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硎缂位寿F妃是什么地位,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說起乾隆后宮的寵妃,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令妃,令妃曾在十年內(nèi)生了六個兒女,兒子嘉慶還繼承了皇位,最終被追封為孝儀皇后。不過,有一個女人卻壓了令妃十年,還險些搶走令妃的皇后名分,她就是淑嘉皇貴妃。
淑嘉皇貴妃原姓金氏,是一名來自內(nèi)務(wù)府正黃旗的包衣女子,祖上是朝鮮義州人,根據(jù)《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記載,淑嘉皇貴妃的曾祖父名為金三達(dá)禮,于天聰元年率領(lǐng)族人歸順朝廷,被編入正黃旗包衣佐領(lǐng),此后金氏家族成員大多數(shù)在朝中任職,比如說淑嘉皇貴妃的父親金三保便做到了上駟院卿,淑嘉皇貴妃還有一個兄弟,名叫金簡,深得乾隆皇帝器重,受寵程度僅次于和珅,官至吏部尚書。
大約在雍正初年,淑嘉以內(nèi)務(wù)府包衣女子身份參加了宮女選秀,隨后便接受雍正皇帝的委派,來到皇四子弘歷(乾隆)身邊服侍。據(jù)資料記載,弘歷在成婚前身邊已有八九位官女子,淑嘉很有可能便是其中之一。
弘歷繼位前,淑嘉只是一名普通的丫鬟,但弘歷繼位稱帝后,她便迎來了春天。
乾隆二年,乾隆一紙詔書,將淑嘉冊封為嘉嬪,意為“可褒獎的”,可見在乾隆心中,淑嘉是一個值得褒獎的女子。
確實,淑嘉沒有辜負(fù)乾隆的寵愛,就在乾隆四年,淑嘉便為乾隆生下了繼位后的第一位皇子,即皇四子永珹。此后,在長達(dá)十幾年的歲月里,淑嘉一直榮寵不斷,又接連生了三個兒子,即皇八子永璇、皇九子與皇十一子永瑆。尤其是皇十一子永瑆,從小就聰明絕頂,深得乾隆喜愛,是乾隆心中屬意的繼承人之一。
伴著四個皇子的降生,淑嘉在后宮的地位也是扶搖直上,先后被晉封為嘉妃和嘉貴妃,成為乾隆后宮的高層領(lǐng)導(dǎo)之一。乾隆十七年,孝賢皇后、慧賢皇貴妃與哲憫皇貴妃下葬,乾隆帶著繼后與淑嘉一起來到裕陵地宮探視,這表明淑嘉也是乾隆心中葬入皇陵的妃嬪之一。
但是,沒想到的是,這一刻來得太快了。僅過了三年,淑嘉便病逝于宮中,享年42歲,乾隆念在其生下四位皇子之功,將其追封為淑嘉皇貴妃,隨后果然將其葬入了裕陵地宮。
除了淑嘉個人獲得封皇貴妃、入皇陵的榮耀之外,她的家人也受盡了恩寵,比如說淑嘉皇貴妃一家于乾隆十六年被抬入滿洲正黃旗,她的兄弟金簡備受乾隆器重,位極人臣,嘉慶繼位后,則賜予淑嘉皇貴妃一家為金佳氏。
不過,這位皇貴妃的結(jié)局卻不太好,大家都知道,乾隆裕陵在民國時期被軍閥孫殿英盜掘,淑嘉皇貴妃也未能幸免,最終尸骨不全,與乾隆、其他妃嬪一起裝入同一口棺材中了。
乾隆皇帝共有妃子49名,皇子17名,公主10名,分別是:
一、妃子
1、皇后(3位):
孝賢純皇后(1712年—1748年),富孝賢皇后察氏。弘歷之元配皇后。
繼皇后(1718年—1766年),輝發(fā)那拉氏(《清史稿》記為烏拉那拉氏),初為嫻妃。
孝儀純皇后(1727年—1775年),魏佳氏,嘉慶帝生母。?
2、皇貴妃(5位)
慧賢皇貴妃高佳氏?
哲憫皇貴妃富察氏
淑嘉皇貴妃金佳氏
純惠皇貴妃蘇氏 ?
慶恭皇貴妃陸氏?
3、貴妃(5位)
忻貴妃戴佳氏、
愉貴妃珂里葉特氏、
循貴妃伊爾根覺羅氏、
穎貴妃巴林氏、
婉貴妃陳氏
4、妃(6位)
舒妃葉赫那拉氏、
豫妃博爾濟(jì)吉特氏、
容妃和卓氏、
_妃汪氏、
芳妃陳氏、
晉妃富察氏
5、嬪(6位)
儀嬪黃氏、怡嬪柏氏、慎嬪拜爾葛斯氏、恂嬪霍碩特氏、誠嬪鈕祜祿氏、恭嬪林氏
6、貴人(12位)
秀貴人、鄂貴人西林覺羅氏、白貴人柏氏、慎貴人、瑞貴人索綽羅氏、祿貴人陸氏、福貴人、新貴人、武貴人、順貴人鈕祜祿氏、金貴人、壽貴人
7、常在(4位)
張常在、寧常在、揆常在、平常在
8、答應(yīng)(2位)
祥答應(yīng)、那答應(yīng)
二、皇子
1、皇長子,永璜(1728-1750),母哲憫皇貴妃。追封定親王,謚曰安。?[161]子二,綿德、綿恩。
2、皇次子,永璉(1730-1738),母孝賢純皇后。雍正帝賜名,隱示承宗器之意,乾隆元年(1736年)七月,乾隆帝密定皇儲緘其名于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后。乾隆三年(1738年)薨,冊贈皇太子,謚端慧。?
3、皇三子,永璋(1735-1760),母純惠皇貴妃,追封循郡王。
4、皇四子,永_(1739-1777),封履親王,母淑嘉皇貴妃。
5、皇五子,永琪(1741-1766),封榮親王,母愉貴妃,三十一年(1766年)薨,年二十六,謚號純。
6、皇六子,永_(1743-1790),封質(zhì)郡王,母純惠皇貴妃。
7、皇七子,永琮(1746-1747),母孝賢純皇后,弘歷欲立為太子。乾隆十二年以痘殤,年二歲,謚號悼敏。嘉慶四年(1799年)三月,追封哲親王。?
8、皇八子,永璇(1746-1832),封儀親王,母淑嘉皇貴妃。?
9、皇九子,未命名(1748-1749)幼殤,未封,母淑嘉皇貴妃金佳氏。
10、皇十子,未命名(1751-1753)幼殤,未封,母舒妃葉赫那拉氏。?
11、皇十一子,永_(1752-1823),字鏡泉,號少廠,別號詒晉齋主人,封成親王,母淑嘉皇貴妃,與劉墉、翁方綱、鐵保并稱清中期四大書家。
12、皇十二子,永_(1752-1776),母繼皇后。
13、皇十三子,永_,幼殤,未封,母繼皇后。
14、皇十四子,永璐(1757-1760),幼殤,未封,母孝儀純皇后。
15、皇十五子,永琰(1760-1820),即嘉慶帝,母孝儀純皇后,在此不予贅述。
16、皇十六子,未命名(1762-1765),幼殤,未封,母為孝儀純皇后。?
17、皇十七子,永_(1766-1820),母孝儀純皇后。
三、公主
1、皇長女(1728-1729),幼殤,未封,母孝賢純皇后。
2、皇次女(1731),幼殤,未封,母哲憫皇貴妃。
3、皇三女固倫和敬公主(1731-1792),母孝賢純皇后。乾隆十二年(1747年)下嫁科爾沁博爾濟(jì)吉特氏色布騰巴勒珠爾。
4、皇四女和碩和嘉公主(1745-1767),母純惠皇貴妃。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下嫁傅恒之子福隆安。
5、皇五女(1753-1755),幼殤未封,母繼皇后。
6、皇六女(1755-1758),幼殤未封,母忻貴妃。
7、皇七女固倫和靜公主(1756-1775),母孝儀純皇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下嫁博爾濟(jì)吉特氏拉旺多爾濟(jì)。
8、皇八女(1757-1767),幼殤未封,母忻貴妃。
9、皇九女和碩和恪公主(1758-1780),母孝儀純皇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下嫁烏雅氏札蘭泰。
10、皇十女固倫和孝公主(1775-1823),母_妃,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下嫁和_之子豐紳殷德。
擴(kuò)展資料:
乾隆皇帝父母:
父親:愛新覺羅·胤_?,年號雍正。
嫡母:孝敬憲皇后 ? (1679年6月20日—1731年10月29日),烏拉那拉氏。
生母:孝圣憲皇后 ,鈕祜祿氏,卒于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1777年3月2日),葬泰東陵。謚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圣憲皇后。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愛新覺羅弘歷
慧賢皇貴妃,高佳氏,河道總督、大學(xué)士高斌女,祖籍遼陽。本為漢八旗包衣,雍正初年,被選入乾隆的府邸做侍女,雍正十二年高佳氏被封為側(cè)福晉。乾隆即位,封高佳氏為貴妃,并且將貴妃由漢族包衣抬旗入滿族鑲黃旗。乾隆十年初,貴妃舊病復(fù)發(fā),病勢兇猛。于是乾隆在同年正月二十三日,晉封高佳氏為皇貴妃,兩天后,高佳氏便病逝了,謚號為慧賢皇貴妃,棺槨暫安于靜安莊殯宮,乾隆十七年陪葬裕陵地宮,終身沒有育有子女。
慶恭皇貴妃(1724—1774),陸氏,陸士隆之女。雍正二年六月二十四日生,乾隆五年被封為貴人,乾隆十六年晉封慶嬪;乾隆二十四年晉慶妃;乾隆三十三年晉慶貴妃。 乾隆三十九年七月十五日過世,年五十一歲,葬于裕陵妃園寢。陸氏沒有生育子女,但曾養(yǎng)育過永琰(嘉慶帝)。嘉慶帝在乾隆過世后第二天,便以貴妃陸氏撫育過嘉慶,對其關(guān)懷備至視如己出,追晉陸氏為皇貴妃,冊謚慶恭皇貴妃。
淑嘉皇貴妃,金佳氏,初隸內(nèi)務(wù)府漢軍包衣,上駟院卿三保之女,其兄金簡乾隆三十七年,授總管內(nèi)務(wù)府大臣。四十六年,命總理工部。四十八年,擢工部尚書、鑲黃旗漢軍都統(tǒng)。五十七年,調(diào)吏部尚書。她生于康熙五十二年七月二十五日(1713年9月13日)。 雍正年間,在乾隆府邸做庶福晉,雍正十三年,乾隆即位,金佳氏被封為貴人。乾隆二年晉封為嘉嬪,乾隆四年正月十四日,生皇四子永珹。乾隆六年晉封為嘉妃。乾隆十一年七月十五日生皇八子永璇。乾隆十四年晉封為嘉貴妃,同年七月初九日生皇九子。乾隆十七年二月初七生皇十一子永瑆。乾隆二十年十一月十五時過世,年43歲,乾隆追封其為追晉為皇貴妃,謚曰淑嘉皇貴妃,陪葬裕陵地宮。共生四子,皇四子永珹、皇八子永璇、皇九子、皇十一子永瑆。
純惠皇貴妃(1713-1760),蘇氏,蘇召南之女。康熙五十二年(1713)五月二十一日生,雍正時,在乾隆府邸做庶福晉。雍正十三年五月二十五日,生皇三子永璋。 乾隆即位,封其為純嬪,乾隆二年晉純妃。乾隆八年十二月初四,生皇六子永瑢。乾隆十年晉純貴妃,同年十二月初二生皇四女和碩和嘉公主。乾隆二十五年(1760)三月晉純皇貴妃,同年四月十九日薨,年四十八歲;五月,乾隆冊謚為純惠皇貴妃,葬于裕陵妃園寢。純惠皇貴妃并未被抬旗,姓氏就是蘇氏而非蘇佳氏。生有皇三子永璋,皇六子永瑢,皇四女和碩和嘉公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40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漢武帝頒布的輪臺詔,在歷史上有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