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49年,也就是明正統(tǒng)十四年。已經(jīng)多年沒有戰(zhàn)事的北部邊境,突然向京城送來了加急的奏報:瓦剌部也先,率四路大軍南下,兵峰直指大同。
消息傳到京城,朝廷震動,英宗朱祁鎮(zhèn)十分慌亂,準備在第二天的朝堂之上問計于諸位大臣。但是司禮監(jiān)秉筆太監(jiān)王振,認為瓦剌人不值一提,勸英宗親征漠北,建立不世之功,不需要同大臣們商議。
好大喜功的朱祁鎮(zhèn)羨慕先太祖和成祖橫掃蒙古的英明神武,聽王振這么一說,也想立幾件“舉世奇功”,直接下旨親征,大臣們接到消息進宮苦勸,卻被英宗斥責,沒辦法只能奉旨跟隨。
不日,明英宗朱祁鎮(zhèn)率明軍三大營全部主力和幾乎全部的文武百官出征,朱祁鎮(zhèn)乘坐馬車,不配鎧甲,不挽烈弓,與其說是征討入侵者,不如說更像出去狩獵的架勢。
這出征的壯觀場面,讓第一次奔赴戰(zhàn)場的明英宗激動萬分,他發(fā)現(xiàn)所謂兵戈相交、血肉橫飛的殘酷戰(zhàn)爭也不過如此,大明強盛,何須擔憂區(qū)區(qū)瓦剌?
但是仗還是要打的,不然出來這趟可就沒有意義了。但奇怪的是,朱祁鎮(zhèn)沒有將這支大軍的指揮權交給一個經(jīng)驗豐富的武將,而是他的貼身太監(jiān)——王振,這一決定,直接導致了一場歷史悲劇的發(fā)生。
這次著名的出征,沒有讓朱祁鎮(zhèn)建立“永世奇功”,卻造成了明朝歷史上最著名的國恥——土木堡之變。一個毫無軍事指揮能力的太監(jiān),指揮20萬明軍精銳抗擊戰(zhàn)斗力強勁的瓦剌騎兵,這本就是天方夜譚!
此戰(zhàn)之中,20萬明軍全軍覆沒,跟隨大軍的宗室大臣死傷殆盡,親征的明英宗更是被瓦剌士兵俘虜,押往了也先大營。
在混亂的戰(zhàn)場,瓦剌騎兵將慌亂的明軍沖殺殆盡,朱祁鎮(zhèn)身邊的親衛(wèi)四散逃跑,只有一名官職低微的錦衣衛(wèi)留在他身邊,始終不離不棄,細心照顧。
而正是這名小小的錦衣衛(wèi),在朱祁鎮(zhèn)接下來的傳奇人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就了一段忠君愛國的傳奇故事。
讓我們記住這位偉大的人,錦衣衛(wèi)校尉——袁彬。
袁彬的父親,在建文年間入錦衣衛(wèi)擔任校尉,一直恪盡職守。正統(tǒng)四年,袁彬接替父親的職務任錦衣衛(wèi)校尉。正統(tǒng)十四年,他作為皇帝親衛(wèi)中的一員,隨軍出征。
在土木堡的亂軍之中,朱祁鎮(zhèn)身邊的護衛(wèi)死的死、逃的逃,只有指揮使哈銘(蒙古族)和袁彬兩人留下來護衛(wèi)不愿逃跑的皇帝陛下,他們也隨即被瓦剌士兵俘獲,和朱祁鎮(zhèn)一起被帶到了也先的軍帳之中。
朱祁鎮(zhèn)作為大明皇帝,深受蒙古貴族的記恨,如果不是以此為要挾換取明朝的土地和金銀,恐怕朱祁鎮(zhèn)早就身首異處了。
但是這不能阻止蒙古貴族對朱祁鎮(zhèn)普遍的恫嚇和凌辱。每當有瓦剌的士兵將軍用刀劍威脅他,袁彬都會挺身而出,護住朱祁鎮(zhèn),為大明皇帝保留住最后一絲尊嚴。
在于謙領導京城軍民在京城成功阻擊瓦剌包圍后,朱祁鎮(zhèn)的弟弟朱祁鈺繼位為代宗,瓦剌和明朝進入了一個相對安定的對峙時期,朱祁鎮(zhèn)的利用價值也沒有以前那么大了,瓦剌人對待朱祁鎮(zhèn)的態(tài)度也越發(fā)的惡劣。
長城以北氣候寒冷,朱祁鎮(zhèn)居住的帳篷無人照管,在夜晚冷風鉆入帳篷之中,朱祁鎮(zhèn)被凍的瑟瑟發(fā)抖難以入睡,在身邊照顧的袁彬,便解開衣裳,將朱祁鎮(zhèn)冰冷雙腳抱在懷中為他取暖。
瓦剌部族逐水草而居,也先在行軍的過程中也總是帶著朱祁鎮(zhèn),袁彬同樣跟隨左右,每逢惡劣天氣車馬不能行,袁彬總是背著朱祁鎮(zhèn)跟著行軍隊伍,瓦剌士兵很不明白為什么他還要護著這位沒有任何利用價值的“皇帝”,但是袁彬心中所想,遠不是他們這些凡人所能理解。
說起明英宗朱祁鎮(zhèn)這個人,歷史上對他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形容——一個好人。
更多>>(接下文評論)
生活中,有一句話形容危機來臨時的夫妻關系,那就是眾所周知的——對夫妻是同林之鳥,災難面前各自飛。其實在古代,看似威嚴的君臣,正處于緊要關頭,用這句話來形容也很恰當。比如經(jīng)歷了“土木堡之變”的明英宗。
明朝十四年,北方的瓦拉部也兵分四路,大舉入侵大明。當時的最高領導人明英宗在宦官王鎮(zhèn)的慫恿下,對大臣們的話充耳不聞,一意孤行,親自帶兵。沒想到到了土木堡,先被攻敗,死傷無數(shù),英宗也被俘了。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變”。
這場戰(zhàn)役經(jīng)過激戰(zhàn),各級將領傷亡慘重。英宗身邊的隨從和士兵看到將軍被殺,皇帝被俘虜,都以為大勢已去,哪里還會關心捏在葉仙手里的英宗?逃命很重要!紛紛想盡辦法逃跑,甚至不惜倒戈,各“飛”各的。除了傷亡,隨英宗出征的數(shù)十萬大軍都被打散,不知去向。
此時,長生不老的英宗也完全失去了皇帝的風范,真正成了“孤家寡人”。好在還有一個人對皇帝不離不棄,陪伴左右,更加細心地照顧英宗。他是袁彬。
英宗被俘后,生活水平一落千丈,別說奢侈,就連住在那里的人也成了破舊的蒙古包?!芭c八月雪隔韃靼天”,入夜,長城刺骨的寒風一個個吹進蒙古包,冷得刺骨。英宗冷得發(fā)抖,睡不著。袁彬見狀,解開衣服,把英宗凍僵的腳裹在懷里取暖。英宗感動得流下了眼淚,看到皇帝淪落到這種地步的袁彬也很難過。在這個寒冷的蒙古包里,君主和他的臣民相對無言。
下雪了,道路泥濘,隨部隊轉移的車馬難以行進。英宗不得不下車,可是九五皇帝這樣走路去哪了?英宗愁眉苦臉,但他有袁彬陪著。沒等英宗邁出一步,袁彬抱起英宗,隨軍而去。
曾經(jīng)你是天子,曾經(jīng)你是囚犯。英宗心中的落差和苦悶難以想象,更不敢揣測自己未來的命運。也許,宋代的宋立科惠宗父子,患了“靖康之難”,他們死在異鄉(xiāng)是不得而知的。英宗滿腹愁苦,時常遙望南方,追憶往事,百感交集,嘆息不已。此時,袁彬不斷開導英宗,勸英宗不要失去信心,堅信自己能等到回國的那一天。正是袁彬的解脫讓英宗希望自己不會窮困潦倒。
袁彬不僅在生活上悉心照顧英宗,還冒著自己的生命危險保護英宗免受外侮,并提出了忠心耿耿的建議。
為了迫使英宗投降,瓦臘首領首先使用了殺手武器——“美人計”。一天,他來到英宗的住處,誠懇地說要把妹妹許配給英宗。英宗在外受盡風霜,一聽就要娶媳婦。自然是在天堂。然而,第一個的目的被袁彬看穿了,他一離開,袁彬就跪在英宗面前,懇切地請求皇帝不要同意這樁婚事。
英宗不解。不就是為了娶個老婆嗎?袁彬陳述了他的理由:“首先,你是一個大國的君主。如果你娶了你的一姐,你不會是外國人的女婿嗎?不僅這個尊嚴沒了,誠信也沒了,以后還要受制于人;第二,陛下現(xiàn)在是流亡國王,這時候結婚會讓人覺得你貪圖享樂,對你的名譽有損!”英宗認為袁彬的分析有道理,于是婉言謝絕,說回國后要娶你妹妹。
他沒有先制定計劃,不肯放手,制定了計劃。這次直接送了六個美女,說是侍奉英宗。英宗看到美女,高興得嘴角都歪了。沒想到,袁彬又捅了一刀,力勸英宗不要收下這些美人,以免落入“溫柔鄉(xiāng)”,先還回去,并回答說:“等我回國娶你妹妹,我就把這六個女兒當跟班,這樣才對得起你妹妹?!北M管英宗沒有放棄,但他仍然按照袁彬的計劃歸還了六位美人。
在袁彬的保護下,英宗始終錯過了第一次的奸計,不肯投降。一開始對英宗也是無可奈何。同時遭到了大明的頑強抵抗。最后,景泰元年八月,英宗被遣送回國,袁彬隨他一同回國。
作為朝臣,袁彬全心全意、忠心耿耿地照顧英宗,不顧個人安危,成為英宗在那個特殊時期的得力助手。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是“我以忠誠待你”。袁彬的忠誠受到許多歷史學家的贊揚,他的家鄉(xiāng)人民甚至為他建造了“護送樓”,以紀念他對護送的貢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566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行刺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