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說明太祖朱元璋晚年時候懷疑猜忌開國功臣
,對他們貶的貶,殺的殺,一手制造了恐怖的洪武晚年
,能從洪武晚年中活過來的
,就算是無比幸運的人了
。朱元璋死后
,這些人剛喘上一口氣
,誰知又遇到了靖難之役
,唉
,這年頭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
跟隨朱元璋建立功業(yè)的明朝開國功臣當中有一個名叫李新的人
,他和劉伯溫
、宋濂等人比起來自然是遜色不小,但是明朝建立以后他也分到了侯爵之位,獲封崇山侯
。后來
,朱元璋最愛的馬皇后病逝了,朱元璋便將主持陵墓的營建工程交給了李新
,所以明孝陵可以說是李新一手督建的
。

1353年,李新就投靠了朱元璋
,兩年之后他便跟隨朱元璋南渡長江作戰(zhàn)
,在平定張士誠、陳友諒的戰(zhàn)役中屢立戰(zhàn)功
,明王朝能建立起來
,李新的功勞著實不小。最初的朱元璋還是賞罰分明的
,有功的就賞
,無功的便罰,且絕不手軟
。李新立下的累累戰(zhàn)功
,朱元璋全都看在眼里,他一點一點晉升李新的官職
,提高李新在軍中的地位
。洪武十三年,李新就已經(jīng)當上了中軍都督府僉事
,一年以后馬皇后病逝
,朱元璋當即便將修建皇陵的事交給了李新,表達了他對李新的信任和器重
。
1382年
,李新受封崇山侯,并負責修建孝陵而加封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
。后來
,震驚朝野并牽連三萬多王公貴族的胡惟庸案爆發(fā),李新竟能明哲保身
!只因當時的胡惟庸案株連了很多勛貴
,李新審時度勢,第一個上書給朱元璋
,提出了明朝開國功臣李新的生平簡介削除公侯家丁
、仆從的方案,令朱元璋龍顏大悅
。
1393年
,李新接到在溧水開掘胭脂河的任命,這本來是一件便利百姓的好事,但是李新卻為此丟了性命
。對此
,《明史》只說是“以事誅”,對于事情的始末沒有多言
。不少說法都稱
,李新之死大概與貪污受賄有關!
說的是這個李新在開掘胭脂河期間禍害百姓
,他廣征民工
,命令他們?nèi)找归_鑿
,最終竟累死數(shù)萬人
。這件事的影響實在太大了,根本壓不住
,朱元璋聽說此事以后大怒
,賜死李新,給百姓一個交待
。
也有說法稱李新在開掘胭脂河的時候
,如果選在胭脂崗以東開河,至少也可節(jié)省三成的工程量
,可那樣的話就要挖廢當?shù)卮髴魢兰业臄?shù)傾良田
,嚴家把女兒獻給李新,李新才改變了河道
,最終工程量太大
,害死了上萬人。還有說李新之死是因受民賄導致兵怨而被殺
。
不管事情的經(jīng)過如何
,在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又殺掉一名開國功臣李新
,這件事是怎么也抹不去的
。可能李新這個人的為人處事也有問題
,否則他又怎么會被朱元璋抓住小辮子呢
!
明朝開國功臣具體有那些 ?
???
1
、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兼太子少傅魏國公徐達(洪武十七年
,太陰犯上將,帝心惡之
。達在北平病背疽
,稍愈,帝遣達長子輝祖赍敕往勞
,尋召還
。明年二月,病篤
,遂卒
,年五十四。帝為輟朝
,臨喪悲慟不已
。追封中山王,謚武寧
,贈三世皆王爵
。賜葬鐘山之陰,御制神道碑文
。配享太廟
,肖像功臣廟,位皆第一
。長子輝祖嗣爵
。成祖削爵幽之私第。永樂五年卒
。)
注:看似善終
,但有賜蒸鵝,病疽毒發(fā)死之說
。
2
、太保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兼太子少保鄂國公常遇春(拔開平,師還
,次柳河川
,暴疾卒,年僅四十
。太祖聞之
,大震悼。喪至龍江
,親出奠
,命禮官議天子為大臣發(fā)哀禮
。議上,用宋太宗喪韓王趙普故事
。制曰“可”
。賜葬鐘山原,給明器九十事納墓中
。贈翊運推誠宣德靖遠功臣
、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
、太保
、中書右丞相,追封開平王
,謚忠武
。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
,位皆第二
。長子茂以遇春功
,封鄭國公
,后因過而安置茂于龍州,洪武二十四年卒
。)
注:暴病薨
,兒子跑不了。
3
、大都督府左都督同知軍國事兼領國子監(jiān)事曹國公李文忠(洪武十六年冬遂得疾
。帝親臨視,使淮安侯華中護醫(yī)藥
。明年三月卒
,年四十六。帝疑中毒之
,貶中爵
,放其家屬于建昌衛(wèi),諸醫(yī)并妻子皆斬
。親為文致祭
,追封岐陽王,謚武靖
。配享太廟
,肖像功臣廟,位皆第三
。父貞前卒
,贈隴西王
,謚恭獻。長子景隆襲爵
,至永樂末乃卒
。)
注:毒死
4、同參軍國事右御史大夫領臺事兼太子諭德衛(wèi)國公鄧愈(洪武十年
,討吐番還
。道病,至壽春卒
,年四十一
。追封寧河王,謚武順
。長子鎮(zhèn)嗣
,改封申國公,其妻
,李善長外孫也
,善長敗,坐奸黨誅
。)
注:病薨
,兒子跑不了。
5
、議軍國事左御史大夫兼太子諭德信國公湯和(洪武二十七年
,病浸篤不能興。帝思見之
,詔以安車入覲
,手拊摩之,與敘里旯示杉氨?思枘咽律蹕?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和不能对eF?選5畚?魈椋?翊徒鴆岱選C髂臧嗽倫洌?昶呤販舛?蓖酰?窒邐洹V鈄詠栽縭潰?壞盟謾#?
注
;善終
6、大都督府同知西平侯沫英(洪武二十五年六月
,聞皇太子薨
,哭極哀。初
,高皇后崩
,英哭至嘔血。至是感疾
,卒于鎮(zhèn)
,年四十八。軍民巷哭
,遠夷皆為流涕
。歸葬京師
,追封黔寧王,謚昭靖
,侑享太廟
。長子春嗣爵,世鎮(zhèn)云南
。)
注:病薨
7
、太師中書左丞相錄軍國重事兼太子少師韓國公李善長(洪武二十三年,謂善長元勛國戚
,知胡逆謀不發(fā)舉
,狐疑觀望懷兩端,大逆不道
。會有言星變
,其占當移大臣。遂并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誅之
。)
注:滿門抄斬
8
、右丞相忠勤伯汪廣洋(洪武十二年十二月,中丞涂節(jié)言劉基為惟庸毒死
,廣洋宜知狀
。帝問之,對曰:“無有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钡叟?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責廣洋朋欺
,貶廣南。舟次太平
,帝追怒其在江西曲庇文正
,在中書不發(fā)楊憲奸,賜敕誅之
。)
注:誅死
9
、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弘文館學士誠意伯劉基(洪武八年三月,帝親制文賜之
,遣使護歸
。抵家,疾篤
,居一月而卒
,年六十五?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诰┎r
,惟庸以醫(yī)來
,飲其藥,有物積腹中如拳石
。其后中丞涂節(jié)首惟庸逆謀
,并謂其毒基致死云。孫畾
,洪武二十四年三月嗣伯
。正德八年加贈基太師,謚文成
。嘉靖十年
,刑部郎中李瑜言,基宜侑享高廟
,封世爵
,如中山王達。下廷臣議
,制曰:“可
。”)
注:失寵后被政敵下蠱死
10
、翰林學士承旨宋濂(洪武十三年
,長孫慎坐胡惟庸黨,帝欲置濂死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屎筇恿龋税仓妹?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其明年
,卒于夔,年七十二
。知事葉以從葬之蓮花山下
。蜀獻王慕濂名,復移塋華陽城東
。家屬悉徙茂州
。正德中,追謚文憲
。)
注:流配
11
、洪都知府葉琛(祝宗
、康泰叛
,愈脫走,琛被執(zhí)
,不屈
,大罵
,死之。追封南陽郡侯
,塑像耿再成祠
,后祀功臣廟。)
注解:烈士
12
、御史中丞章溢(溢遭母喪
,悲戚過度,營葬親負土石
,感疾卒
,年五十六。帝痛悼
,親撰文
,即其家祭之。長子存道
,戰(zhàn)死
。)
作者: 扔石頭的小胖子 2007-6-4 21:58 回復此發(fā)言
--------------------------------------------------------------------------------
2 明朝開國功臣下場大全
注:病逝
13、同參軍國事加太子太師宋國公馮勝(數(shù)以細故失帝意
。藍玉誅之月
,召還京。洪武二十七
,賜死
,諸子皆不得嗣。)
注:賜死
14
、同知大都督府事加太子太師穎國公傅友德(洪武二十五年
,友德請懷遠田千畝。帝不悅
。尋副宋國公勝分行山西
,屯田于大同、東勝
,立十六衛(wèi)。是冬再練軍山西
、河南
。明年,偕召還
。又明年賜死
。子忠不得嗣。嘉靖元年
,云南巡撫都御史何孟春請立祠祀友德
。詔可
,名曰“報功”。)
注: 賜死
15
、中書平章政事德慶侯廖永忠(洪武八年三月坐僭用龍鳳諸不法事
,賜死,年五十三
。子權(quán)
,十三年嗣侯,十七年卒
。爵除
。)
注:賜死
16、參知政事兼太子副詹事南雄侯趙庸(洪武二十三年
,以左副將軍從燕王出古北口
,降乃兒不花。還
,坐胡惟庸黨死
。爵除。)
注:族誅
17
、湖廣行省平章營陽侯楊璟(鎮(zhèn)北平
,練兵遼東。洪武十五年八月卒
,追封芮國公
,謚武信。子通嗣
,二十年帥降軍戍云南
,多道亡,降普定指揮使
。二十三年
,詔書坐璟胡惟庸黨。)
注:死后追罪
18
、中書平章同知詹事院事臨川侯胡美(洪武十七年坐法死
。二十三年,李善長敗
,帝手詔條列奸黨
,言美因長女為貴妃,偕其子婿入亂宮禁
,事覺
,子婿刑死,美賜自盡云。)
注:賜死
19
、蘇州衛(wèi)指揮使都督同知江陰侯吳良(洪武十四年卒于青
,年五十八。贈江國公
,謚襄烈
。子高嗣侯。)
注:病薨
20
、同知大都督府事兼太子右率府使康茂才(洪武三年復從大將軍征定西
,取興元。還軍道卒
。追封蘄國公
,謚武康。子鐸以父功封蘄春侯
。)
注:病薨
21
、鳳翔衛(wèi)指揮使丁德興(卒于軍。贈都指揮使
。洪武元年追封濟國公
,列祀功臣廟。子忠世襲
。)
注:戰(zhàn)死
22
、秦王左相都督僉事長興侯耿炳文(燕王稱帝之明年,刑部尚書鄭賜
、都御史陳瑛劾炳文衣服器皿有龍鳳飾
,玉帶用紅鞓,僭妄不道
。炳文懼
,自殺。子璇
,永東初
,杜門稱疾,坐罪死)
注:自殺
23
、前軍都督府僉事武定侯郭英(永樂元年卒
,年六十七。贈營國公
,謚威襄
。孫玹得嗣侯。)
注:善終
24
、都督同知兼燕王左相淮安侯華云龍(洪武七年,有言云龍據(jù)元相脫脫第宅,僭用故元宮中物
。召還
,命何文輝往代。未至京
,道卒
。子中襲。子中李文忠之卒也
,中侍疾進藥
,坐貶死。二十三年追論中胡黨
,爵除)
注:病薨
?兒子跑不了。
25
、山東行省平章政事東平侯韓政(洪武十一年二月卒
,帝親臨其喪。追封鄆國公
。子勛襲
。二十六年坐藍黨誅,爵除)
注:病薨
。兒子跑不了
26
、僉大都督府事安襄侯仇成(洪武二十一年七月,有疾
。賜內(nèi)昷
,手詔存問。卒
,贈皖國公
,謚莊襄。子正襲爵
。)
注:病薨
27
、僉大都督府事鳳翔侯張龍(以老疾請告,洪武三十年卒
。孫杰
,永樂初,失侯
。)
注:善終
28
、大都督府僉事安陸侯吳復(洪武十六年十月,金瘡發(fā)
,卒于普定
。追封黔國公,謚威毅。子杰嗣
。)
注:病死
29
、都督僉事東川侯胡海(洪武二十四年七月,病疽卒
,年六十三
。子觀未嗣,卒
。)
注:病薨
30
、大都督府僉事督海運事航海侯張赫(病卒,追封恩國公
,謚莊簡
。子榮為水軍右衛(wèi)指揮使。)
注:病薨
31
、行省平章政事廣德侯華高(初
,有言高殖利者,故歲祿獨薄
。至是貧不能葬
。帝憐之,命補支祿三百石
。以無子
,納誥券墓中。贈巢國公
,謚武莊
。)
注:病薨
32、大都督同知濟寧侯顧時(洪武十二年卒
,年四十六
。葬鐘山。追封滕國公
,謚襄靖
,祔祭功臣廟。子敬嗣侯
。二十三年追論胡惟庸黨
,榜列諸臣,以時為首
。)
注:死后追罪
33
、吳王左相兼僉大都督府事靖海侯吳禎(洪武十一年,奉詔出定遼
,得疾
,輿還京師
。明年卒。追封海國公
,謚襄毅
,與良俱肖像功臣廟
。子忠嗣侯
。二十三年追論禎胡惟庸黨,爵除
。)
作者: 扔石頭的小胖子 2007-6-4 21:58 回復此發(fā)言
--------------------------------------------------------------------------------
3 明朝開國功臣下場大全
注:死后追罪
34
、行省右丞永成侯薛顯(洪武二十年冬,召還
,次山海衛(wèi)
,卒。贈永國公
,謚桓襄
。無子,弟綱幼
。二十三年追坐顯胡惟庸黨
,以死不問,爵除
。)
注:病薨
35
、秦王武傅兼陜西行都督府僉事鞏昌侯郭興(洪武十六年巡北邊。召還
,逾年卒
。贈陜國公,謚宣武
。二十三年追坐胡惟庸黨
,爵除。)
注:死后追罪
36
、署河南行都督府府事臨江侯陳德(洪武十一年卒
。追封杞國公,謚定襄
。子鏞襲封
。二十三年,追坐德胡惟庸黨
,爵除
。)
注:病薨,兒子跑不了
。
37
、同知都督府事領山西都司衛(wèi)所軍務六安侯王志(洪武十九年卒
。追封許國公,謚襄簡
。子威
,二十二年嗣侯。明年
,坐事謫
。卒。志亦追坐胡惟庸黨
,以死不問
。)
注:病薨
38、云南布政司事汝南侯梅思祖(洪武十五年卒
,賜葬鐘山之陰
。二十三年追坐思祖胡惟庸黨,滅其家
。)
注:病薨
,滅門。
39
、秦王左相宣德侯金朝興(洪武十五年
,進次會川卒,追封沂國公
,謚武毅
。十七年論平云南功,改錫世侯券
,增祿五百石
。長子鎮(zhèn)嗣封。二十三年追坐朝興胡惟庸黨
。嘉靖元年
,命立傅友德、梅思祖及朝興廟于云南
,額曰“報功”
。)
注:病薨
40、都督府同知延安侯唐勝宗(洪武二十三年坐胡惟庸黨誅
,爵除
。)
注:族誅
41、同知都督府事吉安侯陸仲亨(洪武二十三年
,治胡惟庸逆黨
,家奴封貼木告仲亨與勝宗、費聚
、趙庸皆與通謀
,下吏訊
。獄具,帝曰:“朕每怪其居貴位有憂色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彼煺D仲亨,籍其家
。)
注:族誅
42
、都督府僉事平?jīng)龊钯M聚(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長敗
,語連聚
。竟坐黨死,爵除
。)
注:族誅
43、理福建軍務河南侯陸聚(洪武二十三年坐胡惟庸黨死
,爵除
。)
注:族誅
44、同知大都督府事督金吾諸衛(wèi)滎陽侯鄭遇春(洪武二十三年坐胡惟庸黨死
。爵除
。)
注:族誅
45、江淮行省中書左丞宜春侯黃彬(洪武二十三年坐胡惟庸黨死
,爵除
。)
注:族誅
46、僉大都督府事靖寧侯葉升(洪武二十五年八月
,坐交通胡惟庸事覺
,誅死。涼國公藍玉
,升姻也
,玉敗,復連及升
,以故名隸兩黨
。)
注:族誅
47、理廣東軍務永嘉侯朱亮祖(洪武十三年九月召亮祖至京
,與其子暹俱鞭死
。御制壙志,仍以侯禮葬
。二十三年追論亮祖胡惟庸黨
,次子昱亦坐誅。)
注:鞭死
48
、節(jié)制鳳陽留守司江夏侯周德興(洪武二十五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