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小編帶你追尋歷史上真實的于禁,探索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歷史故事。
三國時期,魏蜀吳都有自己的“虎威將軍”。蜀漢的趙云在漢中之戰(zhàn)中,率領數(shù)十名騎兵沖擊曹操的大軍,堪稱勇猛;東吳的呂蒙在濡須之戰(zhàn)中,擊退曹操的四十萬軍隊。與趙云、呂蒙相比,魏國的這位虎威將軍則要遜色不少,雖然號稱名將,但卻被關羽生擒活捉,被打得全軍覆沒,最后羞愧而死。那么這位“虎將”到底是誰呢?
話說劉備有“五虎上將”,而曹操有“五子良將”,曹魏的這位虎威將軍就是“五子良將”之一的于禁!根據(jù)史料記載,于禁字文則,泰山鉅平人,也就是今天的山東泰安人。黃巾起義爆發(fā)后,于禁參加了鮑信的軍隊,也就在這個時候,他認識了鮑信的好友曹操。鮑信死后,于禁一度在王朗在麾下,在王朗的推薦下,“太祖召見與語,拜軍司馬”。
此后,于禁跟隨曹操征戰(zhàn)四方,屢立戰(zhàn)功。在徐州之戰(zhàn)中,于禁“攻廣戚,拔之,拜陷陳都尉”;在濮陽之戰(zhàn)中,于禁“別破布二營于城南,又別將破高雅于須昌”,“從攻壽張、定陶、離狐,圍張超於雍丘,皆拔之”。“從攻張繡于穰,擒呂布于下邳”,可以說于禁是曹操手下的重要將領之一。
曹操與袁紹開戰(zhàn)后,劉備趁機在徐州起兵,曹操當即命令于禁堅守官渡,自己率領大軍征討劉備。面對袁紹的攻勢,于禁一方面堅守官渡,另一方面還主動出擊,與樂進率軍幾千軍隊偷襲袁紹別部,“焚燒保聚三十余屯,斬首獲生各數(shù)千,降紹將何茂、王摩等二十余人”。官渡之戰(zhàn)后,于禁被加封為偏將軍。
當時,曹操每次出征的時候,張遼、樂進、張郃、徐晃、于禁等人“咸遞行為軍鋒,還為后拒”。于禁治軍嚴明,“得賊財物,無所私入,由是賞賜特重”,深得曹操的信任。建安十一年,曹操稱贊于禁等人,“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zhí)節(jié)義,每臨戰(zhàn)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
于是,曹操以漢獻帝的名義加封諸將,其中張遼被封為蕩寇將軍,樂進被封為折沖將軍,而于禁則被封為虎威將軍。曹操成為魏王后,于禁也得到了提升,“遷左將軍,假節(jié)鉞,分邑五百戶,封一子列侯”。就在于禁達到人生巔峰的同時,卻迎來了致命的打擊,他用了三十年時間積累起來的名望毀于一旦!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率軍北伐,攻打曹仁鎮(zhèn)守的樊城。曹操聞訊后,立即派于禁率領七軍,共三萬余人前去救援。按理說于禁用兵三十多年,經驗豐富,而且還是名將,但卻犯了一個錯誤,將軍隊駐扎在低洼之處。結果這個機會被關羽抓住,才有了“水淹七軍”的典故。關羽殺死了寧死不屈的龐德,而于禁卻選擇屈膝投降。
曹操聞訊后,感慨道:“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后來東吳偷襲荊州,將于禁救了出來,孫權派人將其送回曹魏。此時曹操已死,即位的曹丕雖然表面上對于禁很好,“拜為安遠將軍”,但卻將關羽擒于禁、斬龐德的畫像放在曹操的陵寢。當于禁前來拜謁時,正好看到了這一幕,羞愧難當,“慚恚發(fā)病薨”。
1.呂布
呂布,字奉先,五原九原人(內蒙古)。
先為丁原義子,后拜董卓為父。兒子當煩了就把他們了了。跟劉備不錯吧,可搶了大耳朵的徐州;與曹操殺得找不找北,被俘后卻還想著投降。喜歡刺激,沒事兒就叛個變什么的;直腸子,遇上不順心就鬧騰。按理說貂蟬再漂亮也不過是個女人嘛,當時那種復雜的政治環(huán)境,怎么能為這點事兒冒如此大的風險。
《三國演義》里把他寫成了一個見利忘義的小人。其實從歷史的角度看,當時時局動蕩,群雄并舉,誰不想號令天下?退一步講,即使沒那么大野心,只要不是廢物點心,就一定會依附某個軍事集團。這需要相當準確的判斷力。呂布開始替別人干,后來覺得給誰打工也不如自己當老板過癮,本無可厚非??上珕渭兞?,不會給自己找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就說丁原吧,進屋就把頭砍下來了。丁原死的莫名其妙,你哪怕編個理由說他謀反也行啊。正是這件事給小強(呂布)定了性``````
拋開創(chuàng)業(yè)能力,小強動起手來可真不含糊!
虎牢關首戰(zhàn)不到五個回合斬方悅,大敗王匡軍;又斬穆順,傷武安國。劉、關、張三人才將將令其敗退;
董卓遷都,呂布殿后,與曹操戰(zhàn),敗夏侯惇,大破曹操軍;
董卓死后,牛輔起兵復仇,被呂布一戰(zhàn)而敗;李傕未及列陣,被呂布沖殺,不能抵擋,退走五十余里;
呂布與袁紹共破張燕于常山,后奔張邈,襲破兗州;
曹操回師與呂布大戰(zhàn),敗退三四十里;夜間引軍救西寨,敗于禁、樂進;天明時又引兵追趕曹操,與夏侯惇大戰(zhàn),下雨而止(此一戰(zhàn)從昨夜黃昏直到今夜黃昏時分);
呂布納陳宮計,火燒濮陽,遇曹操而不識,只將畫戟擊打曹操頭盔;
曹操復得兗州,進兵濮陽,許褚、典韋、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六將大戰(zhàn)呂布,呂布不能抵擋,又被田氏獻城,敗走定陶。
據(jù)《演義》記載,小強被武將對陣擊敗只有兩次:哪吒三兄弟和光豬六壯士。別的不說,關羽、典韋、張飛、許褚可都是“9人”里的??!小強要不是老遇上這種打群架的混子就非常完美了。
在《三國志》中記載,呂蒙是發(fā)病而死。
呂蒙去世經過:
孫權任命他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賜錢一億,黃金五百斤。呂蒙推辭再三,不肯接受金錢,孫權不許。封爵還未頒布,呂蒙疾病發(fā)作。
孫權時在公安,就把呂蒙接來安置在內殿,千方百計診治護理,并且下令,在國內招募醫(yī)者,有能治好呂蒙病的人,賞賜千金。
每當醫(yī)者給呂蒙針灸,孫權就為之難過。孫權想多看看呂蒙,又怕他太過勞碌,于是命人鑿通墻壁暗中觀看。如發(fā)現(xiàn)呂蒙吃下點東西,孫權就高興,對手下人有說有笑;如發(fā)現(xiàn)呂蒙不進飲食,孫權就長吁短嘆,夜不能寐。
呂蒙病情略有好轉,孫權就下達赦令,讓群臣都來慶賀。后來,呂蒙病情加重,孫權親自到床前探視,命道士為他祈禱,想保全他的性命。
呂蒙最終在孫權內殿中去世,死時四十二歲。
擴展資料 人物生平及評價:
呂蒙(公元179年-公元220年),字子明,是東漢年代時期的著名將領,他是汝南富陂人(也就是現(xiàn)在安徽阜南呂家崗)。
他在少年時期依附著自己的姐夫鄧當生活,后來跟隨著孫策成為一名將領,為人正直且一身膽氣,后來被封為別部司馬。
從孫權開始統(tǒng)領事物的時候開始逐漸受到重用,最著名的是在逍遙津之戰(zhàn)中呂蒙奮勇抵抗張遼的追擊,成功的除去了當時的敵方的左護軍和虎威將軍。然后最后呂蒙終于在四十二歲的時候不治而亡。
歷史上的呂蒙除了戰(zhàn)功赫赫,他還是一個集聚孝、義、勤、忠、勇、智這樣的人,他孝順母親的事跡在當時整個國家都知道,魯肅和甘寧因為敬佩呂蒙的為人都特別尊敬他的母親。
除此之外,呂蒙還用義氣結交同僚和朋友,幫助許多人撫養(yǎng)教育無家可歸的孤兒或是生活貧困的人。
他的心胸也非常的寬廣,不但不計較和甘寧、蔡遺之間的恩怨,反而在主公考核詢問的時候為他們說好話。呂蒙做事情注重顧全大局,不會因為自己的恩怨和情感而有所偏頗,是個深明大義的人.
據(jù)說在最開始的時候因為家境困難,呂蒙不得不依附著自己的姐夫生活,但是他十分不喜歡當時的境地,多次立下決心要改變自己的處境,他始終不甘于一直屈居人下、地位低下的普通人.
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自己的本事擺脫這種貧苦而沒有尊嚴的日子,最后他果然成功了,可見他也是非常有志氣并且十分堅信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人。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呂蒙
三國時期五虎上將是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云五位。他們都是東漢末年跟隨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的將軍。
擴展閱讀:
1、關羽,字云長,是劉備的結義兄弟之一,早期就跟隨劉備在各地輾轉。與張飛一起被稱為“萬人敵”,曾經斬殺過袁紹的大將顏良。關羽忠義,曹操在生擒了關羽之后,百般討好都沒有讓關羽投到自己麾下。但在后來曹操遇難,關羽還是念及舊情放了曹操一馬。關羽被民間奉為“關公”,是中國武圣。
2、張飛,和關羽一樣是劉備早期的結義兄弟之一。張飛勇猛,在長坂坡之戰(zhàn)的時候,掩護劉備退兵,帶著二十個人據(jù)水斷橋,曹操大軍硬是不敢上前。漢中之戰(zhàn)時,在宕渠擊退了張郃,征戰(zhàn)一生對蜀漢貢獻極大,死后被追封“桓侯”。
3、馬超,少年就成名,曹操多次示好,但都被馬超拒絕。馬超是在劉備攻打劉璋時,投靠劉備的,與劉備合圍成都,戰(zhàn)后聯(lián)名上書推舉劉備為漢中王,從此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
4、黃忠,黃忠開始是荊州劉表的屬下,后來劉表身死,繼任的劉琮投降了曹操,黃忠就投靠了劉備,幫助劉備一起在四川地區(qū)打下了天下。
5、趙云,字子龍,武藝高強,能力突出,曾經兩次救下了劉備的獨子劉禪,在軍中被稱為“虎威將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39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