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是誰?曹爽(?-249年2月9日),字昭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大司馬曹真長子,曹操侄孫。自少以宗室身份出入宮中,謹慎持重。與太子曹睿交情甚好。曹睿繼位后,任命其為散騎待郎,后遷任城門校尉加散騎常侍,再轉(zhuǎn)任武衛(wèi)將軍,殊寵有加。
曹叡臥病時,拜曹爽為大將軍,假節(jié)鉞;齊王曹芳即位后,曹爽又被加為侍中,改封武安侯。曹爽原本謙虛謹慎,后來任用私人,壟斷大權(quán)。249年,司馬懿發(fā)動政變,將曹爽一族處決。
曹爽是誰的兒子
曹爽是曹真的兒子,出身富貴,性好吃喝玩樂,天天聽歌賞舞、 出城打獵,過著帝王一般的日子。弟弟曹羲苦口婆心勸他收斂,以免 遭人忌恨。曹爽充耳不聞。 曹爽的部下李勝被命為荊州刺史。
曹爽讓他以辭別為名前去探望 司馬懿的病情。司馬懿故意裝出十分病重的樣子,騙過了曹爽。 司馬懿與兒子司馬師、司馬昭暗中密謀,要伺機殺了曹爽。
一天 ,曹爽出城打獵,司馬懿召來從前的心腹將士,關(guān)了城門,向郭太后 說曹爽奸邪亂國,應(yīng)該降罪,并派兵守住浮橋,要殺曹爽。 曹爽知道城中司馬懿兵變后,手下眾將都勸他將皇帝送到許都, 然后調(diào)全國兵力討伐司馬懿,曹爽哭了一夜,卻遲遲猶豫不決。司馬 懿又派人傳言∶“此舉只是要你交出兵權(quán),將軍盡管放心回城商量吧 !”曹爽竟相信了。
不久,司馬懿查出了曹爽造反篡位的罪證,便將曹爽兄弟三人和 手下一千人全部殺了。魏王封司馬懿為丞相,加九錫,父子三人同執(zhí) 掌國家大權(quán)。
曹爽的評價
辛憲英:曹爽與太傅俱受托之任,而獨專權(quán)勢,行以驕奢,于王室不忠,于人道不直。
桓范:①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犢耳!②肥奴!曹子丹好人,生卿五六頭肉,今桓范隨卿滅門也。
王廣:曹爽以驕奢失民,何平叔虛華不治,丁、畢、桓、鄧雖并有宿望,皆專競于世。加變易朝典,政令數(shù)改,所存雖高而事不下接,民習(xí)于舊,眾莫之從,故雖勢傾四海,聲震天下,同日斬戮,名士減半,而百姓安之。莫之或哀,失民故也。
陳壽:爽德薄位尊,沈溺盈溢,此固大易所著,道家所忌也。玄以規(guī)格局度,世稱其名,然與曹爽中外繾綣;榮位如斯,曾未聞匡弼其非,援致良才。舉茲以論,焉能免之乎!
谷應(yīng)泰:夫曹爽釋兵歸天子,求老私第;商鞅刑太子傅,孝公崩,欲自亡入魏。自古以來,器小而位高,威重則身危,奸邪前敗,禍患后隨,瀕死而不之悟者也。
蔡東藩:曹爽一庸奴耳,不度德,不量力,竟以一時之徼幸,入為首輔,就使小心謹慎,猶難免復(fù)餗之兇;況淫奢無度,酒色是酖,何晏、鄧飏諸人,毫無偉略,引為謀士,兄弟中僅一曹羲,猶有一隙之明,而爽不肯從,其能保家保國乎?當日即無司馬懿,吾知爽亦未必不亡也。
呂思勉:魏曹爽一輩人,頗有志焉,然其圖甚大,不為時俗所順悅;正人君子,往往非奸邪小人之敵,曹爽遂為司馬宣王所覆,宣王本惟計私圖。
二人為叔侄君臣關(guān)系,曹芳為皇帝。
曹芳生于232年,卒于274年,字蘭卿,魏明帝曹叡養(yǎng)子,三國時期曹魏第三位皇帝,239年至254年期間在位。
曹芳于青龍三年被封為齊王,景初三年曹叡病逝后繼立為帝。嘉平六年,司馬師將曹芳廢為齊王,改立高貴鄉(xiāng)公曹髦為帝。司馬炎代魏稱帝后,改封曹芳為邵陵縣公。泰始十年,曹芳病逝,終年四十三歲,謚號為厲公。
曹爽,字昭伯,沛國譙縣人,大司馬曹真長子,三國時期曹魏宗室、權(quán)臣。
曹爽體態(tài)肥胖,自少以宗室身份出入宮廷,謹慎持重,曹睿即位后任散騎侍郎,累遷城門校尉,加散騎常侍,轉(zhuǎn)任武衛(wèi)將軍,公元231年,其父曹真逝世,曹爽襲封邵陵侯爵位,公元239年,明帝曹叡病危,拜曹爽為大將軍,假節(jié)鉞。與司馬懿并為托孤大臣。少帝曹芳即位之后加侍中。改封武安侯。后來任用私人,專權(quán)亂政,侵吞財產(chǎn),一意孤行出兵伐蜀造成國內(nèi)虛耗死傷慘重。
西漢初期的劉邦手下有兩大智囊:張良和陳平
張良功成身退,放棄了唾手可及的大權(quán),歸隱山林;活了很久
陳平功成名就,選擇了身居高位,繼續(xù)掌權(quán);死的蹊蹺
東漢末年的曹操手下智者諸多,賈詡就是頂尖的
賈詡韜光養(yǎng)晦,出謀劃策從不出頭,除非必要,一直沉默
活了70多歲
司馬懿開始時鋒芒畢露,老了老了明白了為臣的道理,韜光養(yǎng)晦,裝傻裝糊涂,騙過了曹爽,成就了司馬家族的帝王命
荀彧、荀攸叔侄二人,才學(xué)超人,為了漢室的利益出頭,結(jié)果雙雙自殺(有被逼嫌疑)
楊修,當時的大才子,鋒芒畢露,結(jié)果曹操一直看不慣他,被砍了頭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471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曹植七哀詩原文、翻譯及賞析
下一篇: 夏侯惇怎么死的夏侯惇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