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公二年,自昭公為太子時,父莊公欲以高渠彌為卿,太子忽惡之,莊公弗聽,卒用渠彌為卿。及昭公即位,懼其殺己,冬十月辛卯,渠彌與昭公出獵,射殺昭公於野?!妒酚洝む嵤兰摇纷g文:
鄭昭公二年,從昭公做太子時,父親莊公就想拜高渠彌為上卿,太子忽厭惡高渠彌,莊公不聽忽的意見,終于讓渠彌做了卿。等到昭公即位,渠彌擔(dān)心昭公殺害自己,冬季十月辛卯日,渠彌與昭公出外打獵,在郊野射殺了昭公。
壹
老子英明神武,兒子一群混蛋。
在春秋的歷史上,牛逼的老爸死了之后,兒子們瘋搶王位,并不少見。
作為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死了之后,五、六個兒子連老爸的尸體都不管不顧,你爭我奪40多年,打出腦漿子,先后坐上王位。
有春秋小霸之稱的鄭莊公死了以后,四個兒子同樣上演王位爭奪大戲。
這其中,有外國干涉,有權(quán)臣操盤,有卷土重來,還有刺殺大戲。
這一系列刺殺大戲中,有大臣?xì)酰信鰵⒃栏?,還有國王殺國王,怎一個精彩了得。
貳
春秋時期的鄭國是一個中等偏小的國家,在鄭莊公當(dāng)政時期,鄭國在諸強之中閃轉(zhuǎn)騰挪,闖下了偌大的名頭。
鄭國先后兩次擊敗了多國部隊,其中有一次還是周朝領(lǐng)銜的。鄭莊公因此得到了一個“春秋小霸”的稱號,連本朝太祖也對他贊賞不已。
在對抗周、虢、衛(wèi)、蔡、陳聯(lián)軍的繻葛之戰(zhàn),鄭莊公帶領(lǐng)的鄭國軍隊,以后發(fā)制人的戰(zhàn)術(shù),大獲全勝,這其中,統(tǒng)領(lǐng)右翼軍隊的祭仲,輔佐中路軍隊指揮的高渠彌,都對最后的大勝做出了無可替代的貢獻(xiàn)。
而正是這兩個人——祭仲和高渠彌,在鄭莊公死后的王位繼承中,都擔(dān)任了極其重要的角色。
叁
鄭莊公有四個兒子——鄭子忽、鄭子突、鄭子亹,鄭子嬰。
鄭莊公是鄭國第三任君主,鄭子忽是第四、第六任,鄭子突是第五、第九任,鄭子亹是第七任,鄭子嬰是第八任。
僅僅從王位的更替順序,就可以看出爭奪的激烈和混亂。
順便說一下,鄭子忽就是被齊國公主齊文姜看上,又反悔拒婚的那位,也就是“齊大非偶”成語的創(chuàng)造者。
肆
鄭 莊公死了,作為太子的鄭子忽繼位是名正言順的,作為重臣的祭仲擁護(hù)鄭子忽也是理所當(dāng)然的。
但是,外國勢力介入了。
宋國綁架了祭仲,要挾祭仲廢掉鄭昭公鄭子忽,擁立鄭子突。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祭仲照辦。
于是,鄭子突坐上王位,是為鄭厲公。
鄭厲公得償所愿,卻并不高興,因為國家大權(quán)都掌握在祭仲手里。
鄭厲公找來了祭仲的女婿,暗中策劃刺殺祭仲,卻被祭仲的女兒得知了內(nèi)情。祭仲的女兒很是苦惱,一邊是丈夫,一邊是老爸,左右為難。
還是祭仲的老婆說了一句“父親只有一個,丈夫卻可以有很多選擇!”,一語定音,刺殺計劃敗露。
于是,祭仲趕走了鄭厲公,又迎回了鄭昭公。
第一起刺殺事件,女婿殺岳父,失敗。
伍
鄭昭公卷土重來,卻同樣沒有坐穩(wěn)王位,因為另一個大臣出手了。
這個大臣就是高渠彌。
早在鄭昭公還是太子的時候,鄭莊公想提拔高渠彌,鄭昭公表示反對,兩人因此結(jié)仇。
如今,鄭昭公坐穩(wěn)王位,高渠彌用腳趾頭想,也知道自己沒有好果子吃。
高渠彌果斷地先下手為強,趁著外出打獵的機會,在郊外刺殺鄭昭公,一舉得手。
之后,祭仲和高渠彌妥協(xié),扶立鄭昭公的弟弟鄭子亹坐上王位。
第二起刺殺事件,大臣?xì)?,成功?/p>
陸
鄭國自己折騰個沒完,國力肯定是衰退的。
鄭子亹坐上王位不到一年,齊襄公發(fā)出邀請,召開地區(qū)安全會議。
老謀深算的祭仲嗅到了危險的氣息,借口身體不適,請了病假。正志得意滿的高渠彌陪伴鄭子亹參會。
鄭子亹在會議中遭到齊襄公的刺殺,身亡。
鄭子亹的弟弟鄭子嬰撿了個便宜。
第三起刺殺事件,國王殺國王,成功。
這里,兩本史書出現(xiàn)了偏差。
《史記》說高渠彌逃回了鄭國,《左傳》說,高渠彌被活捉后五馬分尸。
個人更傾向《左傳》的說法,因為《史記》畢竟成書時間要遠(yuǎn)遠(yuǎn)晚于《左傳》,要說第一手資料,那還是《左傳》更靠譜。
柒
后來,鄭子嬰在王位安安穩(wěn)穩(wěn)坐了十四年,流亡在外的鄭厲公鄭子突反攻倒算,殺回鄭國,再度奪取王位。
鄭莊公死后的王位繼承總算有了一個最終的結(jié)局。
權(quán)力面前,親情算什么?咱們的鄰居到現(xiàn)在不還是那么德性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18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關(guān)于春秋的成語與春秋相關(guān)的成語(春秋···
下一篇: 八卦史記之五十六:西施的最終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