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春秋質子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列國對峙爭勝,征伐兼并不斷,出納質子成為這一時期相當獨特的社會現(xiàn)象,是諸侯國之間處理相互關系的重要手段,也是強國對弱國實現(xiàn)有效控制的特殊方式?!百|子”的出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戰(zhàn)爭的破壞性。
交質以調和雙方關系為出發(fā)點,以互信互惠為保障,以諸侯國國君的至親或重臣為媒介,以實現(xiàn)弱國對強國的臣服為目標。弱國為了保全自己,以“太子”為質獲取強國政治“援助”的現(xiàn)象大量出現(xiàn),交質遂成為這一時期維持社會整體均勢的重要政治活動。
一、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交質現(xiàn)象
(一)互遣質子
最早出現(xiàn)的交質活動發(fā)生在東周王室和鄭國之間。周王室遭逢巨變不得不依靠鄭、晉等諸侯國的輔弼,鄭武公和鄭莊公因有功于周室,相繼成為平王的卿士,權勢日隆。鑒于鄭莊公的強勢,周王“貳于虢”,想通過任命虢成為卿士來制衡鄭莊公的權勢。
“鄭伯怨王。王曰,無之。故周、鄭交質。王子狐為質于鄭,鄭公子忽為質於周?!?/p>
周鄭交質的出現(xiàn),是春秋時代的重大事件,周王室的權威衰落在這一事件中暴露無遺。周王室希望通過交質的方式來緩和本已緊張的周鄭局勢,通過交質的方式來重新確認周鄭之間的君臣關系,以此保證鄭國對周的輔弼,對新君的支持。
然而,新即位的桓王沒有繼續(xù)隱忍,“周人遂成平王本意”,將政事交予了號公,周鄭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緊張了。之后,周王率領陳、蔡、虢、衛(wèi)諸國伐鄭,“鄭師合以攻之,王卒大敗。祝聃射王中肩”,從此周王室更加衰落。
因此,在存在重大利益關系的政治斗爭中,通過交質的方式來穩(wěn)固或確認君臣關系都是不現(xiàn)實的。不論是松散的臣屬關系還是明確的君臣關系,在利害關系面前都會經不起考驗而使彼此的關系趨于崩壞,周鄭交惡,說明以毫無信任基礎的交質的方式建立起來的關系是不穩(wěn)固的。
(二)單方出質
春秋時期齊、晉、秦、楚四國占據著整個春秋時代政治活動的中心,在中原交互稱霸。春秋時期發(fā)生的遣質現(xiàn)象多和他們的爭霸有著密切的關系,可以說,納質是在列國爭霸的過程中確認相互間的臣屬關系的重要手段和嘗試。
弱國單方面向強國派送人質的現(xiàn)象非常集中,在春秋時期發(fā)生過的20余次遣質活動中,一方單方面向另一方出質的現(xiàn)象多達18次,入質方基本集中在齊、晉、秦、楚和越國,其中又以楚國最多,就出質的原因而言,又以戰(zhàn)敗求和為主。
(三)戰(zhàn)國時期的質子
與春秋時期諸侯國單方面向強國出質為主不同,戰(zhàn)國時期的交質活動多為諸侯國之間互遣質子,且質子數量更多,交質活動更頻繁。列國之間的互遣質子是交叉進行的,并沒有嚴格的出質國與入質國的對應關系,大多時候某國在接受一國入質時,可能同時向其他諸侯國亦有出質。
終戰(zhàn)國之世,七國之間的交質大約30例。其中,列國入質于秦的共10例,而秦出質于列國的7例,其它13例則為東方六國之間的交質。秦與六國交質獨多,占全數二分之一以上,表明秦國已成為戰(zhàn)國七雄中實力較為強大的。
三、交質反映出的春秋向戰(zhàn)國的轉變
(一)質子所反映出的信義問題
周鄭交質之后,君子感嘆道“信不由衷,其質無益”,交質以無信為前提而希望建立信任確實很不合邏輯。但是在春秋時期,周天子的權威尚存,由西周時期發(fā)展起來的禮樂制度還繼續(xù)存在,社會觀念中仍保持著“重禮義”的傳統(tǒng)。交質事實上重構了諸侯國之間的信任和臣屬關系,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了信義的重建。而“信義”很大程度上反映在對作為社會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的“禮”的堅持和遵守方面。
戰(zhàn)國以后,信義的觀念已經十分淡薄了,諸侯之間的征戰(zhàn)以滅國拓疆為根本目的。質子出現(xiàn)之初所內涵的信義問題完全不見了蹤影,有的只是現(xiàn)實的功利。交質成為國家間邦交的重要手段,質子則成為權衡政治利益的重要籌碼。交質和盟誓也幾乎沒有了關系,交質的目的表現(xiàn)出赤裸裸的功利性,不是乞降求援,就是政治迷惑。
(二)從盟誓到交質
隨著西周宗法封建制度的逐漸崩解,周天子地位衰落,春秋時代遂變成“相與逐利而棄信”的局勢。宗法“尊尊親親”的精神紐帶逐漸瓦解,作為社會規(guī)范的"禮”的約束力降低,無法規(guī)范各諸侯國之間的關系,諸侯國彼此展開爭斗,進入了爭霸的時代。
隨著列國爭霸戰(zhàn)爭的開始,齊桓公、晉文公等相繼稱霸中原,他們在尊王攘夷的號召下主持會盟,以“信義”為基礎結成聯(lián)盟,小國履行參會朝聘的義務,大國則以其強大的國力保護弱國征討不義。盟誓在齊桓公稱霸的時代仍是諸侯實現(xiàn)互信的重要方式,這一時期也鮮見列國交質的現(xiàn)象。而到了晉國與楚稱霸的時代,盟誓已經不足以保證彼此間的信任,交質作為盟誓的補充便開始大量出現(xiàn)了。
綜觀整個春秋時期。自周鄭交質始的遣質活動無不與霸主爭霸有著密切關系,交質也成為這一時期對盟誓無法約束的背信棄義行為的有效控制,因為質子與會盟國有著親近的血緣關系,由此而產生的政治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預期的。
進入戰(zhàn)國以后,諸侯國之間雖有“無相攻伐”的盟誓,但能起到事實的約束作用的盟誓寥寥無幾,盟誓和交質也漸行漸遠。戰(zhàn)國時期會盟比較少,與春秋時期相比相差很大,交質行為更是大多屈從于強力。
1、質子,即做人質的兒子?;实?、軍閥將自己的子女、妻子等親近家屬送到國外,主要是敵對國家,在戰(zhàn)略上形成外交妥協(xié)。
2、質子外交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外交策略。一般多見于小國表示對大國的臣服,從此外交上處處受制于敵國。
3、所謂質子制度,在上古時代是沒有的。春秋初年,鄭伯為周平王卿士,周平王欲委權于虢公,鄭伯怨王,因此周鄭交質,質子之事,大概由此發(fā)端。
4、終春秋242年之間,交質事件只有六次,并且都在齊桓公、晉文公之后。所以馬非百先生說:“蓋在霸主盛世,王綱雖解,信義尤存,霸者以信義相號召,故不以威力脅人。
質子制度出現(xiàn)于公元前720年的周鄭交質,是以人質來確保兩國的關系的首例。鄭武公、鄭莊公是周平王的卿士。周平王分權給虢公,鄭莊公怨恨周平王。周平王說:“沒有的事”,于是周王、鄭國交換人質證明互信任,周平王的兒子狐在鄭國做人質,鄭莊公的兒子忽在周王室做人質。用諸侯公子為質由此開始。
終春秋242年之間,交質事件只有六次,并且都在齊桓公、晉文公之后。到了風云四起、諸侯爭霸的戰(zhàn)國時代,“質子”事件成為一種十分普遍的現(xiàn)象。 在《史記?六國年表》中經常可以看到“某太子質于某國”、“某國使太子為質”、“太子從某國歸”等類似的字句。從這一時期頻繁的“質子”事件大體可窺見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
一般來講,人質均為國君之子,故稱為“質子”,因為他們是未來的國君,保值系數最高。人質既然是一種外交手段,自然也是一種國際行為,但是以單質式為多,春秋時期交質式只有兩例。人質是在互不信任的情況下為了取信于對方而采取的最后一種外交手段。到了戰(zhàn)國時代,諸侯國之間斗爭更為尖銳復雜,質子的性質也與春秋時代不同。
最為熟悉的戰(zhàn)國時期的人質是秦國公子異人,公子異人是當時秦王的孫子,但是母系沒有勢力,母親又早死,當時秦國勢力不如趙國,為了保障秦國不受趙國侵犯,所以異人被舍棄作為質子。最后商人呂不韋使用各種手段幫助異人回歸秦國,最后成為了秦王。
質子是指人質。古代派往敵方或他國去的人質。多為王子或世子等出身貴族的人。
秦始皇的父親秦莊襄王子楚、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襄王、戰(zhàn)國燕太子丹都曾經做過質子。秦始皇之父子楚曾在趙國做“質子”,后得呂不韋相助,終能返回秦國。
秦始皇的父親異人是秦國的王孫,異人雖然生在帝王之家,但從小就被派往和秦國敵對的趙國,當了一名“質子”。 而始皇帝趙政就是在父親做質子這段期間出生在趙國的,出生后在趙國過了9年孤獨的生活。
而燕國的太子丹則是因為在戰(zhàn)國末期,燕國為了討好秦國,而將太子丹送往秦國當質子。但太子丹不滿在秦國受到的待遇,逃回了自己的國家。后在秦國攻打燕國之時,派荊軻刺秦王,失敗后不久,即被燕王殺害。
擴展資料: 最早的質子應該是春秋時期的“周鄭互質”,此事記載于《左傳》隱公三年:王貳于虢,鄭伯怨王,王曰無之,故周鄭交質。王子狐為質于鄭,鄭公子忽為質于周。
此次交換質子的兩個國家是周王朝和鄭國,鄭莊公是周平王的卿士,幫助他打理國事。莊公驕傲自負又野心勃勃,引起平王的不滿。于是就想把莊公手中的部分權利分給虢國君主,以此來制約莊公。對于平王的這一舉動,莊公很不高興,甚至跑去質問平王,為什么要分割他手中的權力。
平王不敢講緣由,只好以“這是誰說的,沒有這回事”來搪塞。莊公不滿意,提出交換人質來保證兩國之間的友好和信任。沒辦法的平王只得讓王子狐去鄭國作人質,作為交換,鄭國的公子忽也被送到周王朝作人質。平王貴為天子,是諸侯國之長,卻為小小的鄭國所牽制,可見周天子此時的地位已是一落千丈,而莊公亦有了爭霸的野心。
結果,這次交換質子對周天子來說并沒有換來一勞永逸的太平??裢那f公,讓人在此年夏天收割了王室在溫地的麥子,秋天又收割了成周的稻谷,其公然挑釁王室的瘋狂由此可見。所以周鄭交換質子,并沒有換取對方的信任,反倒是更添幾分仇恨而已。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質子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5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