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文化源遠(yuǎn)流長,博大精深!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瑞貴人的相關(guān)內(nèi)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瑞貴人,一個(gè)平平無奇,內(nèi)務(wù)府選了封號皇帝隨便掃一眼就定下的封號,一個(gè)嬪位以下沒有自己宮殿的小小貴人,一個(gè)在歷史的洪流中只留下只言片語的女人,一個(gè)千千萬萬皇宮女人的縮影。
看小說,看電視劇,我們常常會感嘆,人人都說皇宮里的女人難,可是也沒見得有多難,靠幾個(gè)男人迅速上位,輕輕松松不是皇后就是皇貴妃。雖然可能會有幾個(gè)反派偶爾欺負(fù)欺負(fù),但總能逢兇化吉,轉(zhuǎn)危為安。不僅如此,那些逆境仿佛都是飛升上神的天劫,渡過了位份就會不斷上升。
可是,瑞貴人,這個(gè)在史書上只因?yàn)榱铄嬖谶^幾句話的女人,她的一生寫出了一個(gè)后宮普通女人的命運(yùn),寫出了一個(gè)后宮普通女人的悲哀,寫出了一個(gè)后宮普通女人的無助。這種命運(yùn)是生而為人,卻身不由己。這種悲哀是被夫君忽視,被皇家遺忘。這種悲哀是身死而不為人知,遠(yuǎn)離家鄉(xiāng),再無家鄉(xiāng)。
瑞貴人,索綽羅氏,還有說是石氏,是乾隆后期禮部尚書的女兒??此瞥錾聿坏?,尚書的女兒好歹能封個(gè)貴人,可是索綽羅氏入宮卻只封了常在。因?yàn)榍∠訔壦骶b羅氏只是包衣奴才出身,雖然父親有能力做了尚書,可到底也不是尊貴的門戶。同時(shí)期入宮的嬪妃有科爾沁部的女人,一進(jìn)宮就封了嬪,受盡寵愛,索綽羅氏相貌平平,家世一般,又只是常在,自然是沒有得到重視。
新人一波接著一波,舊人以令妃為首早就在皇宮里站穩(wěn)了腳跟,沒有皇帝寵愛的索綽羅氏如同一根野草,卑微,無人問津,卻倔強(qiáng)頑強(qiáng)地活著。索綽羅氏仿佛從來就沒有出現(xiàn)在皇帝視線中一般,史書中唯一對她在世時(shí)的記載是她在令妃處學(xué)規(guī)矩,然后被乾隆皇帝封為常在,再升為貴人,仿佛是乾隆皇帝把她升為貴人只是看在老師令妃的面子上。
她死得很早,死因不詳,死后九年才有人整理她的遺物。她死時(shí),她的父親還在世,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卻不敢表露任何悲哀不滿,在請安的折子里還特別給令妃請安,只因自己的女兒曾經(jīng)在令妃處學(xué)過規(guī)矩。
史書中再次提到瑞貴人是在嘉慶皇帝年間,嘉慶皇帝派瑞貴人的弟弟去送太妃的遺體,開恩般地說,這差事本來不歸你管,但是因?yàn)橹挥心闳ニ筒庞袡C(jī)會見一見你姐姐瑞貴人。
一入宮門深似海,從此再無親情與歡笑。對于皇宮中的女人而言,大部分女人都無法活得如魏瓔珞一般恣意放縱,有富察侍衛(wèi)的深情,有明艷動人的美貌,有乾隆皇帝的縱容。大部分女人也沒有富察皇后得天獨(dú)厚的家世、乾隆皇帝的專寵,在御前得力的弟弟,能擔(dān)任太子之位的兒子。大部分女人不過如一縷煙,出現(xiàn)時(shí)不惹人注意,消失時(shí)無人顧憐。
乾隆帝共有妃嬪42人,其中皇后3位,皇貴妃5位,貴妃5位,妃6位,嬪6位,貴人12位,常在4位,答應(yīng)1位。
1. 皇后3位:孝賢純皇后、皇后輝發(fā)那拉氏、孝儀純皇后。
2. 皇貴妃5位:慧賢皇貴妃 高氏、哲憫皇貴妃?富察氏、純惠皇貴妃?蘇氏、淑嘉皇貴妃?金氏、慶恭皇貴妃 陸氏。
3. 貴妃5位:忻貴妃?戴佳氏、愉貴妃?珂里葉特氏、循貴妃?伊爾根覺羅氏、穎貴妃?巴林氏、婉貴妃?陳氏。
4. 妃6位:舒妃?葉赫那拉氏、豫妃?博爾濟(jì)吉特氏、容妃?和卓氏、惇妃?汪氏、芳妃?陳氏、晉妃?富察氏。
5. 嬪6位:儀嬪?黃氏、怡嬪?柏氏、恂嬪 霍碩特氏、誠嬪?鈕祜祿氏、慎嬪?拜爾葛斯氏、恭嬪?林氏。
6. 貴人12位:秀貴人?某氏、鄂貴人?西林覺羅氏、白貴人?柏氏、慎貴人?某氏、瑞貴人?索綽羅氏、祿貴人 陸氏、新貴人?某氏、福貴人?某氏、武貴人?某氏、壽貴人?某氏、金貴人?某氏、順貴人?鈕祜祿氏。
7. 常在4位:張常在?張氏、揆常在?揆氏、寧常在?某氏、平常在?某氏。
8. 答應(yīng)1位:?祥答應(yīng) 某氏。
擴(kuò)展資料
乾隆皇帝雖然妃嬪眾多,但是彼此的地位是不同的,其中地位最高的就是乾隆的三個(gè)皇后,她們分別是富察氏、那拉氏和魏佳氏。在乾隆皇帝的三個(gè)皇后中有一個(gè)是乾隆最寵愛的人,她就是富察氏,在乾隆皇帝的眼里她是最重要的女人,甚至想把她生的兒子立為太子,但是事與愿違,這些孩子都夭折了,這讓乾隆備受打擊,令他更難過的是富察氏后來也離世了,這些足以看得出乾隆對富察氏用情至深。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乾隆嬪妃
1. 皇后
孝賢皇后
富察氏(1712——1748),滿洲鑲黃旗人,察哈爾綜觀李榮保之女,生于康熙五十一年二月十二日(農(nóng)歷,下同),雍正五年七月賜婚成為寶親王嫡福晉,時(shí)年十六歲(虛歲,下同)。雍正六年十月生皇長女,八年生皇二子永璉;九年五月二十四日又生皇三女固倫和敬公主,乾隆十一年生下皇七子永琮。乾隆二年以金冊金寶冊立富察氏為皇后,時(shí)年26歲?;屎笮郧楣?jié)儉,平日冠飾皆草線絨花,不御珠翠。但皇長女、永璉、永琮先后夭折,皇后悲痛萬分。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她在南巡途中,在德州崩逝,終年三十七歲。謚號為:孝賢誠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順輔天昌圣純皇后,葬裕陵。
孝儀皇后
魏佳氏(1727。10。23——1775。2。28),漢軍,為正黃旗包衣管領(lǐng)下人,后抬入滿洲鑲黃旗。是內(nèi)管領(lǐng)清泰之女,雍正五年重陽節(jié)出生,小乾隆十六歲。初入宮為貴人,乾隆十一年封令嬪,十四年晉為令妃。二十一年生皇七女,二十二年生皇十四子永璐,二十三年生皇九女。二十四年晉為貴妃。二十五年(1760年)生下皇十五子永琰(即后來的嘉慶皇帝),時(shí)年34歲。二十七年生皇十六子。三十年晉升為皇貴妃。次年生皇十七子永嶙。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崩,年四十九歲,謚令懿皇貴妃。襯葬裕陵地宮。嘉慶皇帝即位,謚為: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純皇后。
廢皇后
烏喇那拉氏(1718——1766),滿洲正黃旗人,佐領(lǐng)那爾布之女,生于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十。乾隆即位之前即為其藩邸側(cè)福晉,為雍正帝親賜。乾隆二年冊為“嫻妃”,時(shí)年20歲。十年十一月冊為貴妃。孝賢皇后去世后在皇太后的主持下成為新皇后。那拉氏于乾隆十七年生下皇十二子永基,十八年生皇五女,二十年生皇十三子永景。乾隆中年以后生活日漸淫靡,皇后失寵,帝后感情日漸淡薄。三十年(1766)南巡之時(shí)終于決裂,烏喇那拉氏憤然剪去頭發(fā),觸犯國忌,被打入冷宮。后宮由皇貴妃魏佳氏代為管理。次年七月十四日薨,終年49歲。葬于裕陵妃園寢純惠皇貴妃墓穴內(nèi),無享祭。
2. 皇貴妃
慧賢皇貴妃
高氏(?——1745)大學(xué)士高斌之女,原為包衣,后入滿洲鑲黃旗。嘉慶23年正月,命玉牒內(nèi)改書為高佳氏。初為藩邸側(cè)福晉,乾隆二年冊為貴妃,十年正月二十六日薨,年齡在35歲以下。襯葬裕陵地宮,追謚:慧賢。
哲憫皇貴妃
富察氏(?——1735),佐領(lǐng)翁國圖之女,初入侍藩邸,雍正六年生皇長子永璜,九年生皇二女。雍正十三年七月三日乾隆即位前夕薨逝,年齡在25歲以下。乾隆元年追封為哲妃,十年正月諭旨:“大阿哥生母哲妃,著封皇貴妃。”四月謚:哲憫皇貴妃。襯葬裕陵地宮。
淑嘉皇貴妃
金氏(?——1755),上駟院三保之女,其兄為吏部尚書金簡,正黃旗包衣人,賜姓金佳氏。乾隆二年十二月封為嘉嬪,四年生皇四子永城,六年晉升為嘉妃。十三年生皇八子永璇,十四年四月晉封為貴妃。十七年升皇十一子永星。乾隆二十年正月十六薨,年齡約在38歲左右。追謚:淑嘉皇貴妃,襯葬裕陵地宮。
純惠皇貴妃
蘇(佳)氏(1713——1760),蘇召南之女,生于康熙五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日。初入侍藩邸,雍正十三年生皇六子永溶。乾隆二年冊為純妃;十年十一月冊為貴妃,同年十二月生皇四女。二十五年四月晉升為皇貴妃,同月十九日薨,終年48歲。五月追謚:純惠皇貴妃,葬于裕陵妃園寢。
慶恭皇貴妃
陸氏(1724——1774)陸士隆之女,生于雍正二年六月二十四日。乾隆初年為貴人,十六年晉慶嬪,二十四年為慶妃,三十三年為貴妃。三十九年七月十五日薨,時(shí)年51歲,葬于裕陵妃園寢。嘉慶四年追謚慶恭皇貴妃。
3. 貴妃
忻貴妃
愉貴妃
循貴妃
穎貴妃
婉貴妃
4. 妃
舒妃
豫妃
惇妃
芳妃
晉妃
容妃
5. 貴人
白貴人
金貴人
慎貴人
新貴人
瑞貴人
福貴人
秀貴人
壽貴人
順貴人
鄂貴人
武貴人
陸貴人
6. 常在
張常在
寧常在
揆常在
平常在
1、皇后(3位)
孝賢純皇后(1712年—1748年),富察氏。弘歷之元配皇后。滿州鑲黃旗,察哈爾總管李榮保之女。
繼皇后(1718年—1766年),輝發(fā)那拉氏,初為嫻妃,名不詳。
孝儀純皇后(1727年—1775年),魏佳氏,嘉慶帝生母。
2、皇貴妃(5位)
慧賢皇貴妃高佳氏、哲憫皇貴妃富察氏、淑嘉皇貴妃金佳氏、純惠皇貴妃蘇氏、慶恭皇貴妃陸氏
3、貴妃(5位)
忻貴妃戴佳氏、愉貴妃珂里葉特氏、循貴妃伊爾根覺羅氏、穎貴妃巴林氏、婉貴妃陳氏
4、妃(6位)
舒妃葉赫那拉氏、豫妃博爾濟(jì)吉特氏、惇妃汪氏、芳妃陳氏、晉妃富察氏、容妃和卓氏 ?
5、嬪(6位)
儀嬪黃氏、怡嬪柏氏、恂嬪霍碩特氏、誠嬪鈕祜祿氏、慎嬪拜爾葛斯氏、恭嬪林氏
6、貴人(12位)
白貴人柏氏、金貴人柏氏、慎貴人柏氏、新貴人曾氏、瑞貴人索綽洛氏、福貴人索淖洛氏、秀貴人索綽洛氏、壽貴人柏氏、順貴人鈕祜祿氏、鄂貴人西林覺羅氏、武貴人索綽洛氏、陸貴人陸氏
7、常在(4位)
張常在張氏、寧常在寧氏、揆常在揆氏、平常在平氏
歷史評價(jià)
乾隆帝是中國封建社會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間清朝達(dá)到了康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chǔ)上,進(jìn)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社會經(jīng)濟(jì)文化有了進(jìn)一步發(fā)展。乾隆重視社會的穩(wěn)定,關(guān)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錢糧,三免八省漕糧,減輕了農(nóng)民的負(fù)擔(dān),起到了保護(hù)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作用,使得清朝國庫日漸充實(shí)。
乾隆時(shí)期武功繁盛,在平定邊疆地區(qū)叛亂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績,并且完善了對西藏的統(tǒng)治,再次將新疆納入中國版圖,清朝的版圖由此達(dá)到最大化,近代中國的版圖也由此正式奠定。
以上內(nèi)容參考:百度百科-乾隆
皇后 孝賢純皇后(1712—1748),富察氏。乾隆帝之元配皇后。滿州鑲黃旗,康熙前期著名大臣米思翰的孫女、察哈爾總管李榮保的女兒。
純帝繼皇后(1718—1766),烏喇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佐領(lǐng)那爾布之女。雍正時(shí),封為皇子弘歷之側(cè)福晉。弘歷即位后,初封嫻妃。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日晉嫻貴妃;十三年七月初一晉嫻皇貴妃,攝六宮事。十五年八月初二,冊立為皇后。
孝儀純皇后(1727—1775),魏佳氏,本漢軍旗;乾隆時(shí)期抬入滿洲旗,改魏佳氏。內(nèi)管領(lǐng)魏清泰之女。乾隆十年初封魏貴人;同年十一月封令嬪。十三年七月初一晉令妃;二十四年晉令貴妃;三十年六月晉令皇貴妃,攝六宮事。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薨,年四十九。謚令懿皇貴妃。祔葬裕陵。六十年九月初三,弘歷宣示永琰為皇太子,同時(shí)追封其母令懿皇貴妃為皇后,追謚曰孝儀皇后。嘉慶、道光累加謚,曰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純皇后。
皇貴妃:
慧賢皇貴妃高佳氏
哲憫皇貴妃富察氏
淑嘉皇貴妃金佳氏
純惠皇貴妃蘇氏
慶恭皇貴妃陸氏
貴妃:
忻貴妃 戴佳氏
愉貴妃 珂里葉特氏
循貴妃 伊爾根覺羅氏
穎貴妃 巴林氏
婉貴妃 陳氏
妃:
舒妃 葉赫那拉氏
豫妃 博爾濟(jì)吉特氏
惇妃 汪氏
芳妃 陳氏
晉妃 富察氏
容妃 和卓氏
嬪:
儀嬪 黃氏
怡嬪 柏氏
恂嬪 霍碩特氏
誠嬪 鈕祜祿氏
慎嬪 拜爾葛斯氏
恭嬪 林氏
貴人:
白貴人 柏氏
金貴人 柏氏
慎貴人 柏氏
新貴人 柏氏
瑞貴人 索淖洛氏
福貴人 索淖洛氏
秀貴人 索淖洛氏
壽貴人 柏氏
順貴人 鈕祜祿氏
鄂貴人 西林覺羅氏
武貴人 索淖洛氏
陸貴人 陸氏
常在:
張常在 張氏
寧常在 寧氏
揆常在 揆氏
平常在 平氏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05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