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今天小編來說說蒙古的故事。
12世紀,花剌子模王朝崛起,成為了中亞地區(qū)的一個大國,但卻在1231年被蒙古軍所滅。蒙古軍隊有三次重要的西征,第一次就將花剌子模王朝打的很慘。
當年的蒙古軍和金兵交戰(zhàn)正酣,成吉思汗怎么會親率大軍去攻打花剌子模王朝呢?
那時候的花剌子模王朝長期控制著中西貿(mào)易,歐亞絲綢之路貿(mào)易的利潤很多都被其收入囊中。于是,在蒙古崛起后,也意識到了貿(mào)易的重要性,本國的商人也有和他們進行貿(mào)易往來。只是,成吉思汗十四年(1219年),有數(shù)百名商人在其境內(nèi)被殺,之后派出的交涉正使也被對方國王所殺,于是,第一次西征就開始了。
其實,在兩年前,西征的準備就已開始。當年,蒙古軍攻打乃蠻部時,部落首領的兒子屈出律敗走并投靠了西遼。之后,在花剌子模的幫助下奪取了西遼政權(quán)。所以,這場看似是貿(mào)易引發(fā)的戰(zhàn)爭,其實,是一場不折不扣的軍事擴張。
雖然我們現(xiàn)在提到蒙古軍西征時,只會強調(diào)這三次大規(guī)模的軍事行動。但在這之前,蒙古的崛起已經(jīng)讓周邊勢力忌憚不已,和乃蠻部的沖突已經(jīng)彰顯其版圖擴張的意圖了。其實,是西遼政權(quán)的更替以及蒙古商人在花剌子模的不公遭遇,讓其軍事行為有了更加合理的出兵借口。于是,成吉思汗親率著20萬兵力,先滅西遼再直取花剌子模。
當時,該國的國王是摩訶末,和兒子札蘭丁跑到了里海中的一個小島上躲了起來。第二年國王摩訶末死前傳位于札蘭丁。最初,摩訶末立幼子斡思刺黑為繼承人,封札蘭丁于廓爾(今阿富汗哈扎里斯坦)及哥疾寧之地。但不幸的是,摩訶末去世的時候只有札蘭丁在他身邊。因此,札蘭丁在危難中接管了花剌子模王朝。
其實,關于這一段的描述,歷史上出現(xiàn)了一些分歧。
有人認為,這個時候的花剌子模王朝已經(jīng)滅亡。不過,傳統(tǒng)學術(shù)界認為,直到扎蘭丁死后,這個王朝才算正式結(jié)束。
扎蘭丁離開里海后,發(fā)現(xiàn)都城已被他人占領并計劃追殺自己,只得繼續(xù)再逃。之后,扎蘭丁集結(jié)了一支軍隊,大概有10萬,和蒙古軍在八魯灣打了一仗,將對方的3萬兵力給擊退了。雖然,這是蒙古軍出征以來的第一次敗仗,不過對大局已沒有太大的影響了。
雖然,此戰(zhàn)的勝利鼓勵了很多民眾抗擊蒙古軍,但是,札蘭丁內(nèi)部將領的不和最終導致軍隊分裂,力量被削弱作戰(zhàn)能力也是急劇下降。于是,再次對陣時,札蘭丁就被圍困在了申河邊,根本不敢迎戰(zhàn)成吉思汗親自統(tǒng)率的蒙古大軍。
就在這時,扎蘭丁做出了一個驚人之舉,居然一躍而入河中,并完好無損地游到了對岸。
后來,蒙古軍退兵,扎蘭丁的勢力得到逐步的恢復。只是,他并不在意國內(nèi)的建設,而是將重點放在了武力征服上,導致了民憤很大。
不久,蒙古軍再次回來,這一次,扎蘭丁沒有那么幸運了。戰(zhàn)敗后的扎蘭丁選擇了再次逃跑,但卻被蒙古軍一路追捕。有一種說法是,扎蘭丁逃進了山里,被山民殺了。還有一種說法是,扎蘭丁被自己的將領殺了。也有說,扎蘭丁被追趕的蒙古軍殺了。
當年,扎蘭丁縱身躍入河中,還被成吉思汗夸贊:“為父者當有這樣的兒子!”大概,在成吉思汗看來,保留了實力才會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但可惜的是,成吉思汗并沒有看到扎蘭丁最后的敗亡。
至今,扎蘭丁的故事還經(jīng)常被人提起,大概是由于他當年戰(zhàn)勝了勢不可擋的蒙古軍。后來,扎蘭丁趁著蒙古軍撤退時再次返回,不過他沒將重點放在國內(nèi)的發(fā)展上,而是不斷發(fā)動戰(zhàn)爭,大概在扎蘭丁看來,這才是讓自己強大的唯一方式。
只是,扎蘭丁并不比他父親高明,只是逞一時之勇罷了。
以至于,扎蘭丁面對蒙古軍一而再再而三的進攻,首先想到的不是聯(lián)合周邊勢力共同抵抗,而是擴張自己的領土。可能,在扎蘭丁看來,這些蒙古軍走了,就不會再來了。但是他哪里知道成吉思汗的計劃,拿他和成吉思汗一塊比較,顯然有點高抬了他。
可見,一個沒有戰(zhàn)略眼光的統(tǒng)治者,注定下場不會太好。甚至,連扎蘭丁最后的蹤跡都被記載的如此含糊,足見當時沒有太多的人在意他的生死。第一次是一條河救了他,等他第二次換了個方向往西逃亡時,這一切都結(jié)束了。
其實,扎蘭丁不過是當年蒙古軍西征路上的一個小插曲。即使當年他父親選擇和蒙古交好,花剌子模王朝的結(jié)局也不會太好。就如中原王朝一樣,征服才是蒙古的最終目的。雖然,成吉思汗的西征行動經(jīng)歷了一次意外挫折,但最終他還是取得了勝利。
成吉思汗認為必勝的一場戰(zhàn)爭,但是最后卻損失了三萬蒙古精銳。那是因為成吉思汗輕敵了,之前的戰(zhàn)爭一直都很順利,所以他把認為必勝的那場戰(zhàn)爭交給了自己的義弟去立功,可是成吉思汗失算了,他義弟帶領的軍隊全軍覆沒。
第一,成吉思汗攻打花剌子模,所向披靡,屢戰(zhàn)屢勝。
在12?19年的時候,成吉思汗帶兵征戰(zhàn)花剌子模,那個時候很多人都認為花剌子模是一個很強的國家,而成吉思汗也以為攻打花剌子模是一場硬仗,可是成吉思汗的主力部隊還沒到,他們的名將速不臺就已經(jīng)把花剌子模軍隊打的落花流水,戰(zhàn)爭出乎其料的順利,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一路所向披靡,屢戰(zhàn)屢勝,而花剌子模軍隊沒有任何抵抗力,后來花剌子模的國王逃走了,并且把皇位傳給了兒子扎蘭丁。
第二,成吉思汗軍隊對花剌子模的最后領土發(fā)起進攻。
在1221年的時候,成吉思汗的軍隊開始對花剌子模的最后領土發(fā)起進攻,而這一次他們的對手是花剌子模國王的繼承人扎蘭丁,其實扎蘭丁繼承了皇位以后,就開始壯大自己的勢力,等到成吉思汗的軍隊打來時,扎蘭丁的隊伍也小有規(guī)模??赡苁且驗閺囊婚_始征戰(zhàn)花剌子模的過程就太順利了,所以成吉思汗認為最后一擊也是必勝的,所以他覺得自己沒有必要再親自去了,于是成吉思汗把這立功的機會給了自己的義弟失吉忽禿忽,失吉忽禿忽一直跟著成吉思汗到處打仗,他的軍事能力也是不錯的,可是沒有想到,就在大家都以為十拿久穩(wěn)的時候,突然傳來了失吉忽禿忽全軍覆沒的消息,雖然成吉思汗非常的難堪。
第三,成吉思汗輕視敵人,導致翻車。
成吉思汗上一次失敗還是在很久以前的事情了,那個時候他們的軍隊還沒有現(xiàn)在強大,自從蒙古軍隊壯大以后,這還是第一次吃敗戰(zhàn),而且還是敗給自己曾經(jīng)的手下敗將,由此可見,哪怕是成吉思汗這樣的人,也難免不了會翻車,后來成吉思汗親自帶兵,直接消滅了扎蘭丁的余孽。
十三世紀初期,蒙古人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異軍突起,迅速取代金國成為了中國北方的霸主。按照過去慣例,一個強大統(tǒng)一的北方勢力出現(xiàn)后,往往會選擇南下奪取中原,進而完成統(tǒng)一中國的大業(yè)。當時在蒙古以南存在著三股勢力,分別是:金國、西夏、南宋。與正處在鼎盛時期的蒙古相比,這三股勢力都顯得弱不禁風,如果蒙古人順勢南下,奪取中原恐怕是指日可待的事情。然而歷史在這個關鍵時刻卻發(fā)生了轉(zhuǎn)折,成吉思汗突然決定將兵鋒指向西面,開啟了蒙古第一次西征,這里面究竟是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
原來就在大蒙古國建立的同時,中亞地區(qū)也新生了一個超級大國——花剌子模。它的崛起時間與蒙古差不多,兩者的疆域面積很接近,甚至連開國君主摩訶末的人生經(jīng)歷與成吉思汗也非常相似。如果說蒙古是當時東亞的霸主,那么花剌子模無疑就是中亞的霸主。
成吉思汗雖然傲視群雄,但也不是見了誰都打,尤其是當他初步了解到花剌子模的概括后,認為這是一個與蒙古實力旗鼓相當?shù)膶κ?,因此雙方保持睦鄰友好可能是最好的選擇。
就在成吉思汗打算向?qū)Ψ綊伋鲩蠙熘Φ臅r候,花剌子模使團已帶著國王摩訶末的書信來到成吉思汗這邊。在信中,摩訶末表達了想要建立和平關系與商業(yè)往來的愿望,這與成吉思汗的期望完全一致。于是蒙古人給予花剌子模使團很高規(guī)格的接待,并非常歡迎彼此間建立友好合作關系。之后,成吉思汗也派使團回訪花剌子模,雙方經(jīng)過談判后簽訂了友好條約。
按理說,蒙古與花剌子模正式達成睦鄰友好關系,成吉思汗就可以將下一步的軍事重心放到征服中原上??墒?,成吉思汗很快就發(fā)現(xiàn)自己被耍了。
就在雙方簽訂友好條約后不久,一支規(guī)模龐大的蒙古商隊在途徑花剌子模的時候卻遭到當?shù)毓俑俾?。得知此事后成吉思汗非常震怒,他以公正待人,但卻被對方公然羞辱。不過盡管如此,成吉思汗還是保持了克制,他派使者前往花剌子模,要求國王摩訶末就蒙古商隊被劫掠之事作出解釋。只要摩訶末同意懲罰相關人員,并歸還蒙古商隊的貨物,那么大家還是好朋友。
然而,成吉思汗的忍讓卻被摩訶末當成了是懦弱。成吉思汗的使者馬合木在向摩訶末提出要求后,得到的答復竟是被拉去砍頭。
摩訶末的蠻橫、傲慢,徹底將成吉思汗激怒了。于是他封心腹木華黎為國王,主持對金國的戰(zhàn)事。他自己親率20萬大軍西征花剌子模,誓要與對方一決雌雄。
不過讓人大跌眼鏡的是,看上去很“豪橫”的花剌子模實際卻不堪一擊。還沒等成吉思汗的主力部隊抵達,摩訶末親率的花剌子模大軍就被蒙古名將速不臺的前鋒軍隊打得滿地找牙,摩訶末本人都險些成了俘虜。于是,這個號稱中亞第一強國的花剌子模就這樣被蒙古人毫無懸念的滅國了。世界上的蠢人有很多種,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人往往就是其中最愚蠢的一種。
參考文獻:《元史》
是的 花剌子模
西征花剌子模與長春真人西行
花剌子模訛答剌城的海兒汗殺死了蒙古汗國的450名和平商人,其國王摩訶末又武斷地殺死了成吉思汗派去交涉的正使。
這成為成吉思汗西征的導火線。
如何看待成吉思汗西征,古今中外一直有不少爭議。蒙古族是個馬上民族,他們在馬背上降生,在馬背上成長,甚至在馬背上死亡。成吉思汗是個馬上皇帝,他跨馬揮刀統(tǒng)一了蒙古草原,攻下了金朝的中都,又將馬蹄所到之處視為自己的領土。掠奪奴隸和財物,為自己的子孫經(jīng)營一片理想的領地,這確實是成吉思汗西征的真正目的。
出師前的爭吵西征出師之前,成吉思汗諸子之間發(fā)生了一場關于長子術(shù)赤的出身與汗位繼承問題的爭吵:術(shù)赤是不是成吉思汗的親生骨肉,并非當時爭論的焦點,其關鍵在于究竟由誰繼承汗位。能否使自己的事業(yè)發(fā)揚光大,是成吉思汗考慮問題的出發(fā)點。在這場沖突中,成吉思汗確定三子窩闊臺為汗位繼承人,主要就是從政治穩(wěn)定和個人才能方面考慮的。同時它說明當時蒙古汗位的繼承還沒有實行嫡長子繼承制,而是保留了一些原始社會末期推舉制的痕跡:從嫡子的“賢者”中選拔繼位者,最后由庫里臺大會予以確認。正是這種汗位繼承制度,導致了成吉思汗死后蒙古皇族的皇位之爭。術(shù)赤是長子,當時關于此人是不是成吉思汗親兒子的爭論,在成吉思汗心理上留下了陰影,這個陰影一直伴隨他走完自己的一生。察合臺是孛兒帖生的二兒子,打起仗來不失為一個勇士,有不服輸?shù)男愿?。不過他生性魯莽、好斗、殘忍,成吉思汗知道他不是繼承自己事業(yè)的材料。窩闊臺是老三,論戰(zhàn)功和勇敢他都不如兩個哥哥??墒撬葍蓚€哥哥聰明,能體察成吉思汗的心思,為人也隨和,從不參與兄弟之間的爭斗,從不對繼承汗位表現(xiàn)出任何熱衷。正是這一點,使他得到成吉思汗的信賴,并把汗位傳給了他。
掃清邊界,中間突破成吉思汗對花剌子模的進攻采取了“掃清邊界,中間突破”的戰(zhàn)略?;ㄘ葑幽5男露既鲴R爾罕在不花剌以東,舊都玉龍杰赤在不花剌西北。國王駐新都,母后禿兒罕駐舊都。
成吉思汗首戰(zhàn)的目標是攻取訛答剌等邊界城市,同時親率中軍進攻不花剌,目的在于避實擊虛,從中間突破,切斷花剌子模新舊二都之間的聯(lián)系,使其首尾不能相顧。這場戰(zhàn)爭打得最激烈的地方就是訛答剌城,海兒汗最后被活捉。成吉思汗為了給被殺的商隊和使臣報仇,融化了銀液灌在他的眼睛里。
摩訶末國王之死花剌子模在當時的中東地區(qū)相當強大,他們的國王摩訶末算端,號稱世界征服者。中東地區(qū)和相鄰的歐洲諸國都十分懼怕他,連斡羅思的不少公國,也常常被他們襲擾,以致花剌子模的集市上常常有斡羅思人被拍賣。摩訶末不可一世、目空一切,他除了對母后有所忌憚之外,將西遼人、乃蠻人全不放在眼里。對于蒙古人,開始他知之甚少,太后的兄弟海兒汗貪財害死了蒙古商隊,他并不贊成,也不知情,但因為太后支持國舅,他也只得以強硬的態(tài)度對待蒙古的使團。當時他真的相信那是一群野蠻的異教徒,騎著像兔子一樣矮小的馬,根本不堪一擊。他第一次在西遼邊境同者別率領的蒙古小股部隊遭遇的時候,才領略了蒙古人的戰(zhàn)斗力。
面對著蒙古大軍的進攻,摩訶末國王拒絕了集中兵力決戰(zhàn)的正確建議,采取了分兵把關、城自為戰(zhàn)的被動挨打的戰(zhàn)略。而當蒙古大軍日益逼近時,他又放棄首都,放棄天險,率眾逃跑,從未組織過一次像樣的抵抗。根據(jù)成吉思汗的命令,蒙古名將者別、速不臺率軍追擊摩訶末。成吉思汗要求他們要像獵犬一樣咬住自己的獵物不放,即使其躲入山林、海島,也要像疾風閃電般追上去。躲入山林的禿兒罕王后被迫投降了,逃往海島的摩訶末也悲慘地死去。
摩訶末死后,者別、速不臺又揮軍北上,進入欽察草原與斡羅思地區(qū)。因術(shù)赤與察合臺意見不合,玉龍杰赤久攻不下。成吉思汗命令窩闊臺為前線指揮,最后才攻下玉龍杰赤城。不可一世的花剌子模被消滅了,欽察騎兵和斡羅思諸公國也一敗涂地,古印度河、伏爾加河一帶成為激烈爭奪的戰(zhàn)場?;ㄘ葑幽5耐踝釉m丁率領殘部進行抵抗,在八魯彎之戰(zhàn)中一舉消滅了近3萬蒙古兵。但花剌子模大勢己去,札蘭丁被成吉思汗圍困在申河邊上,最后突圍逃往印度。
回軍路上接見長春真人在西征回軍的路上,成吉思汗接見了中國北方道教全真派首領長春真人丘處機,日本學者稱之為是為西征送去的一股清風。丘處機是道教全真派的掌門人,成吉思汗待他也如同朋友一般。丘處機與成吉思汗的相會時間不長,但是在成吉思汗人生道路上起的作用卻相當大,使其性格也發(fā)生了重大變化。丘祖殿、丘處機清楚地告訴他,人是不能長生不老的,只能養(yǎng)生。還告訴他一條治國之道,勸他要清靜無為,不要濫殺無辜等。
回軍滅西夏太祖二十年(1225)秋,經(jīng)過了7年西征的成吉思汗回到了蒙古草原。因西夏背盟,主將木華黎含恨而死,成吉思汗不顧64歲高齡,堅持親征西夏。途中圍獵受傷,高燒不起,但他仍不退兵。西夏王被迫派使者求降。
成吉思汗病危,在六盤山休養(yǎng),留下了三條著名的遺囑。太祖二十二年(1227)秋,成吉思汗死于六盤山附近的清水縣。
他雖然未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滅掉西夏,更未能占領中國,卻為自己的子孫留下了滅夏、滅金的方略。
特殊的葬禮成吉思汗死后,他的子孫為他舉行了一個很特殊的葬禮,埋葬了這個世界歷史上特殊的人物。他沒有留下陵寢和寶鼎,只在他墳地周圍30里處插上一圈箭簇,派重兵守衛(wèi)這塊禁地。由于時間已經(jīng)過去了700余年,成陵的所在已經(jīng)成為一個難解之謎。而他不息奮斗,不斷抗爭,雄才大略,橫掃千軍的一生卻為中華民族和許多國家的人民所關注,被人們評為“千年偉人”。正是由于他不息的奮斗、不斷的抗爭,才使部落林立的蒙古草原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才初步結(jié)束了中國北方分裂割據(jù)的局面,為統(tǒng)一中國打下了基礎。成吉思汗是統(tǒng)一中華民族的英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07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恬嬪為深埋會一生未孕25年未晉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