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莽地皇四年(漢更始元年,23年)十月至東漢建武二年(26年),劉秀擊滅王郎及河北各部農民軍,統(tǒng)一河北地區(qū)的作戰(zhàn)。
新莽地皇四年九月,王莽政權敗亡,綠林軍擁立的更始政權遷往中原重鎮(zhèn)洛陽。十月,更始帝劉玄令劉秀以破虜將軍行大司馬事持節(jié)北渡,鎮(zhèn)慰河北諸州郡。劉秀利用綠林軍聲威,打著漢宗室旗幟,除王莽苛政,復漢官名,罷免污吏,寬釋囚徒。十二月,故趙繆王子劉林以卜者王郎詐為漢成帝子,立為王,都邯鄲(今屬河北),河北諸郡國多降附。
時劉秀隨從寡,欲北徇薊(今北京市西南),而故廣陽王子劉接起兵薊中應郎,劉秀不敢北進,乃南經饒陽(今河北饒陽東北),轉奔信都(郡治信都,今河北冀縣)。太守任光等迎之。劉秀發(fā)兩郡精兵4000,以農民義軍城頭子路、力子都部名義主動出擊,先后攻克堂陽(今河北新河西北)、貰縣(今河北束鹿西南),攻降下曲陽(今河北晉縣西北),北擊中山國(治盧奴,今河北定縣),兵至數(shù)萬。于是南下并傳各州郡,合擊王郎。破王郎大將李育于柏人(今河北內丘東北)及廣阿(今河北隆堯東)。上谷太守耿況、漁陽太守彭寵各派突騎助攻王郎。時更始帝劉玄亦派尚書謝躬率馬武等六將軍征討王郎。
五月,劉秀與謝躬合軍攻破邯鄲,斬殺王郎。劉秀勢力漸強,劉玄恐其勢大難制,特封為蕭王,詔命撤兵回長安(今陜西西安市西北)。劉秀借口河北未平,拒不從命。是時,河北大小數(shù)十支農民軍,仍在河北地區(qū)堅持斗爭,成為劉秀占據(jù)河北的主要障礙。劉秀遂在黃河以北廣大地區(qū)與各部農民義軍展開一場大規(guī)模作戰(zhàn)。更始二年秋,劉秀親自率首先進攻活動于郫(今河北束鹿東南)、清陽(今河北清河東南)、博平(今山東茌平西北)的數(shù)十萬銅馬軍。月余,銅馬軍因補給不繼,向館陶(今屬河北)撤退。劉秀乘勢追擊,擊敗銅馬軍。隨后,銅馬軍會同高湖、重連部義軍,再與劉秀戰(zhàn)于蒲陽(今河北完縣),大敗而降。銅馬軍遭重創(chuàng)之際,赤眉別帥、青犢、大彤、上江、鐵脛、五幡等部10余萬義軍正在射犬聚(今河南武陟西北)一帶集中,尤來義軍亦駐扎于射犬聚以南。射犬聚地處河內(郡治懷縣,今河南武陟西南),向西南渡過黃河,可直入河南、西向關中(指函谷關以西地區(qū));向北則直接威脅劉秀。劉秀在收編銅馬軍后,未等射犬聚的義軍行動,迅即從東北方向直攻射犬聚,并說服駐兵于鄴(今河北臨漳西南)的更始尚書謝躬,與其同時行動進攻尤來義軍。射犬聚義軍作戰(zhàn)失利后散走;尤來義軍在山陽(今河南焦作市東)至隆慮山一帶擊敗謝躬軍。劉秀派吳漢、岑彭乘機襲據(jù)鄴城,及謝躬還鄴將其斬之,其眾悉降。此戰(zhàn)后,赤眉別帥、青犢、銅馬、尤來等部分義軍轉入關中活動,余部則陸續(xù)向北轉移。
更始三年正月,赤眉軍攻更始政權迫近長安。為建立穩(wěn)固的河北根據(jù)地,劉秀派鄧禹率精兵2萬沿黃河北岸西進搶占河東(郡治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禹王城)地區(qū),另以寇恂搶占河內;馮異率兵守孟津(今河南孟津東北,孟縣西南黃河上),以拒洛陽更始軍北上;劉秀親自率軍向北追擊尤來、大搶、五幡等部義軍,在元氏(今河北元氏西北)、盧奴(今河北定縣)等地,連破之。劉秀乘勝輕進,于順水被義軍所敗,幾乎被擒殺。義軍北撤安次縣(今河北廊坊市西北),為劉秀所敗,余部轉戰(zhàn)于漁陽(郡治漁陽,今北京密云西南),再為劉秀軍所破,遂繼續(xù)向右北平無終(今天津薊縣)、土垠(今河北奉潤東南)之間轉移。劉秀引兵還薊,另派吳漢等13將追擊義軍至浚靡(今河北遵化北)。義軍散入遼西、遼東,后為烏桓擊掠略盡。其時,赤眉軍已進入關中,累敗更始軍。劉秀以河北農民軍不足畏,遂率軍南下,與赤眉軍爭天下。
點評:劉秀擊破河北義軍,占據(jù)了黃河以北廣大地區(qū),實力大增,為其成就帝業(yè)創(chuàng)造了條件。更始三年(建武元年,25年)六月,劉秀即帝位于鄗(今河北柏鄉(xiāng)北)南。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628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劉秀攻關中、洛陽之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