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清廷在南方忙的焦頭爛額之時,西北又出大事兒——為清朝駐守平?jīng)龅耐踺o臣,忽然也反了!吳三桂起事之初,曾經(jīng)派出不少人攜帶親筆信和討清檄文,到全國通知他的舊部和故交,約誘一起行動。西北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平?jīng)龅耐踺o臣和甘肅的張勇。
這兩個勇將,都曾是吳三桂部下。而后,王輔臣調(diào)陜西提督,駐守平?jīng)觯ń窀拭C平?jīng)觯?;張勇任甘肅提督,駐守甘州(甘肅張掖)。如果這兩個人能為吳三桂在西北開辟新戰(zhàn)場,定可造成南北夾擊清朝之勢。而且,王輔臣、張勇掌握西北兵權,手下皆為精兵良將,戰(zhàn)斗力非常強。
出乎吳三桂意料,一開始,王輔臣、張勇二人都堅拒吳三桂勸誘,特別是王輔臣,曾經(jīng)受到康熙帝親自接見,且得賜蟠龍豹尾槍,對于康熙本人深為感念,所以一心一意保大清。為此,他馬上派兒子王繼貞把吳三桂使者押解到京,深得康熙嘆賞。
王輔臣此舉,卻激怒了老同事張勇:奶奶的,你自己作忠臣,事先也不告訴我,這不明擺著讓朝廷懷疑我嗎……從此,二人嫌隙頓生。
為了增強西北地區(qū)防務,康熙親派刑部尚書莫洛經(jīng)略西北,讓他率領滿兵駐扎西安,規(guī)定巡撫、提鎮(zhèn)以下各將官悉聽莫洛節(jié)制。
康熙之所以使出這招兒,其實內(nèi)心對王輔臣還是有些疑慮,畢竟王輔臣和吳三桂從前關系過密。為此,他還專門給張勇密詔,讓他以甘肅提督的身份,密切關注陜西局勢。同時,康熙還調(diào)王輔臣同將軍席卜臣等人赴荊州增援。后來,又指示王輔臣隨將軍赫葉等人進取四川保寧,顛來倒去,最后康熙還是命令王輔臣一切聽從莫洛差遣……
康熙十三年十二月初,莫洛率所部到達寧羌州駐扎,和王輔臣兵營相距二里多地。初四日,王輔臣兵馬突然向莫洛營發(fā)起進攻。莫洛本人身中鳥槍子彈,當時身死。其手下章京、筆帖式及兵士多人,都當場被殺。剩下的標兵和運糧兵兩千余人,全被王輔臣收降。而后,王輔臣從沔縣北上略陽。
清朝的定西大將軍董額得知王輔臣叛變消息,急忙退保漢中,并且馬上奏報康熙。
王輔臣叛清,完全出乎意料,康熙帝不知道內(nèi)情,趕緊親自發(fā)出一道長篇敕諭,招撫王輔臣。
這篇詔諭,全篇對王輔臣毫無指責之語,康熙帝還自責說自己事先不了解王輔臣跟莫洛之間有何嫌隙,所以導致“激變”。對于莫洛之死,康熙也含糊其辭,表示說肯定是莫洛辦事不妥,導致王輔臣手下士卒一時激憤而致,和王輔臣本人肯定沒關系。只要王輔臣能夠重新歸清,一概不問。
即使到了這個時候,說句實話,包括康熙本人在內(nèi),根本就不知道王輔臣為什么忽然變臉。
即使已經(jīng)翻臉造反,康熙十四年(1675年)正月十五日,王輔臣還是寫了一份奏本,向康熙帝抱怨自己所受的委屈——原來,王輔臣一直非常關心國事,他到陜西見到莫洛后,就勸告莫洛以當年洪承疇為榜樣,應該小心行事。豈料,莫洛和張勇的關系很好,所以對王輔臣持有成見。他不聽忠言,反而認為王輔臣和吳三桂有染,對他任意羞辱。而后,莫洛又在不給王輔臣部馬匹的情況下,死催他率部進川……
總之,王輔臣上奏表示,寧羌州兵變,實非出自自己事先策劃,乃是莫洛欺壓漢族官兵導致。
雖然向康熙帝言冤表白,王輔臣已經(jīng)勢成騎虎,反都反了,莫洛也殺了,也只得在陜西一帶聽從吳三桂差。在接受了老上司二十萬兩白銀和“平遠大將軍陜西東路總管”大印后,他立刻在陜甘地區(qū)對清軍展開進攻,說降了秦州城(甘肅天水)守將之后,率領大軍從略陽移至秦州,毀掉了陜甘兩省邊界的鳳縣(今鳳縣西南)偏橋,派部將率人馬把守棧道,從而導致清兵糧道受阻不通,使得清兵糧道被斷。
由于餉道被切斷,清軍被迫退回西安。漢中、興安等重鎮(zhèn),皆被吳三桂軍隊占據(jù)。在王輔臣誘勸下,陜西、甘肅、寧夏等地將領紛紛投附吳三桂。最終,只有甘肅提督張勇、總兵孫思克、西寧總兵官王進寶以及寧夏總兵官陳福沒有投附,依舊死守城池,堅持忠于清朝。至此,陜西全省基本都投吳三桂了,只剩下西安一府和邠、乾二州。在甘肅,清軍僅保有遼西走廊一帶狹小區(qū)域。
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寧夏發(fā)生兵變,清將陳福被亂兵殺死。至此,清廷不得不改調(diào)西寧總兵官王進寶代替陳福的職務,暫駐秦州,并繼續(xù)兼任西寧總兵官。于是,張勇推薦他的原部下、時任天津總兵的趙良棟到寧夏任職。
共2頁:12下一頁
金鏢黃天霸,是講述清朝歷史的評書《施公案》里的人物。在小的時候,有一年夏天,村子專門從外地請來一個評書藝人講了一部《金鏢黃天霸》,每天晚上7:00,村子里的人就集中到打谷場上,準時聽書,前前后后聽了一個月。我記得當時我們村子100多戶人家,每家每戶收兩斤小麥,村長選了一部分家庭每天招待藝人一頓飯吃。
一、黃天霸,黑白兩道通吃的家庭背景。
清朝康熙年間,有一次康熙微服出訪期間,遇到了反清復明的綠林人物組織的暗殺活動,當時年輕的還沒有當上南七北六十三省總鏢頭黃三太,憑借金鏢救康熙皇帝的性命,從此一舉成名,并被康熙皇帝賜予了一件黃馬褂,江湖送綽號?金鏢大俠?,也被江湖人物痛斥為朝廷的鷹犬。黃三太,因為有了康熙這層關系,不僅成了綠林江湖道的首腦人物,也成了朝廷遏制綠林人物的工具,是一個黑白兩道通吃的通天人物。
黃天霸,是黃三太的兒子,他自幼練習武藝,深得父親的真?zhèn)?,與賀天保、濮天雕、武天虬三人結(jié)拜為異性兄弟,一起聚集在惡虎村落草為寇,被江湖稱為?小四霸天?。
二、因故結(jié)仇,被官府鎖拿。
有一次,?小四霸天?中的結(jié)義老大賀天保,因一樁公案,被揚州知府施仕倫實施計策派兵剿滅。這個突如其來的事件,使?南天四霸?的名頭在江湖上受到了沉重的打擊。為了進行報復,黃天霸他們?nèi)齻€,就商量著一起去杭州刺殺知府施仕倫。
可惜天算不如人算,未成想施世倫早有防備,出入有重兵保護,家里一天十二個時辰有官兵巡邏,并安排了無數(shù)個暗哨。他們的刺殺未能取得成攻, 反而黃天霸還被官府抓住。
施仕倫深知黃天霸在江湖上的影響力,為了實現(xiàn)對黃天霸的收買,讓他能夠死心塌地的為朝廷效力,就故意在看管的環(huán)節(jié)上設計了漏洞,讓黃天霸順利逃脫牢籠。
三、欲擒故縱,英雄大會,變成剿匪大會。
黃天霸逃跑之后不久,他的父親黃三太因病去世,作為孝子的黃天霸就在家中大辦喪事,廣邀南北綠林同道前來祭奠。各地反清復明的英雄豪杰也借此機會,化妝到此接頭聚會,因此黃家的這場喪事,也就變成了一場綠林豪杰的反清復明英雄大聚會。
一直監(jiān)控黃天霸行蹤和消息的施世倫,也就在黃為父辦喪事當天,暗地里從京城請出大內(nèi)高手,前往捉拿黃天霸,并計劃拘捕一些江湖上犯事的人物。一場英雄會,就演變成了官府與江湖人物的兇殺惡斗。
四、投靠朝廷,淪為鷹犬,用綠林人物的熱血染紅頂戴花翎。
在黃天霸家的一場惡戰(zhàn)之中,施天倫并沒有對所有的綠林人物趕盡殺絕,只是捉拿了幾個罪大惡極的綠林強盜和反清復明的核心人物,對黃天霸更是現(xiàn)場捉拿之后又釋放了他。同時,施天倫現(xiàn)場宣布,是黃天霸的協(xié)助才捉拿幾個綠林強盜,并當場宣告黃天霸在府衙聽用。
現(xiàn)場黑白兩道的綠林豪杰,也都因此產(chǎn)生了誤會,認為黃天霸設計陷害綠林人士。在施天倫恩威并舉之下,黃天霸不得不走上了投靠官府,忠實地為朝廷效力的道路。
從此之后,黃天霸就與昔日的綠林通道反目成仇,緊跟著施天倫捉盜拿賊、維護地方治安,徹底地走上了仕途之路,成了一名官府鷹犬爪牙。
后來,黃天霸甚至不惜為了自己前程而殺了結(jié)義兄弟濮天雕,武天虬及兩位嫂子,并火燒了惡虎村。為了表彰他為平定民間叛亂和維護朝廷穩(wěn)定立下的汗馬功勞,康熙皇帝親自在金鑾殿賜予了他黃馬褂,以示隆恩。
人物評價:
黃天霸這個綠林人物,在被招安之前,整體來說他算不上俠義之士,但也不算是大惡之人。從他的身份來看,不是反清復明的義士,也不是劫富濟貧的俠士,更不是保家衛(wèi)國的壯士,他只是聚眾落草的土匪草寇中的一員。因為他父親黃三太與康熙的關系和江湖名頭,也就有了可以被官府利用的價值,為此才有了施世倫招降他的計劃實施。
后來,黃天霸做的事情,就有點不仁不義了,他投靠官府、出賣兄弟,用他義兄義嫂的鮮血染紅了頂戴花翎。這種結(jié)果,注定了他很難被世人評價為英雄。
一個人再無敵,百戰(zhàn)百勝,然而有一樣是敵不過的,那就是歲月,吳三桂嚴格意義上來說是敗給了歲月并非清廷。
受影視劇荼毒不淺,世人都以為吳三桂乃反復無常的漢奸小人,康熙大帝在與其角逐之中一直穩(wěn)操勝券。今日我們且不論吳三桂數(shù)次改弦易轍的原因,只簡單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吳三桂。
公元1644年,吳三桂不滿逼迫崇禎自縊且將自己一家老小圈禁的李自成大順政權,擺了李自成一道,聯(lián)合多爾袞引清兵度過山海關。此后,為滿清四處征戰(zhàn)李自成政權將近20年,封為云南平西王。
可以說,滿清的大半天下都是吳三桂打下來的。所以,歷史上真實的吳三桂并非如影視或者我們謠傳那樣不堪,吳三桂號稱鐵騎將軍,鎮(zhèn)守山海關令滿清未進寸土,他的能力可見一斑。
1659年,吳三桂入緬甸征南明政權,俘南明永歷皇帝,1662年,為取信于清廷,吳三桂在云南勒死永歷皇帝,寒了天下仕子的心。
1673年,康熙不堪三蕃重俸,意圖撤蕃,年61歲的吳三桂為求取生之道在云南殺滿清巡撫朱國治,擁兵20萬宣告起兵造反,短時間內(nèi),廣東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圈禁其父親起兵造反擁兵10萬,福建靖南王耿精忠擁兵20萬紛紛默契響應。
一時間,加上臺灣鄭經(jīng)殘部,保明與少數(shù)民族勢力,南方將近70萬兵力與滿清割據(jù),已經(jīng)擁有了劍指京都的實力。此時,康熙能夠調(diào)遣兵力不過20萬而已。同年,尚之信又作墻頭草轉(zhuǎn)降滿清。
吳三桂意圖三面夾擊康熙,即聯(lián)合昔日部將陜西總督王輔臣還有靖南王耿精忠夾擊康熙,派遣使者汪士榮勸降王輔臣響應自己,王輔臣不愿附逆,未經(jīng)與山西張勇商量便將汪士榮交于康熙發(fā)落,將吳三桂書信與計劃和盤托出。
張勇因此嫉恨王輔臣目中無人,與其分政治之。恰逢四川總督鄭蛟麟附逆造反,康熙派遣大臣莫洛為山陜經(jīng)略,莫洛因為與張勇私交甚密而處處掣肘王輔臣。
公元1674年12月既康熙十三年,王輔臣被逼無奈,在寧羌殺莫洛,宣告起兵造反,這可把吳三桂高興壞了,總算實現(xiàn)了自己三面夾擊的戰(zhàn)略。
次年2月5日,王輔臣攻下蘭州,一時間陜甘岌岌可危。
1675年,康熙集結(jié)十路大軍與吳三桂在湖南,岳陽一帶兩軍對峙。此時,兵多將廣的吳三桂卻始終不愿聽謀士劉玄初建議北上直搗黃龍而是選擇在松滋停留三個月,致使白白貽誤戰(zhàn)機。
大局轉(zhuǎn)折在公元1676年,康熙派遣大學士圖海為撫遠大將軍與心腹周培公征王輔臣,圖海先于平?jīng)鰯嗥浼Z草再攻心為上,招降王輔臣,吳三桂左翼淪陷。
同年,東面的耿精忠部因與臺灣鄭經(jīng)部相互猜忌且部將離心,投降滿清。至此,吳三桂只能孤軍駐守衡州,調(diào)兵遣將與滿清對峙,其中,其大將馬寶在永興大敗清廷,接著幾戰(zhàn)告捷。
但是,所謂單拳難敵四手,吳三桂正值暮年,且其因為幾度改弦易轍已經(jīng)無人愿意追隨,大勢落在了清廷,就是昔日漢族盟友也因為他殺了永歷皇帝而與他勢不兩立。
也許吳三桂自知大勢已去,在1678年3月在衡州稱帝,但是,隨著夫人去世加上戰(zhàn)事膠著,吳三桂身體每況愈下。
公元1678年8月18日,吳三桂因為積郁成疾而死,享年66歲。公元1682年耿精忠被康熙賜死,三蕃之亂結(jié)束。
值得一提,吳三桂在最后一年66歲時,即使是勢單力薄依然讓滿清吃盡了苦頭,因此有不少人認為,吳三桂敗并非因為當初不肯過長江直搗黃龍,更多是因為年紀大了,大壽將盡,心有余而力不足,假如再給他10年光陰,天下必定改弦易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14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