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微博上熱傳一個東西:歐洲數(shù)個國家和城市某一天為“地鐵無褲日”,即這一天,乘地鐵的人,下身僅穿丁字底褲,車廂內(nèi)、車站上,到處肥臀滾滾,摩股擦腚,相激相蕩,招搖過市。圖片視頻俱在,轉(zhuǎn)發(fā)頻繁、留言評論簡直能聽見文字中間的尖叫了……此怪異之事,依照現(xiàn)在人的價值,被解釋成個性釋放、自由大膽云云。本來,此他幫之俗也,于我何干?況且“子不語怪力亂神”,非禮勿視,非禮勿言。不料制作此專輯者,呼吁中國人明年也過一下“地鐵無褲日”,言語之中,頗有知之恨晚的惆悵,恨不得現(xiàn)在就找個日子補過一下……
一般來說,在當今世界,人無約束,這種怪力亂神之屬,是很容易傳染的。微末如我,對此是很擔心的,我不希望中國增添這么個“洋節(jié)日”,也不認為它是什么地鐵文化。要強行阻止嗎?恐怕風氣不是靠強行阻止能阻止得了的。人欲一開,勢不可當。
由此想到了服飾制度——
歷來定鼎天下,必先“改正朔,易服色”——易服色,鄭玄、孔穎達皆注為車馬,而古代文獻亦理解為服飾制度。
宋太祖建立宋朝,派曹彬收服南唐,南唐舊臣徐鉉,就是校訂《說文解字》的“大徐”,隨李后主歸宋,亦被任用官職。但徐鉉恪守士大夫的耿介,不著不合制度的服裝。當時,天下初定,受五代亂世影響,中原人的服裝帽靴有很多胡服尤其是契丹服裝的樣子,當時朝廷還不能下令將服飾中的胡俗悉數(shù)革除,因為那樣一來,會增加百姓的負擔。所以,先有個過渡期,“衣冠許從其便”,慢慢地再規(guī)范。但徐鉉寧可受凍,也不著不合乎制度的服裝,最后竟因此被凍病而殞命!宋朝后來才下令,禁止穿胡服。
北宋被女真人的金政權(quán)滅亡,北宋遺民一度也穿宋朝服裝,即束發(fā)右衽,女真人下令,“即歸本朝,宜同風俗”,所有金占領(lǐng)區(qū)的民眾,必須“削發(fā)易服”,換成女真人的模樣和打扮,如不服從,“即是猶懷舊國,當正典刑”。為了強行推行這個命令,金地方官很會抓典型,在街上抓一個人,發(fā)現(xiàn)他的打扮有一點不合乎“削去頭發(fā),短巾左衽”,就當街砍頭示眾,“生靈無辜被害,莫可勝紀。”當時一下子,布料變得很貴,小民百姓置辦不起衣料的,“坐困于家,皆不敢出”,都不出門了。金朝連前代古人右衽的服裝,也換成左衽了——出使金國的南宋官員見金人塑的孔子像、劉秀像都改成了左衽。
后來,元朝滅宋,文天祥被執(zhí),押送去元大都,途中經(jīng)過河北某地,旅店中那些穿著胡式服裝的百姓見“罪犯”文天祥的衣服,是宋朝的衣服——于時距離北宋滅亡已經(jīng)過去了一百五十多年,河北百姓“內(nèi)中國而外夷狄”,穿著胡服,卻一代代口口相傳地描述宋朝衣冠的樣子,因此見了文天祥的服裝,潸然淚下:“不意今日見我南人衣冠?!?/p>
元朝雖然管制狠戾,但卻因文化上粗疏,對服裝“依俗而治”,沒有強行規(guī)定。但高壓已久,許多人為了取媚于當朝,自動變?yōu)楹?。我的老家陜西蒲城縣洞耳鄉(xiāng)出土的元代墓葬中的壁畫,人物衣著悉為左衽??梢姰敃r已經(jīng)相當“胡化”了?!叭碎g歲月初周甲,天下衣冠久化夷”。因此,明朝取代元朝后,朱元璋對統(tǒng)一天下服裝,下了很大的功夫,規(guī)定得很細,親自抓這項工作,“斟酌損益,皆斷自圣心。于是百有余年胡俗,悉復(fù)中國之舊矣。”
朝鮮李朝,作為明朝的藩屬國,其服裝基本上參照明朝的服裝。因此,當明朝滅亡以后,李朝使者到北京來出差,對清朝人的服裝,內(nèi)心里十分看不起。朝鮮使者穿著像當年朝見明朝一樣的服裝來朝見清朝,清朝官員見朝鮮官員的服裝,有的人暗地里笑,朝鮮使者有的非常驕傲地回去寫日記,嘲笑清朝的漢人官員:“使者遙尋秦地界,夷人驚怪漢衣冠?!睂⑶宄朔Q作夷人。有的當場挑釁清朝官員,你們知道我們穿的是什么服裝嗎?嚇得清朝官員不敢回應(yīng)。有的清朝官員私下低聲自嘲:“韃子打扮”,但又叮囑朝鮮官員,別再到處問了。朝鮮官員還驚奇地發(fā)現(xiàn),戲臺上服裝,皆依明制,有人寫詩諷刺:“中華禮樂非前時,三代威儀盡在斯?!背r李朝,終清一代,雖然懾于清朝的強大,不得不臣服,但其立國的宗旨卻是“尊周思明”,自稱“小中華”。明清兩代出使北京的李朝官員,喜歡寫日記,記錄所見所聞,非常詳細,他們把到明朝的日記統(tǒng)稱“朝天錄”,到了清朝,一律改稱“燕行錄”,可謂天壤之別。
自古以來,但凡天下承平日久,朝野內(nèi)外,未免心生麻木浮靡之氣,即整個國家上上下下都失去了文化的警覺。中國古人歷來把尚好異俗,認為是不祥之兆,《左傳》載,僖公二十二年,年初,有人在伊川,見王室成員被發(fā)而祭于野,樣子像胡人一樣,預(yù)言:“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禮先亡矣!”不久,果然這里被戎狄占據(jù)了。東漢末年,漢靈帝非常喜歡胡具,吃穿使用全部用胡器,皇親貴胄官員也競相模仿,后來董卓領(lǐng)的大軍禍害京城,全是胡兵。唐玄宗喜歡胡樂,最好羯鼓,把它捧為“八音之領(lǐng)袖,諸樂不可方也。”將原本不上大雅之堂的胡樂升于堂上。沒幾年,安祿山反,西北諸州陷于吐蕃。
因此,古代中國人,非常警惕尚好胡風而導(dǎo)致亂于夷狄的征兆。
共2頁:12下一頁
1. 有關(guān)朋友的文言文 原發(fā)布者: *** 亞
關(guān)于朋友的文言文【篇一:關(guān)于朋友的文言文】關(guān)于朋友的1、同心而共濟,始終如一?!獨W陽修2、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献?、一貴一賤交情見?!樫e王4、布衣之交不可忘?!钛訅?、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a href="/ddjy_100/224.html">莊子6、鐘子期死,伯牙終身不復(fù)鼓琴?!稘h書》7、今日樂相樂,別后莫相忘?!苤?、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勢力之交難以經(jīng)遠。——陸機10、樂莫樂兮新相知?!?1、人生樂在相知心?!?2、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張九齡13、少年樂相知,衰暮思故友?!n愈14、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tài)。一貴一賤,交情乃見?!妒酚洝?5、冤家宜解不宜結(jié),各自回頭看后頭。——馮夢龍16、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陶潛17、朋友,以義合者。——朱熹18、君子交絕,不出惡聲?!稇?zhàn)國策》19、人生所貴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親。——《雁門集》20、知音世所稀?!?2、君子淡如水,歲久情愈真。小人口如蜜,轉(zhuǎn)眼如仇人。——《遜志齋集》23、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兑?。系辭上》25、人生貴相知,何用金與錢。——李白26、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獨W陽修27、交心不交面,從此重相憶?!?8、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拙右?9、交情老更親?!?0、相逢方一笑,相送還成泣?!?1、相知在急難,獨好亦何益?!畎?
2. 關(guān)于"朋友"的古文名句及故事 高山流水 伯牙鼓琴的典故 伯牙是一位有名的琴師,他的琴術(shù)很高明,鐘子期則善于欣賞音樂。
伯牙彈琴的時候,想著在登高山。鐘子期高興說:“彈得真好?。∥曳路鹂匆娏艘蛔《氲拇笊?!”伯牙又想著流水,鐘子期又說:“彈得真好??!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鐘子期都能從琴聲中領(lǐng)會到伯牙所想。
有一次,他們兩人一起去泰山的北面游玩,游興正濃的時候,突然天空下起了暴雨,于是他們來到一塊大巖石下面避雨,伯牙心里突然感到很悲傷,于是就拿出隨身攜帶的琴彈起來。開始彈綿綿細雨的聲音,后來又彈大山崩裂的聲音。
每次彈的時候,鐘子期都能聽出琴聲中所表達的含義。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嘆地說:“好啊,好啊,你的聽力能想象出我彈琴時所想的意境,我的琴聲無論如何也逃不掉你的聽力!”后來,鐘子期患病死了,伯牙心里非常悲傷,他把琴打破了,把琴弦也扯斷了,一輩子都不再彈琴了,因為他覺得世界上再也沒有像鐘子期那樣的知音值得自己為他彈琴了。
別董大 高 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注釋] 1.董大:唐玄宗時著名的琴客董庭蘭。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稱“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簡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盛唐時盛行胡樂,能欣賞七弦琴這類古樂的人不多。
崔玨有詩道:“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終憐得董庭蘭?!?/p>
這時高適也很不得志,到處浪游,常處于貧賤的境遇之中(他在《別董大》之二中寫道:“丈夫貧賤應(yīng)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保?。
但在這首送別詩中,高適卻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diào)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兩句“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用白描手法寫眼前之景:北風呼嘯,黃沙千里,遮天蔽日,到處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變成了黃色,本來璀璨耀眼的陽光現(xiàn)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輝一般。
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群雁排著整齊的隊形向南飛去。詩人在這荒寒壯闊的環(huán)境中,送別這位身懷絕技卻又無人賞識的音樂家。
后兩句“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對朋友的勸慰: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啊!話說得多么響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滿著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斗、去拼搏。 〔作者簡介] 高適(700?-765),唐代詩人。
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蓨(xiu)(今河北滄縣)人,曾做過散騎常侍。
有《高常侍集》。 管仲和鮑叔牙是春秋時期的一對好朋友,史稱“管鮑之交”,說他們有“通財之義”。
所謂通財之義,是指他們在合作經(jīng)營生意的時候,從不計較利潤分配的多少,不分你我。俗話說“親兄弟明算帳”,可見他們比親兄弟還親,這就很不容易了。
然而“管鮑之交”的內(nèi)涵如果僅僅是建立在金錢上,那就未免太輕飄了。他們的友情別有洞天。
管鮑是齊國人,當時齊國的王子們?yōu)榱藸帄Z王位,爆發(fā)了內(nèi)亂。管仲被任命輔佐公子糾,而鮑叔牙卻被任命輔佐公子小白。
因為兩位公子的哥哥襄公無道,兩位公子被逼流亡出走,管仲和鮑叔牙自然要各隨其主,管仲和糾逃到魯國,鮑叔牙和小白逃到莒國。 內(nèi)亂平息后,公子糾和公子小白彼此爭先你追我趕,要回到齊國奪權(quán)登位,管鮑二人自然又要各為其主。
在中途的爭奪戰(zhàn)中,管仲曾射過小白一箭,這一箭本是致命的,怎奈小白福大命大,箭頭被他腹上的衣帶鉤擋住了。結(jié)果最終是小白和鮑叔牙先回到齊國,從此小白就不叫小白了,改叫齊桓公了。
而公子糾和管仲只好回到魯國繼續(xù)政治避難。 隨后,鮑叔牙設(shè)計借魯國之刀殺了公子糾,又把管仲“引渡”回齊國。
齊桓公為了泄射鉤之恨,要殺管仲,被鮑叔牙制止了。鮑叔牙告訴齊桓公,管仲是個治國奇才,不僅不能殺,而且還要重用。
起初齊桓公不答應(yīng),鮑叔牙又說:如果你不想成就霸業(yè),那就算了。如果你想治國圖強稱霸,非用管仲不可,我鮑叔牙是不如他的。
于是,管仲當了齊國的宰相。 管仲果然是個治國奇才,上任后就把國事料理得有聲有色,齊桓公每天只顧喝酒玩女人就行了,凡事不用操心。
幾年下來,齊國在政治、軍事、經(jīng)濟等各方面都日益強大,乃至雄踞天下,使春秋時期的其余四霸誰也不敢輕舉妄動,各國之間常年的戰(zhàn)爭因此平息,安定天下達四十多年之久,這在春秋時代是一個奇跡。難怪孔子在一百多年后驚嘆地說:微管仲,吾其披發(fā)左衽矣。
讓人費解的是,在管仲任命重臣大員時,從來沒有提攜過鮑叔牙。鮑叔牙在齊國的政壇上似乎不太得意。
更匪夷所思的是,管仲在臨死前,再三囑咐齊桓公不能讓鮑叔牙繼承相位。 然而管仲是對的,他這輩子能報答鮑叔牙的,就是不讓鮑叔牙繼承相位。
因為他深知,只要他一死,齊桓公就會完蛋,而鮑叔牙也會隨之死于非命。果然,管仲死后的第二年,齊桓公也死了。
他的五個兒子開始爭奪王位,相互攻殺。齊桓公的尸體在床上躺了六十七天,蛆蟲遍體也無人過問。
而鮑叔牙則幸免于難,全身而退逍遙事外。 這就是深刻意義上的“管鮑之交”,是管仲和鮑叔牙之間。
3. 有關(guān)朋友之間深厚的情感的文言文,有哪些 1、《別董大》;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2、《送靈澈上人》;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guī)﹃?,青山獨遠歸。
3、《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 ;火山六月應(yīng)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知君慣度祁連城,豈能愁見輪臺月。
脫鞍暫入酒家壚,送君萬里西擊胡。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4、《巴陵夜別王八員外》 ;柳絮飛時別洛陽,梅花發(fā)后到三湘。世情已逐浮云散,離恨空隨江水長。
《別董大》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慷慨悲歌,是出自肺腑的詩作,又以它的真誠情誼,堅強信念,涂上豪放健美的色彩,前兩句直寫日落之景,純用白描。
《送靈澈上人》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guī)﹃枺嗌姜氝h歸。
——即景抒情,構(gòu)思精致,語言精練,樸素秀美。前二句點明時間,后二句寫歸去情景。有一種淡淡的意境,精美如畫。鐘聲觸動思緒,歸影勾起歸意,詩人形象隱于詩外,表露寄托詩人不遇而閑適,失意而淡泊的情懷,構(gòu)成一種閑淡的意境。
《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
火山六月應(yīng)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知君慣度祁連城,豈能愁見輪臺月。
脫鞍暫入酒家壚,送君萬里西擊胡。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既不寫?zhàn)T行時的歌舞盛宴,也不寫難舍之情,只是以知己的身份說話行事,字里行間 *** 蕩漾。開篇造成特殊的背景,烘托李副使毅然前行的氣概,珍重的送別之意暗含其中,三四句明寫友人的經(jīng)歷,激勵其一往無前,五六句化惆悵為豪放,末句直抒胸臆,氣貫長虹。融敘事、抒情、議論于一爐,并突破了一般送別詩的窠臼,語言口語化,親切灑脫,聲調(diào)悠揚流美,奔放明快,韻律自由活潑,節(jié)奏跌宕有致。
《巴陵夜別王八員外》
柳絮飛時別洛陽,梅花發(fā)后到三湘。世情已逐浮云散,離恨空隨江水長。
——這是一首情韻別致的送別詩,詩人先從自己離別洛陽時寫起,懷著被貶的失意離開故鄉(xiāng),以物候的變化表達時間的變換。深得采薇遺韻。開首兩句灑脫飛動,情景交融,既點明季節(jié)地點,又渲染氣氛,給人一種人生飄乎,離合無常之感。三句的世情含意極豐,世事如浮云,更覺離情難遣如流水之悠長。結(jié)尾一個空字表達了一種無可奈何而又依依不舍的深情。唐詩中寫遷謫之苦,離別之恨者多,且各盡其妙,此詩以遷謫之人又送遷謫之人,情形倍加難堪,寫得沉郁蒼涼,一結(jié)有余不盡。
4. 用什么詩句可以鼓勵青少年朋友要奮進 勵志的詩句可以鼓勵青少年朋友要奮進。如: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____曹植《白馬篇》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____王勃《滕王閣序》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____杜甫《閣夜》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擬回頭望故鄉(xiāng)。____令狐楚《少年行四首·其三》
歸志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____陸游《讀書》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____岳飛《滿江紅·寫懷》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____佚名《論語十二章》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____秋瑾《鷓鴣天·祖國沉淪感不禁》
莫嫌舉世無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____查慎行《三閭祠》
讀書不作儒生酸,躍馬西入金城關(guān)。____謝逸《送董元達》
濁酒不銷憂國淚,救時應(yīng)仗出群才。____秋瑾《黃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見日俄戰(zhàn)爭地圖》
男兒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橋畔淚。____劉克莊《玉樓春·戲林推
5. 誰能給我些文言文名言警句,或帶有警戒性激勵性的古文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xué)海無涯苦作舟。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勸學(xué)) 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xué)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業(yè)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
再給你些
1.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2.言者無罪,聞?wù)咦憬洹?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4.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5.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6.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7.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8.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團將愁苦而終窮。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10.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11.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12.滿招損,謙受 13.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14.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15.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16.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 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18.亡羊補牢,猶未遲也 19.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22.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 23.知人者智,自知者 24.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6.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29.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30.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31.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32.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33.言必信,行必果。 34.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35.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36.是可忍,孰不可忍 37.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39.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4O.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誰北則為枳。 41.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4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3.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4.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6.生于優(yōu)患,死于安樂 47.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8.盡信書,不如無書。 49.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6. 有關(guān)朋友之間深厚的情感的文言文 ●人之相知,貴在知心〈漢·李陵〉 ●士為知已者死 ●海內(nèi)存知已,天涯若比鄰(唐·王勃) ●丈夫會應(yīng)有知已,世上悠悠安足論(唐·張謂) ●人生所貴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親(唐·李賀)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幾人?(唐·白居易) ●欲取鳴琴彈,恨不知音賞(唐·孟浩然) ●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聽(宋·文天祥) ●知已肝膽相照(宋·文天祥) ●恩德相結(jié)者,謂之知已;腹心相結(jié)者,謂之知心---(明·馮夢龍) ●一人知已足平生(清·趙翼) ●壯心剖出酬知已 ●為朋友而死不難,難在找一個值得為之而死的朋友(英國) ●所謂友誼,就是一顆心在兩個身體里(歐洲) ●朋友是第二個自我 ●酒逢知已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喜歡社會中一小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這是人的社會屬性的基本原則(埃德蒙·伯克) ●道不同,不相為謀〈論語〉 ●同志為友〈說文〉 ●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周易〉 ●同類相比,同聲相應(yīng),固天理也〈莊子〉 ●志道者少友,逐利者多儔〈漢·王符〉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道乖者,不以咫尺為近(晉·葛洪) ●同聲自相應(yīng),同心自相知(晉·傅玄) ●行同趨同,千里相從;行不合趨不同,對門不通(淮南子) ●同道者相愛 ●英雄見了英雄愛,虎豹見虎豹歡 ●如果要了解一個人,就看他的朋友(蒙古族) ●觀其外知其內(nèi),觀其友知其人 ●門內(nèi)有君子,門外君子至;門內(nèi)有小人,門外小至 ●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長緩慢的植物(美國) ●人要長交,帳要短結(jié) ●選擇朋友要慢,改換朋友要更慢(富蘭克林) ●沙鍋不打不漏,朋友不交不透 ●東西越新越好,友誼愈老愈好(土耳其) ●甘蔗從頂往下越吃越甜,友誼的時間越長越誠摯(維吾爾族) ●生死之交,其貴無比 ●朋友的深情,刀子砍不斷(維吾爾族) ●衣服新的好,朋友老的好(維吾爾族) ●情深恭敬少,知已笑談多 ●活著記在心,死了記在骨 ●誰也不能擊敗那能夠同經(jīng)常責備他的人保持友誼(印度) ●朋友之間的意見,不要留到第二天(非洲) ●一個沒有好朋友,就不會看到自己的缺點(蘇聯(lián)) ●朋友的一拳,勝過敵人的一吻(非洲) ●敵人的笑臉能傷人,朋友的責難是友愛(蘇聯(lián)) ●除了一個真心的朋友之外,沒有一樣藥劑是可以通心的----(英國) ●從另一個人的諍言中所得來的光明,比從他自己的理解力、判斷力中所得出的光明更干凈純粹(英國) ●用蜜來誘你的不是好朋友,忠言逼諫你的才是好朋友 ●對你嚴肅的面孔,那是一盞明燈(柯爾克孜族) ●友誼中的小爭吵如在食物中加些胡椒粉一樣好(匈牙利) ●拄棍要拄長的,找伴要找強的 ●交朋友必擇勝已者(宋·何坦)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ㄌ啤⒂礤a)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高朋滿座,勝友如云 ●一日為師,終生為友 ●向你的朋友學(xué)好,對著你的影子整裝(蒙古族) ●珠玉不如善友,富貴莫如仁友 ●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唐·李益) ●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唐·司空曙) ●說盡向來無限事,相看摩捋白髭須(唐·張籍) ●落日見秋草,暮年逢故人(唐·李端)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唐·杜甫)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論語〉 ●古者,自天子達于庶人,必須師友以成其德業(yè)(宋·程顥) ●問學(xué)必有師,講習(xí)必有友(宋·陸佃) ●學(xué)問難窮,幫親師取友(清·湯斌) ●學(xué)貴得師,亦貴得友(清·唐甄) ●師以質(zhì)疑,友以析疑(清·李惺) ●聞見廣則聰明辟,勝友之而學(xué)易成(清·魏源) ●益友百人少,損友一人多(藏族) ●虛偽的朋友,遇事常點頭哈腰 ●交上壞朋友,很難得到人們的敬重 1. 朋友,可以把快樂加倍,把悲傷減半。
--馬庫斯.T.西塞羅 2.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孔子 3. 看你的朋友,就可以知道你是什么樣的人。
--米格爾.德.塞萬提斯 4. 友情最重要的不是接收愛,而是奉獻愛。 --亞里士多德 5. 老朋友是最好的鏡子。
--赫伯特 6. 真正的友誼,是一株成長緩慢的植物。 --喬治.華盛頓 7. 沒有比無知的朋友更危險的了。
--拉封丹 8. 如果想交到好朋友,自己必須先成為好朋友。 --法頂 9. 士為知己者死。
--司馬遷 10. 為了找到一個好朋友,走多遠的路也沒關(guān)系。 --托爾斯泰 11. 人一生有一個朋友足矣,兩個太多,三個就會惹來麻煩。
--亨利.阿達姆斯 12. 有人贊頌?zāi)?,也會有人指責你。和指責你的人交朋友,遠離贊頌?zāi)愕娜恕?/p>
--猶太法典 13. 真正親近的人,不需要言語,即使多年不見,再見面的時候,友情也會一日往昔。 -- 道教 14. 只有能夠分享內(nèi)心感受的朋友,才可以給你戰(zhàn)勝困難的力量。
--巴塔沙.葛拉西安 15. 坎坷的道路上可以看出毛驢的耐力,患難的生活中可以看出友誼的忠誠。 --米南德 16. 名譽,美酒,愛情,都不及可以讓我感到幸福的友情更珍惜。
--赫爾曼.黑塞 17. 一個好朋友,當看到對方的錯誤時,會真誠的指出,當朋友遇到好事時,會真心 地感到高興,當朋友遭受痛苦的時候,會守在朋友的身邊,鼓勵他,支持他。 --佛經(jīng) 18. 真正的友情就如同人的健康。
在失去之前,永遠無法意識到他的真正價值。 --科爾頓 19. 真正的好朋友,應(yīng)該在你得意的時候,只有邀請才來,在你失意的時候,會不請自來。
--伯納爾 20. 不要追究朋友的缺陷,不要泄露朋友的秘密,不要記著朋友過去的錯誤。只有懂得這 三點,才能交到真正。
1. 朋友祝福文言文 1鐘鼓樂之夫唱婦隨??蓮花并蒂??錦繡龍鳳??鳳凰于飛??愛之永恒 佳偶密月??白頭偕老
2兩情相悅的最高境界是相對兩無厭,祝福一對新人真心相愛,相約永久!恭賀新婚之禧!答案補充 你能告訴我他們的姓或名中的一個字嗎?在幫你想,要他們倆的答案補充 秋水伊人終成眷,
林總曾往思浮連.
婉娩情懷滿衷愿,
婷娉佳俊暖心田.
好天良夜賢侶伴,
合歡共修塵世緣.
百媚千嬌不絕贊,
年富力強福瑞綿
2. 有關(guān)朋友的文言文 原發(fā)布者: *** 亞
關(guān)于朋友的文言文【篇一:關(guān)于朋友的文言文】關(guān)于朋友的1、同心而共濟,始終如一?!獨W陽修2、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孟子3、一貴一賤交情見?!樫e王4、布衣之交不可忘?!钛訅?、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莊子6、鐘子期死,伯牙終身不復(fù)鼓琴。——《漢書》7、今日樂相樂,別后莫相忘。——曹植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勢力之交難以經(jīng)遠?!憴C10、樂莫樂兮新相知。——屈原11、人生樂在相知心。——12、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獜埦琵g13、少年樂相知,衰暮思故友?!n愈14、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tài)。一貴一賤,交情乃見?!妒酚洝?5、冤家宜解不宜結(jié),各自回頭看后頭?!T夢龍16、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諠?7、朋友,以義合者?!祆?8、君子交絕,不出惡聲?!稇?zhàn)國策》19、人生所貴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親?!堆汩T集》20、知音世所稀。——22、君子淡如水,歲久情愈真。小人口如蜜,轉(zhuǎn)眼如仇人。——《遜志齋集》23、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兑?。系辭上》25、人生貴相知,何用金與錢。——李白26、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獨W陽修27、交心不交面,從此重相憶?!?8、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29、交情老更親?!?0、相逢方一笑,相送還成泣。——31、相知在急難,獨好亦何益?!畎?
3. 關(guān)于"朋友"的古文名句及故事 高山流水 伯牙鼓琴的典故 伯牙是一位有名的琴師,他的琴術(shù)很高明,鐘子期則善于欣賞音樂。
伯牙彈琴的時候,想著在登高山。鐘子期高興說:“彈得真好??!我仿佛看見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伯牙又想著流水,鐘子期又說:“彈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鐘子期都能從琴聲中領(lǐng)會到伯牙所想。
有一次,他們兩人一起去泰山的北面游玩,游興正濃的時候,突然天空下起了暴雨,于是他們來到一塊大巖石下面避雨,伯牙心里突然感到很悲傷,于是就拿出隨身攜帶的琴彈起來。開始彈綿綿細雨的聲音,后來又彈大山崩裂的聲音。
每次彈的時候,鐘子期都能聽出琴聲中所表達的含義。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嘆地說:“好啊,好啊,你的聽力能想象出我彈琴時所想的意境,我的琴聲無論如何也逃不掉你的聽力!”后來,鐘子期患病死了,伯牙心里非常悲傷,他把琴打破了,把琴弦也扯斷了,一輩子都不再彈琴了,因為他覺得世界上再也沒有像鐘子期那樣的知音值得自己為他彈琴了。
別董大 高 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注釋] 1.董大:唐玄宗時著名的琴客董庭蘭。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稱“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簡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盛唐時盛行胡樂,能欣賞七弦琴這類古樂的人不多。
崔玨有詩道:“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終憐得董庭蘭。”
這時高適也很不得志,到處浪游,常處于貧賤的境遇之中(他在《別董大》之二中寫道:“丈夫貧賤應(yīng)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但在這首送別詩中,高適卻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diào)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兩句“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用白描手法寫眼前之景:北風呼嘯,黃沙千里,遮天蔽日,到處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變成了黃色,本來璀璨耀眼的陽光現(xiàn)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輝一般。
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群雁排著整齊的隊形向南飛去。詩人在這荒寒壯闊的環(huán)境中,送別這位身懷絕技卻又無人賞識的音樂家。
后兩句“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對朋友的勸慰: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啊!話說得多么響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滿著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斗、去拼搏。 〔作者簡介] 高適(700?-765),唐代詩人。
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蓨(xiu)(今河北滄縣)人,曾做過散騎常侍。
有《高常侍集》。 管仲和鮑叔牙是春秋時期的一對好朋友,史稱“管鮑之交”,說他們有“通財之義”。
所謂通財之義,是指他們在合作經(jīng)營生意的時候,從不計較利潤分配的多少,不分你我。俗話說“親兄弟明算帳”,可見他們比親兄弟還親,這就很不容易了。
然而“管鮑之交”的內(nèi)涵如果僅僅是建立在金錢上,那就未免太輕飄了。他們的友情別有洞天。
管鮑是齊國人,當時齊國的王子們?yōu)榱藸帄Z王位,爆發(fā)了內(nèi)亂。管仲被任命輔佐公子糾,而鮑叔牙卻被任命輔佐公子小白。
因為兩位公子的哥哥襄公無道,兩位公子被逼流亡出走,管仲和鮑叔牙自然要各隨其主,管仲和糾逃到魯國,鮑叔牙和小白逃到莒國。 內(nèi)亂平息后,公子糾和公子小白彼此爭先你追我趕,要回到齊國奪權(quán)登位,管鮑二人自然又要各為其主。
在中途的爭奪戰(zhàn)中,管仲曾射過小白一箭,這一箭本是致命的,怎奈小白福大命大,箭頭被他腹上的衣帶鉤擋住了。結(jié)果最終是小白和鮑叔牙先回到齊國,從此小白就不叫小白了,改叫齊桓公了。
而公子糾和管仲只好回到魯國繼續(xù)政治避難。 隨后,鮑叔牙設(shè)計借魯國之刀殺了公子糾,又把管仲“引渡”回齊國。
齊桓公為了泄射鉤之恨,要殺管仲,被鮑叔牙制止了。鮑叔牙告訴齊桓公,管仲是個治國奇才,不僅不能殺,而且還要重用。
起初齊桓公不答應(yīng),鮑叔牙又說:如果你不想成就霸業(yè),那就算了。如果你想治國圖強稱霸,非用管仲不可,我鮑叔牙是不如他的。
于是,管仲當了齊國的宰相。 管仲果然是個治國奇才,上任后就把國事料理得有聲有色,齊桓公每天只顧喝酒玩女人就行了,凡事不用操心。
幾年下來,齊國在政治、軍事、經(jīng)濟等各方面都日益強大,乃至雄踞天下,使春秋時期的其余四霸誰也不敢輕舉妄動,各國之間常年的戰(zhàn)爭因此平息,安定天下達四十多年之久,這在春秋時代是一個奇跡。難怪孔子在一百多年后驚嘆地說:微管仲,吾其披發(fā)左衽矣。
讓人費解的是,在管仲任命重臣大員時,從來沒有提攜過鮑叔牙。鮑叔牙在齊國的政壇上似乎不太得意。
更匪夷所思的是,管仲在臨死前,再三囑咐齊桓公不能讓鮑叔牙繼承相位。 然而管仲是對的,他這輩子能報答鮑叔牙的,就是不讓鮑叔牙繼承相位。
因為他深知,只要他一死,齊桓公就會完蛋,而鮑叔牙也會隨之死于非命。果然,管仲死后的第二年,齊桓公也死了。
他的五個兒子開始爭奪王位,相互攻殺。齊桓公的尸體在床上躺了六十七天,蛆蟲遍體也無人過問。
而鮑叔牙則幸免于難,全身而退逍遙事外。 這就是深刻意義上的“管鮑之交”,是管仲和鮑叔牙之間。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604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