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有一首《哭晁卿衡》,就是得知晁衡死后悲傷而寫的: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沉碧海,白云愁色滿蒼梧。晁衡在歷史上有什么作為?死后為什么連李白都要悲傷不已?
答:首先得糾正問題里的錯誤:李白寫詩哭晁衡的時候,晁衡其實并沒有死,而是正在千里之外的中國海上與死神搏斗呢。李白哭后沒兩年,就全須全尾回了長安。但能叫眼眶奇高的大詩人李白都能哭著寫首詩,就足以證明這位日本仁兄,絕不是一般人。
而放在真實歷史上,這位日本名為“阿倍仲麻呂”的晁衡先生,論身份就不一般,并非是那種黑戶偷渡客,而是有一個放在當時日本十分尊貴的身份:遣唐使。俗稱日本來華留學生。
自從一場白江大戰(zhàn),傾國之兵的日軍分分鐘就被唐朝秒殺后,被打服帖的日本人,看唐朝就比今天日本看美國還親。瞧見中華的繁榮強大,更是眼熱到放光,恨不得分分鐘就全學到手。于是不顧海上風大浪大,一批批“遣唐使”往唐朝送,全是日本國內出身高貴且能力卓越的英才。晁衡就是其中一位。本名阿倍仲麻呂的他,出身日本貴族家庭,十九歲時就脫穎而出,以驚艷才華成為日本第八批“遣唐使”中一員,標準的日本青年俊才。
當時與阿倍仲麻呂一道來到中國的“遣唐使”,有五百五十七人之多。按照唐朝的規(guī)矩,這批日本人通常會被安排到國子監(jiān)等學府深造,絕大多數(shù)人都會在學成后風光歸國。但阿倍仲麻呂卻完成了更高難度動作:不但克服語言障礙,在國子監(jiān)里學得出類拔萃,更在唐朝人號稱“五十少進士”的進士考試里一躍登第,小小的轟動了國子監(jiān)一把。
這也就意味著,阿倍仲麻呂不但有著過人的天賦,更以極快的速度,融入了大唐的文化中。因為要想拿下唐朝的進士功名,絕非學會中國話甚至會寫詩文就能辦到,更要對唐朝的政務民生有著透徹的了解。而如此高難度等級,阿倍仲麻呂竟能做到,絕對學霸等級。
幾次精彩表現(xiàn)后,這位來自日本的留學生,名氣也在長安傳開。而與他一身才學同樣精彩的,更有他叫人佩服的高情商。作為一個來自老少邊窮國家的留學生,在語言不通學問有限的慘淡起點上,阿倍仲麻呂多年如一日辛苦打拼,終于成功融入了唐朝的主流社交圈子,特別是中了進士后,他順利在唐朝政府里找到了工作,先給太子李瑛做過“司經(jīng)局校書”,又做過“門下省左補闕”,且很快收獲了好人緣,和好些大唐同僚成了好友。
如果說外國人在大唐做官,放當時還不算稀罕事,那么聰明熱情的阿倍仲麻呂,卻是更進一步,何止在官場上站住腳?人家在長安的文化圈里都混的風生水起。對唐朝的音樂書法詩歌,都是積極涉獵。且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長安城的大型文化活動場合里,與盛唐時代李白王維等大詩人經(jīng)常詩文唱和。而且必須說的是,他的詩文水平也絕對不低,就看他寫給李白的一首:“卅年長安住,歸不到蓬壺。一片望鄉(xiāng)情,盡付水天處。”著實滿滿深情。
更多>>(接下文評論)
留唐學生晁衡(即阿陪仲麻呂)是在中日文化交流中作出過杰出貢獻的代表人物之一。善詩文,任唐御史中丞。與李白關系密切?;貒鴷r誤傳遇難,李白作《哭晁卿衡》,后返回長安。晁衡:留唐任職,一住54年阿倍仲麻呂(698—770)是中日友好關系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中國名字叫晁衡。唐玄宗開元五年(717年),晁衡因漢文修養(yǎng)良好而被選為遣唐留學生,當時他還不滿20歲。入唐以后,他的學識和品行,很快受到唐朝皇帝和學界的贊賞,先后任校書、左補闕、秘書監(jiān)、左散騎常侍和鎮(zhèn)南都護等職。秘書監(jiān)相當于國家圖書館館長,左散騎常侍是從三品,可見他很受唐朝的重用。晁衡和唐朝著名詩人王維、李白、儲光羲等都有過親密交往。儲光羲對他十分贊賞,曾寫詩《洛中貽朝校書衡》相贈。晁衡曾經(jīng)送給李白一件日本裘,李白很受感動。天寶十三年(753年),晁衡想隨“遣唐使”回國探親,唐玄宗許之,并且命他為回訪使者。他和遣唐大使藤原清河等,共乘一舟回國,途中遭遇風暴,李白誤聞晁衡在歸日本時翻船遇難,非常悲痛,寫下了著名的《哭晁卿衡》一首,情意深厚:“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沉碧海,白云愁色滿蒼梧。”成為中日友誼史上傳誦千年的名作。晁衡后來東渡失敗,輾轉漂泊后又回到長安,繼續(xù)在唐朝任職,直至大歷五年(770年)以73歲高齡在長安逝世。晁衡在中國生活、工作長達54年之久,為中日友好事業(yè)做出了杰出貢獻。日本人民為其在東京的護國寺建了雕像和紀念堂。
法顯是我國最早去印度取經(jīng)的僧人。東晉人,俗姓龔,平陽人,有兄三人,均在幼年夭亡。他生下后,父擔心他亦難留世,在他三歲時,寄一老和尚度為沙彌。誰知回家后得病,延醫(yī)無效,命在垂危。父急忙將他再送寺院,在老和尚的細心照料下,病竟好了!從此其父不敢領回。母親思兒殷切,常至寺院探望。
法顯十歲喪父。叔父憫其母寡獨無依,強令他還俗。他說:“我是父親一再送到寺院的,現(xiàn)在我正在學道稍有長進之時,怎可半途而廢呢?以后我常回家探望母親就是了?!笔甯皋植贿^他,只得作罷。幾年后,母親也死了,他回家料理好喪事,即歸寺院。
他的師父農禪并重,全寺僧人種了百十畝稻田。一次與同修數(shù)十人在田間割稻,突然來了不少饑民搶奪稻谷,眾沙彌阻止,惟有法顯和顏悅色地對饑民道:“你們大概是外地逃荒來的吧?想必餓極了,你們盡管取吧?!北婐嚸駥@小沙彌感激不盡。
沙彌們傍晚回去稟告,師父非但沒有責備法顯,反而嘉獎他做得對。師父說:“出家人應以慈悲喜舍為本,急人所急。”
法顯在二十歲時受具足戒。由于他修學精勤,已深解不少經(jīng)論,行為舉止,也十分嚴肅。那時佛教初傳東土,佛教經(jīng)律論還非常缺少,他深感不足,他想:西域僧人既能千山萬水來我國傳道,難道我們就不能去天竺求法嗎?他將想法告明師父,師父極為鼓勵,說:“一個年輕比丘應該有一番大作為,要為弘法利生作出貢獻?!狈@異常高興,就說服了同學多人,立下誓愿,于晉朝隆安三年,在長安出發(fā)了。師父為他們親自送行,激動地說:“我很羨慕你們,遺憾的是我年紀老了,不能與你們同行;愿你們一路保重,不到靈山,決不歸返!”
法顯一行肩背干糧、水囊,往西進發(fā)。橫渡流沙河時,他們跋涉在無邊無際的荒漠上,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四顧茫茫,有時不知所處方向。他們餓了,稍稍吃些干糧;渴了,尋找有積水的地方喝個飽,并灌滿水皮囊晚上不能趕路,便躺在沙地上,仰望星星。每天看著日出日落辨別方向,一路上循著人骸、獸骨作為路標,時常遇到熱風撲面,飛沙襲人,把半個身子埋在沙里;但他們不怕苦,不退縮,終于渡過了大沙漠。
到了蔥嶺,只見白皚皚一片高低起伏的山峰。原來這里冬夏積雪,成了銀色的冰雪世界。尤其是山高路滑,極難行走;有時峭壁千仞,連鷹隼也難飛過。幸虧山上還有前人鑿的梯道小路,還可勉強通行。遇到兩峰之間,更有艱險的索橋,要大膽地攀著懸索過去。若不小心,就會跌入萬丈深淵,底下是冰雪融化的滾滾激流。一路上梯道不計其數(shù),索橋也有數(shù)十處。至此,法顯的四、五個同伴,有的在過沙漠時畏難地回去了,有的在大荒漠得病死了,有一個在過索橋時跌入萬丈深谷了,只有一個名叫慧景的師弟還跟著他。但是慧景這時也累病了。
1.誰有日本戰(zhàn)國名人的詩句織田信長 人生五十年,與天地長久相較,如夢又似幻;一度得生者,豈有不滅者乎(人生五十年 與天下長久相較 如夢又似幻 )
上杉謙信 一世榮華一杯酒 年月就在一醉間 歲月如同夢一般
豐臣秀吉 隨露珠凋零 隨露珠消逝 此即吾身 灘波的往事 宛如夢中之夢
武田勝賴 朦朧羞月猶遮面 微光輕灑薄云間 清澄之空映山西 吾心亦然
北條氏政 莫恨清風輕拂手 春往秋來滿山紅
島津義久 汲盡世間米糧水 劫盡取竭迎涅盤
島津義弘 春花飄零秋葉落 關隘道上人消逝
北條氏照 生于天地清凈土 瀟灑歸去自來處
今川氏真 悔恨羨慕全不知 唯嘆滄海變桑田
筒井順慶 今非昔井水無影 猶記杉葉水面游
島津歲久 莫問身疫魂歸處 自古云蹤無人曉
吉川經(jīng)家 武家世傳梓弓寶 相得益滅亦同盡
大谷吉繼 前世因緣后世果 輾轉六道輪回見 稍候吾至莫心急 先行后進必相見
平冢為廣 悠浮載沉武人生 衛(wèi)名保譽舍吾身 且問人間何為貴 笑看曇花
齊藤利三 仲夏夜露命苦短 消身逝影朝陽見 吾命亦然
清水宗治 奕奕凜然赴黃泉 武士名留高松苔
佐久間勝政 吾人大志胸中懷 浮沉渡世愿難成 吾歸矣
佐佐成政 惡念妄想心中藏 鐵缽之袋破今時
蒲生氏鄉(xiāng) 胭脂舞空櫻嘆早 不假春風輕拂袖 春山之嵐莫催促 早凋盡落自歸去
陶晴賢 莫論勝敗跡,人我暫時情。 一物不生地,山寒海水清
游戲中被斬則是 破滅至惜恨無用 路顛途簸如此身 順逆境自歸塵土 毅然決然
長野業(yè)盛 春風陣陣吹,梅花櫻花絮絮落,四下紛飛矣,徒有城名垂青史,嗚呼箕輪鄉(xiāng)
明智光秀 順逆無二門,五十五年夢。大道澈心源,覺來歸一心 (革新中被斬則是 不識吾者言無諱 聲名不惜為吾道)
柴田勝家 人生如似夏夜夢 輕嘆聲歲月即誓 欲送功名上九宵 凡人奇愿寄杜鵑
宇多喜秀家 遠山天際月依舊 唯嘆已非昔顏矣
別所長治 怨憎仇恨九宵外 一夫就義眾人生
朝倉義景 屢敗再戰(zhàn)誓不屈 無我無他渡今生 四大本空
大內義長 風輕云止水明鏡 唯嘆時至花舞空 千愁萬恨于胸涌 不如歸矣
2.日本都有哪些名人名言●駱駝、獅子與嬰兒 人的成長分三階段,一是首先要做駱駝,跋涉于沙漠,一時見不到綠洲,被枯燥與寂寞所環(huán)繞,但仍忍耐不屈地一步步地走下去,最終提高了能力,培養(yǎng)了意志,在風暴烈日的考驗下,增長了風聞。
這是一種修煉,是形成“人格”特征,到達創(chuàng)造境界的首要步驟。其二,去做獅子。
勇猛無畏的動物之王充滿了激情與勇氣,在與權威與傳統(tǒng)的抗爭中,不屈不撓,樂于迎戰(zhàn),更敢于挑戰(zhàn)。獅子的勇敢是創(chuàng)造者必要的內心特征。
其三,回復于嬰兒。人出世伊始,雙目惺松,以莫名的天真觀察世界。
這時他兼有駱駝的忍耐與獅子的勇猛,又平添嬰兒的好奇及對新鮮事物追逐探索的興趣,“個性”的創(chuàng)造性油然而生。世界上一切真正的獨具個性的創(chuàng)造者,他們都是駱駝、獅子與女兒的合體變身。
---------------------- 梅原猛(1925~)日本哲學評論家。1948年京都大學文學部畢業(yè)。
先后任教于立命館大學、京都市立藝術大學,及藝術大學校長。主要論著有佛像—心與形、地獄的思想、佛教的思想—不安與欣求(中國凈土)、日本與東洋文化等。
有著作《地獄的理想》、《諸神流竄——論日本古事記>》。梅原猛曾將自己的生命劃分為三個階段:20到35歲是駱駝時代,35到45是雄師時代,45到54是兒童時代。
[A-ID:1124] 斷牙 さん (未注冊) 日期:2008年01月08日 標題:池田大作 內容: ●池田大作:“……中國對于日本是文化大恩國,日本的軍國主義者不報此大恩,反而用軍靴踐踏,這是永世都不能忘記的歷史事實。此罪是贖不完的!” “自己該干的事,要傾注全部能力,全部熱情,只有如此才是對未來人類負責的態(tài)度?!?/p>
“家庭是心靈惟一的綠洲和安憩之地?!?“珍惜點點余裕,懷一顆朝露似的爽朗詩心,在風光霽月的心境中度過一生。”
“墨子的愛比孔子的愛更為現(xiàn)代人所需要?!?“在中國佛教的各宗派中,我心靈上最接近般若宗?!?/p>
---------------- 池田大作((1928~)是日本創(chuàng)價學會名譽會長、國際創(chuàng)價學會會長,被譽為世界著名的佛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作家、桂冠詩人、攝影家、國際人道主義者。池田先生是日本公明黨創(chuàng)始人,也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A-ID:1146] 松江一刀齋 さん (未注冊) 日期:2008年01月10日 標題:Re: 【專帖】日本名人名言 內容: 三島由紀夫:在我的難以療愈的觀念里,老年永遠丑陋,青年永遠美麗。老年的智慧永遠迷蒙,青年的行動永遠透徹。
所以,越活越差,人生終歸是倒栽蔥的墜落。------------- 三島由紀夫,日本戰(zhàn)后文學大師,代表作《金閣寺》、《潮騷》等。
[A-ID:1147] 松江一刀齋 さん (未注冊) 日期:2008年01月10日 標題:Re: 【專帖】日本名人名言 內容: 三島由紀夫:在我的難以療愈的觀念里,老年永遠丑陋,青年永遠美麗。老年的智慧永遠迷蒙,青年的行動永遠透徹。
所以,越活越差,人生終歸是倒栽蔥的墜落。------------- 三島由紀夫,日本戰(zhàn)后文學大師,代表作《金閣寺》、《潮騷》等。
[A-ID:1161] 革革笑 さん (未注冊) 日期:2008年01月10日 標題:Re: 【專帖】日本名人名言 內容: 川端康成:1、美,一旦在這個世界上表現(xiàn)持來就不會泯滅。2、歷史化為無形,卻留下藝術的美。
3、看到雪的美,看到月的美,也就是四季時節(jié)的美而有所省悟時,當自己由于那種美而獲得幸福時,就會強烈地想念自己的知心朋友,但愿他們共同分享這份快樂。----------------- 川端康成,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近代最能代表日本的作家 [A-ID:1184] mh-wangzi さん (未注冊) 日期:2008年01月12日 標題:Re: 【專帖】日本名人名言 內容: 手冢治蟲:相信別人,更要一百倍地相信自己。
人を信じよ、しかしその百倍も自らを信じよ。---------- 手冢治蟲,大家都知道的漫畫家 [A-ID:1279] 江湖夜雨 さん (未注冊) 日期:2008年01月17日 標題:Re: 【專帖】日本名人名言 內容: 沙從手指間沙啦沙啦地滑落,而后不留任何感觸。
恍惚有一滴水珠落下來,打濕了懸空張開的手指:是我的淚。------------ 日本著名小說家 安部公房,作品深受西方的現(xiàn)代主義影響,有“日本的卡夫卡”之稱。
[A-ID:1369] 多多 さん (未注冊) 日期:2008年01月23日 標題:Re: 【專帖】日本名人名言 內容: 宮崎駿在說到“龍貓”這部動畫時說:關于龍貓的設計,不是一開始就先有形象,而是有種好像就在身邊的感覺,也許是在心中或者在黑暗中,這種感覺不是只有害怕,應該會產生緊張心跳、詭異、或者一剎那之間的愉悅,或者興奮期待的連鎖反應,像詭異這種感覺,小朋友就很喜歡,不只是花、蝴蝶之類的才是美好,玻璃瓶、一塊積木同樣都是小朋友世界的一部份。在我們身旁的確有不可思議的東西存在,雖然不知道是存在什么,但是這種感覺是創(chuàng)造出龍貓非常重要的關鍵,設計成那樣只是想給這種感覺一個外型而已。
(相比,有的創(chuàng)作者想得真夠簡單啊,以為小孩子們只會喜歡花草、彩虹。對于不可思議的事情,無神論的導演就你一群白癡)---------------------------------------- 宮崎駿就不用介紹了吧:) [A-ID:1674] 斷牙 さん (未注冊) 日期:2008年02月04日 標題:Re: 【專帖】日本名人名言 內容: 井上廈:讓困難的事情。
3.日本人名人名句1. 人を信じよ、しかしその百倍も自らを信じよ。 ——手冢治蟲
相信別人,更要一百倍地相信自己。
2.人生はいつもいつも第一志望ばかりを歩けるものではありません。そして、必ずしも、第一志望の道を歩くことだけが、自分にとって最良と言えないことだってあるのです。 ——渡辺和子
人并不總能按第一志愿行走。而且,第一志愿并不一定對自己是最好的。
3.人間が人間として生きていくのに一番大切なのは、頭の良し悪しではなく、心の良し悪しだ。 ——中村天風
人作為人存在時,最重要的不是頭腦的好壞,而是心地的好壞。
4.人間っていうのは、いい時にはみんないい人なんだよ。最悪の狀態(tài)の時にその人の本質が問われるんだ。 ——前原滋子
人,在境況好時都是好人,在境況惡劣時才能考驗人的本質。
5.人間の優(yōu)劣は、他者との比較で決めるものではなく、自分自身の中で決定されるもの。 伊東浩司
人的優(yōu)劣,不是通過和他人比較獲得的,而是由自身決定的。
6.多數(shù)に追隨すれば必ず自分を見失う。孤獨を恐れず、したいことを続けるしかない。 ——安藤忠雄
追隨多數(shù)必然迷失自己。只能不怕孤獨,繼續(xù)自己想做的。()
7.世の中に失敗というものはない。チャレンジしているうちは失敗はない。あきらめた時が失敗である。 ——稲盛和夫
世上沒有所謂的失敗。挑戰(zhàn)時沒有失敗,放棄時才是失敗。
8.持てる力を一點に集中させれば、必ず穴があく。 ——鬼冢喜八郎
集中力量攻一點,必能開洞。
9.真剣にやると、知恵が出る。中途半端にやると、愚癡が出る。いい加減にやると、言い訳しか出てこない。 ——大脇唯眞
認真做,出聰明;半途而廢,出抱怨;馬虎做,只出借口。
10.人生に夢があるのではなく、夢が人生をつくるのです。——宇津木 妙子
不是人生中有夢想;是夢想造就了人生。
11.成功している人はみな、途中であまり道を変えていない。いろんな困難があっても志を失わず、最后までや り遂げた人が概して成功している。 ——松下幸之助
成功者很少中途改變方向。不管碰到什么困難,堅持到最后的人多能成功。
12.天は人の上に人を造らず、人の下に人を造らず。 ——福沢諭吉
上天不會造人上人,也不會造人下人。
13.人は生まれながらにして貴賤貧富の別なし。ただ學問を勤めて物事をよく知る者は貴人となり富人となり、無學なる者は貧人となり下人となるなり。 ——福沢諭吉
人生來并沒有富貴貧賤之分。但是作學問通曉諸事者則將成為貴人,富人;不學無術者則將成為貧下人。
14 .読書は學問の術なり、學問は事をなすの術なり。 ——福沢諭吉
讀書是做學問的方法,而做學問又是成大事。
4.推薦幾部關于日本著名作家寫的詩歌夏目漱石(なつめ そうせき,Natsume Souseki)
(1867~1916)
日本近代作家。
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稱為“國民大作家”。他對東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詣,既是英文學者,又精擅俳句、漢詩和書法。寫作小說時他擅長運用對句、迭句、幽默的語言和新穎的形式。他對個人心理的精確細微的描寫開了后世私小說的風氣之先。他的門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龍之介也曾受他提攜。我是貓(吾輩は貓である)——1905年
哥兒(坊っちゃん)——1906年
虞美人草——1907年
三四郎——1908年
從此以后(それから)——1909年
門——1910年
過了春分時節(jié)——1912年
行人——1912年
心(こころ)——1914年
道草——1915年
明暗——1916年,遺作
作品集
漾虛集——1906年
夢十夜——短篇作品集
5.誰知道日本有沒有什么著名的詩醉歌你我相逢在異域的旅途權作一雙闊別的知音我滿眼醉意,將袖中的詩稿呈給你這清醒的人兒青春的生命是未逝的一瞬快樂的春天更容易老盡誰不珍惜自身之寶?一如你臉上那健康的紅潤你眉梢郁結著憂愁你眼眶淚珠兒盈盈那緊緊鉗閉的嘴角只無聲地嘆氣唉聲不要提起荒寂的道途不要赴往陌生的旅程與其作無謂的嘆息來呀,何不對著美酒灑淚敘情混沌的春日無一絲光輝孤寂的心緒也片刻不寧在這人世悲哀的智慧中我倆是衰老的旅途之人啊,快在心中點燃春天的燭火照亮那青春的生命不要等韶華虛度,百花飄零不要悲傷呀,珍重你身你目不旁視,踽踽獨行可哪兒有你去往的前程對著這琴花美酒停下吧,旅途之人! 武繼平 沈治鳴譯。
6.日本歷史上名人的辭世詩有哪些織田信長
人間五十年,去事恍如夢幻;天下之內,豈有長生不滅者。
德川家康
人生有如負重致遠,不可急躁;以不自由為常,則不覺不足;心生欲望之時,(應)當回顧貧困之日,方可無事長久。
明智光秀
順逆無二道,大道貫心源;五十五年夢,醒時歸一眠。
足利義輝
梅雨如露亦如淚,杜鵑載吾名至云。
尼子勝久
決斷渡都之路差之千里,歷經(jīng)四方終歸故鄉(xiāng)。
毛利元就
求得知己便如遲開的櫻花,尚存昨日春天的花香。無夜月入鷲山,令吾名至云高處。
天野隆良
不來不去、無死無生,今日無云萬里晴,月上峰頂格外明。
石田三成
吾身就如筑摩江蘆間點點燈火,隨之消逝而去。
上杉謙信
極樂地獄之端必有光明,云霧皆散盡而心中唯有明月。
四十九年繁華一夢,榮花一期酒一盅。
大內晴持
此身如云般離開大內(國名),卻終化為出云灣的海草屑末。
大內義隆
漂浮無停難留吾名,恨世間之暗波(??),終徹悟勝敗皆不過朝露電光,一逝即過。
大內義長
怨艾悄然而生,發(fā)覺時,化恨成嵐催得花盡散。
大嶋澄月
吾身就似被隱云所暫遮的清月,(至此地步)已無一絲光芒。
太田隆通
秋風不至深山處,殘葉(楓葉)亦終將散去。
大谷吉継
乃注定在此六歧路,恭候遲早將來之日
岡部隆豊
白露消逝秋名殆去,惟獨末松受殘風。
岡谷隆秀
此身時去時還,跨清風渡水,唯明月仍在天際。
小幡義実
吞寶劍棄名弓,只觀得這一陣清風。
垣并房清
莫論勝敗功績,人情皆一時,此地不產一物,惟有山寒海水清。
蒲生氏郷
時之有限花吹散,此心歸于春山風。
黒田孝高
不敘往事先去探路(下黃泉),若是往后你迷路了就交給我吧。
(不明白,這人這么NB為什么這么寫。難道是真的看開生死了?)
斎藤利三
吾命如夕露,不待天明而見朝日之山丘,便于短夜消逝。
島津歳久
此身掩于蓑衣中,吾神悄然而登至白云之上。
清水宗治
浮沉亂世身已去;惟有此名,永留高松之苔。
(這個感人!為了救全城(高松城)將士甘愿切腹,卻只求留名青苔。境界?。?/p>
陶晴賢
何惜何怨溯本求原,天命注定在此身中。
伊達政宗
心中明月當空無絲云,照盡浮屠世間黑暗。
豊臣秀吉
吾生如朝露之夢幻,逝如飄渺之風;憶大阪十數(shù)載風云,宛如夢中之夢。
(對他的生涯來說,這才是真正的概括吶)
豊臣秀次
如吾心觀不盡花月,于塵世不留半點浮思。
長野業(yè)盛
春風吹得櫻梅散盡,惟留吾名至箕輪山中。
別所友之
一生寄命梓弓,一無所有徒虛名留世。
北條氏照
生于天地之清澈,歸于本愿之清澄。
細川玉子
別離時才方知這世間,花亦花,人亦人。
千利休
攜吾所得此具太刀,于此刻拋向天際。
都是日本戰(zhàn)國時代的,望見諒!
7.求日本的著名,偉大詩人詳細介紹茨木田葉子,日本當今的現(xiàn)代詩壇,谷川俊太郎和她的詩是最暢銷的。但是她的作品我都是網(wǎng)上看的,她的資料不明。
菊井龍工步其實不算是著名的,至少他在日本的地位不是宗師級的。我認為他的作品過于清新,所以不符合我們中國的讀詩人。他的資料就更沒有出現(xiàn)在網(wǎng)上了。
至于巖井俊二是一個導演~~可以算作家,寫過幾本書。其最著名作品是《情書》(書和電影一樣)。詳細資料我就不復制了,想了解他的話,可以看《情書》這部作品。
谷川俊太郎“生命”、“生活”和“人性”是谷川俊太郎抒寫的主題。他的詩作,語言簡練、干凈、純粹,尤其是近年的禪意與空靈,透出一種感性的東方智慧。在戰(zhàn)后崛起的日本當代詩人當中獨樹一幟,被譽為日本現(xiàn)代詩歌旗手。
8.李白關于日本人的古詩(不是罵人的那首)唐代詩人李白關于日本人的古詩是:《哭晁卿衡》,原文如下: 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沉碧海,白云愁色滿蒼梧。 譯文: 日本友人晁衡卿,辭別長安回家鄉(xiāng),乘坐帆船遠去東方回蓬萊群島。
晁卿如同明月沉大海一去不返,思念你的心情如同蒼白的云彩籠罩著云臺山。擴展資料: 此詩當作于唐玄宗天寶十二載(753年)或十三載(754年)。
詹福瑞等《李白詩全譯》:“此詩作于天寶十二載?!庇糍t皓《李白選集》:“此詩乃天寶十三載春夏間在廣陵(今江蘇揚州)遇見魏顥,聞晁衡歸國時遇暴風失事的消息后所作。”
中日兩國早在西漢時期就有交往,到唐代形成了文化交流的高潮。據(jù)史書記載,日本派來中國的遣唐使不下十三次,每次都隨帶遣唐學生(留學生)多人來中國學習。
晁衡就是隨第九次遣唐使來中國的日本學生。 晁衡于唐玄宗開元五年(717年)來到中國求學,改姓名為晁衡。
卒業(yè)后長期留居中國,歷任司經(jīng)局校書、左拾遺、左補闕、左散騎常侍、安南都護等職。在此期間,他與當時著名的文士廣泛交往,與李白、王維、儲光羲等都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天寶十二載(753年)冬,任秘書監(jiān)兼衛(wèi)尉卿,以唐朝使者的身份隨日本訪華的使者藤原清河等人分乘四船回國,在琉球附近遇風暴,與其他船只失去聯(lián)系。當時誤傳晁衡遇難,其實他漂流到安南驩州(治所在今越南榮市)一帶,遇海盜。
同船死者一百七十余人,獨晁衡與藤原于天寶十四載(755年)輾轉回到長安。當時誤傳晁衡已溺死,李白便寫下這首詩來悼念他。
《哭晁卿衡》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得聞日本友人晁衡回祖國航海途中沉船并誤傳已溺死后而寫下的一首詩。 此詩雖因誤傳噩耗而作,但真實深摯地表達了詩人失去好友的悲痛,表現(xiàn)了兩人超越國籍的真摯感情。
全詩通過幾個短促的鏡頭來寄托哀思,言辭頗多象征、隱喻,哀其人而不忍書其事,沉痛而不呆滯,結句尤其余韻悠長。 參考資料資料來源:-哭晁卿衡。
9.關于日本武將辭世詩身如朝露:你把頭一句聯(lián)系上最后一句,最后一句的“夢”就是整首詩的含義。
人生如夢,最輝煌如同興建大阪城,自己(豐臣秀吉)終會如同朝露消逝。-上杉謙信絕世辭:這詩是他老人家中風之后清醒時間寫的,這首就是他本人的絕世辭。
人有回光返照的時候..至于這首詩的解釋,應該和他一生“為正義而戰(zhàn)”有關吧,但具體解釋不到..-明智光秀:忠臣奸臣沒區(qū)別(?),一樣是為了天下人民。大道應該是指他謀反信長是為了不再讓天下所有人受到信長的殘暴統(tǒng)治,為此他認為是“大道”,是有道理的。
-上杉謙信的詩:霜滿軍營秋氣清,數(shù)行過雁月三更。越山并得能州景,遮莫家鄉(xiāng)憶遠征。
(圍攻能登時作)。
1、原文
《哭晁卿衡》
李白〔唐代〕
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沉碧海,白云愁色滿蒼梧。
2、翻譯
日本友人晁衡卿,辭別長安回家鄉(xiāng),乘坐帆船遠去東方回蓬萊群島。晁卿如同明月沉大海一去不返,思念你的心情如同蒼白的云彩籠罩著云臺山。
3、注釋
晁卿衡:即晁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呂(又作安陪仲麻呂),《舊唐書·東夷·日本國傳》音譯作仲滿。公元717年(日本靈龜二年,唐開元五年),來中國求學。改姓名為朝衡。朝通“晁”。卿:尊稱。
帝都:指唐朝京城長安。
蓬壺:指蓬萊、方壺,都是神話傳說中東方大海上的仙山。此指晁衡在東海中航行。
明月:喻品德高潔才華出眾之士,一說是月明珠,此喻晁衡。沉碧海:指溺死海中。
白云:據(jù)說有白云出自蒼梧入大梁。蒼梧:本指九嶷山,此指傳說中東北海中的郁州山(郁洲山)。相傳郁州山自蒼梧飛來,故亦稱蒼梧(見《一統(tǒng)志》)。此句意謂:悲愁的云霧籠罩著大海和蒼梧山。
4、賞析
李白在這首詩中,把友人逝去、自己極度悲痛的感情用優(yōu)美的比喻和豐富的聯(lián)想,表達得含蓄、豐富而又不落俗套,體現(xiàn)了非凡的藝術才能。李白的詩歌素有清新自然、浪漫飄逸的特色,在這首短詩中,讀者也能體味到他所特有的風格。雖是悼詩,卻是寄哀情于景物,借景物以抒哀情,顯得自然而又瀟灑。李白用“明月”比喻晁衡品德非常純凈;用“白云愁色”表明他對晁衡的仙去極度悲痛。他與晁衡的友誼,不僅是盛唐文壇的佳話,也是中日兩國人民友好交往歷史的美好一頁。
哭晁卿衡翻譯如下:? ? ? ? ? ? ?
哭晁卿衡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沉碧海,白云愁色滿蒼梧。
譯文 注釋
日本友人晁衡卿,辭別長安回家鄉(xiāng),乘坐帆船遠去東方回蓬萊群島。晁卿如同明月沉大海一去不返,思念你的心情如同蒼白的云彩籠罩著云臺山。
晁卿衡:即晁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呂(又作安陪仲麻呂),《舊唐書東夷日本國傳》音譯作仲滿。公元年(日本靈龜二年,唐開元五年),來中國求學。改姓名為朝衡。朝通晁。
卿:尊稱。
帝都:指唐朝京城長安。
蓬壺:指蓬萊、方壺,都是神話傳說中東方大海上的仙山。此指晁衡在東海中航行。
明月:喻品德高潔才華出眾之士,一說是月明珠,此喻晁衡。
沉碧海:指溺死海中。
白云:據(jù)說有白云出自蒼梧入大梁。
蒼梧:本指九嶷山,此指傳說中東北海中的郁州山(郁洲山)。相傳郁州山自蒼梧飛來,故亦稱蒼梧(見《一統(tǒng)志》)。
此句意謂:悲愁的云霧籠罩著大海和蒼梧山。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674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