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王權(quán)怎能輕易讓與他人!因此
,墨家成為獨裁專制集大成者秦始皇的眼中釘是理所當(dāng)然的
,加上墨家反對戰(zhàn)爭的堅決態(tài)度
,墨家集團便成為秦王統(tǒng)一過程中首先要消滅的對象
。
不僅秦始皇厭惡墨家
,漢武帝也肯定痛恨墨家
,否則司馬遷不會在《史記》里對墨家的事跡只字不提
。與此形成對照的是同時代出版的《淮南子》
,對墨家事跡倒記載了不少。
封建統(tǒng)治者最忌諱的還有墨家的平等思想和平民思想
。正是這一思想強烈沖擊著封建特權(quán)等級制度。如果允許墨家存在
,封建等級制度便難以維持,因此
,王權(quán)專制的力量一旦強大到一定時候必然對墨家集團進行徹底圍剿
。
墨家退出歷史舞臺的后果
兩千三四百年前中國的一場民主政治運動由于墨家被殘酷鎮(zhèn)壓和消滅,終于銷聲匿跡了
。墨家退出歷史舞臺的后果是
,使中國徹底告別了民主共和政治
。這一政治思想在它剛剛壯大并形成規(guī)模時
,遭到了來自西部國家專制力量的殘酷鎮(zhèn)壓
。
歷史實際上是非常相似的
,當(dāng)古希臘城邦民主政治在雅典等地展開之時
,中國黃河流域這一地區(qū)也發(fā)生著具有民主傾向的平民運動
。如果墨家這一群體和這一思想不遭遇來自外部的野蠻力量,漢民族可能會選擇一種相對民主自由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
,中國的歷史也可能會是另一種樣子。
今天
,我們必須解開墨家神秘消失的謎團,還中國歷史的本來面目
。由于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的圍剿和篡改
,真正的歷史已經(jīng)遠離了后人的視野
,我們必須具備清醒的頭腦
,辨明先人留給我們的迷霧
,挖掘出那些掩蓋已久的歷史真相
。
【墨家介紹】
墨家在戰(zhàn)國是一重要學(xué)派
,和儒家一道被稱為顯學(xué)
,其徒屬遍天下。墨家的創(chuàng)始者墨子
,約生與公元前468年,死與前376年
。他是戰(zhàn)國初期思想家、政治家、藏書家
。墨子名翟
。魯國人
,一說為宋國人,曾習(xí)儒學(xué)
,學(xué)習(xí)孔子之術(shù),稱道堯舜大禹
,學(xué)習(xí)《詩》 、 《書》
、 《春秋》等儒家典籍
,因不滿其煩瑣的“禮”
,另立新說
,聚徒講學(xué)
,成為儒家的主要反對派
。他的“非命”、“兼愛”之論
,和儒家“天命”、“愛有等差”相對立
。認為“官無常貴,民無終賤”
。要求“饑者得食
,寒者得衣
,勞者得息”
。
墨子平民出身
,是小工業(yè)者
。他精通手工技藝,可與當(dāng)時的巧匠魯班想比
。他自稱是"鄙人",被人稱為"布衣之士"和"賤人"。漢朝的王充甚至說
,孔子和墨子的祖先都是粗鄙之人。墨子曾做宋國大夫
,自詡說"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nóng)之難"
,是一個同情"農(nóng)與工肆之人"的士人
。
在代表新興地主階級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
,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對立的最大的一個學(xué)派
,并列"顯學(xué)"。 墨家同時也是一個有著嚴密組織和嚴格紀律的團體
,最高的領(lǐng)袖被成為"巨子",墨家的成員都稱為"墨者"
,必須服從巨子的領(lǐng)導(dǎo),聽從指揮
,可以"赴湯蹈刃
,死不旋踵"
,意思是說至死也不后轉(zhuǎn)腳跟后退
。
墨子弟子中較有名者有禽滑?
、縣子碩
、公尚過、隨巢子
、胡非子等?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俄n非子》說墨子死后,墨家分裂為相里氏、相夫氏
、鄧陵氏三派
。墨徒受到不少君主的信用和看重
,"后學(xué)顯榮于天下者不可勝數(shù)"
。當(dāng)時人稱活動于齊、魯
、宋等地的墨徒為東方之墨者
,稱活動于楚
、越者為南方之墨者
。墨徒進入到秦國者也不少,從惠文王時起,若干墨者受到秦的禮遇和信任
。今《墨子》中的《號令門》篇即出于秦國墨徒之手
,表明墨徒在秦國具有較大的勢力
。
墨徒對自己要求較嚴
,《莊子》說他們"以繩墨自糾
,備世之急"
。特別在生活奉養(yǎng)上提倡"以自苦為極"的犧牲精神,從而形成了墨徒與別家所不同的一種獨特形象
。墨徒之間還組成紀律嚴格的組織,以精于墨理者為首領(lǐng)
,號曰"鉅子"。"鉅子"死則另傳他人
。墨徒以鉅子為圣人
,"鉅子"權(quán)力很大
,可依墨家之法處置犯了過錯的墨徒
。《淮南子》說"鉅子"可以指揮其徒屬"赴火蹈刃
,死不旋踵"。楚悼王死后
,陽城君等貴族反對吳起而失敗,墨家"鉅子"孟勝效忠于陽城君,其徒屬八十三人都和他一道死難。
墨子的思想共有十項主張:兼愛
、非攻
、尚賢、尚同
、節(jié)用
、節(jié)葬、非樂
、天志
、明鬼、非命
,其中以兼愛為核心
,以節(jié)用、尚賢為基本點
。
為宣傳自己的主張
,墨子廣收門徒,一般的親信弟子達數(shù)百人之多
,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墨家學(xué)派
。墨子的行跡很廣,東到齊
,西到鄭
、衛(wèi),南到楚
、越
。他還曾和公輸班論戰(zhàn)
,成功地制止了楚國對宋國的侵略戰(zhàn)爭
。
在用人原則上
,墨子主張任人唯賢
,反對任人唯親
,主張“官無常貴
,而民無終賤”。他還主張從天子
、諸侯國君到各級正長,都要“選擇天下之賢可者”來充當(dāng)
;而人民則要服從君上,做到“一同天下之義”
。
近代學(xué)者錢穆的《墨子傳略》從墨刑是古代刑名之一的角度展開研究
,認為古人犯輕刑,則罰作奴隸苦工
,故名墨為刑徒
,實為奴役,而墨家生活菲薄
,其道以自苦為極
。墨子和弟子們都“手足胼胝
,面目黎黑
,役身給使
,不敢問欲”
,人人皆可使“赴火蹈刃
,死不族踵”。這樣
,就被稱為墨了。
墨家理想人格講究"任俠"
,"墨子之門多勇士"( 陸賈《新語·思務(wù)》)說明了墨家理想人格的崇俠尚武
,而"墨子服役百八十人
,皆可使赴火蹈刃
,死不旋踵"(《淮南子·泰族訓(xùn)》)則說明了墨家理想人格的俠肝義膽
。
《淮南子·要略》載:"墨子學(xué)儒者之業(yè),受孔子之術(shù)
。"可見墨子是從儒家分出來的。墨子并對儒家學(xué)說進行了批判和改造
,從而樹立起自己的一面旗幟
,在戰(zhàn)國時成為與儒家相抗衡的引人注目的"顯學(xué)"
。"世之顯學(xué)
,儒墨也"(《韓非·顯學(xué)篇》)。而經(jīng)過漢代董仲舒的"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shù)"
,墨學(xué)由顯學(xué)逐漸變?yōu)榻^學(xué)
。
關(guān)于墨子的生平身世
,西漢太史公在《史記·孟子荀卿列傳》的末尾提到:“蓋墨翟宋之大夫
,善守御
,為節(jié)用?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蛟徊⒖鬃訒r,或曰在其后
。”所以后世對他的生平身世一直爭論不休
,有說是宋人
,有說是魯人
。
墨子"好學(xué)而博"(《莊子·天下》)
,并且是個以天下為己任
、立志救民于水火中的大好人
。孟子對他這種"士志于道"的精神還是十分贊揚的:"墨子兼愛
,摩頂放踵利天下
,為之"(《孟子·盡心上》);莊子也由衷得稱贊:"墨子真天下之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