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以宋朝獨有的祠祿官,來說說宋朝皇帝對于文臣的特殊待遇。
先說說何為祠祿官呢?
宋朝的祠祿官在歷朝歷代可謂是獨樹一幟,因為祠祿官是以主管某座道觀為名的,而且還是偏偏沒什么具體職事,什么都不用管,但還可以領(lǐng)取相應的俸祿。
也就是說祠祿官是管理道教宮觀的一個官職,大家想想道教的宮觀跟朝廷官員一般情況下能有什么關(guān)系呢,但偏偏還結(jié)合在一起,由朝廷官員管理這些宮觀,也是夠神奇的。
說白了祠祿官就是一閑職,是朝廷禮遇老臣、外戚、官場失意官員的一種特殊待遇。以這種名目,來給予這些官員俸祿,還不用干事。
而且這里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這個官職真的是什么都不需要干,純粹就是一個掛職。
諸如大名鼎鼎的辛棄疾,在宦海生涯中兩次被排擠,只能被迫擔任閑職提舉武夷山?jīng)_佑觀,在閑官時期,雖然他主管武夷山?jīng)_佑觀,但根本不用親自過去,只需要領(lǐng)俸祿就好。自己還選擇了江西的上饒鉛山為賦閑之地,在那里過著田園生活。
像辛棄疾擔任祠祿官這種情況,就屬于官場失意官員被邊緣化的情況。
當然祠祿官還有其他的作用,比如說禮遇老臣和優(yōu)待外戚。
諸如在宋仁宗時期,京東提刑耿從正“言年齒已高,乞提舉兗州景靈宮太極觀,從之”。像他這種情況就屬于年事已高,又不甘心退休,所以乞求朝廷給予他祠祿官的閑職,然后自己可以領(lǐng)取俸祿,不至于徹底退休,過著半退休的生活。
至于禮遇外戚,就更常見了。
像宋仁宗在位時期,仁宗的娘舅李用和患病,被授予了“景靈宮使”的閑職在家養(yǎng)病,這樣一來不用上班,還可以拿俸祿銀子,待遇是相當之好。
最后再說說祠祿官的級別之分,一般來說“提舉西太一宮”、“提舉東太一宮”、“中太乙宮使”等屬于是最高一級祠祿官。中間的就是提舉某某宮或者某某觀。最下一級則是“監(jiān)某某岳廟”。
在宋朝如果官員官場失意,擔任祠祿官的閑職,意味著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如果致仕的話,則是很難復出了。
最后再說說祠祿官的起源。
唐朝的宰相在唐玄宗天寶年間以后,有一個兼職,那就是兼任太清宮使。畢竟唐朝信奉道教,而且李氏皇族還認道教老子為先祖,所以宰相兼職太清宮使,只是表示對于老子的尊重,也就是一個閑職,并不需要做什么,注重的是象征意義。
唐朝亡國以后,從五代十國到宋朝初期,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類似兼職。到了宋真宗時期,隨著封禪泰山和對于道教的尊崇,宰相王旦開始兼任“玉清昭應宮使”,成為宋朝第一個祠祿官。
剛開始的祠祿官屬于是一種榮耀,由宰相和外戚等重要人物兼任,說白了也就如同唐朝一般,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
后來隨著發(fā)展,這個兼職范圍擴大,宰相、外戚、年老的大臣、官場失意被打壓的官員等都可以兼任,反而是起到了拉攏文臣的作用。由此可見宋朝不只是不輕易殺文臣,就是對于被打壓的文臣,一般都有祠祿官這種只是兼職,什么都不用干還可以領(lǐng)取俸祿的待遇,不愧是有著“文宋”之稱,也難怪宋朝會享國319年,更是被很多文人所稱贊。
當然祠祿官的大范圍普及,相當于增加了宋朝的冗官數(shù)量,加大了朝廷的財政開支,這是一個很明顯的負面影響。
正所謂以史為鑒,宋朝對于文臣的拉攏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以祠祿官這個歷朝歷代中獨樹一幟的官制來說,簡直是面面俱到,能享國319年,還是有著自己獨步天下的優(yōu)勢所在的,而這個制度用今天的話可以說是一種另類的高薪養(yǎng)廉方式,但更是一種加大財政開支的選擇,可以說是一柄雙刃劍,難以把握和取舍,更是讓人不好評價。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3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