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殺不殺得?漢代曾有一場辯論,見于《史記·儒林列傳》:清河王太傅轅固生者,齊人也。以治詩,孝景時為博士。與黃生爭論景帝前。
黃生曰:“湯武非受命,乃弒也?!?br />轅固生曰:“不然。夫桀紂虐亂,天下之心皆歸湯武,湯武與天下之心而誅桀紂,桀紂之民不為之使而歸湯武,湯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為何?”
黃生曰:“冠雖敝,必加於首;履雖新,必關於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紂雖失道,然君上也;湯武雖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過以尊天子,反因過而誅之,代立踐南面,非弒而何也?”
轅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
於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馬肝,不為不知味;言學者無言湯武受命,不為愚?!?/p>
黃生認為殺天子就是弒君惡賊??墒牵芏嗵熳佣际菤⒘伺f天子才登基的,說他們是惡賊不太好。于是轅固生為舊天子辯解,說舊天子不好被殺,純屬活該。黃生說舊天子不好,臣下該勸諫才是,借機弒君就不對了。轅固生說:你意思是國朝開國之君劉邦代秦即位也錯了?漢景帝一聽牽涉到對爺爺劉邦的評價,趕緊打圓場說,算了,沒吃過有毒馬肝的,并不是不知道肉的滋味,今後就別談湯武革命的事兒了吧。
轅固生、黃生辯論陷入僵局的原因,是他們僅僅著眼于新天子該不該殺舊天子一個問題。其實,他們辯論內(nèi)容,至少涉及四個問題:一、壞天子可不可殺;二、如果可殺,由誰來殺;三、如果臣下勸諫而天子不聽怎么辦;湯、武、劉邦曾經(jīng)是臣下么?
壞天子當然該死,這個從史實看,從理論看,幾乎沒有爭議,不論。臣下殺天子,確實有悖政治道德,因為臣下必定盟誓效忠過天子,從天子獲得工資或封邑,應該服務于天子私人;如果臣下勸諫而天子不聽,也不能殺,可以退出,所謂“陳力就列,不能則止”。周武王與商紂王是敵對的部族,并且商紂王還殺死過效忠于自己的周文王,周武王報父仇、滅敵國,不是臣下弒君。劉邦在秦時當過“亭長”,約相當于今天的村長兼片警,只是吏,不是“朝廷命官”,所以殺天子不算弒君,而且秦二世是項羽殺的。
如此,這個辯論完全可以繼續(xù)下去,得出比較明晰的結論: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應該和諧,君臣互相規(guī)諫、勉勵,一起走正道,否則,就會被敵國或民眾摧毀。這種摧毀是完全正當?shù)?。這正是“大制約”的思想。
西漢文、景之時,盡管儒學的影響正在逐漸加強,但卻是黃老之學盛行并達到鼎盛的時期。一個好黃老之言的竇太后、便迫使?jié)h武帝推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行動。同時,此時又是內(nèi)道家向儒家擅變的開始。轅固生參加的這次爭辯,說明占統(tǒng)治地位的道家跟儒家在某些問題的交鋒中已處于下風,而儒家的地位正在逐漸上升,并占有一定的優(yōu)勢。它標志著儒家取代道家地位的日子即將來臨,成為漢武帝獨尊儒術的先兆。
西漢滅亡的根本原因,是它的外戚政治。外戚在西漢長期專政,是皇帝依靠的主要力量。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呂雉,就在高祖死后專權,幾乎要讓江山改姓,若不是被意外鏟除,西漢的歷史,可能比秦朝長不了多少。再以后,景帝時的竇嬰,武帝時的田蚡、衛(wèi)青、霍去病,昭帝時的上官桀、霍光,宣帝時的史高,元帝時的許嘉,莫不如此,到了成帝劉驁即位,他的媽媽王政君,就是王莽的親姑姑。 皇帝能力強的時候,外戚是一種助力;皇帝能力弱的時候,外戚就威脅皇帝的統(tǒng)治,進而動搖整個王朝。呂姓外戚即是很明顯的例證,假使他們中間有一個不是膿包,劉姓皇帝反擊失敗,西漢的政權一定結束。所以在大的教訓之后,文景兩任皇帝,對外戚都保持相當距離。到武帝劉徹,雖大量任用外戚,但他能夠控制局勢,而且還在防范工作上采取殘忍手段。他死的前一年(前88),最心愛的小兒子劉弗陵,只有九歲,他想立他當太子,于是先行把年輕美麗的太子生母鉤弋夫人殺掉,并解釋說:"我死之后,她當了皇太后,一定為非作歹,重用她的家人。為了避免呂雉故事重演,不得不如此。" 西漢外戚政治的特點之一,是新任皇帝往往要啟用自己母親的親戚,皇帝的舅舅,外公,表兄弟,通常會成為丞相。特點之二,是新的外戚上臺,通常要鏟除舊的外戚,新舊交替時免不了一場腥風血雨。而像王莽這樣曾被趕出權力核心,后來又東山再起的,只有他一個。王莽能最終篡位,除了外戚身份外,靠的是過人的權謀和偽裝。
東漢的衰亡大抵不外乎追溯于外戚與宦官的抗爭、普遍民變與各地叛亂、州郡割據(jù)和武裝混戰(zhàn)、甚至于皇權低落與經(jīng)濟決定論等因素,或多或少皆有所相關。以下從孫堅的發(fā)跡及茁壯,細察秋毫而知曉時代氛圍之本末端倪。 二、基層漢官出身-從揚州縣吏到徐州官吏,再為郡守經(jīng)略荊州三郡 出身為揚州吳郡富春縣之縣吏,后來以吳郡司馬募兵討賊。若按漢朝官制,地方置有郡縣,掌管武事者:郡級單位有郡都尉,郡太守之助手則為郡丞及長史,亦可掌管兵馬;另外縣級單位則為縣尉,縣令或縣長之助手亦有縣丞。注意到其中不論是郡或縣皆無司馬(司馬之職在魏晉后始成為刺史屬官),若孫堅按漢朝規(guī)矩升遷,則應任職縣尉或郡都尉,而不是司馬。但從孫堅鎮(zhèn)壓叛亂建功授官,升官成鹽瀆丞(鹽瀆縣屬廣陵郡)、盱眙丞(盱眙縣屬下邳郡)及下邳丞(下邳縣屬下邳郡),也可看出前稱司馬的臨時性,孫堅經(jīng)歷徐州三縣縣丞共計九年。 適逢黃巾對抗?jié)h室,以及涼州羌禍嚴重,孫堅開始鎮(zhèn)壓黃巾、長征西涼平叛等戰(zhàn)事,展開勇驍用兵的仕途。荊州此時受到自稱將軍的區(qū)星一黨叛亂,孫堅臨危受命成為長沙太守,鎮(zhèn)壓叛亂克破區(qū)星,孫堅以肅清區(qū)星黨羽(在零陵作亂的周朝及在桂陽叛亂的郭石)為理由,越境討伐亂賊,成果斐然,孫堅所鎮(zhèn)壓之荊州三郡,剛好就是后來孫權派呂蒙向劉備爭奪的三郡,此為后話不予多提。 當時孫堅不但離開本郡(長沙郡)用兵零陵郡及桂陽郡,甚至還離開荊州,遠征揚州豫章郡的宜春縣。依照漢朝法律的規(guī)定「二千石的官吏,不但不得擅自發(fā)兵,用兵也不得出界」,孫堅違法犯紀,已有邈視漢室的不臣,萬一因此犯罪而丟官下獄,得不償失。雖然孫堅很義正嚴辭地巧妙回避,儼然有獲罪無愧之大家風范,但是若把此時討賊的官軍,比照起后來墮落成盜賊,此番義詞卻變狡辯,這正是孫堅一生忠奸之間的分水嶺。 三、從忠臣到叛賊-脫疆野馬不受節(jié)制 此時局勢變化,漢室無力統(tǒng)治的缺點,在孫堅的身上顯得非常清楚。其它經(jīng)濟不足或官逼民反等太遠的因素暫且擱置,直接切入鎮(zhèn)壓叛變的戰(zhàn)爭,從爆發(fā)黃巾之變起到天下皆叛,正因地方武力不足以自保,所以漢室才要開始動用非正規(guī)軍以外的人才。如果漢兵仍然強大而未腐敗,利用現(xiàn)成的軍隊,早已足夠完成任務,征召固有的郡尉或縣丞等人,理論應該可以平定叛亂,萬一無人可用,才會有編制外(例如自稱司馬)的人參戰(zhàn)。孫堅能攻擊會稽叛亂,一方面因孫堅(非正式官位:司馬)有用兵之才,另一方面也就是當時的漢室官員(正式官位:上有郡守或縣令,下有都尉及縣尉)等無法對付叛亂。 長沙、零陵及桂陽三郡叛亂,當時各郡太守無法應付,所以漢室才要另外空降孫堅,付責討賊,但是漢室任命孫堅不過為長沙太守,再從孫堅率兵縱橫荊南三郡,除了孫堅鎮(zhèn)壓叛賊有方,格外突顯出漢室已經(jīng)對地方逐漸失去控制。編制外的人能夠取代編制內(nèi)的組織,正因能力過人,孫堅的崛起,即是明證,另外漢室式微也已來臨。 回到孫堅正氣凜然的討賊平叛,話說忠臣保家衛(wèi)國,以抵抗盜賊侵犯,理所當然。因此孫堅攻擊會稽叛賊、鎮(zhèn)壓荊州黃巾、遠征涼州叛亂、擊破長沙叛賊區(qū)星,甚至于追殺零陵、桂陽及揚州之叛亂,不惜越界擅兵,在在皆為忠國護民的英雄。雖然有些行為已經(jīng)僭位逾法,但是孫堅旨在救民保全,用心良苦,情有可原。 但是一但權臣擅兵又不受控制時,從野心及犯行而言,作為形同盜賊。從孫堅后來誘殺荊州刺史王睿、斬首南陽太守張咨以及攻擊荊州劉表,這與當初會稽叛賊攻擊郡縣、荊州黃巾燔燒郡縣殺害長吏、涼州邊章及韓遂之叛亂、還有長沙區(qū)星率眾攻圍城邑等,并無太大的區(qū)別。盜賊攻擊郡縣,孫堅挺身保護郡縣;但是孫堅攻擊郡縣,還有誰能保護郡縣? 三、接受袁術指揮-討伐董卓、入侵豫州、攻擊荊州 從名揚荊南三郡(長沙、零陵及桂陽)開始,以及斬殺荊州刺史及南陽太守,加上勾結江夏太守劉祥及武陵太守曹寅,荊州統(tǒng)轄八郡之中,已有五郡偏向孫堅,孫堅對荊州的野望昭然若揭。只是中途意外出現(xiàn)袁術及劉表兩人橫刀奪愛,硬是把孫堅即將入喉的禁臠吐出,先不論孫堅如何將南陽奉送給袁術,以及劉表以單馬赴任而傳檄荊州八郡,此時袁術又擲下誘餌引開孫堅,促使孫堅進攻董卓及攻略豫州。孫堅因此放棄荊州,聽命出征董卓及侵略豫州,最后孫堅死后部曲被袁術并吞,孫堅雖然驍勇,卻有百戰(zhàn)天下而無立足之地的遺憾。 刀在筆的前面必須低頭,蠻力仍不敵智謀。 先插一段辦誣,世人常以為孫堅為袁術手下,其實不然:最初,孫堅從事縣吏時,袁術并不領導孫堅。袁術自從「舉孝廉,除郎中,歷職內(nèi)外,后為折沖校尉、虎賁中郎將」一直是中央官員,本不為地方官員。加計孫堅的縣吏生涯,以及后來孫堅歷練徐州三郡之時間長達九年,前后共計十來年,當然這與袁術再次無關。再緊接的三年之中,孫堅討黃巾及遠征西涼,袁術仍不為長官。長沙太守是漢朝封賜孫堅的最高官職,孫堅起碼堅守崗位又長達三年,此時袁術還無對孫堅舉足輕重。因此起碼十六年以上,孫堅的漢官生涯,不曾被袁術所指揮。自袁術得到孫堅所奉送的南陽太守后,袁術理論上與孫堅平起平坐(袁術為南陽太守,孫堅為長沙太守,兩人同為荊州八郡所屬的各郡太守),但是孫堅卻服從袁術的擺布,征戰(zhàn)送命,前后共計六年,一直到建安二年,孫堅修書袁術絕交,結束服從袁術的日子。這種上下關系還真奇怪,袁術一來沒有身居孫堅上司的經(jīng)歷過程,也不知存在任何要挾,孫堅卻自愿聽命袁術,而且這種領導關系還可以寫信斷絕,相當質疑孫堅是否真的有過曾經(jīng)身為袁術手下的關系。 侵略豫州方面,自袁術表孫堅為豫州太守后,孫堅首先進進軍洛陽攻擊董卓,烹殺潁川郡太守李旻,加上袁術所任命的汝南郡太守孫香、沛國相舒仲及陳國相袁嗣,豫州所屬六郡國至少有四郡國在袁術及孫堅的控制之下。 此時漢室任命荊州刺史劉表,已依計劃入主荊州,此時換成南陽太守袁術開始感到不安,因此袁術命令孫堅先放下豫州,準備入侵荊州。當初孫堅縱橫荊州時,袁術讓孫堅轉攻豫州,等到孫堅改向豫州,袁術又叫孫堅回攻荊州,看起來孫堅左右逢源,又攻荊州又取豫州,實際上卻兩頭落空。所謂「百戰(zhàn)百勝,非善之善戰(zhàn)者」正是此類一場辛苦為誰忙的奔波,沒有整體目標的搏斗,耗日費時而終無所得,而且多行險路難免遭遇不測。曹操在批注《孫子兵法》之「必死可殺」時,詮釋為:「勇無慮也」,勇蠻雖力,但缺智謀,不知怯弱的恃勇,終有被智取之刻。 就在孫堅進攻荊州時,遇到強烈的反抗,劉表派兵抵抗孫堅,而且成功狙殺孫堅。其中不管是黃祖欺以孫堅單騎而遣軍士射殺、或在黑夜中暗射孫堅以及孫堅輕騎被呂公埋伏砸石打死等說法,皆可得到孫堅遇伏被殺的結論。劉表文人出身,自知其分量不足與以戰(zhàn)事聞名的孫堅硬碰硬,所以劉表指派將兵迎擊,決策正確。恰如項羽欲向劉邦單挑,但是劉邦回答寧愿斗智而不斗力,最后的勝利當然屬于能發(fā)揮優(yōu)才之人。孫堅死后,所有部曲兵卒全被袁術并吞,荊州三郡被劉表派兵奪取,豫州南端汝南郡、穎川郡以及揚州丹楊郡、廬江郡等一帶皆被袁術所囊括。孫堅出力流汗摘果子,袁術坐享其成吃果子。 四、漢室影響式微-中央統(tǒng)治不力與地方脫幅離開 袁術及袁紹互相任命官職的行為,挑戰(zhàn)漢室對地方控制的人事權力,然而孫堅親自率眾攻打郡縣,實際上可稱公然叛亂,身為漢室任命的地方官員,食領漢朝的薪俸財碌,結果居然武裝攻擊漢朝土地上的漢郡、漢縣及漢民?;蛟S有人會把后來三國亂世的相互混戰(zhàn)相提并論,不過孫堅此時的漢朝天下雖有黃巾起事及地方民變,一但鎮(zhèn)壓平定之后,應該就是和平時期,如果沒有野心家發(fā)動戰(zhàn)爭,如果沒有叛變窮兵黷武用兵打仗,漢朝的和平天下也不會因此戰(zhàn)禍屢起而生靈涂炭。 魏蜀吳三國并立時,漢室名存實亡,彼此之間汲汲于互斗,但是桓靈之時,漢室天下仍非全國互戰(zhàn),除了地方上零星戰(zhàn)爭外,基本上天下和平。孫堅本人甚至是鎮(zhèn)壓這些零星戰(zhàn)爭的英雄,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當郡縣受到盜賊的攻擊,漢將孫堅前來救援;當?shù)胤绞艿脚褋y欺凌盜搶時,漢將孫堅不惜越界相助。但是一但漢郡、漢縣受到昔日的漢將孫堅攻擊時,或殺其刺史、或斬其郡守,意圖擁有大量土地為地主,統(tǒng)治郡縣成霸主,孫堅這種叛亂的行為,與會稽許昌稱帝、長沙區(qū)星自稱將軍等人自恃武力割據(jù)的軍閥,有什么不同?更何況孫堅還是漢朝所任命的官員將領,實在有辱身為漢將的光榮。 如果有一天,孫堅能夠晉見漢室天子,萬一漢天子質詢漢將孫堅有關荊州及豫州的朝廷命官的死因,不知孫堅還有臉頂著忠臣的身分回應嗎?孫堅詐殺荊州刺史王睿,所加「莫須有」之罪名為「無知」罪。孫堅斬殺南陽太守所誣「莫須有」之罪名為「討賊不力」,因此斬立決。當時孫堅不過身為漢朝的長沙太守,用詐騙的手法,襲殺同僚南陽太守與長官荊州刺史,如果每個太守都互相攻擊撕殺,天下不就亂了? 事實果然沒錯,漢朝末葉,正是由于各郡太守州牧的互相捉對搏殺,甚至于有的州牧還以兵力強大聞名,其中有冀州牧袁紹、兗州牧曹操及荊州牧劉表,有能力屢屢發(fā)動大規(guī)戰(zhàn)爭,至于郡縣彼此斗爭,數(shù)目多到族繁不及備載。州郡割據(jù)來自中央統(tǒng)治失控,鞭長莫及;中央統(tǒng)治失控又因由地方群雄并起,不聽號令。如此惡性循環(huán),反叛的將領愈來愈多,四處互斗而惹事生戰(zhàn),于是漢朝逐步滅亡。 五、結論 這就是漢朝滅亡的直接原因,中央對地方統(tǒng)治不力,因此造成全國混戰(zhàn)、天下互打、太守互攻太守、郡縣相討郡縣、州牧對殺州牧、認識的人搶劫殺害認識的人,不認識的人也搶劫殺害不認識的人,還好現(xiàn)在不是活在漢末三國的年代,沒有當時的打打殺殺。 外戚與宦官對郡縣雖有影響、皇權低落與經(jīng)濟決定或許可能、州郡割據(jù)與叛亂四起造成衰敗、還有黃巾及宗教惑眾的魅力亦能湊數(shù),但是漢室統(tǒng)治無法平定叛亂以及漢官將領的眾叛親離無法阻止,這才是漢室失去天下的直接原因。如果沒有派兵平定會稽叛亂,許昌的陽明皇帝就因此獨霸一隅;如果曹操無法收服張魯,漢中因此就會脫幅而走。正因漢室派兵平定叛亂,會稽重回統(tǒng)治;曹操用兵收降張魯,漢中重歸聽命——不過一但平定會稽的漢將不聽指揮,或者漢中又被劉備爭奪;漢室再失會稽,漢中又脫掌握。 爭亂時互戰(zhàn),不為特別;和平時生戰(zhàn),罪魁禍首。誠然赤壁、官渡及夷陵時,在亂世中用兵,本為無可厚非;但是甫定黃巾之后天下太平,卻在和平中求戰(zhàn),正是開啟戰(zhàn)端的好戰(zhàn)。雖然情形同樣用兵戰(zhàn)爭,但是時代背景不一樣,評價也應有所不同。 衛(wèi)國護民之下,戰(zhàn)亂才會變和平;為了爭權奪利,和平才會變亂世。孫堅擊黃巾米賊、鎮(zhèn)許昌及區(qū)星、討董卓亂臣,此為忠于國家,消弭戰(zhàn)爭為和平;但是殺荊州刺史王睿、斬南陽太守張咨、攻擊荊州劉表,已形同盜賊,反把和平升華成戰(zhàn)亂。不必單純評價孫堅的忠奸,忠臣與叛亂各半,難以區(qū)別。就事論事的話,孫堅當過忠臣,也作過奸佞,曾經(jīng)挺身為英雄保護漢室郡縣,也會墮落成盜賊攻擊漢朝郡縣。 從孫堅稱霸的過程,可以看到從漢臣由忠生變的歷程,就在郡縣叛離,不再聽命控制,漢朝從此瓦解。
人物生平
劉據(jù)既已殺死江充率兵反叛,于是宣稱漢武帝在甘泉宮病重,劉據(jù)發(fā)兵是懷疑京城有變,奸臣想作亂。漢武帝在這時從甘泉宮回長安,駕臨長安城西建章宮,下詔征發(fā)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三輔靠近長安各縣的軍隊,部署中二千石以下官吏帶領,左丞相劉屈蛹嬡謂軍。劉據(jù)也派遣使者假傳詔令赦免長安城中京師諸官府中的囚徒,征發(fā)看守武庫的軍隊,命少傅石德和門客張光等人分別率領,派長安城里的囚犯如侯持節(jié)征發(fā)長水校尉和宣曲宮的胡騎,全部攜帶武器裝備到長安城中 *** 。
侍郎莽通奉令出使長安城,因此追捕如侯,并告訴胡騎說: 調(diào)兵的節(jié)有詐,不要聽如侯的。于是斬殺如侯,帶領胡騎進入長安,又征發(fā)用駛船士兵,交給大鴻臚商丘成率領.當初,漢朝調(diào)兵的符節(jié)全是紅色,因為劉據(jù)持有紅色的符節(jié),所以后來皇帝的調(diào)兵符節(jié)上又安有染成黃色的牦牛尾的裝飾,以相區(qū)別。劉據(jù)征召監(jiān)北軍使者任安調(diào)動北軍兵,任安接受調(diào)兵符節(jié)以后,關閉北軍軍門不肯響應劉據(jù)。劉據(jù)只好領兵離開北軍,驅使長安四市的百姓共有幾萬人,來到長樂宮西闕下面時,碰上了劉屈擁木隊,混戰(zhàn)了五天,死了幾萬人,鮮血流進街道兩旁的下水道中,歸附劉屈擁木隊逐漸增多,劉據(jù)的軍隊失敗,向南逃奔覆盎城門,逃出城去。
這天夜晚正巧丞相司直田仁帶領的軍隊關閉看守城門,田仁因為讓劉據(jù)逃出城而獲罪,劉屈右殺田仁。御史大夫暴勝之對劉屈鈾擔核局筆嵌千石官,應該先請示皇上如何處置,怎么能擅自殺他呢?劉屈泳褪頭帕頌鍶?。汉螠Z厶到報告后非常憤怒,派官吏責問御史大夫暴勝之說:司直田仁放跑了反叛者,丞相殺他,是依法處置,你憑什么擅自制止丞相?暴勝之十分惶恐,就自殺了。至于北軍使者任安,接受劉據(jù)調(diào)兵的符節(jié),因懷有二心而獲罪,田仁放跑劉據(jù),二人都判處腰斬。
漢武帝說:侍郎莽通捕獲叛將如侯,長安男子景建跟隨莽通捕獲少傅石德,可以說是立下大功啦。大鴻臚商丘成奮力拼殺,捉住叛將張光。封莽通為重合侯,景建為德侯,商丘成為侯。劉據(jù)的門客,凡是曾經(jīng)進出過皇宮宮門的,一律斬首。那些追隨劉據(jù)發(fā)兵反叛的,按照制裁反叛者的法律規(guī)定,族滅全家。官吏和士兵有乘亂搶劫的,全部流放到敦煌郡。因為劉據(jù)逃亡在外,從這時開始在長安城各城門屯駐軍隊。過了二十多天,劉據(jù)在湖縣被抓住。
這時,審理巫蠱之案的官員追查得很緊,內(nèi)者令郭y告發(fā)劉屈擁姆蛉艘蛭劉屈傭啻問艿膠何淶矍叢穡所以指使巫師在祭祀土地神時詛咒漢武帝,有惡毒的語言,以及劉屈佑肜罟憷共同禱告祭祀,想使昌邑王劉m當皇帝。主管官員將此事奏告漢武帝,請求審訊查驗,漢武帝批準,辦案人員將劉屈傭ㄗ鏤大逆不道。漢武帝下令把劉屈臃旁讜卦聳稱返某瞪嫌謂質局冢然后在長安東市腰斬,劉屈擁鈉拮友焊盎陽街斬首示眾。李廣利的妻子兒女也收捕入獄。李廣利聽到這個消息,投降了匈奴,其宗族全部被處死。
歷史評價 黃道周:自古宰相,生值明時,無大故而伏斧e者,唯漢劉屈蛹跋瘸夏言耳。漢武帝決意空漢南,心疑丞相墜北伐之師,故一旦破法而戮屈印
蔡東藩:太子據(jù)死,劉屈蛹襖罟憷一誅一叛,是正所以促武帝之悔心,使之力圖晚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210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8年1月15日王莽建立新朝西漢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