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桀是西漢漢武帝時期的人物,他除了擔任過羽林期門郎、未央廄令、侍中、太仆、左將軍、安陽侯以外,還有另外一層特別的身份,那就是漢武帝親家公的父親。
年輕的時候,上官桀在宮中做過羽林期門郎,正是這個機會,才讓漢武帝注意到了他。怎么說呢,上官桀是個有才能,孔武有力,有謀略的人,漢武帝慧眼識英才,尤其喜歡那種身體強健,力氣又大的人,剛好上官桀的所有條件都吻合,漢武帝就一點點地給他升職。
可是這用人啊,不能光看他有沒有才干,要是這個人空有才干,心卻不屬于自己,那自己豈不是要被他玩死。所以漢武帝還要考驗了上官桀的忠心程度以后,才能確定要不要重用他。
有一次漢武帝生了重病,他讓人將他扶起來,他要去看一看那些活蹦亂跳的馬兒??墒堑搅笋R圈一看,嘿,沒把他給氣暈了!他視若珍寶的馬兒們,一個個瘦得皮包骨頭,一看就是受到虐待了。漢武帝眉毛胡子一瞪眼,隨手一指,地下就跪了一圈的人,只有他一個人站著。上官桀好像是主事的,他站了出來,哭著說:“皇上啊,微臣聽說您生病了,天天都擔心您的身體什么時候恢復啊,哪里能顧得上這些畜生呢?”
漢武帝見上官桀一個大男人哭成這樣,也有些動容,好了,好了,寡人不怪你?。?/p>
通過這件事兒,漢武帝就認為上官桀對他很是忠心,于是對上官桀就更加注意,提拔的速度簡直翻倍了。
漢武帝在位期間,和匈奴打了很多次仗,所以也出現(xiàn)了很多抗擊匈奴的名將,比如衛(wèi)青,比如霍去病,比如李廣,比如李廣利,也比如上官桀。
漢武帝封上官桀為左將軍,讓他和李廣利一起北抗匈奴。所以上官桀才能有機會立下赫赫戰(zhàn)功,雖說可能沒有衛(wèi)青、霍去病這樣顯著,但他也算是一名極出色的將軍了。
漢武帝和上官桀的緣分,就這樣相安無事的一直到漢武帝去世,漢昭帝新立。臨終前,漢武帝才確立讓幼子劉弗陵當太子,將來這個國家的皇位就傳給他。幼子劉弗陵的年紀非常小,小到還需要姐姐住進皇宮照料看護才行的地步,所以漢武帝還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找?guī)讉€心腹幫他養(yǎng)兒子。
他看中的第一個大保姆就是霍光,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呀,霍去病家族的血脈他還是很認可的,于是大保姆的名額就這樣定了下來。
可是漢武帝害怕大保姆把他兒子帶歪了呀,正所謂防人之心不可無,所以他又給小兒子找了二保姆上官桀、三保姆金日磾、四保姆桑弘羊,提防著大保姆霍光。幾個保姆中,霍光的權(quán)力最大,上官桀就不開心了,憑什么自己還不如霍光啊。四保姆桑弘羊也不服氣,憑啥霍光的官比他大?于是乎,上官桀和桑弘羊就勾結(jié)起來陷害霍光,打算除掉霍光,瓜分霍光的大權(quán)。
他們知道樹大好乘涼的道理,于是抱住了鄂邑長公主這顆大樹,霍光在這些人的連番夾擊下,幸運存活了下來,他對漢昭帝說,這些人都是壞蛋,他們想要對我不利,就是對你不利,這種人一定要殺掉?。?/p>
漢昭帝覺得有道理,便下令滅了上官桀和桑弘羊的全族。而鄂邑長公主牽涉此案,漢昭帝還沒想好怎么處置她呢,她自己先害怕起來,自殺了。
就這樣,漢昭帝替霍光除掉了最具威脅的政敵,從此霍光的權(quán)力更大了,有時候甚至還要插手漢昭帝要寵幸誰,要和誰生娃娃的事情,簡直氣壞了漢昭帝,他這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
雖然霍光與上官桀兩家存在聯(lián)姻關(guān)系,但在朝堂之上依舊是鐵錚錚的敵對存在。他們同為漢武帝在位時留下的輔政大臣,彼此都掌握著滔天的權(quán)力,眼看著霍光在朝中的地位超過了自己。所以后來上官桀就在暗中勾結(jié)桑弘羊、長公主等人企圖將霍光與漢昭帝一起滅掉。只是事與愿違,計劃趕不上變化,上官桀反而被將了一軍,如此一來上官桀就是到了無法饒恕的謀逆之罪,自然有滅族的風險。
1.霍光與上官桀之間是敵對關(guān)系
為后世鋪后路,留下托孤大臣是歷代帝王彌留之際的管用手段,而桑弘羊、上官桀和霍光就是漢武帝留下給漢昭帝鋪路的大臣。這三者雖說明面上統(tǒng)一戰(zhàn)線,實則也是互相牽制的存在,漢武帝的目的也昭然若揭,就是讓三者相互制約,進而防止權(quán)傾朝野的存在。如此一來,若說霍家與上官家存在聯(lián)姻關(guān)系,也只不過是彼此之間互相利用的手段,與權(quán)力相比起來根本無足輕重,朝堂之上二人是政敵,他們爭鋒相對。
2.霍光愈發(fā)受漢昭帝倚重,上官桀同為輔佐大臣感覺到了危機,想要謀逆最終反而害了自己
一方面霍光在朝堂上阻礙上官家得到封官優(yōu)惠,另一方面漢昭帝對霍光愈發(fā)信任,這兩方面都讓上官桀逐漸積累了怨氣?;艄猱吘故腔羧ゲ〉男值?,漢昭帝自然而然對于霍光就多了一些信任,并且對于上官桀幾位大臣對霍光的彈劾也置之不理。所以上官桀就在這種情況下野心蠢蠢欲動,竟然暗中投奔了長公主一脈。而朝中的另一位輔政大臣桑弘羊也因為功高自滿不甘居于霍光之下,就順理成章地與上官桀達成了一致對敵狀態(tài)。
上官桀、桑弘羊與長公主為首的人企圖推翻劉弗陵,擁立燕王劉旦為帝王,并且在暗中徐徐展開了籌謀。這伙人以?清君側(cè)?為由,陷害霍光有不臣之心,而燕王就憑借著護駕的理由前往京都,借機挾持漢昭帝。然而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公元前80年,一場暗潮洶涌的宴會有長公主開啟,然而手下一個管理賦稅的小人物燕倉卻將自己掌握的信息提前告知了漢昭帝。如此一來,這場謀逆必定一失敗告終,而上官桀等人也因為謀逆的罪名,難逃滅族的可能。
霍光和上官桀是親家沒錯,可是霍光的親家上官桀,女婿上官安自己一步一步把自己推進了深淵。其實霍光算是吧上官一家滅族了,只是念及上官皇后年齡小,再加上是自己的外孫女,所以沒處死上官皇后。
其一、輔政大臣相互制約。
漢武帝臨終前委托了四位大臣輔佐劉弗陵,分別是金日磾、桑弘羊、上官桀、霍光。金日磾、桑弘羊且不做詳談,我們就說上官桀和霍光。上官桀和霍光本來相安無事,可上官桀的兒子上官安人心不足,想借助霍光一點點做大勢力。于是娶了霍光的女兒為妻,還生下上官皇后。這還沒玩,上官安為了加快勢力的形成,于是向老泰山霍光提出,讓僅有五歲的女兒嫁給漢昭帝。霍光深知他玩的什么把戲,所以被一口回絕!
其二、謀反被誅。
上官安尋求霍光不成,于是找蓋長公主的姘頭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劉弗陵為皇后,當時的上官皇后才六歲!隨著時間推移,上官桀、上官安、蓋長公主、桑弘羊都與燕王劉旦串通一氣,打算去除霍光。先是在劉弗陵面前擺霍光一道,說霍光是一個權(quán)臣,飛揚跋扈等等,若是不除日后為患之類的話。劉弗陵雖然年幼,但能分辨出話中意思,霍光自然是沒有遭到處罰。
后來上官父子居然膨脹到謀反!其父子打算密謀廢掉劉弗陵,讓上官安當君王。最終事情敗露,被霍光誅殺。只有年幼的上官皇后還存活于世。
上官氏,隴西上邽(今甘肅省天水市西南)人,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是左將軍上官桀, 外祖父是大司馬大將軍霍光。
公元前87年(漢武帝后元二年)二月,武帝駕崩,皇太子劉弗陵繼位為漢昭帝。昭帝年僅八歲,未諳世事,于是,群臣商量決定由鄂邑公主養(yǎng)護昭帝,并以昭帝的名義下詔,尊鄂邑公主為鄂邑長公主,讓她入住皇宮。
上官氏的父親上官安與上官氏的祖父上官桀討好鄂邑長公主,并取得信任。
昭帝年十二歲擬立皇后,鄂邑長公主為其選皇后,上官安便去找岳父大人霍光,懇求岳父出面,讓自己的女兒,即霍光的外孫女上官氏入主后宮。上官安的女兒當時年僅六歲,霍光沒有答應。
上官安便找到蓋長公主的情夫丁外人,對丁外人說:“聽說公主有選立皇后的打算,我有個女兒,容貌端麗,請長公主垂愛。這事成與不成,全仰仗閣下。漢家慣例,列侯尚公主,閣下何愁不封候?”丁外人大喜,去找鄂邑長公主,長公主遂答應立上官女為皇后。
公元前83年(始元四年),六歲的上官氏被迎入皇宮,封為婕妤。婕妤是后宮中的第三等級,位次于皇后、昭儀、位視上卿,爵比例侯。過了一個月,上官氏被封為皇后,成為漢代年齡最小的一位皇后。上官皇后受封以后,上官父子感恩丁外人,為丁外人求封,霍光不答應。上官父子極為惱怒。鄂邑長公主聽說霍光拒絕封她的情夫,也甚為怨恨,聯(lián)合大臣桑弘羊、燕王,準備除去霍光,他們收集霍光的材料,由燕王劉旦遣人上疏,彈劾霍光道:“霍光去了長安東的廣明亭檢閱御林軍,道上駐蹕,太官供備的包含,僭用了禮儀;他任人唯親,長吏楊敞無才無功,卻封其為搜粟都尉;霍光專權(quán)自恣,擅自調(diào)動校尉。臣懷疑他圖謀不軌。臣愿歸王璽,宿衛(wèi)京師,保衛(wèi)皇上。”昭帝識破了他們的計謀,把燕王的奏疏留下,不肯下發(fā)。
上官桀一伙密謀后定計:由鄂邑長公主出面請霍光,伏兵格殺霍光,同時除掉燕王劉旦,廢除昭帝,擁立上官桀為帝。他們的陰謀被稻田使者燕倉聽到,奏告昭帝與霍光,霍光發(fā)兵,逮殺上官父子、丁外人,燕王劉旦、鄂邑長公主自殺身亡。
上官皇后年僅八歲,沒有參與祖父的陰謀活動,加上她是霍光的外孫女,所以不但保全了性命,而且皇后的鳳冠也沒有被摘掉,這場政變后,朝政安定。公元前74年(漢昭帝元平元年),漢昭帝去世,因為昭帝沒有兒子,霍光和諸位大臣商議,立漢武帝的孫子昌邑王劉賀(李夫人的孫子)為帝,尊上官氏為皇太后。移居長樂宮。
劉賀荒淫無道,只做了二十七天皇帝,就被霍光廢去,另立戾太子劉據(jù)的孫子劉病已為漢宣帝,劉病已改名劉詢,劉詢是漢武帝的曾孫,上官氏論輩份是漢宣帝的祖母,這樣,上官氏年僅十五歲,就尊為太皇太后,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太皇太后?;艄獗憩F(xiàn)尚可,但是漢宣帝覺得他如“芒刺在背”已經(jīng)有了矛盾,而且霍光的家人飛揚跋扈,霍光的夫人霍顯為了讓自己的女兒霍成君成為皇后,竟然毒死了漢宣帝的結(jié)發(fā)之妻許皇后,后來霍光病死,漢宣帝和太皇太后上官氏親臨祭奠,用了極高的禮節(jié),但是霍光的家族后來在漢宣帝的打擊下也遭到了滅門的厄運,上官氏的母系也絕了。
從此,上官太皇太后不問政事,在長樂宮中頤養(yǎng)天年。建昭二年(前37年),上官太皇太后壽終正寢,時年五十二歲。與昭帝合葬平陵。
上官婉兒,又稱“巾幗宰相”,是古代歷史上十分有名的女官,她和武則天的故事,千百年來依然為人津津樂道。
上官婉兒是西漢外戚上官桀的后代,她的祖父上官儀更是在唐朝官至宰相,可惜的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降臨在上官家族。唐高宗將武則天封為皇后以后,武則天擺弄權(quán)勢,在前朝呼風喚雨,高宗忌憚武則天,便有了廢后的心思。上官儀受高宗之令起草將廢武則天的詔書,被武則天發(fā)現(xiàn)以后,上官儀被武則天劃為頭號仇敵。武則天耍盡心機讓高宗放棄了廢后的打算,最后上官儀被武則天所殺,上官儀的兒子上官廷芝也被殺害。
武則天對上官一族的仇恨,殺了上官儀和上官廷芝還不夠解恨,最后她還將上官廷芝的妻女全都配沒掖庭,為奴為婢!
上官家族被武則天弄得家破人亡之時,上官婉兒剛出生不久,她在懵懂無知的時候就從宰相孫女變成了宮女,從此與母親鄭氏在宮中相依為命。
鄭氏見女兒自幼聰慧不凡,就精心培養(yǎng)上官婉兒,也許她想的是,將來的某一日,上官婉兒也能光耀門楣呢!
上官婉兒翻身的機會終于來了,那是上官婉兒十四歲那年,不知武則天是從哪里得來的消息,總之武則天聽說上官婉兒有十分出眾的文才,絲毫不輸給男兒,就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當即就召見上官婉兒,并出題考驗她。上官婉兒當著武則天的面,須臾之間就作出一篇辭藻華麗,文書工整,思維清晰的文章,令武則天贊嘆不已。武則天愛惜上官婉兒的才能,就免去了她的奴婢身份,讓其掌管宮中詔命。
后來,武則天稱帝,上官婉兒便成為了武則天的機要秘書,多次起草詔敕,時稱“內(nèi)舍人”。再后來,上官婉兒犯了死罪,但武則天不忍殺死有才之人,只對上官婉兒施以黥面而已。上官婉兒逢迎武則天,此后更得武則天歡心,甚至還被允許參與政務!
神龍政變后,唐中宗復辟,上官婉兒被封為昭容,深受中宗信任與寵愛。難得的是,上官婉兒不但籠絡了中宗的歡心,還與中宗的皇后韋氏、女兒安樂公主交情頗深。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在上官婉兒的有意影響下,將武則天視作偶像,都希望效仿武則天成為女皇帝,為后來的皇室奪權(quán)埋下隱患。
上官婉兒向韋皇后推薦了武三思,她自己則與武三思私通,在上官婉兒的幫助下,武三思很快獲得韋皇后的信任與重用,權(quán)傾朝野,不可一世。此時的上官婉兒推崇武氏而排斥皇室,令太子李重俊十分不滿。
后來,李重俊發(fā)動宮變,武三思等人全部被殺,上官婉兒也差點被殺。
李重俊死后,中宗之女安樂公主多次請求當皇太女,上官婉兒四次勸說中宗不要答應,最后一次還以自殺相勸。中宗骨子里還是希望立皇太子的,所以依從了上官婉兒的話,拒絕了安樂公主的請求。
隨著太平公主的勢力越來越大,上官婉兒深知自己得罪了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就轉(zhuǎn)而投靠了太平公主。此時韋皇后的家族勢力也不弱,與太平公主形成分庭抗禮之勢。
太平公主與上官婉兒商議之后,決定立一份遺詔立李重茂為皇太子。但是,詔書被韋皇后篡改,李隆基便與太平公主發(fā)動政變,成功之后,李隆基堅決處死了上官婉兒,畢竟上官婉兒曾經(jīng)和韋氏關(guān)系親密,誰知道她是不是真心支持李唐皇室的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216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華佗的生平簡介華佗是怎么得罪曹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