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歷史上的一代傳奇女皇,關于武則天的傳聞數(shù)不勝數(shù),好事者往往將自己的意愿強加于她的身上,也就造成了歷史上武則天的一系列謎團與冤案,下面就隨編輯一起來看看吧。
冤案一:“骨醉”王皇后和蕭淑妃
這段資料在有影響力的正史中首出于《舊唐書》而非最初的《唐會要》,記載自相矛盾,先是記載了武則天帶著李治的圣旨對二人‘下令縊殺之’,后來多了‘骨醉’這段記錄‘補充條款’。
其實當初讀到這里就覺得像是被后人添加刪改所致。有人提到了《太平御覽》,《太平御覽》在很多方面是照抄前代史書的,保留了許多現(xiàn)在已經(jīng)看不到的珍貴資料,所以這才是人們認為他的史料價值應該值得重視的原因之一。
《太平御覽》明白無誤地說明它在照抄唐書,因為《太平御覽》成書之時,沒有《新唐書》,所以其照抄的唐書只能是《舊唐書》??墒菫槭裁礇]有那一段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記錄,后人研究唐史特別是研究武則天史的人已經(jīng)注意到這個問題。
有些不喜歡武則天的人把自己的想象搬出來了:‘武則天本來就沒有人性,她和蕭王又是情敵。古代應該有藥物,可以砍去四肢以后泡在里面,一天兩天不會死。古代連天花都是死癥,如果在漢、唐就能有藥物讓人挨百杖砍去四肢還不死,即使留到現(xiàn)代也是仙丹。
蕭貴妃 而二人死后被削姓,按唐朝律法,家族被削姓后不但地位降低,而且所有成員被剝奪政治權利,在當時被稱為’流人‘,這是很明顯的重擊貴族勢力、很大程度地收攏皇權,而得利者自然是當時的皇帝李治。所以,從人情上我們還沒找到王、蕭二人被李治處死的原因,但從政治上可以推斷一二。
冤案二:小公主之死與“厭勝”
小公主的事,《唐會要》的記錄是——王皇后被武則天誣陷厭勝“厭勝”,而武則天的女兒后來猝死,武則天又說是王皇后殺的,李治就起了廢后的心思。《舊唐書》對“厭勝”一事的記載立場卻與《唐會要》相反,認為’厭勝‘是確有其事。 其實這件事對王皇后的后位并無打擊,可史官既然認為是武則天誣陷,總要給個懷疑理由或事實過程,否則,從邏輯上無法解釋。《唐會要》指小公主猝死,武則天順水推舟讓李治懷疑王皇后而導致李治起了廢后之心。
后來的武則天掐死小公主嫁禍王皇后一說,在《舊唐書》出現(xiàn),在《新唐書》發(fā)揚??墒?,不管哪本有影響力的史書,都記載了李治’廢王立武‘的過程。李治在廢王皇后的過程中,提都沒提自己女兒的死,那么何以見得廢王皇后是因為小公主的死而起的心也與’厭勝‘沒有直接聯(lián)系,這件事對王皇后的處罰只是不準她的母親入宮。
王、蕭二人是以什么罪名被處死,死后葬在何處,史書也無交代。小公主死了以后,李治找長孫集團商量廢后的事,提出的理由依然是’皇后無出‘,褚遂良說’皇后沒犯過什么過錯‘——這么說其實也合理,因為古代女子要到50歲才能確定無出,而且按唐朝法律,即使妻子無出,只要給自己的公婆送過終,這樣的妻子也不能休,而王皇后是給太宗送過終的。
于是這場討論不歡而散,李治也沒有堅持。而這個時候,離小公主死已有數(shù)月,很顯然,李治并沒把女兒的死與王皇后加以聯(lián)系,而小公主的死在廢后過程中也沒有發(fā)揮任何作用。 《舊唐書》首先提到了武則天殺女一事——只是突兀的一句’武后奪嫡之謀也,振喉絕襁褓之兒‘?!杜f唐書》成書于后唐出帝開運二年(945),先后編寫用了四年時間。為什么這件事沒有寫入《舊唐書》的正文,而是用“史臣曰”的方式表達出來,想必沒有確鑿證據(jù),推測起來大概這個時候已經(jīng)有了武后殺親生公主的說法,但是不能坐實,只好用這種個人意見的方式表達出來。
冤案三:李弘和蕭淑妃的女兒
李弘與高宗、武后同赴合璧宮時暴卒,近代證實他死于肺結核。而史書如《資治通鑒》則認為是武后所殺,還陳列了一大堆武后殺李弘的動機證明這種說法的真實性,實則無理。 李弘的死亡時間與背景。什么時候不能下殺手,一家三口去旅游的時候殺,生怕高宗不知道?當時既然瞞過了孩子父親和天下人,史官又掐算了出來?還知道得好清楚啊,寫什么不好寫毒死。李弘死在高宗身邊,高宗就是再渾,不可能連自己兒子的尸體都不看不檢查,連自己兒子是死因都搞得沒別人清楚,尤其還沒有幾百年后的史官清楚,真荒謬。
而那些說李弘是怎么死的人,反而是沒有資格接觸太子尸體和了解太子死因的吧。首先,李治想讓位李弘,武則天想拿走他的權力,所以殺了他。這是什么邏輯?武則天殺了他,太子死了當然是其他兒子即位,也就是李賢。不是說李弘體弱多病而李賢有才有頭腦難對付,和他母親又不合,甚至以為自己不是武后親生嗎?殺了溫和大兒子,來讓這樣的二兒子即位,對她有好處?后宮是子憑母貴,更是母憑子貴,只聽說有女人想方設法讓自己的兒子當上太子來穩(wěn)固地位,沒聽說過有母親殺自己身為太子的兒子的。
還有李弘原來得寵,后來幫兩個姐姐求情觸怒了武則天,于是武則天不再寵愛他?!隳赣H原來很寵你,你向你母親幫她情敵的女兒說了幾句話,她就不愛你了?甚至想殺你了?先不說這合不合常理。而且,根本沒這回事,李弘是有上書希望讓姐姐出嫁,但不是上書給的武則天,是給的高宗,從他上書到高宗下旨讓她們出嫁,哪里和武則天沾上關系了?
兩個公主四十未嫁,也是假的。其中一個二十未嫁可能是真但跟武則天何干。宣城公主嫁給了潁州刺史王勖,義陽公主的確是下嫁給上翊軍衛(wèi)士權毅。但是這里必須要說明一點,唐代的皇宮衛(wèi)士可不像現(xiàn)在的保安,當時必須是貴族子弟才能擔任這個職位。權毅的高祖、曾祖是北周、隋朝的高官,祖父是小李的老部下,追贈盧國公,父親也是地方高官,所以,論身份,他是完全配得上義陽的。因為娶了義陽,權毅很快升任蘄川府左果毅,后又升袁州刺史。
但這些只是地方官,后來武則天為了表示自己作為的庶母的心意,把高宗所有非嫡出子女的待遇都提升了,公主的賞賜按古代律例落到了駙馬頭上,所以權毅又升了個什么來著,記不清楚了。有些陰謀主義者說兩個公主二十未嫁是被武則天囚禁,武則天后來封賞她們是虛偽,更是自相矛盾。如果她現(xiàn)在虛偽地封賞她們,說明她還是要在高宗面前照顧自己的形象,那又怎么可能在之前囚禁她們?何況公主不是妾一樣的仆人,皇后也沒有處決公主的權力。 如果高宗是懦夫,所以武則天囂張地囚禁了她們,何來后面的封賞。而武則天對李弘的寵愛卻是無可否認的。所以李弘是武所殺,兩個公主被武則天囚禁不準出嫁,并非事實。
冤案四:李賢之死
李賢謀反的事,相信認真讀過史料的人都明白絕非被武后陷害。搜查的人是薛元超,裴炎之流,想必沒有人會覺得他們會去陷害太子。動機也是沒有,那些不值一提的說法我都懶得去分析了。三百多副盔甲從你的屋子里搜出來,這種東西鬼才能栽贓你。 而李賢的死,他死在武則天派丘神績監(jiān)視他的節(jié)骨眼上,死因是自殺,我聽到的說法是丘神績自作主張逼他自殺,后來丘神績被武則天以謀反罪處死。兩唐書卻均’暗示是武后所殺‘(真要是她殺的,以史官構陷的力度,連殺子、殺女都能扣她頭上,何必還’暗示‘這么婉轉(zhuǎn))
武則天廢李顯獨霸朝綱,支持李唐的大臣肯定會再推李家皇嗣接位,最有可能的就是李賢,所以武則天把他殺了‘武則天是以太后的身份掌權步向皇位,不是武裝起義反李唐,而且李唐皇嗣都是她兒子,她并沒有任何意義上的與李唐對立,這純粹是內(nèi)部的權力斗爭。
支持李唐男嗣即位的大臣也得按照基本的政治規(guī)則和法律來——即使徐敬業(yè)武裝起義也得找個名分啊。李賢是個廢太子,而且是個犯了謀逆大罪的廢太子,怎么可能輪得到他。而且他早已被流放,手無軍權離開朝堂也多年,對武則天是既沒有實質(zhì)上的威脅,也沒有名義上的威脅。
其實丘神績和李賢,一個是武才,一個是文才,武則天對于跟自己生死相博的小洛賓尚且可以賞其才,何況是自己的大將和兒子。連動機都解釋不了的話,莫名其妙為了演戲而挖自己骨肉,殺自己將才?
派丘神績?nèi)ケO(jiān)視李賢然后再殺,豈不是給自己惹來懷疑這么惡劣的行徑,如果不想千夫所指,就應該來暗的。既然來明的,那就不怕人說咯,何必還假惺惺地去寫碑文,還追謚為’章懷太子‘,還把罪名推到丘神績身上后來還殺了丘神績?為什么連他都舍得殺,卻把他的妻子接回了長安。
李賢身上疑點頗多,你說李賢拿《黃瓜臺辭》來諷刺武則天覬覦皇位,那你怎么解釋李賢在旺蒼縣木門寺的曬經(jīng)石上的“明允受謫庶巴中,身攜大云梁潮洪,曬經(jīng)古剎順母意,堪嘆神龍云不逢”,這明明又是流放的太子對母親登基的理解。只要不抱著史家灌輸?shù)摹钯t和武后水火不容‘的先入為主的感情去看,史書除了主觀總結性的描述沒有記載任何事件顯示李賢和武后很差甚至水火不容,只能找到父子間的摩擦。
而且章懷太子的墓之前被開采,從出土的壁畫看,輝煌的壁畫、豐富的內(nèi)容,充分記述了太子監(jiān)國時政治、經(jīng)濟、文化、外交方面的貢獻與才華。這是其它唐墓出土的壁畫所沒有的現(xiàn)象。不過,疑點是為什么武則天只貶了丘神績的官沒有殺了他,但這個反之也說不通——就算武則天殺了李賢歸咎丘神績,那么也要按宣布的罪名處罰,起碼名義上要。 所以結果是李賢是真的自殺。這或許不太像武則天沒有殺女一樣嚴密清晰,但當其他可能都說不通的時候,也只好先停留在這里了。
中國傳統(tǒng)對武則天的歷史觀大體上是褒貶不一的,一方面贊賞武則天的治國才能,另一方面又詆毀武則天奪取皇權的行為。駱賓王甚至在她有生之年寫了一份宣言,支持李敬業(yè)的叛亂。典型的是晉代后期歷史學家劉旭的舊唐書:
武則天稱帝的那一年,英雄人物都為時局的不幸轉(zhuǎn)變而悲傷,擔心王朝會倒臺,擔心他們無法報答已故[皇帝(即高宗皇帝)的恩寵,也無法保護自己的兒子。此后不久,出現(xiàn)了重大指控,許多無辜的人被錯誤地指控,并伸出脖子等待處決。
天地變得像一個巨大的籠子,即使一個人能逃脫它,他能去哪里?這是可悲的。引起了整個國家的哀悼。為了接任皇后,武則天勒死了自己的幼女;她愿意粉碎自己的血肉表明她是多么邪惡和卑鄙的性質(zhì),盡管這只是邪惡的個人和嫉妒的婦女可能做的事情。然而,她接受了正義的話語,尊敬正直的人。
雖然她像一只啼叫的母雞,但她最終還是把合法的統(tǒng)治歸還給了兒子。她很快消除了對魏元忠的指控,用善意的話語安慰了狄仁杰,尊重了時代的意愿,壓制了自己的喜好,傾聽了誠實的話語,結束了秘密警察的恐怖。這很好,這很好。
現(xiàn)代非中國作家在對武則天的現(xiàn)代評價中存在著一些分歧,甚至是完全的分歧。
" "武則天( 690–705 )是一位非凡的女性,魅力非凡,天賦異稟,政治機敏,是一位優(yōu)秀的男性評判者。她下定決心,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了儒家勢力的反對,不利用自己的家庭,在宮廷女性中獨樹一幟。
“她上臺時渾身是血...." "安帕魯?shù)?/p>
“令中國傳統(tǒng)史學家驚駭?shù)氖鞘╇A級上,唐的繼續(xù)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個前妃最終篡奪了皇位....雖然她對敵人冷酷無情,但她的崛起時期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好時期。
政府是健全的,沒有發(fā)生叛亂,軍隊和行政部門的弊端被消滅,朝鮮被吞并,這是中國人從未有過的成就?!睏顏喥铡た铺貭柡桶⑸た铺貭?。
“中國唯一的女統(tǒng)治者,吳皇后是一個非常熟練和能干的政治家,但她殺人和非法的權力維護方法使她在男性官僚中名聲不佳。這也助長了人員過剩和各種腐敗?!凹s翰·金·費爾班克
武則天的興起和統(tǒng)治受到了嚴厲的批評孔子的歷史學家,但在20世紀50年代以后,人們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它。
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后代,所以對武則天的評價是比較積極的。然而,后來的評論,尤其是這本書資質(zhì)通鑒司馬光編著,嚴厲批評武則天。到了南方時期宋代,理學被牢固確立為主流政治意識形態(tài)決定了對武則天的評價。
1、二圣臨朝
顯慶五年(660年)十月,李治風疾發(fā)作,頭暈目眩,不能處理國家大事,于是讓武則天處理朝政。然而也讓武則天和李治出現(xiàn)了裂痕,也導致了武則天差一點被廢。
龍朔元年(661年)正月,武則天請禁止天下婦女為俳優(yōu)之戲(指演滑稽戲的藝人),李治采納并下詔。四月,李治欲親征高句麗,在武則天及群臣勸諫下才作罷。
麟德元年(664年),李治讓宰相上官儀起草了廢掉武則天的詔書。墨跡未干時,武則天及時發(fā)現(xiàn),軟硬兼施,廢后之事只好以失敗告終。于是,武則天向李治建議讓她一起上朝,臨朝聽政。二人合稱“二圣”。此后,武則天的政治經(jīng)驗和影響力進一步增長。
由于李治在位時期國力昌盛,武則天積極竄掇李治封禪泰山。在祭祀昊天上帝時先皇配享,祭祀皇地祇時太后配享。封禪的時候先由皇帝初獻,公卿當亞獻。但封禪畢竟沒有皇后的事,于是她又說,封禪為祭地之儀,由太后配享,彰顯后土之德。
乾封二年(667年),李治因久病不愈,命太子李弘監(jiān)國。
咸亨三年(672年)四月,武則天以兩萬貫脂粉錢,命人根據(jù)自己的形象在洛陽龍門石窟雕刻盧舍那大佛。此工程歷時三年九個月完成。
2、情詩訴衷情
唐太宗駕崩后,作為才人,武則天居感業(yè)寺為尼。此前,武則天就和太子李治(后來的唐高宗)有過感情。在感業(yè)寺,武則天寫下了情詩《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常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蔽鋭t天到晚年,還常默誦這首詩。
武則天與李治既是夫妻,也是政治伙伴。在李治駕崩后,武則天撰寫的祭文情真意切,要求一定要和李治合葬。二人的墓是按照合葬墓的規(guī)格建造的。
3、神龍政變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在迎仙宮臥床不起,只有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侍側(cè)。宰相張柬之、崔玄暐與大臣敬暉、桓彥范、袁恕己等,交結禁軍統(tǒng)領李多祚,佯稱二張謀反。
于是發(fā)動政變,率禁軍五百余人,沖入紫微城,殺死二張,隨即包圍武則天所寢集仙殿,要求她退位。武則天被迫禪讓帝位與太子李顯,隨后徙居上陽宮(洛陽紫微城之西,亦稱“西宮”)。李顯復位后,率百官到觀風殿問武則天起居,此后每十日一往。
又上武則天尊號為“則天大圣皇帝”,武周一朝結束。二月,唐朝復辟,百官、旗幟、服色、文字等皆復舊制,復稱神都為東都。
據(jù)記載,晚年的武則天“善自粉飾,雖子孫在側(cè),不覺其衰老”。等到退位遷入上陽宮后,卻不再梳妝打扮,面容憔悴。一次,李顯入見武則天時,為此而大驚。
武則天哭泣道:“我從房陵把你接回神都,固然是要把天下托付于你,而五賊(參與神龍政變的五王)卻貪求事功,把我驚動到這里?!?/p>
李顯聽后,悲泣不已,跪地“拜謝死罪”。有觀點認為,正是此事,使得武三思等武氏族人仍能夠參與朝政(由是三思等得入其謀)。
神龍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則天在上陽宮的仙居殿病逝,享年八十二歲。遺詔省去帝號,稱”則天大圣皇后“,并赦免王皇后、蕭淑妃二族以及褚遂良、韓瑗、柳奭三人的親屬。神龍二年(706年)五月,與高宗合葬乾陵。
4、創(chuàng)字改名
武則天為改革文化,創(chuàng)造了則天文字。部分則天文字還傳到日本,成為某些日本人的人名用字。而韓國慶州也發(fā)現(xiàn)過則天新字的印經(jīng)。
武則天稱帝前一年,改名為“曌”(zhào)。曌是“照”在則天文字中的寫法,取“日月當空”之意。又作“瞾”,取“雙目當空”之意。
武則天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于天空之上。
5、鳳凰來儀
據(jù)《資治通鑒》記載,載初元年(690年)九月五日,群臣上言:“有一只鳳凰從明堂之上飛出,落在了上陽宮的肅政臺梧桐樹上?!蔽鋭t天率眾人觀看,只見鳳凰看到武則天后便向東南飛去,身后卻有數(shù)萬朱雀云集朝堂,翩然起舞久久不肯離去。
看到此景,一個大臣立即跪倒在地,向武則天解釋道:“鳳凰象征的就是神皇您,它飛到肅政臺,見到您后才離開,就是在暗示您登基大寶;這些朱雀代表的正是臣下我們,您如果還是不登基,就是違背天意,朱雀們便不會離開,我們也將長跪不起呀!”
在看似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武則天決定“順應天意”,登基稱帝,身后的數(shù)萬朱雀也果然飛走了。
其實,這并非真的天降祥瑞,而是武則天為登基而制造的輿論。鳳凰是孔雀所扮,“赤雀數(shù)萬集朝堂”是因為武則天事先派人在朝堂上布滿鳥食,掐準時機將數(shù)萬赤雀從籠中釋放,餓了許久的鳥兒見到朝堂上的“饕餮盛宴”,自然久久不肯離去,于是成功制造出了這一出瑞兆。
-武則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514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