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向李左車征詢攻取燕國和齊國的策略,李左車認為,漢軍在攻取趙國之后,士兵已經(jīng)非常疲憊,戰(zhàn)斗力有所減弱。如果漢軍立即對燕國實施強攻,而燕國采取堅守城池的策略,漢軍很可能在燕國的堅城之下束手無策,最終因為后勤補給困難而敗走。因此,李左車建議韓信暫時按兵不動,對燕國先采取攻心策略,派遣使者游說燕國君臣,向他們展示漢軍的強大實力和戰(zhàn)略優(yōu)勢,以此動搖燕國君臣與漢軍對抗的意志,使燕國歸降漢國。韓信采納了李左車的建議,對燕國展開攻心行動,果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兵不血刃而使燕國歸降漢國。
《孫子兵法·謀攻篇》中說:“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與強行攻城相比,運用謀略攻心顯然是上策。李左車幫助韓信謀劃的對燕國的攻心策略,使韓信不動刀兵就平定一國,顯示了智慧的巨大價值。
韓信主要還是利用了燕國的心理弱點,從而打敗燕國的。李左車主要是跟韓信說,只要利用你的名氣以及對方心理上的害怕就可以取勝。
關(guān)于李左車這是一位相當了不起的謀士。在韓信攻打趙國的時候。李左車就對韓信的弱點分析的相當透徹,從而也采取了謀略上的技巧,來防御韓信的攻擊。所以韓信對這個人也非常的尊敬和佩服。也希望能夠得到他的幫助。
當然在最后韓信憑借過人的軍事本領(lǐng)以及強悍的攻擊,打敗了趙國。也將李左車活捉起來。由于韓信對他非常的佩服,所以對李左車也是非常的恭敬。也希望他能加入自己的陣營,一起平復天下。當時韓信也問你坐車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不用吹灰之力打敗燕國和齊國。當時李左車看見韓信如此的禮賢下士,也很誠心的說出韓信的弱點。他說韓信軍下的弱點就是糧草的不足,如果此時對方避而不戰(zhàn),便可不戰(zhàn)而勝。這一點也正說中了韓信的痛楚。
這是李左車很平靜的說,如果這時你再強硬的去攻打燕國,那作為燕國的將士,看見你強硬的攻擊,自然是不敢輕易出戰(zhàn)的。就會堅守不戰(zhàn)。這樣的話,你韓信的軍隊就容易出現(xiàn)糧草不足的情況,如果后續(xù)的供給跟不上節(jié)奏,那士兵的士氣就會低落。這樣的話,就容易造成韓將軍的失敗。對于將軍你來說是萬萬不可的。這話一說海信也頓時吃驚,心里也是十分的竊喜,因為找到了一位可靠之才。
然而最終還是聽起李左車的建議,就很快的打敗燕國,他的建議就是故意做出很強硬的攻擊,但就是不明目張膽的去攻打城池,這在心理上對燕國造成的壓力,從而也成功的收復燕國和齊國。
? ? ? 李左車,戰(zhàn)國名將李牧之孫,輔佐趙王趙歇,立下赫赫戰(zhàn)功,被封為廣武君。后在漢滅趙時被韓信所俘。
? ?信乃令軍中毋殺廣武君,有能生得者購千金。于是有縛廣武君而致戲下者,信乃解其縛,東鄉(xiāng)坐,西鄉(xiāng)對,師事之。
? ? ?韓信于是傳令軍中不要殺死廣武君,有能活捉他的獎賞一千金。這時,有人捆綁上廣武君送韓信的軍帳前,韓信就解開他身上的繩子,請他向東坐下,自己向西對坐著,像對待老師一樣事奉他。
? ?于是信問廣武君曰:“仆欲北攻燕,東伐齊,何若而有功?”廣武君辭謝曰:“臣聞'敗軍之將不可 今臣敗亡之虜,何足以權(quán)大事乎!"信曰:“仆聞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與不用,聽與不聽也。誠令成安君聽足下計,若信者以言勇,亡國之大夫不可以圖存’。亦已為禽矣。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币蚬虇栐?“仆委心歸計,愿足下勿辭?!睆V武君曰:“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故曰'狂夫之言,圣人擇焉’。顧恐臣計未必足用,效愚忠。夫成安君有百戰(zhàn)百勝之計,一旦而失之,軍敗高下,身死泜上。今將軍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說闃與,一舉而下井陘,不終朝破趙二十萬眾,誅成安君。名聞海內(nèi),威震天下。農(nóng)夫莫不輟耕來,榆衣甘食,傾耳以待命者。若此,將軍之所長也。然而眾勞卒罷,其實難用。今將軍欲舉倦弊之兵,顛之燕堅城之下,欲戰(zhàn)恐久力不能拔,情見勢屈,曠日糧竭,而弱燕不服,齊必距境以自強也燕、齊相持而不下,則劉、項之權(quán)未有所分也。若此者,將軍所短也。臣愚,竊以為亦過矣。故善兵者不以短擊長,而以長擊短?!表n信曰:“然則何由?”廣武君對曰:“方今為將軍計,莫如案甲休兵,真趙撫其孤,百里之內(nèi),牛酒日至,以饗士大夫醉兵,北首燕路,而后遣辯士奉咫尺之書,暴其所長燕,燕必不敢不聽從。燕已從,使喧言者東告齊,齊必從風而服,雖有智者,亦不知為齊計矣。如是則天下事皆可圖也。兵固有先聲而后實者,此之謂也。”韓信曰“善?!睆钠洳?發(fā)使使燕,燕從風而靡。乃遣使報漢,因請立張耳為趙王,以鎮(zhèn)撫其國。漢王許之,乃立張耳為趙王。
? ? ?這時韓信問廣武君說:“我欲向北進攻燕國,向東攻打齊國,怎樣才能成功?”廣武君謙讓地說:“我聽說:'敗軍的將領(lǐng),不能跟他談?wù)撚赂?亡國的大夫,不能跟他謀劃國家的存亡。如今我是個敗軍亡國的俘虜,怎敢配得上商量國家大事呢!”韓信說:“我聽說,百里奚在虞國而虞國滅亡了:在秦國而秦國稱霸,并不是他在虞國就愚笨了,而在秦就聰明起來,在于國君用不用他,采納不采納他的意見。假如成安君聽從您的計策,像我韓信這樣的人也早被擒獲了。由于他不聽從您,因此我韓信才能侍奉您。”韓信多次試問道:“我是推心置腹聽從您的計謀,希望您不要推辭?!睆V武君說:“我聽說,聰明的人多次考慮問題,難免有一次失誤;愚蠢的人多次考慮問題,也會有一次正確。因此說,狂人的話,圣人也可以從中選擇。但是恐怕我的計謀,不一定值得采納,不過我希望獻上我的愚蠢而忠誠的見解。至于成安君有百戰(zhàn)百勝的計謀,一旦失算,軍隊在部地附近失敗了,自己也死在天水邊。現(xiàn)在將軍渡過西河,俘虜了魏王,在閼與擒獲了夏說,一舉攻占了井陘,不到一個上午就敗了二十萬趙軍,殺死了趙相成安君。聲名傳聞海內(nèi),威望震撼天下,農(nóng)民沒有誰不放下農(nóng)具停止耕作,只圖穿得好,吃得好,側(cè)耳傾聽,等待命令。如此,都是將軍的長處。然而百姓勞苦,士兵疲憊,其實難以使用。如今將軍想要發(fā)動疲倦的軍隊,駐扎到燕國堅固的城池下,想要作戰(zhàn),恐怕時間長了,力不能敵,真實地暴露了劣勢;曠日以久,糧草竭盡,而弱小的燕國不肯降服,齊國必然拒守境,使自己強大起來。燕國和齊國都堅持不肯降服,那么劉邦和項羽的抗衡就不見分曉。如此,將軍的短處。我愚笨,但私下認為您攻燕伐齊的打算是錯誤的。所以善于用兵的人,不拿自己的短處攻擊別人的長處。韓信說:“既然這樣,那該怎么辦呢?”廣武君回答說:“現(xiàn)在替將軍著想,不如按甲息兵,鎮(zhèn)守趙國,安撫趙國的遺孤。使百里之內(nèi),每天都可以送牛肉和美酒,宴請軍官,慰勞兵,北向移軍燕國,然后派說客送信到燕國,向燕國顯示您的長處,燕國一定不敢不聽從。燕國順從以后,再派說客東去勸告齊國,齊國一定見風使舵地臣服。即使是聰明的人,也不知道怎樣替齊國打算了。這樣,那么天下的大事就都好辦了。用兵之道,本來就有先虛張聲勢,然后付諸實際行動的.指的正是這種情況?!表n信說:“好!聽從廣武君的計策,派使者去出使燕國,燕國人一聽,像草一樣隨風而倒。于是派人去報告漢王,并且請求立張耳做趙王。
說到大將韓信,想必大家都比較熟悉,韓信是我國歷史上杰出的軍事家,他為大漢王朝的建立可謂是立下了汗馬功勞。 作為不世出軍事奇才,韓信為劉邦攻城略地,先是擒魏、取代、破趙、脅燕,后又東擊齊,南滅楚垓下,名聞海內(nèi)。 最終在劉邦奪得天下后煮酒論英雄時給出了 “連百萬之兵,戰(zhàn)必勝,攻必取,我不如韓信” 的評價。
韓信的軍事才能是有目共睹的,后來人們也多以 “功高無二,略不世出” 來稱贊。像韓信這樣的軍事天才難免都會恃才傲物的心理,能讓他欽佩的人也可以說是屈指可數(shù)。韓信就曾對蕭何說過: “白起那叫打仗嗎?殺敵一萬,自損八千。秦國的家底都讓他白凈了!” 然而,就是這樣的韓信,也有一人令他打心底佩服,此人生前還留下一句千古名言,死后更是被尊為神!
能讓韓信一生最佩服的人就是 趙國的廣武君李左車 ,李左車是趙國名將李牧之孫,秦末六國并起他輔佐趙王歇,為趙國下了赫赫戰(zhàn)功,故封為廣武君。公元前205年,劉邦在彭城之戰(zhàn)中失利,眾諸侯王均反叛與楚媾和。在這種情形下,劉邦采納韓信的 “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于滎陽?!?也就是說在堅持對楚正面作戰(zhàn)的同時,也要開辟北方戰(zhàn)場。
公元前204年,劉邦派大將韓信、張耳率領(lǐng)一萬余新召募的漢軍向東挺進,去攻打項羽的附屬強國趙國。趙王見狀就任命 成安君陳余 為統(tǒng)帥,李左車為副將,率領(lǐng)近二十萬兵馬前往迎戰(zhàn)。趙軍率先到達戰(zhàn)場占據(jù)有利地形,統(tǒng)帥陳余認為韓信區(qū)區(qū)幾萬人馬不足為慮,遂準備與韓信決戰(zhàn)。而副將卻李左車認為:“ 韓信千里而來,糧草不足,補給肯定在部隊后方,到時候他帶領(lǐng)三萬兵馬,從小道斷了韓信的糧草。不出十日,韓信的部隊不戰(zhàn)自潰,可以全殲漢軍。 ”
而主將陳余卻自恃義軍,不屑于使用奇謀詭計,說: “韓信這么點人馬,我竟然避而不戰(zhàn),如此膽小怯懦,那以后天下諸侯還不都來攻打我?” 根本不聽李左車的計謀。此時韓信派人暗中探聽得知李左車的計策,沒被采納非常高興。于是韓信迅速挑選二千輕騎,半夜從小路迂回到趙軍大營側(cè)翼隱伏待擊。次日凌晨,韓信和張耳率主力出井陘口,并在綿河東岸擺下“背水陣”,引誘趙軍出擊。此一戰(zhàn)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 背水一戰(zhàn),戰(zhàn)后主將陳余被殺,趙王歇被擒,李左車也逃走,趙國滅亡。
破城之后,韓信深知李左車之能,遂懸賞千金捉拿他,目的并不是要置他于死地,而是想收為己用。俗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沒過多久就有人擒獲廣武君李左車,并連夜把他送到韓信面前領(lǐng)賞。 韓信見到李左車本人立刻為他松綁,讓他面朝東而坐,以師禮相待。 而正在此時,韓信接到劉邦的命令讓其火速進攻燕國和齊國,韓信心里很清楚,此次滅掉趙國存在僥幸的成分,士卒連續(xù)作戰(zhàn)已經(jīng)疲憊不堪,燕國和齊國不一定能攻得下來。
于是,韓信就向李左車反復請教攻打燕齊之道,李左車為人很有謀略,現(xiàn)作了俘虜再三推諉。最終經(jīng)韓信再三請求,便說出了一句千古名言: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隨后又接著說道:“目前不宜攻燕、齊。應(yīng)撫恤百姓,犒勞將士,同時以優(yōu)勢兵力向燕國進發(fā),以造聲勢,迫使燕國順從。 一旦燕王順從,齊國就會聞風而服。這就是兵書上說的先虛后實之法。 ”
廣武君李左車的意思很明確, 即使再聰明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也總會有一次失誤的時候。 將軍您的作戰(zhàn)謀略雖然是天下無雙,但也應(yīng)該換個角度想一想?,F(xiàn)在將士們疲憊至極,如果輕易討伐燕國的堅城,不一定能如愿,到時候落得騎虎難下,齊國再從側(cè)面圍攻您,恐怕您很難全身而退。最終韓信采納了李左車建議,不久就取得了燕、齊兩國土地。
最后我們要說李左車的確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兵家怪杰和軍事奇才,著有的兵書《廣武君》對兵謀略也影響深遠。 他作為韓信一生最佩服的人為其獻計獻策,主張修生養(yǎng)息,慰勞將士,以德政安撫人心。 以武力作威懾,以仁德服人心,恩威并舉,迫使敵人歸順。極具戰(zhàn)略眼光,以奇謀建功立業(yè)。他生前留下的千古名言“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更是被后人引用。
后來,劉邦知道其才華也為遏制韓信,遂把李左車安排到太子劉盈身邊,輔佐太子。李左車就在滎陽城外的山上教劉盈操練兵馬,這座山因此被命名為廣武山。 韓信被殺之后,李左車辭官歸隱,扶危濟困,在民間很有聲望,被尊為雹神。 清代大文學家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雹神》就曾記述了他降冰雹于章丘,落滿溝渠而不傷莊稼的傳奇故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945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鐘離昧著名的事跡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