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唐朝是一個開放型的盛世王朝,與周邊各個其他民族的來往都很密切,也吸收了很多漢族所缺乏的優(yōu)點。然而你可能想不到,除了文化、經(jīng)濟,唐朝居然還有非常多的胡人將領(lǐng),甚至有人認為唐朝完全算是胡人政權(quán)。那么,為什么會有如此多的胡人將領(lǐng)出現(xiàn)?他們有些甚至是被打敗的小國,是什么讓他們心甘情愿為大唐效力?
在中國歷史上名將最多的朝代一定是唐朝,在這個將星閃耀的朝代,很多都是胡人。高仙芝、王思禮是高句麗人,尉遲恭、屈突通是鮮卑人,哥舒翰是突厥人,李光弼是契丹人,仆固懷恩是鐵勒人等等。唐朝為什么會任用這么多外族將領(lǐng),僅僅是請來的“雇傭兵”嗎?
通俗來講,兩漢的滅亡證明了外戚、宦官是不可靠的;曹魏、東晉滅亡證明了權(quán)臣是不可靠的;西晉滅亡證明了同姓諸侯王也不可靠;南朝證明了士族豪強靠不住;北朝證明了八柱國也是靠不住的。等到了唐朝強大無比,干脆就試試外國人吧。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對內(nèi)休養(yǎng)生息,對外開疆拓土征討四方,唐朝聲威遠播、四方賓服,各民族融洽相處,李世民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由于唐朝的版圖極大,很多胡人本身就是大唐的子民,為朝廷效力無可厚非。唐朝國力有特別強盛,在唐朝謀個差事,比和唐朝為敵強太多。
李唐有胡人的血統(tǒng),李淵的母親獨孤氏是鮮卑獨孤信的四女兒。關(guān)隴集團就是鮮卑貴族與漢人豪強相互通婚,形成的門閥軍事勢力,后期漢人逐漸成為主體,但胡人的某些作風還有所保留。在大唐王朝中,李世民接收了隋煬帝的部分妃子,李治接盤了“小媽”武則天,李隆基霸占了自己的兒媳婦楊玉環(huán)。大唐皇室都這么“開放”了,將領(lǐng)里面出幾個胡人一點都不奇怪。
更重要的是這些后世看來的外族人,其實自認唐人,當時并沒有國籍的概念,也不同于今天的民族意識,相當于現(xiàn)在都是中國人,但是省市不同罷了。夫蒙靈察大罵高仙芝:啖狗腸高麗奴!高仙芝:此胡敢來!胡人將領(lǐng)對噴殺傷力最大的話就是開除唐籍,可見他們以唐人自居。
當然后來的粟特雜胡安祿山玩的太大了,唐朝開始逐漸不信任武將了,漢將都不信任,更不要說外族將領(lǐng)了。
主要是由于唐朝末期局勢動蕩,胡人乘機內(nèi)遷甘肅,使得漢人受到了大量胡文化的影響,從而胡化。唐朝末期,經(jīng)過了安史之亂的動亂,朝廷已經(jīng)沒有辦法阻止唐朝逐漸地走向衰弱。各地的藩鎮(zhèn)政權(quán)割據(jù),個人的武裝力量已經(jīng)比朝廷更加強大,朝廷也無暇顧及甘肅被胡人滲透,這就為甘肅的漢人被胡化創(chuàng)造了至關(guān)重要的機會。
其次,甘肅在唐朝初年就被胡人占據(jù)過。唐武德二年,在甘肅的李軌被李淵帶兵討伐。唐代將甘肅改郡為道,甘肅分成了關(guān)內(nèi)道、隴右道和山南道,一共占據(jù)了22個州。廣德二年,包括甘肅在內(nèi)的河西、隴右都被吐蕃所占據(jù)。大中三年,唐朝重新占領(lǐng)了秦、原、安樂、維、扶、河、渭等州。大中五年,張議潮起兵征伐了包括甘肅在內(nèi)的河西、隴右,唐朝這才重新占據(jù)甘肅。
也就是說,在唐朝末年之前的一段時間內(nèi),甘肅都被吐蕃所占據(jù),作為一個胡人政權(quán),自然會采用胡人的思維方式、行為特征、 生產(chǎn)模式、風俗文化等諸多方面來治理甘肅,這就為之后唐朝末期的甘肅漢人胡化創(chuàng)造了堅實基礎(chǔ)。
再者,甘肅與古時候的西域是相鄰的,有很多胡人會來甘肅與漢人通商,并且有一些胡人還會扎根在這里,與漢族人聯(lián)姻,創(chuàng)造后代,繁衍生息。胡人將自己的文化教給自己與漢人結(jié)合的后代,使得一些漢人在耳濡目染下,不自覺地胡化。這是我們民族文化交融的象征,在古代很有代表意義。
因為唐朝建立時,唐朝時多民族王朝,而且很多皇族也具有胡人血脈,就像第一位皇帝唐高祖李淵其父是李昞,系北周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襲封唐國公,唐朝追謚元皇帝,廟號世祖。其母是獨孤氏,追謚元貞皇后,獨孤信第四女。獨孤信,本名獨孤如愿,字期彌頭,是鮮卑族,云中(今山西大同)人,西魏、北周將領(lǐng),八柱國之一。因此,在李淵身上就有1/2的少數(shù)民族血統(tǒng)。
李淵娶北周皇族竇氏為妻,稱帝后追封為穆皇后。竇皇后是北周定州總管神武公竇毅與北周襄陽長公主(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五女,北周武帝之姐)的女兒。生子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平陽公主。北周皇室宇文氏又是鮮卑族,竇皇后身上至少也應該有1/2的少數(shù)民族血統(tǒng)。
因此,高祖和竇氏所生的唐太宗李世民身上自然就有1/2的少數(shù)民族血統(tǒng)。太宗娶長孫皇后。長孫皇后的父親長孫晟是右驍衛(wèi)將軍,母親高氏是北齊樂安王高勱之女。長孫一族因是北魏宗室之長,亦為漢化的鮮卑族,在孝文帝改革時,賜姓長孫。長孫皇后生長子李承乾,自幼封為太子,次子李泰,三子李治。
后來李治繼承皇位,是為唐高宗。李治身上也應該有至少1/2的少數(shù)民族血統(tǒng)。高宗娶武氏,生四子,二女。武則天其父為唐朝開國功臣武士彟次女,母親楊氏(出身于隋朝皇室,父為隋朝觀德王楊雄之弟、遂寧公楊達),這樣算來,武則天身上也有少數(shù)民族血統(tǒng),只是不好計算比例了。唐朝自高宗后,帝王皆為武則天子孫。中宗李顯兩次稱帝,在神龍革命后,李顯二次登基,后被其皇后韋氏所害,其四弟李旦在其子李隆基聯(lián)合太平公主發(fā)動的政變中被擁立為帝,是為唐睿宗,睿宗也是兩次登基。高宗和武后所生的三子李顯、四子李旦為,其身上至少應有1/4的少數(shù)民族血統(tǒng)。這樣一看大本的皇族多多少少都是有一些胡人血脈,所以提到唐朝就提到胡人血脈還是有道理的。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極其開放的一段時期,很多少數(shù)民族來到唐朝,或經(jīng)商,或當官,更有人統(tǒng)領(lǐng)兵馬,鎮(zhèn)守一方,不僅首都長安,全國各地都有來自國外的“僑民”在當?shù)囟ň?,尤其是新興的商業(yè)城市,僅廣州一城的西洋僑民就有二十萬人以上。波斯商人的足跡,遍于各地。在長安、洛陽、揚州、廣州等城市中開設的波斯胡店,以經(jīng)營寶石、珊瑚、瑪瑙、香料、藥品而馳名。在今天的吐魯番、西寧、太原、西安以及廣東的英德等地,都曾發(fā)現(xiàn)過波斯薩珊朝的銀幣,有的數(shù)量還很多,這證明唐朝和波斯的商業(yè)貿(mào)易是很繁盛的。而來自阿拉伯帝國和日本的僑民有不少在中國擔任官職的,有的還擔任部長級高級官員。據(jù)《唐史》記載,唐朝宰相至少有二十三人是胡人,其中主要是鮮卑人。還有日本人阿倍仲麻呂,他是日本奈良時代入唐的留學生,漢名朝衡、晁衡,開元五年(717年)隨遣唐使使舶赴唐,后中進士第,在唐歷任司經(jīng)局校書、左拾遺、左補闕、秘書監(jiān)兼衛(wèi)尉卿等,此人還與李白有良好的私交。還有唐前期赫赫有名的高仙芝(高麗),哥舒翰,李光弼(契丹),及臭名昭著的安祿山,晚唐的李克用(沙陀)等人,都是胡人,且均為大將。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053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洛陽為什么會被稱為神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