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浒秳萑啦罨ィ豢芍湓?。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記》,你背誦過沒?公元819年11月28日,柳宗元逝世。
(柳宗元畫像)
(柳宗元雕像)
(柳宗元《江雪》)
(柳州柳宗元紀念館)
(柳侯祠)
柳宗元之軼事:
釋放奴婢
柳州沿襲一種殘酷的風俗,“以男女質(zhì)錢,約不時贖,子本相侔,則淪為奴婢。”柳宗元發(fā)布政令,“革其鄉(xiāng)法”,使得那些淪為奴婢者,仍可出錢贖回。政令中制定了一套釋放奴婢的辦法,規(guī)定已經(jīng)淪為奴婢的人,在為債主服役期間,都可以按勞動時間折算工錢。工錢抵完債后立即恢復人生自由,回家與親人團聚。這一舉動受到貧困百姓的歡迎,后來被推行到柳州以外的州縣。
興辦學堂
柳宗元上任后,親手創(chuàng)辦了很多學堂,采取各種方法鼓勵小孩積極念書,從根本上提高民族的素質(zhì)。在政事之余,柳宗元還耐心接受青年學子的拜訪,對他們循循善誘。針對當?shù)匕傩彰孕怕浜蟮牧曀?,柳宗元嚴令禁止江湖巫醫(yī)騙錢害人。同時推廣醫(yī)學,培養(yǎng)出當?shù)刈约旱尼t(yī)生為民眾服務(wù)。
開鑿水井
柳宗元不僅僅滿足于知識的傳播,更致力于改變陳舊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他使從來不敢打井的柳州,接連打了好幾眼井,世世代代靠天吃飯,靠喝雨水和河水長大的柳州人,從此喝上了干凈甘甜的地下水,這不能不說是柳州人民的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喝水的方式改變是生活方式改變的反映,從而也帶動了人們思維方式的更新。
開荒建設(shè)
柳州城外有著大片大片的荒地,柳宗元以父母官的身份,號召組織鄉(xiāng)間的閑散勞力,開荒墾地,種樹種菜,鼓勵發(fā)展生產(chǎn)。有了足夠的土地才能生產(chǎn)出足夠的糧食和蔬菜,人民的生活才能走出饑餓和貧窮。在柳宗元的努力下,柳州可耕種土地面積大增。柳宗元還重視植樹造林,親自參加植樹活動。柳宗元在位期間,整治街巷,修筑廟宇,并開發(fā)了不少自然景觀。
柳宗元之評價:
蘇軾:“所貴乎枯談?wù)撸^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淵明、子厚之流是也?!?/p>
歐陽修:“天于生子厚,稟予獨艱哉。超凌驟拔擢,過盛輒傷摧??嗥湮]心,常使鳴心哀。投以空曠地,縱橫放天才。山窮與水險,上下極沿洄。故其于文章,出語多崔嵬。”
嚴羽:“唐人惟子厚深得騷學。”
毛澤東:“柳宗元是一位唯物主義哲學家,見之于他的《天說》,這篇哲學論著提出了‘天與人交相勝’的論點反對天命論。劉禹錫發(fā)展了這種唯物主義?!?/p>
柳宗元是唐朝的詩人。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漢族,河東(現(xiàn)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
792年,柳宗元被選為鄉(xiāng)貢,得以參加進士科考試。793年,21歲的柳宗元進士及第,名聲大振。805年(貞元二十一年)1月26日,唐德宗駕崩,皇太子李誦繼位,改元永貞,即順宗。順宗即位后,重用王伾、王叔文等人。柳宗元由于與王叔文等政見相同,也被提拔為禮部員外郎,掌管禮儀、享祭和貢舉。
永貞革新失敗后,9月,柳宗元被貶為邵州刺史,11月,在赴任途中,柳宗元被加貶為永州司馬。815年(元和十年)1月, 柳宗元接到詔書,要他立即回京。2月,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跋涉,柳宗元回到了長安。在長安,柳宗元沒有受到重用,由于武元衡等人的仇視,不同意重新啟用。3月14日,柳宗元被改貶為柳州刺史。3月底,柳宗元從長安出發(fā),赴柳州,六月二七日抵達。
819年(元和十四年),憲宗實行大赦,憲宗在裴度的說服下,敕召柳宗元回京。十一月初八,柳宗元在柳州因病去世。享年47歲。
擴展資料
柳宗元的詩,共集中140余首,在大家輩出、百花爭艷的唐代詩壇上,是存詩較少的一個,但卻多有傳世之作。他在自己獨特的生活經(jīng)歷和思想感受的基礎(chǔ)上,借鑒前人的藝術(shù)經(jīng)驗,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作才華,創(chuàng)造出一種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成為代表當時一個流派的杰出詩才。
他的敘事詩文筆質(zhì)樸,描寫生動,寓言詩形象鮮明,寓意深刻,抒情詩更善于用清新峻爽的文筆,委婉深曲地抒寫自己的心情。不論何種體裁,都寫得精工密致,韻味深長,在簡淡的格調(diào)中表現(xiàn)極其沉厚的感情,呈現(xiàn)一種獨特的面貌。因他是一位關(guān)心現(xiàn)實、同情人民的詩人,所以無論寫什么題材,都能寫出具有社會意義和藝術(shù)價值的詩篇。
蘇軾評價說:“所貴乎枯談?wù)?,謂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淵明、子厚之流是也?!卑蚜谠吞諟Y明并列。
-柳宗元 (唐代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出生的時候,“安史之亂”剛剛平定20年。雖然已有20年的短暫和平,但這時的唐王朝早已走過了它的太平盛世,逐漸衰朽。唐王朝的各種社會矛盾急劇發(fā)展。
中唐以后的各種社會弊端如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quán)、朋黨相爭等等正在形成。柳宗元的幼年在長安度過。對朝廷的腐敗無能、社會的危機與動蕩有所聞見和感受。
803年十月,柳宗元被調(diào)回長安,任監(jiān)察御史里行。從此與官場上層人物交游更廣泛,對政治的黑暗腐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漸萌發(fā)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字子厚,山西運城人,世稱“柳河東”、“河東先生”。他的文學成就很高,在文章方面,他與韓愈并稱為“韓柳”;在詩歌方面,他與劉禹錫并稱“劉柳”。
柳宗元出生于文化氣息濃厚家庭,他的父親柳鎮(zhèn)信奉傳統(tǒng)儒學,具備積極用世的態(tài)度和剛正不阿的品德;他的母親則是一位典型的賢妻良母,同時也是一名虔誠的佛教徒。
父母雙親在言傳身教和學識方面,給予柳宗元儒學和佛學的雙重影響。柳宗元出生的時候,“安史之亂”剛剛平定二十年,太平盛世不再,政治腐敗、藩鎮(zhèn)割據(jù)等社會矛盾逐漸顯露出來。
但柳宗元并沒有受大形勢的影響,年少得志的他,20 歲中進士,幾年后便步入官場,開始參與政治。經(jīng)過十多年的歷練,柳宗元對政治黑暗和社會現(xiàn)實的認識更加深刻,萌發(fā)了革新的想法。
順宗即位后,開始任用他和王叔文、王伾等大臣進行改革,史稱“永貞革新”??上В母镞M行不到半年,就失敗了。柳宗元也因此受到牽連,被貶到湖南永州任司馬,時間長達十年。
這一件事成為他人生的重要轉(zhuǎn)折點。被貶期間,柳宗元并沒有消極頹廢,而是將主要精力放到了著書立說方面,對于哲學、政治、歷史、文學等方面的一些重大議題,他都進行了研究。
擴展資料:
柳宗元的思想理論:
1、哲學思想
柳宗元是一個政治革新的人,推崇“古文”運動。
柳宗元的哲學論著中,對漢代大儒董仲舒鼓吹的“夏商周三代受命之符”的符命說持否定態(tài)度。
他反對天諸說,批判神學,強調(diào)人事,用“人”來代替“神”。
柳宗元把對神學的批判變成對政治的批判,用唯物主義觀點解說“天人之際”即天和人的關(guān)系,對唯心主義天命論進行批判。
他的哲學思想,是同當時社會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自然科學所達到的水平相適應(yīng)的。
他把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無神論思想發(fā)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是中唐時代杰出的思想家。
柳宗元的哲學論著有《非國語》、《貞符》、《時令論》、《斷刑論》、《天說》、《天對》等。
在這些論著中,柳宗元對漢代大儒董仲舒鼓吹的“夏商周三代受命之符”的符命說持否定態(tài)度,并反對天符、天命、天道諸說,批判神學,強調(diào)人事,用“人”來代替“砷”。
柳宗元還把對神學的批判變成對政治的批判,用樸素唯物主義觀點解說“天人之際”即天和人的關(guān)系。柳宗元所寫的一些關(guān)于社會政治的論著,是他的政治思想的具體反映,是他參與政治斗爭的一種手段。
柳宗元認為整個社會歷史是一個自然發(fā)展的過程,有其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客觀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他的言論從折衷調(diào)和的立場,來對儒、法、釋、道等各家學說作調(diào)和的解說。
2、佛學思想
柳宗元一生好佛,他曾說:“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積三十年。
”這三十多年大致可分為幼時的盲目、為政時期的附會時尚和貶官后的自覺三個階段。
他在長安應(yīng)舉和為政時期,曾與文暢等出入官場文壇的僧侶結(jié)交,很欣賞晉宋以來名家人與和尚支道林、釋道安、慧遠、慧休的關(guān)系,并極力稱贊那些與自己同時代人的那種“服勤圣人之教,尊禮浮圖之事”的亦儒亦佛的生活。
柳宗元認為“佛之道,大而多容,凡有志于物外而恥制于世者,則思入焉。
”這正是他改革失敗后被貶永州的真實心理狀態(tài)。
于是,“自肆于山水間”,更有意識地從自然山水中尋找慰藉,以排解心中的郁結(jié)。
柳宗元絕不是生性淡泊之人,他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是積極執(zhí)著的。
他雖然好佛,但他的思想基本上還是儒家的。
他一生有兩項重大活動:一是參與永貞革新,一是領(lǐng)導古文運動。
這二者都與他復興儒學、佐世致用的思想有關(guān)。
他既身體力行了“勵材能,興功力,致大康于民,垂不滅之聲”的政治理想,又明確提出“文者以明道”“輔時及物”的主張和以儒家經(jīng)典為“取道之源”的原則。
盡管柳宗元自稱“自幼好佛”,天臺宗也把他列為重巽的俗家弟子。
但他卻不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他博采眾家,蘇軾贊許他“儒釋兼通、道學純備。
”他對佛教的接受,主要是領(lǐng)會佛教義理,以圖“統(tǒng)合儒釋”,把佛教思想納入儒家思想體系。
-柳宗元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276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唐朝后期的甘露之變
下一篇: 上官婉兒政治敏感但無政治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