇危險。
當(dāng)時,晉靈公宴請趙盾,埋伏好士兵準備殺死他。趙盾吃著吃著,一個廚子借著上菜的機會悄悄地對趙盾說,國王賞的酒,喝上三杯就差不多了。
趙盾感到了危機,草草吃了點東西,就要告辭。
那邊,埋伏的士兵還沒有集合好,于是放出一條大狗,直撲趙盾。又是這個廚子擋在趙盾身前,三兩下就要了狗命。
接著,士兵沖了出來,還是這個廚子大發(fā)神威,兵來將擋,水來土屯,趙盾在廚子的掩護下,成功逃脫。
這個廚子名叫示(這個字第三筆就是一豎,沒有鉤,打不出來,讀作其)咪明,當(dāng)年在快餓死的時候,受過趙盾的恩惠。
做好事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八
回頭再說說屠岸賈。
這個大奸臣在很多年后掌握了晉國的大權(quán),當(dāng)時,趙盾已經(jīng)死了,屠岸賈羅織罪名把趙家滿門抄斬,也因此有了“趙氏孤兒”的故事,成就了程嬰、公孫杵臼兩位名垂青史的人物。
九
刺客鉏麑,廚子示瞇明,還有程嬰、公孫杵臼。
這些人就是真正的“義士”。
相比之下,罷吃肯德基麥當(dāng)勞的那些“愛國人士”完全沒有可比性。
第一次
公元前228年,執(zhí)政已近10年的秦始皇在先后滅掉韓、魏、楚、趙四國后,指揮秦國大軍東臨易水,把戰(zhàn)火燒到了燕國的邊境。面對國家受到的威脅,燕國太子丹想到了通過謀殺秦王制造秦國內(nèi)訌的辦法,企圖以此換取國家的安全。于是遍求天下壯士以報強嬴。經(jīng)過處士田光的引薦,得見義士荊軻。荊軻原是衛(wèi)國人,后遷徙于燕國,其人喜好劍術(shù),但技藝并不精湛。善囑詩文,頗有豪俠之氣。燕太子丹得荊軻,乃派其西渡易水,去秦國行刺。并做了極周密的準備:詐言獻降,將淬了火毒的匕首藏于地圖之中,并帶上秦國叛將樊于期的首級以表“誠意”。及至在秦宮大殿上,秦王展開地圖,“圖窮匕現(xiàn)”時,荊軻突然握劍在手,刺向秦王,無奈基本功不扎實,關(guān)鍵時刻劍術(shù)不精的毛”┞段摶牛被秦王及其護衛(wèi)揮刀砍死,幾成肉泥。
荊軻刺秦王的事跡被歷代文人吟詠贊頌,描繪得悲壯感人,只是“惜哉劍術(shù)疏,奇功遂未成”。
第二次
荊軻刺秦未獲成功,帶給燕國的自然是滅頂之災(zāi)。燕國被滅,燕太子丹也被其父王喜殺死。然秦王猶記荊軻行刺之事,將曾與燕太子丹及荊軻有過來往的人悉數(shù)搜捕殺戮,以絕其后患。唯有荊軻好友、俠士高漸離埋名隱姓,匿于人家做“庸?!?,才幸免一死。隱匿數(shù)年,高漸離以為人們對自己已不復(fù)相認,便以自己一手高超的擊筑技藝得入秦宮,以圖行刺。豈料很快被人認出,秦王令人用馬糞將漸離的雙眼熏瞎,仍令其為自己擊筑取樂。
高漸離雖雙目失明,刺秦之心未死,他將鉛水鑄入筑腹,在一次為秦王擊筑時,以筑猛擊秦王,無奈雙目不得見,難辯目標,加之秦王早有防備,不得近身,反被秦王揮劍刺死。
第三次
為留侯張良所為。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第三次離宮外出巡視,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陽東南)遇張良率人襲擊。張良,即后來做了漢高祖劉邦的相國,被封為留侯的那個人,后人以張留侯名之。其祖先原為韓國的貴族,韓國被滅后,張良散盡家財,立誓報仇,陰謀刺殺秦始皇。張良選中一位可使百斤鐵椎的力士,在博浪沙設(shè)伏。可惜刺殺仍未能得逞,力士之椎擊中秦始皇乘坐馬車的馭手。始皇的得力衛(wèi)士們處變不驚,立即鋌劍護住始皇。張良等人寡不敵眾,只好逃之夭夭。秦始皇惱羞成怒,遍發(fā)通緝令,討捕張良等人,均不得獲。張良后來成了漢代的開國之臣。
第四次
在公元前216年,距離前次遇刺僅兩年。
這一年的一個夜晚,秦始皇率眾護衛(wèi)出宮游玩,在咸陽城附近的藍池,遭遇刺客襲擊。刺客們鋌槍揮劍,直取秦始皇。無奈始皇的護衛(wèi)眾多,且個個武功高強,刺客們根本不得近前,結(jié)果均被擒殺,無一生還。
此次行刺,誰為主謀,史無記載,不得而知。
秦始皇數(shù)次遇刺,在歷代皇帝中,鞏無出其右者。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917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宰相系列:小身材大能量的裸捐第一人
下一篇: 刺客系列:非典型刺客但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