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輔佐周成王平定武庚叛亂
,遵循“興滅繼絕”的傳統(tǒng),封殷紂王的庶兄微子啟于商朝故地
,建立宋國,都城為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qū)西南)
。[2]宋國地位特殊
,與周為客
,被周天子尊為“三恪”之一
。以奉商朝祖先的宗祀,繼承商文化
。
春秋時(shí)期,宋襄公在齊國內(nèi)亂時(shí)
,幫助齊公子復(fù)國,代齊作為盟主
,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公元前638年,宋
、楚泓水之戰(zhàn)時(shí)實(shí)行不切實(shí)際的“仁義”,結(jié)果被楚軍擊敗
。戰(zhàn)國時(shí)期,宋國末代國君宋康王“行王政”
,即實(shí)行政治改革,宋國強(qiáng)盛起來
。他東敗齊
,南敗楚
,受到齊、楚等大國的忌恨
,公元前286年,齊國
、楚國與魏國聯(lián)手滅掉宋國,三國瓜分宋國領(lǐng)土
。

宋國從第一位國君微子啟至最后一位國君宋王偃,歷經(jīng)35君
,時(shí)跨西周、春秋
、戰(zhàn)國三個(gè)時(shí)期,長達(dá)754年
。它的版圖最大時(shí)跨有今河南東部、江蘇西北部
、安徽北部和山東西南端之間
,面積約有十萬平方公里
,皆膏腴之地
。
宋國經(jīng)濟(jì)發(fā)達(dá),宋國人善于經(jīng)商
,在繼承與發(fā)展殷商文化,特別是商業(yè)文化方面
,功不可沒。宋國商文化繁榮昌盛
,首先表現(xiàn)在城市的發(fā)展
。當(dāng)時(shí)
,睢水北岸的宋都商丘、濟(jì)水北岸的陶丘
,獲水和泗水交匯處的彭城,都是極為繁榮的商業(yè)都會(huì)
。
宋國是華夏圣賢文化的源頭,處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核心地位的儒家
、墨家、道家
、名家四大學(xué)派,以及孔子
、墨子
、
莊子和惠子四位圣人皆出自于宋國
。
[微子是紂王庶兄
,武王滅商,封微子于宋,奉祀香火
,公元前284年,齊滅宋
,宋國公族以宋為姓,自微子至今
,宋姓傳百余代]
微子之歷史評(píng)價(jià)
孔子:“微子去之
,箕子為之奴
,比干諫而死,殷有三仁焉
。”
司馬遷《史記》:“微子故能仁賢
,乃代武庚,故殷之馀民甚戴愛之
。”
司馬貞《史記索隱》:“殷有三仁
,微、箕紂親
。一囚一去
,不顧其身
。頌美有客
,書稱作賓。卒傳冢嗣
,或敘彝倫?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毛澤東:“……微子最壞,是個(gè)漢奸
。他派兩個(gè)人作代表到周朝請(qǐng)兵。武王頭一次到孟津觀兵回去了
。然后又搞了兩年
,他說可以打了,因?yàn)橛袃?nèi)應(yīng)了
。紂王把比干殺了,把箕子關(guān)起來了
,但是對(duì)微子沒有防備,只曉得他是個(gè)反對(duì)派
,不曉得他里通外國?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國學(xué)人物之史學(xué)名家微子啟
微子
,子姓
,宋氏
,名啟,后世稱微子
、微子啟、宋微子
、殷微子。今河南商丘人
。是宋國開國國君
,微子是商王帝乙的長子
、商紂王帝辛的長兄。以下是我?guī)痛蠹艺淼膰鴮W(xué)人物之史學(xué)名家微子啟
,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
微子啟
姓名:宋微子,子姓
,名啟,世稱微子啟
籍貫:宋國(今河南商丘)
簡評(píng):宋國始祖
,“殷三仁”之一
生 平
宋微子,子姓
,名啟
,世稱微子
、微子啟
,后因避漢景帝劉啟之諱,改稱微子開
。微子啟為宋國(今河南商丘)開國遠(yuǎn)祖,第一代國君
,死后葬于宋國故地,今商丘市睢陽區(qū)
,建有微子祠。相傳微子啟為華姓
、花姓
、宋姓
、墨姓的`先祖
,《論語》中稱微子、箕子
、比干為“殷三仁”。
關(guān)于微子的身世, 也即微子與紂的關(guān)系, 典籍所載有如下三種說法:
(1)紂之同母庶兄
。《呂氏春秋·當(dāng)務(wù)》:“紂之同母三人,其長曰微子啟,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
。受德乃紂也,甚少矣。紂母之生微子啟與中衍也,尚為妾,已而為妻而生紂
。紂之父
、紂之母欲置微子啟以為太子, 太史據(jù)法而爭之曰:‘有妻之子, 而不可置妾之子
。’ 紂故為后
。用法若此, 不若無法。 ”
(2)紂之異母庶兄
。《史記·殷本紀(jì)》:“帝乙長子曰微子啟,啟母賤,不得嗣
。少子辛,辛母正后,辛為嗣?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庇帧妒酚洝に挝⒆邮兰摇罚骸拔⒆娱_者,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紂之庶兄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彼抉R遷謂“啟母賤……辛母正后”, 故知二人不同母
。
(3) 紂之叔父?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睹献印じ孀由稀罚骸耙约q為兄之子且以為君而有微子啟、王子比干
。”紂為兄之子, 則微子為紂叔父
。
如今多采信第二種說法,即微子是商王帝乙的長子
,紂王的庶兄。史載其為政賢能
,為殷民所愛戴。微子曾多次親諫紂王
,見“紂終不可諫”,便謀于太師箕子
、少師比干
。箕子認(rèn)為“今誠得治國
,國治身死不恨;為死,終不得治
,不如去”。微子便遠(yuǎn)離紂王逃到微
。“微”是微子的封國
,原在今山西省潞城縣東北,后微子又遷到山東梁山西北
,所以那里也稱為“微”。周武王滅商后
,微子持祭器造于武王軍門
,肉袒面縛
,左牽羊
,右把矛、膝行而前
,向武王說明自己遠(yuǎn)離紂王的情況。周武王很受感動(dòng)
,乃釋其縛
,“復(fù)其位如故”
,仍為卿士。約公元前1063年
,周公以成王命封微子國于宋,即今商丘一帶
,微子成為宋國國君、始祖
。
微子壽終后,在宋國(今商丘)建有微子祠
。微子墓立于微山上,后微山塌陷
,山頂成為微山島,附近成為微山湖
,微山島上有微子墓
。
微子肉袒請(qǐng)罪
武王滅商后
,微子持商王室宗廟禮器
,來到武王軍營前,表示投降
。他袒露上身,雙手捆縛于背后
,跪地膝進(jìn),左邊有人牽羊
,右邊有人秉茅,向武王請(qǐng)罪
。武王將他釋放
,宣布恢復(fù)他原有爵位
,以示寬厚為懷。
史料記載
從先秦至西漢初年的典籍來看
,關(guān)于宋國的歷史敘述散見于《尚書》、《詩經(jīng)》
、《春秋》及其傳記和諸子論說等等,而對(duì)微子啟以及宋國歷史沿革的介紹,則詳見于《史記·宋微子世家第八》。
1
、《尚書·商書·微子第十七》
殷既錯(cuò)天命,微子作誥父師
、小師。
微子若曰“父師
、少師。殷其弗或亂正四方
。我祖厎遂陳于上,我用沈酗于酒
,用亂敗厥德于下。殷罔不小大好草竊奸宄
。卿士師師非度
。凡有辜罪
,乃罔恒獲
,小民方興,相為敵仇
。今殷其淪喪
,若涉大水
,其無津涯。殷遂喪
,越至于今”。
曰“父師
、少師,我其發(fā)出狂
。吾家耄遜于荒。今爾無指告
,予顛隮,若之何其”
。
父師若曰“王子。天毒降災(zāi)荒殷邦
,方興沈酗于酒,乃罔畏畏
,咈其耇長舊有位人
。今殷民乃攘竊神祗之犧牷牲用以容
,將食無災(zāi)
。降監(jiān)殷民,用又讎斂
,召敵讎不怠。罪合于一
,多瘠罔詔。
商今其有災(zāi)
,我興受其敗
。商其淪喪
,我罔為臣仆。詔王子出
,迪我舊云刻子。王子弗出
,我乃顛隮。自靖
,人自獻(xiàn)于先王,我不顧行遁”
。
2、《論語·微子第十八》
微子去之
,箕子為之奴
,比干諫而死?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鬃釉弧耙笥腥恃伞?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
柳下惠為士師
,三黜
。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
。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
齊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則吾不能,以季
、孟之間待之”曰“吾老矣
,不能用也”孔子行
。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
,三日不朝,孔子行
。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已而已而
。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
,欲與之言
,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
。
長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
。長沮曰“夫執(zhí)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問于桀溺。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是魯孔丘之徒與”對(duì)曰“然”曰“滔滔者
,天下皆是也
,而誰以易之
。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輟
。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
,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
,丘不與易也”。
子路從而后
,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谷不分
,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蕓。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
,見其二子焉
。明日
,子路行以告
。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
。至,則行矣
。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jié)
,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
。欲潔其身,而亂大倫
。君子之仕也
,行其義也
。道之不行
,已知之矣”。
逸民:伯夷
、叔齊、虞仲
、夷逸、朱張
、柳下惠、少連
。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伯夷
、叔齊與”謂“柳下惠
、少連
,降志辱身矣。言中倫
,行中慮,其斯而已矣”謂“虞仲
、夷逸
,隱居放言
,身中清,廢中權(quán)
。我則異于是,無可無不可”
。
大師摯適齊,亞飯干適楚
,三飯繚適蔡,四飯缺適秦
,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漢
,少師陽、擊磬襄入于海
。
周公謂魯公曰“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
。無求備于一人”。
周有八士:伯達(dá)
、伯適、仲突
、仲忽
、叔夜、叔夏
、季隨
、季騧
。
3、《水經(jīng)注疏·卷八》
《春秋·莊公二十八年經(jīng)》書:冬筑郿
。京相璠曰:《公羊傳》謂之微。東平壽張縣西北三十里
,有故微鄉(xiāng),魯邑也
。杜預(yù)曰:有微子冢。(守敬按:杜語見《釋例》小國地內(nèi)
。又《地形志》,留縣有微山
、微子冢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端逯尽?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留縣有微山?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对椭尽罚缴嫌形⒆于?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去沛縣六十五里?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锻ǖ洹罚婵h微山
,微子葬處
。又《續(xù)漢志》薄縣劉《注》
,西有微子冢。梁玉繩從之
。而《寰宇記》云,聊城縣有微子城
,紂之庶兄封邑于此?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兜匦沃尽穭t謂壺關(guān)縣有微子城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堵肥贰o(jì)》微
,本扶風(fēng)之郿縣,紂徙畿內(nèi)
,則不在聊城。今故城在潞
。徐氏《史記測議》主此說,豈城與冢不同地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br>
4
、《史記·宋微子世家第八》
宋國自微子啟封國
,至宋康王為齊國所滅,前后歷經(jīng)777年(BC1063-BC286)
,35任君主:宋微子 → 微仲 → 宋公稽 → 宋丁公 → 宋湣公 → 宋煬公 → 宋厲公 → 宋僖公 → 宋惠公 → 宋哀公 → 宋戴公 → 宋武公 → 宋宣公 → 宋穆公 → 宋殤公 → 宋莊公 → 宋閔公 → 子游 → 宋桓公 → 宋襄公 → 宋成公 → 公弟御 → 宋昭公 → 宋文公 → 宋共公 → 宋平公 → 宋元公 → 宋景公 → 啟 → 宋昭公 → 宋悼公 → 宋休公 → 宋桓侯 → 宋剔成君 → 宋康王。宋國自西周以至戰(zhàn)國的歷史在《史記·宋微子世家》有詳細(xì)的敘述
。
微子開者,殷帝乙之首子而紂之庶兄也
。紂既立
,不明
,淫亂于政
,微子數(shù)諫,紂不聽
。及祖伊以周西伯昌之修德,滅?九國
,國懼禍至,以告紂
。紂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是何能為”于是微子度紂終不可諫
,欲死之
,及去
,未能自決
,乃問于太師、少師曰“殷不有治政
,不治四方。我祖遂陳于上
,紂沈湎于酒,婦人是用
,亂敗湯德于下
。殷既小大好草竊奸宄
,卿士師師非度
,皆有罪辜
,乃無維獲
,小民乃并興
,相為敵讎
。今殷其典喪。若涉水無津涯
。殷遂喪,越至于今”曰“太師
,少師,我其發(fā)出往
。吾家保于喪
。今女無故告予
,顛躋
,如之何其”太師若曰“王子,天篤下菑?fù)鲆髧?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乃毋畏畏,不用老長
。今殷民乃陋淫神祇之祀。今誠得治國
,國治身死不恨
。為死
,終不得治,不如去”遂亡
。
箕子者,紂親戚也
。紂始為象箸
,箕子嘆曰“彼為象箸
,必為玉桮
。為桮
,則必思遠(yuǎn)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輿馬宮室之漸自此始
,不可振也”紂為淫泆,箕子諫
,不聽。人或曰“可以去矣”箕子曰“為人臣諫不聽而去
,是彰君之惡而自說于民,吾不忍為也”乃被發(fā)佯狂而為奴
。遂隱而鼓琴以自悲,故傳之曰箕子操
。
王子比干者
,亦紂之親戚也
。見箕子諫不聽而為奴
,則曰“君有過而不以死爭,則百姓何辜”乃直言諫紂
。紂怒曰“吾聞圣人之心有七竅,信有諸乎”乃遂殺王子比干
,刳視其心
。
微子曰“父子有骨肉
,而臣主以義屬。故父有過
,子三諫不聽,則隨而號(hào)之
。人臣三諫不聽,則其義可以去矣”于是太師
、少師乃勸微子去,遂行
。
周武王伐紂克殷
,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軍門
,肉袒面縛
,左牽羊,右把茅
,膝行而前以告。于是武王乃釋微子
,復(fù)其位如故。武王封紂子武庚祿父以續(xù)殷祀
,使管叔
、蔡叔傅相之
。
武王既克殷
,訪問箕子。
武王曰“于乎。維天陰定下民
,相和其居,我不知其常倫所序”
。
箕子對(duì)曰“在昔鯀陻鴻水
,汨陳其五行
,帝乃震怒
,不從鴻范九等,常倫所斁
。鯀則殛死
,禹乃嗣興。天乃錫禹鴻范九等
,常倫所序。
“初一曰五行
。二曰五事。三曰八政
。四曰五紀(jì)。五曰皇極
。六曰三德
。七曰稽疑
。八曰庶徵
。九曰向用五福,畏用六極
。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
,三曰木
,四曰金
,五曰土。水曰潤下
,火曰炎上,木曰曲直
,金曰從革,土曰稼穡
。潤下作咸
,炎上作苦
,曲直作酸
,從革作辛,稼穡作甘
。
“五事:一曰貌,二曰言
,三曰視,四曰聽
,五曰思
。貌曰恭
,言曰從
,視曰明,聽曰聰
,思曰睿
。恭作肅
,從作治,明作智
,聰作謀,睿作圣
。
“八政:一曰食,二曰貨
,三曰祀,四曰司空
,五曰司徒
,六曰司寇
,七曰賓
,八曰師?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拔寮o(jì):一曰歲
,二曰月,三曰日
,四曰星辰,五曰歷數(shù)
。
“皇極:皇建其有極,斂時(shí)五福
,用傅錫其庶民,維時(shí)其庶民于女極
,錫女保極。凡厥庶民
,毋有淫朋,人毋有比德
,維皇作極
。凡厥庶民
,有猷有為有守,女則念之
。不協(xié)于極,不離于咎
,皇則受之。而安而色
,曰予所好德,女則錫之福
。時(shí)人斯其維皇之極。毋侮鰥寡而畏高明。人之有能有為
,使羞其行,而國其昌。凡厥正人,既富方谷
。女不能使有好于而家
,時(shí)人斯其辜
。于其毋好
,女雖錫之福,其作女用咎
。毋偏毋頗
,遵王之義
。毋有作好,遵王之道
。毋有作惡,遵王之路
。毋偏毋黨,王道蕩蕩
。毋黨毋偏,王道平平
。毋反毋側(cè)
,王道正直
。會(huì)其有極,歸其有極
。曰王極之傅言
,是夷是訓(xùn)
,于帝其順
。凡厥庶民,極之傅言
,是順是行
,以近天子之光。曰天子作民父母
,以為天下王。
“三德:一曰正直
,二曰剛克
,三曰柔克。平康正直
,強(qiáng)不友剛克
,內(nèi)友柔克,沈漸剛克
,高明柔克
。維辟作福,維辟作威
,維辟玉食
。臣無有作福作威玉食。臣有作福作威玉食
,其害于而家,兇于而國
,人用側(cè)頗辟
,民用僭忒
。
“稽疑:擇建立卜筮人
。乃命卜筮,曰雨
,曰濟(jì),曰涕
,曰霧,曰克
,曰貞
,曰悔
,凡七
。卜五,占之用二
,衍貣
。立時(shí)人為卜筮
,三人占則從二人之言。女則有大疑
,謀及女心,謀及卿士
,謀及庶人,謀及卜筮
。女則從,龜從
,筮從,卿士從
,庶民從
,是之謂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