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政治家、史學(xué)家司馬光:北宋士大夫有納妾蓄妓風(fēng)尚,他卻例外。婚后30多年妻子沒生育也從未想納妾,夫人背著他買美女在臥室,自己借故外出。司馬光不加理睬美女無趣而返,夫人又安排美貌丫鬟時干脆翻臉:“走開!夫人不在,你來見我作甚!”張氏終身未育,司馬光收養(yǎng)養(yǎng)子亦未再娶。
司馬光砸缸:有一次,他跟小伙伴們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廠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從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樣。這就是流傳至今"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馬光出了名,東京和洛陽有人把這件事畫成圖畫,廣泛流傳。
司馬光(1019—1086年),字君實,世稱涑水先生,北宋陜州(今山西夏縣)人,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歷史學(xué)家。他經(jīng)過19年的不懈努力終于在元豐7年(1084年)完成了《資治通鑒》的通史巨著,內(nèi)容以總結(jié)歷史統(tǒng)治者的正反兩方面經(jīng)驗教訓(xùn)為主。在政治上,司馬光守舊,竭力反對神宗支持的王安石變法,長期辭官退居。宋神宗死后,他被召入京,主持國政,廢除了王安石變法的新政。司馬光死后被追封為溫國公,葬于家鄉(xiāng)夏縣。入朝為官
司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十一月,當(dāng)時,他的父親司馬池正擔(dān)任光州光山縣令,于是便給他取名“光”。據(jù)史書記載,司馬光幼年聰穎好學(xué),尤喜《左氏春秋》,?!笆植会寱?,至不知饑渴寒暑”。他不僅能夠熟練地背誦《左傳》,而且可以把二百多年的歷史梗概講述得清清楚楚。他好讀書,求甚解,又有選擇,他不喜佛、老,對歷史有著十分濃厚的興趣。
宋仁宗寶元初年(1038年),司馬光二十歲的時候,中進士甲科,初任奉禮郎、大理評事一類小官,后經(jīng)樞密副使龐籍的推薦,入京為館閣???,知同禮院,改并州通判。嘉佑六年(1061年)升遷起居舍人同知諫院。神宗即位后拜翰林學(xué)士。
在政治上,司馬光是保守派領(lǐng)袖,他頑固地堅持“祖宗之法不可變”的教條,竭力反對、阻撓王安石變法。當(dāng)神宗準備任命他為樞密副使時,他堅持不受,并以廢除新法為條件相要挾。他還以故交舊友的面目三番五次給王安石寫信,攻擊其變法是“侵官、生事、征事、拒諫”,致使“天下怨謗”,遭到王安石的嚴厲批駁。熙寧三年(1070年),司馬光看到新法已勢在必行,便自請離京,出知永興軍,第二年至洛陽,任兩京御史臺。清廉簡樸
司馬光政治保守,無可諱言;但他襟懷坦白,居官清廉,恭謙正直,不喜華靡的品格卻也是公認的。史書上記載著他這方面的許多小故事,一直傳為美談。就連他的政敵王安石也很欽佩他的品德,愿意以他為鄰。
司馬光敢于直諫,不阿諛奉承;他舉忠斥奸,不為身謀。在一篇《諫院題名記》上,他要求做諫官的“當(dāng)志其大,舍其細,先其急,后其緩;專利國家,而不為身謀。彼汲吁名者,猶汲吁利也。其間相去何遠哉!”他曾經(jīng)說自己平生所作所為,沒有一件事是不能對人講的。他廉潔奉公、以節(jié)儉為樂的品德更是一直被眾傳頌。仁宗皇帝臨終前曾留下遺詔,要賞賜司馬光等大臣一批金銀財寶,司馬光領(lǐng)銜上書,陳述國家窮困,不愿受賞。但幾次都未被批準,最后他將賞賜自己的一份交給諫院,充作公費。他在洛陽任職時,曾買地修筑了一所居住、讀書、游覽的“獨樂園”,幽雅簡樸,他非常滿意。但當(dāng)皇上的使臣到這所宅院來向他問政時,卻為這低矮的瓦房、間隔的陳設(shè)暗暗發(fā)笑,他不能相信名揚天下的“司馬相公”會這樣寒磣!司馬光的妻子死后,沒有錢辦理喪事,兒子司馬康和親戚們主張借些錢,也該把喪事辦得排場一點,司馬光不同意,并且教訓(xùn)兒子處世立身應(yīng)以節(jié)儉為可貴,不能動不動就借貸。最后還是把自己的一塊地典當(dāng)出去,才草草辦了喪事。這就是民間流傳的所謂司馬光“典地葬妻”的故事。嘔心瀝血著《通鑒》
司馬光在中國歷史上最突出的貢獻,是他主持編寫了不朽的歷史巨著《資治通鑒》,他的名字將和這部著作一起永遠留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史上。
司馬光從小勤奮好學(xué),博通經(jīng)史,出仕后也一直堅持讀書,尤其留心研討歷代史書。他在館閣校書以及任天章閣待制兼侍講官時,看到滿架滿架的都是史書,幾間屋子都放不下,如此浩翰的朝野史籍,一個人窮畢生之精力也是看不過來的。于是他逐漸產(chǎn)生了一個編寫一本既系統(tǒng)又間明扼要的通史,使人讀了之后能了解幾千年歷史的興衰得失。他的想法得到了他的好友、歷史學(xué)家劉恕的贊同和支持,于是在嘉佑年間,司馬光便在公事之余開始了《通志》的編寫和工作。
治平三年(1066年),司馬光將他寫好的《通志》進獻給英宗皇帝?!锻ㄖ尽饭舶司?,記述了從周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到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共一百九十五年的歷史,主要寫秦、楚、齊、燕、韓、趙、魏七國的盛衰興亡,供皇帝參考。英宗看后,非常滿意,要他繼續(xù)寫下去,并下詔設(shè)置書局,供奉費用,增補人員,專事編寫工作。司馬光深受感動,很快便在右掖門處的秘閣內(nèi)設(shè)立了書局,并請來了當(dāng)時著名的歷史學(xué)家劉班,劉恕、范祖禹等人,共同討論了書的宗旨、提綱,并分工由劉班撰寫兩漢部分,劉恕撰寫魏晉南北朝部分,范祖禹撰寫隋唐五代部分,最后由司馬光總其成,由司馬光之子司馬康擔(dān)任文字的校對工作。
第二年,英宗病逝,神宗即位,開經(jīng)筵,在邇英閣進讀《通志》,他認為《通志》比其他的史書更便于閱讀,也易于借鑒,就召見司馬光,大加贊賞,并賜名《資治通鑒》,說它“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還要親自為《資治通鑒》作序。這就更加促進了這部史書的編修工作。到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資治通鑒》最后脫稿修成,前后共成時十九年。
《資治通鑒》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述了從周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顯德六年(959年)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豐富的歷史事實。全書計二百九十四卷,另附目錄三十卷,《考異》三十卷。這部書,取材甚廣,網(wǎng)羅極富,除依據(jù)正史處,還采用了野史雜志三百二十余種,而且對史料的取舍極嚴,考辨異同,盡力求真,所以記述內(nèi)容,比較翔實可信,為歷代史學(xué)家所推崇?!锻ㄨb》文字以荀悅的《漢紀》為宗,力求簡明扼要,文筆生動流暢,樸質(zhì)精煉,富有文學(xué)意味。不僅可以作為歷史著作閱讀,有些篇章也可當(dāng)作文學(xué)作品欣賞。
司馬光在編修《資治通鑒》的十九年中,付出了巨大的勞動,特別是在洛陽的十五年里,幾乎付出了他全部的精力和心血。他在《進資治通鑒表》中說:“臣今筋骨癯瘁,目視昏近,齒牙無幾,神識衰耗,目前所謂旋踵而忘。臣之精力,盡于此書?!彼抉R光為編書,常常廢寢忘食,有時家里實在等不上他回來吃飯,便將飯送至?xí)郑€要幾次催他才吃。他每天修改的稿子有一丈多長,而且上邊沒有一個草字。他的房子低矮窄小,夏天悶熱難堪,灑下的汗珠把書稿都浸濕了。后來,他請匠人在書房里挖了一個大深坑,砌上磚,修成一間“地下室”,他就在這個冬暖夏涼的地方,專心致志地埋頭編書。他對史料考核極其認真,追根尋源,反復(fù)推敲,不斷修改。《通鑒》編成后,洛陽存放的未用殘稿就堆滿了兩間屋子,可見他為這本書付出了多么艱辛的勞動??!重執(zhí)政廢新法
元豐八年,神宗病逝,不滿十歲的哲宗即位,由宣仁太皇太后垂簾聽政,司馬光被起用為陳州知州,路過京城時,被留作門下侍郎,次年又升尚書左仆射,與呂公著(尚書右仆射)同執(zhí)朝政。司馬光執(zhí)政后,便開始排斥打擊變法派人士,接連上表,徹底廢止新法。
元佑元年(1086年)九月,司馬光病逝,終年六十八歲,朝廷贈以“太師”、“溫國公”等稱號,派專員扶靈柩返夏縣安葬,謚“文正”。
古代社會,有顧廷燁這種不納妾的。
1、天作之合——王羲之
王羲之出身于魏晉名門瑯琊王氏,作為貴族中的頂流,他的妻子只能在皇族或者世家中誕生,這是他享受了家族榮耀之后必須付出的代價,與平民戀愛結(jié)婚什么的,不存在的。同樣作為當(dāng)時次級世家的郗家女兒郗璿,與貴族子弟聯(lián)姻,是她逃不開的命運。
魏晉名人有個比較奇葩的特點,對外貌衣著的追求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長得越帥知名度越高,中國十大美男多半出自魏晉,甚至世說新語還專門開了一篇容止來描述他們的音容舉止。在年輕時就已經(jīng)名滿東晉的王羲之,不僅才華橫溢,習(xí)得一手好書法,更是相貌堂堂,大帥哥一只。
王羲之一生淡泊名利,對功名利祿并不熱衷,喜好書法,碰巧的是,他的妻子郗璿同樣喜歡書法,且書法還不錯,雖沒有王羲之的師傅衛(wèi)夫人名聲大,卻也被贊為“女中筆仙”。家世優(yōu)渥,門當(dāng)戶對,夫帥妻美,愛好相同,更完美的是王羲之一生只有郗璿一個妻子,兩人婚后非常恩愛。
王羲之的一生由于大多時間遠離朝堂中心,與妻子家人游玩山水,因此幸運地躲過了東晉對世家的清算,兩人育有七子一女,王羲之死后他的妻子還活到了90高齡。
2、七出不出——司馬光
歷史上對司馬光的評價砭褒不一,但司馬光有一點卻可以碾壓大部分的古代名人——他是一夫一妻制度的堅定擁護者和執(zhí)行者。司馬光的妻子張氏,是龍圖閣學(xué)士張存的三女,兩人都出身書香門第、官宦家庭。
古代的婚姻全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后能不能碰到合適的人全憑運氣,司馬光和他的妻子很幸運,他們彼此情投意合,感情很好。
北宋時期文官地位很高,士大夫階層碾壓宦官、外戚、武官,且大多都很富足,因此蓄妾狎妓之風(fēng)盛行,數(shù)得著名字的北宋名人基本都是妻妾加歌姬的配置,女人對他們來說不過是玩物,那時的女子除了正妻,其他人地位非常低。
在古代,如果正妻多年沒有生育是可以休妻再娶的,就算沒有休妻,也會納妾以綿延后代,并且這種行為還受律法保護。
很不幸,司馬光的妻子就不能生育,這對古代女性可以說是災(zāi)難,但是司馬光不僅沒有休妻再娶,連納妾也不愿意,他的夫人因為無子非常內(nèi)疚,主動為丈夫搜羅美女,但被司馬光拒絕。張夫人終身未育,后來司馬光的哥哥過繼了自己的孩子司馬康給兩人作為養(yǎng)子。
3、無妃無嬪——朱佑樘
明孝宗朱佑樘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堅持一夫一妻制的皇帝,在古代妻妾制度合法合理的情況下,連普通士大夫都很難做到的事情,他身為一個帝王卻做到了,在現(xiàn)代看起來也很不可思議。
歷史上不少朝代都出現(xiàn)了后宮和外戚干政,外戚權(quán)力過大甚至能夠推翻王朝,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制定了明朝獨特的選妃制度,一是妃嬪身份只需要是普通的良家女子就可以,二是加大對后宮的管理。
從民間選妃有利有弊,好處是選出的女子必定品貌都不錯,符合皇帝的審美,皇帝在選擇妃嬪的時候有很大的自由,選出合自己心意的不難,弊端就是妃嬪無背景,身后家族不能成為皇帝助力,這也是明朝雖然外戚干政不存在,但宦官集團禍國屢禁不止的原因。
明孝宗朱佑樘的皇后張氏出身于普通家庭,她的父親是國子監(jiān)生張巒,因為自身品貌出色,在孝宗朱佑樘還是太子的時候,張皇后被選為太子妃,同年,孝宗成為皇帝,冊封張氏為皇后。少年夫妻情誼甚篤。
張皇后不僅品貌俱佳,還多才多藝,對孝宗也是體貼入微,兩人在宮中起居都在一處,日常相處也是如同平常夫妻般舉案齊眉,言笑合樂,最重要的是,孝宗朱佑樘因幼時經(jīng)歷非常反感后宮傾軋,更不喜妻妾眾多,加之從小深受儒家教育影響,身端品正,不貪戀女色,私生活放到今天也無可指摘。
朱佑樘本身的成長經(jīng)歷養(yǎng)成了仁厚的性格、嚴正的品行,張皇后本身的人格魅力讓他深深的喜歡,多方面的因素讓孝宗朱佑樘后宮一生無妃無嬪,只寵張皇后一人,他們的二子一女也全是張皇后一人所出,這樣的深情和厚愛,在古代帝王中僅此一份,別無二家。
4、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xué)家、改革家。
王安石任知制誥時,王安石的妻子吳氏,給王安石置一妾。那女子前去伺候王安石,王安石問:“你是誰?”女子說自己是“家欠官債、被迫賣身”而來。王安石聽罷,不僅沒收她為妾,還送錢給她,幫助她還清官債,使其夫婦破鏡重圓。
5、王維
王維(701-761年,一說699-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xùn)|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畫家。
唐代詩人中,王維有著“詩佛”之稱。古代實行一夫一妻多妾制,有妻子時也可納妾,喪妻者可續(xù)弦。但王維妻子故去后,不止沒再娶正妻,連小妾也沒有,堪稱是一夫一妻的典范了。
Ⅰ 你知道司馬光的嗯,故事怎么寫嗎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們在后院里玩耍,有個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放棄他都跑了,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擊去。水涌出來,小孩也得救了。
Ⅱ 用自己的話寫司馬光這個故事,寫幾句。怎么寫
寫作思路:司馬光砸缸是一個大家耳熟能詳?shù)臍v史故事,通過自己對于這個故事的記憶,用自己的話敘述出來。
正文:
北宋時,有一個很聰明的小孩,他就是司馬光這個小孩,生來聰慧,喜歡動腦筋,與同齡的孩子相比,顯得與眾不同。
有一天,司馬光和小朋友在花園里玩,花園里有花有樹還有假山,大家你追我趕玩得很高興。一個調(diào)皮的小男孩爬到了假山上去玩,突然,一不小心掉進了假山邊上的大水缸。
水缸里滿滿的都是水小男孩被嚇到了,在水里掙扎著大聲喊,救命啊,救命啊快救救我....
這時小朋友們才發(fā)現(xiàn)有人掉缸里了,大家驚慌失措,一時都不知道該怎么辦,有的膽小的孩子都嚇得哭起來了。
這時,司馬光說:“大家不要害怕,我們趕緊想辦法把他救上來。”大家面面相覷,甚是慌張,聰明的司馬光正在努力地思考著“我們都比水缸矮又不能把他撈上來,要是能把水缸里的水倒出來就好了,可是,我們怎么才能把水倒出來呢?”小小的孩子不慌不忙,苦苦思索著。
當(dāng)他看到假山邊上一塊塊的石頭時突然靈光一閃,他高興地想到“我可以用石頭把水缸砸破啊”,隨即他又想到,“萬一砸到小伙伴怎么辦呢?” 于是他跑過去撿了一塊不大不小的石頭,對大家喊道:“大家不要著急,我有辦法了?!彼e起石頭朝水缸砸去水缸破了個窟窿水嘩嘩地流了出來,小男孩終于被救出來了。大家高興得手舞足蹈,直夸司馬光聰明機智。
這就是著名的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它啟示我們遇事不能慌張要敢于突破常規(guī)用創(chuàng)新思維來解決問題。
Ⅲ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怎么寫
原文:
司馬光字君實,陜州夏縣人也。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譯文:
司馬光七歲的時候穩(wěn)重的就像一個大人,聽到老師講解《左氏春秋》,非常喜愛,放學(xué)之后又為家人講他所學(xué)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內(nèi)涵,從此手里放不下書本,甚至到了忘記了饑渴,冷熱的程度。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們在后院里玩耍,有個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放棄他都跑了,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擊去。水涌出來,小孩也得救了。
(3)司馬光的故事怎么寫擴展閱讀
司馬光為人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忠于君王、取信于人,又恭敬、節(jié)儉、正直,溫良謙恭、剛正不阿,是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歷史上,司馬光曾被奉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兩人是孔子、孟子)。
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法度,每一言行每一舉動都符合禮節(jié)。在洛陽時,他每次到夏縣去掃墓,一定要經(jīng)過他的兄長司馬旦的家。司馬旦年近八十,司馬光侍奉他仍像嚴父一樣,保護他像撫育嬰兒一樣。
從小到大到老,他說話從來沒有隨便說過一句,他自己說:“我沒有什么超過別人的地方,只是我一生的所作所為,從來沒有不可告人的?!?/p>
他的誠心是出自天性,天下的人都敬重他,相信他,陜西、洛陽一帶的人們都以他為榜樣,與他對照,學(xué)習(xí)他的好品德。如果人們做了不好的事,就說:“司馬君實莫非不知道嗎?”
Ⅳ 司馬光是什么故事
破甕救友
有一次,司馬光跟小伙伴們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
小心,掉到水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聰明機靈,從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樣。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馬光出了名,東京和洛陽有人把這件事畫成圖畫,被人們廣泛流傳。
誠信賣馬
司馬光要賣一匹馬,這匹馬毛色純正漂亮,高大有力,性情溫順,只可惜夏季有肺病。司馬光對管家說:“這匹馬夏季有肺病,這一定要告訴給買主聽?!惫芗倚α诵φf:“哪有人像你這樣的呀?我們賣馬怎能把人家看不出的毛病說出來!”司馬光可不認同管家這種看法,對他說:“一匹馬多少錢事小,對人不講真話,壞了做人的名聲事大。我們做人必須得要誠信,要是我們失去了誠信,損失將更大?!惫芗衣牶髴M愧極了。
低調(diào)淡泊
司馬光性情淡泊不喜奢華,他在《訓(xùn)儉示康》中曾提到小時後長輩會給他穿華美的衣服,他總是害羞臉紅而把它脫下。寶元年間中舉時,曾得到仁宗皇帝的接見。酒席宴會上,每人都在頭上插滿鮮花,肆無忌憚地嬉戲取樂,唯獨司馬光正襟危坐,也不戴花。被同行的人提醒后,司馬光才不太情愿地戴了一朵小花。
司馬光有一個老仆,一直稱呼他為“君實秀才”。一次,蘇軾來到司馬光府邸,聽到仆人的稱呼,不禁好笑,戲謔曰:“你家主人不是秀才,已經(jīng)是宰相亦,大家都稱為‘君實相公’!”老仆大吃一驚,以后見了司馬光,都畢恭畢敬地尊稱“君實相公”,并高興地說:“幸得大蘇學(xué)士教導(dǎo)我……”司馬光跌足長嘆:“我家這個老仆,活活被子瞻教壞了?!?br>
堅不納妾
北宋士大夫生活富裕,有納妾蓄妓的風(fēng)尚。司馬光是和王安石、岳飛一樣,極為罕見的不納妾、不儲妓之人?;楹笕暧啵拮訌埛蛉藳]有生育,司馬光并未放在心上,也沒想過納妾生子。張夫人卻急得半死,一次,她背著司馬光買了一個美女,悄悄安置在臥室,自己再借故外出。司馬光見了,不加理睬,到書房看書去了。美女也跟著到了書房,一番搔首弄姿后,又取出一本書,隨手翻了翻,嬌滴滴地問:“請問先生,中丞是什么書呀?”司馬光離她一丈,板起面孔,拱手答道:“中丞是尚書,是官職,不是書!”美女很是無趣,大失所望地走了。
還有一次,司馬光到丈人家賞花。張夫人和丈母娘合計,又偷偷地安排了一個美貌丫鬟。司馬光不客氣了,生氣地對丫鬟說:“走開!夫人不在,你來見我作甚!”第二天,丈人家的賓客都知道了此事,十分敬佩,說儼然就是“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白頭偕老的翻版。唯獨一人笑道:“可惜司馬光不會彈琴,只會鱉廝踢!”張夫人終身未育,司馬光就收養(yǎng)了哥哥的兒子“司馬康”,作為養(yǎng)子。
司馬光就如此和妻子相依為命。洛陽的燈會享譽天下,逢元宵節(jié),張夫人想出去看燈,司馬光說:“家里也點燈,何必出去看?”張夫人說:“不止是看燈,也隨便看看游人?!彼抉R光一笑,說:“看人?怪了,難道我是鬼嗎!”
典地葬妻
司馬光在洛陽編修資治通鑒時,居所極簡陋,於是另辟一地下室,讀書其間。當(dāng)時大臣王拱辰亦居洛陽,宅第非常豪奢,中堂建屋三層,最上一層稱朝天閣,洛陽人戲稱:“王家鉆天,司馬入地?!彼抉R光的妻子去世后,清貧的司馬光無以為葬,拿不出給妻子辦喪事的錢,只好把僅有的三頃薄田典當(dāng)出去,置棺理喪,盡了丈夫的責(zé)任。司馬光任官近40 年,而且官高權(quán)重,竟然典地葬妻。重讀歷史,讓人深思。
俗語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在封建社會,大多數(shù)人苦讀寒窗,躋身仕途,無不是為了顯耀門庭,榮華富貴,澤被后世,蔭及子孫。在這些人面前,司馬光的清廉更顯可貴。嘉祜八年三月,宋仁宗詔賜司馬光金錢百余萬,珍寶絲綢無數(shù),但司馬光不為所動。司馬光年老體弱時,其友劉賢良擬用50 萬錢買一婢女供其使喚,司馬光婉言拒之,他說:“吾幾十年來,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有純帛,多穿麻葛粗布,何敢以五十萬市一婢乎?”
藏書
英宗時為龍圖閣直學(xué)士、翰林學(xué)士。政治上反對王安石的變法。后詔他編寫《歷代君臣事跡》,神宗賜名為《資治通鑒》。元豐七年(1084)書成,共294卷,上下貫穿1 362年治亂興衰之史實,參閱了龍圖閣、天章閣、史館、昭文館、集賢院、秘閣及私人藏書,采正史之外,用雜史著書凡322家,集文獻史料之大成,被譽為“典籍之總會。策牘之淵林”,與《史記》、《漢書》相媲美。書成之后,為便于翻檢,編《資治通鑒目錄》30卷,以明取材不同之故,對后世的影響極大。家藏書富,居洛陽時,買田20畝,建“獨樂園”,藏文史書籍萬余卷。又置“讀書堂”,辟精善之本5 000卷,又得神宗賜書2 400卷,以資著述。善保護圖書,每年二伏至重陽間,在天氣晴朗之日,設(shè)案以曝書籍。桌案潔凈,鋪以茵縟,然戶端坐看書。閱書時,不以空手捧書,唯恐手汗?jié)n濕。藏書幾十年,其書仍新如手未觸一樣。
Ⅳ 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
1、砸缸救人
司馬光在6歲時,開始讀書,7歲的時候,就把《左氏春秋》倒背如流。在他8歲的一天,和小伙伴們一起在院中玩游戲。過了一會兒,其中一個小朋友,滿臉是汗地跑到大缸旁,想伸手捧點兒水洗洗臉。一個不小心,就掉進了裝滿了水的大缸里。其他的小伙伴們聽到動靜后,就都急忙跑過來,想把他救出來,但是他們個頭太矮了,夠不著。
小伙伴們都嚇壞了,慌慌忙忙地跑去找大人。司馬光剛想去找大人,但是來不及了。就急中生智拿起了旁邊的一塊大石頭,向大缸砸去?!芭椤钡囊宦?,大缸里的水一涌而出。小伙伴得救了,其他的小伙伴們高興得手舞足蹈,連大人們都稱贊司馬光是個聰明的孩子。就這樣,司馬光的故事頓時間,傳遍了中國各地。
2、睡“警枕”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出于這個原因,他經(jīng)常受到先生的譴責(zé)和被同伴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毛病。為了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一肚子水,結(jié)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醒。從此他天天早早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于成了一個學(xué)識淵博、寫出了《資治通鑒》。
3、勤學(xué)惜時
當(dāng)司馬光在私立學(xué)校讀書時,他一直認為自己不夠聰明。為訓(xùn)練記憶力,他常要花比別人多兩三倍的時間去記憶和背誦書上的東西。當(dāng)老師講完書上的東西,其他同學(xué)讀了一會就能背誦,于是紛紛跑出去玩耍。司馬光一個人留在學(xué)堂里,關(guān)上窗戶,繼續(xù)認真地朗讀,直到讀得滾瓜爛熟,合上書本,能背得一字也不差,才肯罷休。
他利用空閑的時間,比如騎馬趕路的時候,一面默誦,一面思考文章的內(nèi)容。他不僅對所學(xué)的內(nèi)容能夠記誦,而且記憶力也越來越好,少時所學(xué)的東西,終身不忘。由于他從小學(xué)習(xí)一絲不茍,為他后來著書立說奠定了很堅實的基礎(chǔ)。
司馬光堅持不懈地埋頭學(xué)習(xí),往往忘記吃飯。他住的地方,除了書本,只有非常簡單的擺設(shè):一個板床、一條被子、一個圓木的枕頭。
4、永遠做一個誠實的人
司馬光小的時候特別喜歡吃青核桃。一天,他想吃青核桃,姐姐替他剝皮,卻怎么也剝不開。姐姐走開后,一個女仆把青核桃放在開水里燙了一下,皮就很容易剝了下來。姐姐回來一看,便問是誰剝下來的,司馬光說是自己剝的。
但是這個過程恰巧被父親親眼看見,見他撒謊,就嚴厲地訓(xùn)斥他怎么能這樣撒謊!這件事雖然很小,但卻給司馬光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從此,無論是為人,還是平時在學(xué)習(xí)的過程中間,司馬光總是十分的誠實,不敢有半點虛假。
5、撰寫資治通鑒
宋神宗熙甯年間,司馬光強烈反對王安石變法,上疏請求外任。熙寧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臺,自此居洛陽十五年,不問政事。這段悠游的歲月司馬光主持編撰了294卷300萬字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鑒》。耗時19年。
《資治通鑒》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五代后周世宗顯德六年,共記載16個朝代,歷經(jīng)19年完成。他在《進資治通鑒表》中說:“臣今筋骨癯瘁,齒牙無幾,神識衰耗,目前所謂,旋踵而忘,盡于此書?!彼抉R光為此書付出畢生精力,成書不到2年,他便積勞而逝?!顿Y治通鑒》從發(fā)凡起例至刪削定稿,司馬君實都親自動筆,不假他人。清代學(xué)者王鳴盛說:“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xué)者必不可不讀之書”。
1、砸缸救友
司馬光長到七歲,嚴肅莊重的像成年人,聽到別人講《左氏春秋》,很喜愛它,回來給家里人講述,就能懂得書的主要意思。從此手不離開書,甚至不知道饑渴冷暖的地步。
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嬉戲,一個孩子爬上水缸,一腳踏空掉下去淹沒在水缸里。孩子們都拋下他跑走了,司馬光拿起石頭撞擊水缸,撞破了它,水噴涌出來,那孩子就得救了。
2、誠信賣馬
司馬光要賣一匹馬,這匹馬毛色純正漂亮,高大有力,性情溫順,只可惜夏季有肺病。司馬光對管家說:“這匹馬夏季有肺病,這一定要告訴給買主聽”。
管家笑了笑說:“哪有人像你這樣的呀?我們賣馬怎能把人家看不出的毛病說出來”。
司馬光可不認同管家這種看法,對他說:“一匹馬多少錢事小,對人不講真話,壞了做人的名聲事大。我們做人必須得要誠信,要是我們失去了誠信,損失將更大。”管家聽后慚愧極了。
3、堅不納妾
司馬光與其妻子張氏,一直相敬如賓,恩愛非常。兩人結(jié)婚三十多年,但張氏一直沒有為司馬光產(chǎn)下一男半女,張氏心中一直很愧疚。
但司馬光一直安慰張氏,最后兩人過繼了司馬光大哥司馬旦的次子,并取名為司馬康。
北宋士大夫生活富裕,有納妾蓄妓的風(fēng)尚。司馬光是和王安石、岳飛一樣,極為罕見的不納妾、不儲妓之人。
婚后三十年余,妻子張夫人沒有生育,司馬光并未放在心上,也沒想過納妾生子。張夫人卻急得半死,一次,她背著司馬光買了一個美女,悄悄安置在臥室,自己再借故外出。
司馬光見了,不加理睬,到書房看書去了。美女也跟著到了書房,一番搔首弄姿后,又取出一本書,隨手翻了翻,嬌滴滴地問:“請問先生,中丞是什么書呀”。
司馬光離她一丈,板起面孔,拱手答道:“中丞是尚書,是官職,不是書!”美女很是無趣,大失所望地走了。
4、典地葬妻
司馬光在洛陽編修《資治通鑒》時,居所極簡陋,於是另辟一地下室,讀書其間。
當(dāng)時大臣王拱辰亦居洛陽,宅第非常豪奢,中堂建屋三層,最上一層稱朝天閣,洛陽人戲稱:“王家鉆天,司馬入地”。
司馬光的妻子去世后,清貧的司馬光無以為葬,拿不出給妻子辦喪事的錢,只好把僅有的三頃薄田典當(dāng)出去,置棺理喪,盡了丈夫的責(zé)任。
5、藏書故實
司馬光家藏書富,居洛陽時,買田20畝,建“獨樂園”,藏文史書籍萬余卷。又置“讀書堂”,辟精善之本5000卷,又得神宗賜書2400卷,以資著述。
善保護圖書,每年二伏至重陽間,在天氣晴朗之日,設(shè)案以曝書籍。桌案潔凈,鋪以茵縟,然戶端坐看書。閱書時,不以空手捧書,唯恐手汗?jié)n濕。藏書幾十年,其書仍新如手未觸一樣。
——司馬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079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蘇東坡為何創(chuàng)東坡肉,東坡肉在哪里創(chuàng)造···
下一篇: 腹黑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