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吉,是唐高祖李淵的第四個兒子,其母為李淵的結發(fā)妻子竇皇后,和李建成、李世民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
李元吉又名李劼,小字三胡,他性格桀驁不馴,喜歡打獵,精通武藝,作戰(zhàn)十分勇猛。
相傳李元吉出生的時候,竇皇后嫌棄他的長相,不愿意承認李元吉這個兒子,還讓人把李元吉抱出去丟掉。侍女陳善意不忍心拋棄李元吉,便偷偷將其抱回撫養(yǎng),等李淵回來以后,她才把李元吉還在人世的消息告訴李淵,李元吉才保住了一命。
我們常說,好人有好報,但是陳善意卻沒有因為這一善舉而得到好報,李元吉長大以后得知了自己的身世,他自尊心很強,當即便派人殺死了陳善意,頗有惱怒陳善意當年多此一舉救他的意思。
不過,殺掉陳善意以后李元吉就后悔了,但人已經(jīng)死了,李元吉只好把陳善意私謚為慈訓夫人。
李元吉就是這樣一個人,做事隨心所欲,他酷愛打獵,曾說:“我寧可三天不吃東西,也不能一天不打獵”。有什么樣的主子就有什么樣的仆人,李元吉身邊的人經(jīng)常肆意搶奪百姓的財物,李元吉還經(jīng)常和他們一起出游打獵,任意踐踏農(nóng)民的莊稼天地,搶奪百姓的家禽家畜。另外,李元吉還喜歡朝著人們射箭,他在一邊欣賞那些人慌亂躲避的樣子,以此為樂。
百姓們怨恨李元吉,但是都敢怒不敢言。宇文歆多次勸說李元吉,李元吉不聽從,于是他就寫了一份告狀的奏折,李淵看完以后非常生氣,當即就免去了李元吉的職位。
李元吉在朝中黨羽眾多,他動員許多德高望重的老人替他求情,不久就官復原職了。
后來,太子李建成見李世民的地位和聲望比他還要大,為了穩(wěn)固自己的太子之位,他許諾李元吉皇太弟的位置,李元吉一聽就站在了李建成這邊。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李建成被李世民射殺,李元吉則被李世民的手下大將尉遲恭射殺。
李元吉臨死之前,還想逃往武德殿尋求父親李淵的庇護,殊不知李淵此時已是自身難保。李元吉死時年僅二十四歲。
李元吉的妻子,即巢王妃楊氏,李元吉死后,李世民看中了楊氏的美貌,將其強納入后宮,李世民的第十四個兒子李明就是楊氏所生。
都是李家兄弟,李建成死后,其妻鄭觀音卻躲過了李世民的“魔爪”。鄭觀音出身于一個世家大族,她在當時身份十分顯貴,年僅二十歲便成為了太子妃,距離一國之母的位置只有一步之遙,嫁給李建成以后很受寵愛。
李建成死后,鄭觀音悲痛不已,她堅持為其守節(jié),其后五十年都一心一意地撫育李建成留下來的女兒,看著她們嫁人生子,一直到她七十八歲病逝。
正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估計玄武門之變以后,李建成和李元吉皆被殺害,楊氏見自己失去了依附,又見李世民對自己有意,就順勢而從之,入了李世民的后宮吧,千年前的事,現(xiàn)在誰能說得清呢?
齊王妃楊氏,隋觀王楊雄侄孫女。楊氏玉貌雪膚,眉目如畫,武德初為唐高祖李淵第四子李元吉王妃。玄武門之變后,楊氏入宮居住,有寵于唐太宗李世民。長孫皇后去世后,唐太宗欲立楊氏為皇后,因魏征勸諫才作罷。 楊氏生有唐太宗第十四子曹王李明,曹王善飛白書,不減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追封李元吉為海陵郡王,謚曰剌 。貞觀十六年(642),李世民又追封李元吉為巢王。楊氏也被稱為巢剌王妃。
楊氏或去世于貞觀二十一年(647年) 。
這位在網(wǎng)文中廣為流傳的被唐太宗“強占”的弟媳楊妃,即巢刺王李元吉的妻子巢王妃楊氏。不過這位楊妃事實上并不屬于唐太宗的后宮,因為巢王妃楊氏自始至終都沒有獲得過唐太宗后宮中的封號,她的頭銜一直都是跟著丈夫李元吉的稱號改變而改變。
雖然某些網(wǎng)文一口咬定唐太宗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是為了巢王妃,不過此說法純屬無稽之談。因為綜合史書記載以及李建成之妻鄭氏和李元吉之女歸仁縣主等人的墓志來看,李建成與李元吉被誅后,東宮由太子李世民入住,李元吉的齊王府則被賞給了功臣尉遲敬德,李建成與李元吉的妻子女兒可以說是無處可去,再加上這些女眷身份敏感,便只能一直幽閉在宮里,實質上就是軟禁。
這樣被軟禁在宮里的生活自然不好過,所以歸仁縣主的墓志上隱晦地寫道:“誠周于造次之間”“行滿于危疑之地”。想想李元吉的正妻與小妾竟然只能擠在同一間宮殿里,而隱太子妃鄭氏所居住的長樂門內歸仁門東就是宮城的最南面,出門便是士兵的重重守衛(wèi),再加上歸仁直到19歲才被冊封為縣主,這一切正說明了楊氏這些被幽閉宮中的女眷生存環(huán)境之艱難。
楊氏雖然在貞觀后期得到了唐太宗的臨幸,甚至一度被欲立為皇后,然而事實則是唐太宗自始至終都不曾給過楊氏正式的后宮頭銜。如果楊氏真的如同《新唐書》所言“帝寵之”的話,想來即便唐太宗給不了她皇后的尊位,也絕對給得起一個普通的嬪妃之位,畢竟古人最為重視名分,正所謂是名不正則言不順,無論楊氏能夠獲封哪個等級的后宮嬪妃,都比只能一直背負通奸之名好太多。
何況貞觀十七年時,后宮中的四妃之位是有空缺的。因為齊王李佑謀反、生母陰氏被降為嬪,燕賢妃晉位為德妃,賢妃之位正好空了下來。而根據(jù)楊氏之子曹王李明于貞觀二十一年受封的情況來看,唐太宗的這個“老來子”應該就是誕生于十八年前后。然而唐太宗寧可將賢妃封給一個無子無寵的鄭氏,也不曾將有子有寵的楊氏借機補進四妃之位中,從這樣的情況來看,著實看不出這位楊氏究竟是如何一個“有寵于上”的法子。
更何況如果楊氏真的有寵到“欲立為后”了,那么無論是楊氏還是李明,都該有些特殊待遇。比如唐高祖之子韓王李元嘉,他的母親宇文昭儀就是“早有寵于高祖,高祖初即位,便欲立為皇后,固辭不受”,而李元嘉也是因為其母有寵,在唐高祖登基以后所生的那些兒子里面是最得寵愛的。又比如武惠妃,雖然同樣因為種種原因無法被立為皇后,但唐玄宗特別為她設置了一個“惠妃”的封號,并且“宮中禮秩,一同皇后”。而武惠妃的長子夏悼王因為唐玄宗“鐘愛無比,名之為一”,次子李敏也是“以母惠妃之寵,玄宗特加顧念”,女兒太華公主同樣是“以母愛,禮遇過于諸公主,賜甲第,連于宮禁”。
同理,若楊氏真的如此受寵,那么她的兒子李明在唐太宗眼里也應該是子憑母貴愛屋及烏才對。然而通觀史書,唐太宗除了分封李明承認了這個兒子的合法地位外,對李明并沒有任何的特殊待遇。而且唐太宗雖然分封了李明,卻仍只稱楊氏為巢王妃,并未將其列入后宮中的一員,如此一番舉動,實際上是將楊氏與李明之間的母子關系在禮法上割裂開來了。畢竟一個是唐太宗的兒子,一個是唐太宗的弟媳,在名分上否決了楊氏與李明的母子關系,而楊氏面對親子卻聽不到一聲“母親”,李明面對親母卻不能名正言順地喊一聲“娘”,這又該是何等的悲哀與痛苦!
至于楊氏和丈夫李元吉的小妾共同撫養(yǎng)的庶女歸仁縣主,竟然一直到貞觀十八年,才以19的“高齡”獲封縣主并得以出嫁,想來楊氏若真的深得唐太宗的寵愛,她的親生兒子和親自撫養(yǎng)的庶女是絕不會受到如此對待的。
而魏征在反對唐太宗立楊氏為后時,曾將楊氏比作為辰嬴,辰嬴又是怎樣的人物呢?
辰嬴本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穆公之女,曾先后嫁給晉懷公和晉文公,所以古人明確將辰嬴定性為“既淫且賤之人”。
魏征敢當著皇帝的面說他寵愛的女人不過是個既淫且賤之人,勇氣固然可嘉,不過更令人吃驚的是,唐太宗居然對魏征的這種說法絲毫沒有生氣,反而是表示默許。而反觀唐太宗的愛子魏王李泰不過是向父親抱怨說大臣們對他不夠尊重,唐太宗就勃然大怒,將大臣召來痛罵一頓,連房玄齡都被嚇得直打哆嗦。如此截然相反的態(tài)度,已然昭示了唐太宗對楊氏能有幾分真心——畢竟唐太宗若當真寵愛楊氏,又為何會在聽到大臣說楊氏不過是個既淫且賤之人時一點都不生氣呢?
所以唐太宗對巢王妃楊氏究竟有多寵愛,楊氏是否真的曾離后位僅一步之遙,相信各位看官也心中有數(shù)了。
李元吉,唐高祖李淵第四子,名_,小字三胡,竇皇后所生。李元吉的妃子中最著名的恐怕要屬齊王妃楊氏了,齊王妃楊氏,全名楊_媚。史料中對于楊_媚的記載并不多所以現(xiàn)在關于楊氏的很多說法都無法考證,只是網(wǎng)友們根據(jù)一些情況的推測。
史料舊唐書后妃傳中沒有記載楊氏的生平,僅有楊氏生曹王明一句。但是從舊唐書楊恭仁的傳記中推論,她應是隋朝宗室后裔,楊恭仁、楊師道兄弟的從侄女。
楊_媚嫁與李元吉生下一子一女,但是后來都被李世民誅殺,但是楊_媚作為幸存者留在宮中,因為李世明對她頗有好感所以被賜予李世民為側妃,后生下曹王李明,這曹王李明后來被過繼給李元吉。
雖然生下一子,但楊_媚并沒有母憑子貴而步步高升,甚至連史書都沒有記載唐太宗是否正式冊封楊氏為妃嬪,只是后來齊王李元吉被追封為巢王,楊氏因此被稱為巢王妃楊氏??梢娺@巢王妃楊氏還是不怎么被李世民待見,畢竟是親弟弟的媳婦,搶到手了也覺得是破鞋,心中始終會有疙瘩。
大唐情史楊妃
殺孽太重的唐太宗,為了補償心理上欠兄弟的情債,在長孫皇后的支持下,同意了將李明過繼到齊王李元吉名下,而且還另立一子為已故太子李建成的繼承人,使兩位兄弟有了名不符實的后代,這樣既安撫了人心,又不至于引來仇殺,實為兩全之策。
_旯鄱晗腦,唐太宗患痢疾久治不愈,崩逝于長安。失去了唐太宗,齊王妃楊_媚也就失去了生活的重心,又因她在宮中名聲不佳,于是被放出宮中,出家為尼,就這樣結束了她與唐太宗李世民的一段充滿愛恨恩怨的孽緣。
關于李元吉的這位妻子,網(wǎng)絡上很多種說法,有說他是古代有名的舞姬,因為經(jīng)常被李元吉冷落所以水性楊花的勾引李世民,最終博得李世民的喜愛才得以幸免于難并轉嫁李世民為妻。
不過這些說法大多都是網(wǎng)友們的揣測,實際上是療傷對于齊王飛楊氏的記載并不多,我們所能了解的也就只有這么多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49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唐初諫臣孫伏伽執(zhí)法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