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遙望歷史的河流,感受歷史的滄桑,和小編一起走進了解劉恒的故事。
劉邦是西漢的開國皇帝,他一生中生有8個兒子,這其中除了次子劉盈是正妻呂后所生以外,其他都是妾所生,這8個兒子中,劉邦最喜愛的是三子劉如意,最不看重的四子劉恒,可就是這個不被劉邦看好的兒子,卻成為了后來的千古明君--漢文帝,開創(chuàng)了西漢文景武三代的輝煌。
劉恒是劉邦的一個偏妾薄姬所生,而薄姬最早是魏王豹的妃子,劉邦見其美貌而又知書達理,于是將其收為己有,并與其生下一子劉恒。薄姬自知自己地位卑賤,因此從不在后宮中爭寵,與當(dāng)時備受劉邦寵愛的戚夫人截然不同,受母親的影響,劉恒自幼也是非常謙恭,從來不和兄弟們爭搶,慢慢的養(yǎng)成了溫和、寬容的性格。
劉恒年僅八歲時,就不受劉邦待見,不被重視,一直被冷落,最終被一眾大臣保舉到偏遠的代國做了國君,在這里,劉恒向世人展示了他治理天下的才華,15年的時間里面,劉恒一直隱忍著,靠著聰明才智治理下的代國逐漸從一個貧瘠的邊關(guān)小國,變成了北方少有的糧食重要產(chǎn)地,人口增長,家家戶戶都有余糧,而且劉恒本人也非常善良,厲行節(jié)儉,這一切都被當(dāng)時主持大局的陳平、周勃等老臣看在眼里。
劉邦死后,呂后專權(quán),大量任命自己的親屬出任重要管理,可是呂氏外戚家族除了禍害百姓,一點真才實學(xué)都沒有,而且呂后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劉盈坐穩(wěn)皇位,竟然殘忍殺害了劉邦四個兒子,僅剩下性格溫和的代王劉恒、貪圖享樂的齊王劉肥和性情暴虐的淮南王劉長。后來,漢惠帝劉盈因不堪呂后的壓迫自殺身亡,呂后死后呂氏家族想要篡權(quán),被劉邦的一眾老臣和各劉氏封王一起剿滅,殺死了所有呂姓族人。
這樣一來,皇帝的位置就成了大臣們討論的對象,這期間陳平、周勃等老臣力排眾議,迎代王劉恒接任皇帝位置,從此一代圣君漢文帝開始了他的恩澤天下的皇帝生涯。劉恒在位期間,重視發(fā)展農(nóng)業(yè),安撫流民百姓,將不少呂氏外戚當(dāng)政期間所制造的冤假錯案進行平反,同時與民休息,減免賦稅,使得漢朝出現(xiàn)了家家戶戶存有余糧,朝廷倉庫堆積如山的場面。
漢文帝不僅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讓利于民,還厲行節(jié)儉,在位期間皇宮沒有增添過一件奢侈用具,一次他的皇后穿了一件昂貴的絲綢長袍,竟然被文帝看到后怒斥一番,還直接剪掉,下令后宮之中不能出現(xiàn)這樣奢侈的用具。另外漢文帝注重孝道,提倡以孝治國,自己也是非常尊敬母親薄姬,但同時也嚴(yán)明律令,自己親舅舅貪腐都被嚴(yán)厲處理,一時間整個王朝煥然一新,人們對這位皇帝也是愛戴有加。
漢文帝重視農(nóng)桑,創(chuàng)造了最低賦稅卻能讓全國各處官倉充實的社會奇跡,同時開創(chuàng)了重視孝道的國家傳統(tǒng),在位32年,漢朝的人后幾乎是翻了一倍,整個國家欣欣向榮,死后被尊為“孝文皇帝”,與兒子漢景帝一起創(chuàng)造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盛世王朝“文景之治”,孫子漢武帝在此基礎(chǔ)上更是將漢王朝發(fā)展為世界上第一等的強國。而漢文帝本人,也被后世奉為千古明君的典范。
這個被票選出來的皇帝就是漢文帝劉恒。當(dāng)時漢朝初建,漢高祖劉邦去世,外戚專權(quán),呂后把持著朝政,朝堂上也是呂氏官員一言堂,導(dǎo)致其他大臣都十分不滿。
呂后死后,這種不滿情緒達到頂點迎來了反擊的機會。齊王劉襄舉兵清君側(cè),而朝內(nèi)的大臣也積極配合,將呂氏一網(wǎng)打盡。而這時候呂氏扶持的少帝就十分尷尬了,而且很多大臣都認(rèn)為少帝也不是劉盈的嫡系血脈,不應(yīng)該繼承大統(tǒng)。
選擇誰來當(dāng)皇帝就成了大臣們的一個大難題,其實舉兵的齊王劉襄是一很好的選擇,畢竟他在剿滅呂氏中有極大功勞。同時劉襄是劉邦的長子的兒子,血統(tǒng)純正。但是他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他有一個強勢的舅舅,大臣們可不想再出現(xiàn)一個呂后。
第二個登上皇帝候選人名單的是楚王劉交,但是這個劉交是劉邦異母兄弟,兩個人關(guān)系是非常好。但是皇位一般都是父傳子,這劉邦的嫡親兒子都在的情況下,將皇位給他弟弟是不合適的。
所以大臣們選來選去,覺得只有代王劉恒比較合適了。劉恒是劉邦的兒子,而且在所有活著兒子中歲數(shù)也是最大的,也符合立長。而且在劉恒治理下的代地發(fā)展得非常好,老百姓也很擁戴他。還有一個原因代王的生母薄姬就是靠美貌獲得劉邦喜愛,沒有強大的背景,所以也不會出現(xiàn)外戚專權(quán)的事情。
所以當(dāng)陳平提出劉恒這個人選后,所有大臣進行投票表決,一致同意讓劉恒繼承大統(tǒng)。而劉恒也沒有辜負(fù)大臣對他的希望,開創(chuàng)了“文景之治”,為后期漢朝的強大提供了基礎(chǔ)。
導(dǎo)語:劉邦一共有8個兒子,其中漢惠帝劉盈是劉邦的次子,但是因為他是呂后所生的嫡子,所以他繼承了劉邦的皇位。而劉恒是漢高帝劉邦的第四個兒子,是薄姬夫人所生。因為他們母子倆都比較低調(diào),所以躲過一劫,沒有被呂后追殺。至于劉邦的其他幾個兒子,其實運氣就沒那么好了:長子劉肥在呂后之前就死了,三子劉如意被呂后毒死了。
五子劉恢成為呂產(chǎn)的女婿以后殉情自殺了。六子劉友被呂后給活活餓死了。八子劉建也是在呂后活著的時候死的,他兒子也被呂后給殺死了。所以劉邦這一脈在呂后死后,只剩下了四子劉恒和七子劉長。劉長是一個喜歡舉大鼎的大高個,可見武力出眾,卻沒聽說他的腦子有多好。而劉恒隱忍善良,文質(zhì)彬彬,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是你,你會選擇誰呢?
?
01呂后去世以后,陳平和周勃鏟平呂家后,需要善后。呂后當(dāng)政的時候,說老實話,對大漢朝那還是可以的,至少沒有到昏庸無道的地步。她只是對呂家的人比較好,再把個人的私仇給報了,僅此而已??梢哉f呂后也是一位明君,這點手段在歷代雄心壯志的君王那兒,根本就不算個事兒。
像李世民、朱元璋、朱棣這些人手段才叫殘忍,不也成了千古明君了么?所以說呂后不應(yīng)該被后世所詬病。呂后當(dāng)政期間,陳平和周勃這些老臣老實巴交的跟個鵪鶉一樣,因為他們也明白這個道理,沒有誰當(dāng)政會比呂后更加英明的了。不過可惜的是,呂后終究還是去世了。呂后去世以后,情況就發(fā)生轉(zhuǎn)變了。
呂后在的時候呂家的人好歹有人壓著,可是呂后去世以后,呂家的人居然打算奪取皇權(quán),這是不可能的。為了大漢的未來,也為了他們這一幫開國將領(lǐng)的子孫后代,陳平和周勃發(fā)動了鏟平諸呂的戰(zhàn)役。最終呂氏一黨全部被誅殺,包括漢惠帝留下來的后少帝,都被陳平他們給拉下了臺,畢竟他也是有呂家血脈的,他們也害怕被報復(fù)啊。
?
諸大臣相與陰謀曰:?少帝及梁、淮陽、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呂后以計詐名他人子,殺其母,養(yǎng)后宮,令孝惠子之,立以為后,及諸王,以彊呂氏。今皆已夷滅諸呂,而置所立,即長用事,吾屬無類矣。不如視諸王最賢者立之。?或言?齊悼惠王高帝長子,今其適子為齊王,推本言之,高帝適長孫,可立也?。大臣皆曰:?呂氏以外家惡而幾危宗廟,亂功臣今齊王母家駟,駟鈞,惡人也。即立齊王,則復(fù)為呂氏。?---《史記》
處理完這一切以后,那就必須要從劉家的諸侯王里選一個合適的繼承人。這個人肯定要是劉邦的后人,至于其他劉家的人當(dāng)然不在考慮范圍之內(nèi)了。所以就剩下劉恒和劉長這兩個諸侯王了。劉長是個囂張跋扈的赳赳武夫,這不是陳平和周勃想要的,而劉恒則文質(zhì)彬彬,況且又是劉邦活著的兒子里,年紀(jì)最大的一個,所以陳平和周波便選擇了劉恒繼位。
?
02劉恒繼位,對陳平和周勃是有好處的。劉恒之所以能夠繼位,其實跟他自身有更大關(guān)系。因為他是一個非常低調(diào)的諸侯王,平日里也沒有結(jié)交什么門客,一門心思在家過小日子。劉恒的母親薄姬夫人,那就更不用說了,是一個清心寡欲的女人。他們薄家也沒有什么強大的外戚力量可以依靠,所以劉恒上位以后,不會再次出現(xiàn)外戚干政的情況。
欲立淮南王,以為少,母家又惡。乃曰:?代王方今高帝見子,最長,仁孝寬厚。太后家薄氏謹(jǐn)良。且立長故順,以仁孝聞於天下,便。?乃相與共陰使人召代王。代王使人辭謝。再反,然後乘六乘傳。后九月晦日己酉,至長安,舍代邸。大臣皆往謁,奉天子璽上代王,共尊立為天子。代王數(shù)讓,群臣固請,然後聽。---《史記》
這是陳平和周勃最希望看到的,找一個實力最弱小的人來做皇帝,隨后他們可以非常順手地操控朝政。劉恒就是他們心目中最理想的人選。
?
可是誰也想不到,劉恒本人卻不是一個逆來順受的主,他有自己的一套主張。不管是治國還是私生活,劉恒都是比較有主見的一個人。他雖然沒什么勢力,可是卻不是一個任人擺布的皇帝。陳平和周勃的計劃落空以后,卻也沒有太多失望,因為劉恒的確是一個仁慈的皇帝。相比較于呂后來說,劉恒那就太仁慈了,他不會對功臣下殺手。
可是相比較于漢惠帝劉盈來說,劉恒又十分剛強,他不會屈服于大臣們的意志,有自己的主張。這樣一位明君成為大漢之主,陳平和周勃也只好表示服氣。而且也不能說陳平和周勃完全為了自己,他們之所以誅殺所有呂家的人,主要是擔(dān)心自己的子孫后代被報復(fù)。他們未必就有篡權(quán)的想法,只是想要效法周公輔成王罷了。
?
03劉恒繼位,可以在最短時間內(nèi)穩(wěn)定人心。當(dāng)時實力最強的諸侯王當(dāng)然是齊王劉襄,那是劉邦的孫子,前齊王劉肥的兒子。呂后死后,陳平和周勃一度慫恿劉襄帶兵誅滅諸呂,在暗地里默許讓他繼承皇位。代王立十七年,高后崩。大臣議立後,疾外家呂氏彊,皆稱薄氏仁善,故迎代王,立為孝文皇帝,而太后改號曰皇太后,弟薄昭封為軹侯。---《史記》
劉襄信誓旦旦地帶著人馬進攻諸呂,結(jié)果大臣們卻把劉恒立為了皇帝。劉襄只好很掃興地帶兵回去了。那么為什么大臣們沒有選擇齊王劉襄繼位呢?首先,劉襄是劉邦的孫子,按照輩分來排的話,還輪不到的。因為陳平和周勃否定了前少帝和后少帝的身份,斷定他們不是漢惠帝劉盈的親兒子。所以也就是說劉邦的孫子輩里,目前還沒有人做過皇帝。
其次,劉盈的皇帝身份,陳平和周勃是不敢否定的,但是他們也想弱化劉盈的存在感。比如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其實就沒有給劉盈寫本紀(jì),壓根就瞧不起他。陳平和周勃要的就是這種效果,那么就必須要從劉邦的兒子里選一位才能淡化劉盈和呂后的存在感。
再者,齊王劉襄兵強馬壯,自己又是非常有主見的一個人。將來是非常難控制的。而且他在齊國本身就有一套功臣班子,等到他繼位以后,哪里還有陳平周勃這幫人什么事兒呢?所以說劉襄是 不可能進入陳平和周勃的選擇圈子內(nèi)的。而劉長說到底是呂后養(yǎng)大的孩子,以后到底是什么脾性,陳平和周勃摸不準(zhǔn)。只有劉恒,不管是性格,還是年紀(jì),都比較適合成為大漢天子。而且最可貴的是,劉恒有一個不喜歡爭搶的母親薄姬,這是大漢之福。
?
?總結(jié):夫唯不爭,則天下莫敢與之爭。薄姬是個非常傳奇的女人,她一生都沒有爭搶過什么。早年她是魏王豹的女人,后來劉邦滅了魏國,看薄姬長得不錯,就把薄姬給收了。可薄姬在劉邦的女人里,壓根就是個不起眼的角色,所以一直都沒有得到劉邦的寵幸。
后來薄姬的好姐妹受到劉邦的寵幸后,向劉邦推薦了薄姬。漢王坐河南宮成皋臺,此兩美人相與笑薄姬初時約。漢王聞之,問其故,兩人具以實告漢王。漢王心慘然,憐薄姬,是日召而幸之。薄姬曰:?昨暮夜妾夢蒼龍據(jù)吾腹。?高帝曰:?此貴徵也,吾為女遂成之。?一幸生男,是為代王。其後薄姬希見高祖。---《史記》
薄姬這才跟劉邦好了一次,不得不說劉邦的本事不小,就這一次,薄姬便懷上了劉恒。此后劉邦再也沒有寵幸過薄姬。或許因為這個原因,當(dāng)呂后開始屠殺劉家子嗣的時候,對薄姬母子卻格外寬容,甚至將薄姬送到了他兒子劉恒的封地代國去養(yǎng)老。因為薄姬沒有爭搶,最后卻幫助兒子奪取了皇位。由此可見,做人的層次決定做人的高度,薄姬算是比較優(yōu)秀的了。
參考資料:《史記》
劉恒在當(dāng)皇帝之前,默默無聞地積蓄自己的力量。
?
劉恒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子,漢惠帝劉盈的弟弟。他母親叫薄姬,本是魏王魏豹的小妾。魏豹被殺后,薄姬成了俘虜。劉邦見她有幾分姿色,就納入后宮。公元前203年,薄姬在河南宮內(nèi)成皋臺生下兒子劉恒。
?
劉恒雖然是劉邦的兒子,卻沒有得到他的寵愛,再加上他前面還有3個哥哥,幾乎沒有當(dāng)皇帝的可能。公元前196年,劉恒被封為代王,封地在晉陽(今山西太原)。于是,劉恒就離開了都城,前往晉陽。這一去就是15年。
?
15年間,劉恒默默無聞地當(dāng)著他的代王,與民休息,發(fā)展生產(chǎn),恭儉作則,積蓄著自己的力量。劉恒本人也養(yǎng)成了謹(jǐn)慎、沉靜的性格。這些,都為他后來成為皇帝后的治國理政立下良好的基礎(chǔ)。
?
公元前180年,呂后去世。劉邦的舊臣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朱虛侯劉章攜手誅滅了呂氏勢力后,廢除了呂后立的西漢后少帝劉弘,改以劉恒為帝。于是,劉恒莫名其妙地成了西漢第五個皇帝。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07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