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古代官員退休的文章,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古代的官員退休后被叫作"致仕",官員的致仕制度出現(xiàn)在商周,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世卿世祿制度瓦解以后,官員致仕越來越多,在秦漢時期,官員的致仕制度基本形成。
在東漢時期,明確了官員退休以后官員的待遇問題,東漢朝代規(guī)定,官員在退休后,他們的退休待遇是在職時期待遇的三分之一。官員的退休年齡是七十以后才能退休,而且這個制度一直延續(xù)到唐宋元明。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官員致仕的各項規(guī)定也越來越具體和明確,特別是到了明清時,到清朝的時候,官員的退休制度已經(jīng)非常完善。
下面我具體說一下清朝官員的退休制度:
一、明清之前官員的退休年齡
明清之前,官員的退休年齡雖然有具體的規(guī)定,但也有一些特殊的情況。在唐朝規(guī)定官員是七十歲退休,如果這個官員雖然年齡比較大,但還是能堅持自己的崗位,那么他還是可以繼續(xù)干下去的。但是武官就不一樣了,因為他們常年在外為國征戰(zhàn),所以他們可以在六十歲退休,那么他的職位就由他的兒子代替。但是到了明朝,官員退休的年齡改為了六十歲,無論你是文官還是武官,如果有特殊情況也可以提前申請退休。
從東漢開始,官員退休后的待遇就有了規(guī)定,但每個朝代的規(guī)定都不一樣。比如唐朝,官員的退休待遇是在職待遇的一半,北宋時期,官員退休的待遇是在職位的全俸待遇。到了明朝就不存在了,官員的退休待遇就非常低,很多官員退休后都沒有退休工資,最多一個月給兩石米,但是要想領(lǐng)取這兩石米,要經(jīng)過嚴格的考察,比如無兒無女才能領(lǐng)取這兩石米。
二、清朝官員的退休待遇
清朝建立后,很多制度都是來自明朝,但是官員的退休制度有所改進。清政府考察了明朝的官員退休制度后,覺得那么做很有可能會影響官員的工作態(tài)度,所以清政府采取了“優(yōu)遣之”的退休制度。
比如官員在任的歷次考核中均都合格,那么他的子孫中有一個人可以有恩惠;官員退休后去世了,清政府還賜給去世官員祭品。所以清政府在考察明朝官員退休制度后,感覺明朝退休的官員沒有生活保障,所以才進行了調(diào)整。但是清朝建立初期的官員退休制度仍然處于實驗階段。
到了康熙乾隆時期,清政府的綜合國力大增,于是開始對官員的退休待遇進行調(diào)整,借機來收攏官員的心,這樣他們才能死心塌地的為清政府出力。
清朝建立初期,一品官員如果想提前退休,必須由皇帝批準,皇帝同意后才能退休。到了乾隆時期,對這個制度進行了修改,三品以下的官員如果想提前退休,主要向主官提出申請,主官同意后才能退休。這就是退休程序更加簡單,更加有效。
三、提前退休的因素
并不是每個官員到了年齡都能退休。如果官員年齡大了,但是仍然能勝任這份工作,那么這個官員仍然不能退休。
清政府自雍正王朝開始,部、院中的官員如果年齡達到額五十五歲,就可以提出退休申請。但是到了五十歲本人沒有提出退休申請,那么到了七十歲,由主管的堂官自動向吏部匯報,吏部批準后,官員才可以退休。但是堂官、大學士等重臣沒有這樣的待遇,清朝有很多大學士干到了七十歲以上仍然沒有退休。
在清朝一個人當官和不當官的區(qū)別是非常大的,因為他們在當官的時候待遇非常好,而且也非常威風,所以很多人到了八十歲也不愿意退休。一些官員為了不提前退休,他們紛紛弄虛作假改了自己的真實年齡。因為很多人都想得到這么好的待遇,所以即使有人改了年齡,其他人也不會去舉報,畢竟每個人都想在自己的位置上多呆幾年,這個規(guī)則,在滿清政府里形成了一個規(guī)定,所以很多官員都會準守這個規(guī)則。
官員如果生重病,那么他的職位必須由其他人代替,而且要提前辦理提前退休程序。如果生病的時間不是很長,那么他還是有官復原職的機會的。但是如果生病時間很長,那么他必須要提前退休,如果他的病好了,還是繼續(xù)為朝廷效力,可由其家鄉(xiāng)的督撫了解他的身體狀況,然后督撫向皇帝上奏折,推薦他,皇帝經(jīng)過考察后才可上任。
如果官員自己的父母需要人照料,那么這個官員可以回家孝敬父母。等待父母亡故之后,他還是可以回到自己原來的崗位。這是一種特例,主要是為了遵從儒家的“孝”文化,也彰顯了統(tǒng)治者的愛民如子的做法,主要是為了收買官員之心吧。
另一種情況就是強制退休。主要是針對那些考核不過關(guān)、玩忽職守的官員,他們受到其他官員的參奏彈劾,經(jīng)過皇帝的實地考察確實有失職之責,這個官員就會被強制退休。而且這種強制退休的官員,他們的退休待會下降好幾個等級。比如原來是五品官,那么退休后他的待遇估計只有七品官的退休待遇。
四、退休后官員的其他待遇
退休的官員享受什么樣的待遇,這和他們在任時的品級和官銜有關(guān),還與他們在任時的政績掛鉤。對于忠心耿耿為朝廷賣命的官員,他們退休時有的升職加薪、有的原位不動、有的把官位給了他的孫子、仍然保留他們在任時的待遇。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激勵其他在職官員恪盡職守,為退休后的生活謀一份保障。
官位比較大的官員退休后仍然有很大的權(quán)威
政績比較大的官員,他們退休時政府都會給他們加一些榮譽。比如一個四品的官員,他退休時如果他的政績和考核成績非常優(yōu)秀,那么他就能享受到二品大員的退休待遇。他的退休頭銜可能就是三品以上的名譽。
這個退休官員的子孫,很可能因為官員本人而得到恩蔭。比如乾隆時期,正二品官員退休后,他的長子會被授于正六品的職稱,一個正七品的官員如果政績很好,那么他退休時他的兒子也會得到一個職級。當然有職稱并不是說可以做官,那只是一種政治待遇罷了,比如可以免除賦稅,見官不拜等等。
五、退休官員的經(jīng)濟待遇
如果一個官員在任職期間,享受有減免賦稅特權(quán),那么他退休后,仍然可以享受減免賦稅特權(quán),但是會有折扣。比如在職期間享受免糧五十石,那么他退休后可免交二十石;原來家中可以免除五個人的賦稅,退休后也許只能免除兩個人的賦稅。這主要是和官員的品級有關(guān)。也是是因人而異的。
一些退休后的官員去世了,政府都會派人去參加他的葬禮并帶上朝廷給的祭品。如果這個去世的官員的妻子還在,那么政府會給半俸一年。
六、官員退休后的個人生活
清朝退休的官員不再擔任官職,但仍有可能參加政府的主要工作并給出建議,還要為政府培養(yǎng)人才。很多官員退休后,都會為政府培養(yǎng)人才,而且他們會有一份額外的收入。
很多退休官員回鄉(xiāng)后,都會負責鄉(xiāng)里的教育,并維護封建制度的統(tǒng)治。還有一些退休官員會游覽天下,也有一些會寫書等,來充實自己的晚年生活。
官員的退休制度,主要是為了防止終生為官,防止官員培養(yǎng)自己的勢力 二造反。健全的官員致仕制度,能及時為政府培養(yǎng)新的人才,是官僚對我能夠保持充沛的活力,對整個統(tǒng)治階層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退休后的官員,因年老體衰能夠回鄉(xiāng)頤養(yǎng)天年,享受天倫之樂,這也是很多退休官員所向往的。清朝的致仕制度,因為非常完善是可以保障官員的晚年生活,但是其他王朝的官員退休后他們的晚年生活是沒有保障的,這也許是政治生態(tài)的一種進化吧。
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官員還是非常留戀在職是的威風,他們不愿意執(zhí)行退休制度。因為與在任時相比,退休后的威風會大幅減少,也不容易得到不義之財了,所以很多官員還是不愿意退休的。這是封建社會的階級的根本原因,也是導致致仕制度無法快速完善的根本原因。只有推翻了封建制度,百姓才能有更好的生活保障,那么每個人安享晚年也在情理之中了。
古代的致仕制度由來已久,據(jù)可靠的文獻記載,早在周朝時期就已經(jīng)開始施行致仕制度,《尚書》里面就有關(guān)于致仕的記載:?大夫七十而致仕,老于鄉(xiāng)里,大夫為父師,士為少師。?一般來說,如果朝廷沒有特別要求的話,一般官員會在七十歲的時候退休,而關(guān)于退休后的待遇,不同朝代有不同的規(guī)定,下面就簡單介紹一下。
漢代漢代致仕的條件是一般年齡滿七十歲,因為年齡到了七十歲,處理政務的能力大幅下降,對于政府來說反而是一個拖累。再者,如果身體有病的話,也可以提前向朝廷提出致仕申請。關(guān)于致仕之后的待遇,漢代規(guī)定,兩千石以上的官員致仕之后可以享受原官職俸祿三分之一的退休金,而兩千石以下的官員則沒有養(yǎng)老金。
唐代唐代致仕的條件和漢代差不多,年齡到了七十歲了或者自己身體有病都可以上書請求致仕。不過待遇方面,唐代和漢代有些許的不一樣。唐初的時候,五品以上的官員致仕之后可以拿到自己俸祿的一半作為退休金,六品以下的官員在天寶之前只能拿四年退休金,天寶之后終身享受。
宋代宋代的致仕制度較前朝要更加嚴格,一般年滿七十歲的官員朝廷會強行要求致仕,年滿七十不想致仕的官員會受到嚴厲的處罰。宋代的官員致仕一般會在原有官位的基礎(chǔ)之上加官一級。四品以上的文官和六品以上的武官致仕之后可以蔭補自己一到三名后輩,五品和六品文官以及七品武官可以蔭補一名后輩。宋代官員致仕拿到的退休金和前朝差不多,都是官員俸祿的一半,不過朝廷會在他們退休之后經(jīng)常性發(fā)放慰問品。
在清朝的時候官員不出意外的話退休年齡是在60歲,但是對于武官而言的話那么退休的年齡會比別的官員早一點兒,大概在55歲左右。對于副將來說的話退休年齡最遲是60歲,武官的官職越低,那么他們退休的年齡也越早。所以大約來說的話,武將的退休年齡應該是不會超過60歲,而俸祿方面就和你自己的創(chuàng)造的戰(zhàn)績有很大的關(guān)系了。你創(chuàng)造的戰(zhàn)績越好,退休的待遇就越高了。
在清朝的時候,官員退休的標準并不是年齡,而是看你的身體健康狀態(tài)。如果說你的身體很好,你有可能一直留任到你去世。而如果你身體不好的話,有可能你四五十歲就退休了。但是這個俸祿而言的話還是和你自己的所擔任的官職大小有關(guān)系。如果說你在為官期間對于國家做了很大的貢獻的話,那么你所做的這些貢獻也會轉(zhuǎn)化為你退休之后的俸祿。也就是說你為國家做的貢獻越大的話,那么你退休之后拿的錢也就是越多的,無論是文官武官都是這樣的。
有些官員在即將退休的時候他就不再那么兢兢業(yè)業(yè)地為國家著想了,開始慢慢地變得混了起來。到了康熙的時候康熙發(fā)現(xiàn)了這種事情的存在,于是為那些即將要退休的官員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在他們還沒有退休之前,帝王會定時地對他們的政績進行檢查,如果說他們有懶惰或者是哪個地方做得不好的話,就會被被警告。如果說警告過后還沒有改善的話,很有可能直接就剝奪他退休后獲得俸祿的權(quán)利。
而且一般來說的話,那些武將都是為國家出生入死的人,他們?nèi)找拐鲬?zhàn)還是十分的疲勞的,所以他們的壽命相對而言也比一般的人要短一點。于是國家也考慮到這一點,會讓他們退休的比其他人早一點。而俸祿方面來說的話和文官是一樣的,繼承之前一半的俸祿,根據(jù)之前所立戰(zhàn)功大小給予嘉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57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