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的《大清律》,將謀反罪列為“十惡”之首,懲罰方式極為殘酷,大逆共謀者,不分首犯、從犯,一律凌遲處死。清廷對被俘太平天國將士的處置,多使用慘絕人寰的酷刑方式,如凌遲、剖腹、摘心、剝皮、剜目、梟首等,無所不用其極。在太平天國戰(zhàn)爭史上,清廷虐殺太平軍戰(zhàn)俘的暴行,俯拾皆是。
凌遲梟首
太平軍與清軍交戰(zhàn)時被俘虜?shù)膶⑹?,清廷除了收降、遣散外,對那些被視為“罪大惡極”的被俘人員,處理方式就是凌遲處死,梟首示眾,其手段殘忍令人發(fā)指。
太平天國起義之初,清廷殘殺太平軍俘虜?shù)默F(xiàn)象就十分盛行。如1851年10月3日,欽差大臣賽尚阿奏報,在廣西藤縣華錦村俘虜“長發(fā)逆匪沈承章,訊稱系劉大人差來探聽官軍消息。復(fù)加研訊,該匪堅不吐實,且口出悖逆之言,當即凌遲處死”。又如12月12日,在廣西貴縣郭南里地方,生俘會首何名科。何“攻城戕官,罪大惡極”,經(jīng)短暫提訊后,“即于該縣地方就地凌遲處死”。1852年1月14日,湖南巡撫駱秉章奏報,于湖南宜章縣擒獲義軍女將王蕭氏,其“戕害官弁四員,兵丁多名,實屬罪大惡極”,訊明后,將王蕭氏凌遲處死。在活剮后,清廷仍不解恨,復(fù)以“王蕭氏雖系婦女,惟系元惡巨憝”為由,下令“剉尸戳尸”梟示。1853年11月,福建小刀會首領(lǐng)黃德美、黃光著、黃光揚于廈門失陷后,躲藏在石兜家鄉(xiāng)。清廷嚴緝,不幸被捕獲,押解至廈門,遭“凌遲斬梟”。1853年12月3日,福建巡撫王懿德奏報,于龍溪縣石碼鎮(zhèn)抓獲潛藏之上海小刀會首領(lǐng)李咸池。清廷以李咸池“膽敢起意謀逆,糾集多人,攻陷城池,戕官劫庫,”之罪名,于審訊后,“即將該逆押赴市曹,遵照定律,凌遲處死,傳首示眾,以快人心”。
太平軍北伐作戰(zhàn)中,于1853年11月在直隸博野縣被捕的太平軍密探僧人寶戰(zhàn)龍,其“追殺吉林官兵一名,受引路官偽職?!藓俦锊蝗菡D”,審訊后,“將該犯凌遲處死,梟首示眾?!保ā豆鹆甲嗾邸罚?854年5月在直隸被清軍活捉的饒陽縣唱戲人王沛山,其“用竹槍扎死戴金頂穿紅邊青馬褂官人一個,訊明后,凌遲處死,梟首示眾”。又如在京城抓獲新樂縣回民馬二雪,其“戕官,并點炮轟傷數(shù)十人,又刀砍二、三十人,罪不容誅,馬二雪應(yīng)以凌遲處死,梟首示眾”。(《聯(lián)順奏折》)
1855年2月18日,在東西連鎮(zhèn),林鳳祥部將四川人蕭風山、安徽人鐘有年帶領(lǐng)水手九十一人出降。僧格林沁傳令:除年老及十五歲以下幼孩準收外,其余一概不赦。怒責蕭風山等“系與林逆同惡相濟之犯”,“當即凌遲處死,伴賊九十一名全行正法”。(《僧格林沁奏折》)
1855年3月11日,被解送到滄州的北伐軍總制江玉遵、蕭在人、李開蘭、吉金祥,軍帥楊吉、師帥楊文清等三十四人,遭僧格林沁在圍堤上祭饗陣亡將領(lǐng)兵勇,“復(fù)因滄州被難尤烈,奴才于生擒逆犯內(nèi),訊有偽職者,選出三十余名,交伊勒東阿、玉明囚解,順赴該處正法致祭,以慰忠魂”。被俘一眾在紅孩口處被凌遲處死,梟首示眾。
1855年5月31日,僧格林沁攻陷馮官屯后,將“其被擒收錄,復(fù)投賊巢之偽土將軍劉子明一犯,情罪尤重,當即凌遲處死”。并將北伐主帥李開芳部下“受有偽職之逆犯黃懿端、謝金生,凌遲梟示”。
太平天國定鼎天京,建立了與清廷對峙的政權(quán)后,舉國震動。清廷對起義軍進行瘋狂的報復(fù)變本加厲,更加滅絕人性地殘殺太平軍將士。面對兇殘至極的敵人,天國將士們慷慨赴死。
1853年4月19日,欽差大臣向榮奏報,于天京七甕橋俘虜“穿大紅衣賊目偽總制陳姓”, 嚴訊后,“已被官兵臠割”。
1854年2月21日,清軍都司董玉龍在湖北孝感縣三汊鋪襲擊太平軍,“生擒長發(fā)賊三名,當即凌遲,梟首祭旗”。
1854年3月7日,湘軍徽州營參將文芳等攻破安徽祁門縣,“擒獲戌二王一名,訊明后,臠割示眾”。(《福濟、和春奏折》)
1854年4月1日,湖北漢陽太平軍過江,撲攻塘角清營。清軍嚴陣以待,擊退登陸的太平軍,俘虜戰(zhàn)士羅新胡一名。羅新胡“系首先上岸在塘角放火之賊”,當即凌遲處死。(《崇綸奏折》)
1854年4月18日,江西布政使陸元奏報,擒獲太平軍軍帥潘世莒及殷中杰、仉正、梅首枝、吳泳南等人,經(jīng)嚴訊后,“綁赴市曹,分別凌遲、處斬,”即行正法。
1854年6月7日,江南提督和春、安徽巡撫福濟猛攻安徽廬州府南門外太平軍營壘,生擒一名旅帥叫劉三元,從身上搜出“偽木印一顆,偽照一張,”經(jīng)嚴訊后,立即凌遲處死。(《和春、福濟奏折》)
1854年6月22日,江南軍在江蘇儀征縣俘獲運糧太平軍總制劉玉山等二十四名,其中劉玉山系“從賊數(shù)年,為賊挖掘地道,攻陷武昌、金陵,得受總制偽職,實屬罪大惡極,天網(wǎng)恢恢,俾伏誅殛,業(yè)于審明后即行凌遲處死,余犯悉行正法梟示”。(《琦善奏折》)
1854年8月9日,湘軍進犯江西靖安縣,于野豬港地方俘虜太平軍將領(lǐng)張輝林,被“解省訊明,凌遲處死”。
1854年8月25日,天京太平軍出洪武門、通濟門、雨花臺三路猛攻七橋甕,欽差大臣向榮力戰(zhàn)敗之,俘獲殿右丞相譚應(yīng)桂,經(jīng)“訊系湖南醴陵人,業(yè)已凌遲處死?!?/p>
1854年8月27日,太平軍船隊自天京下關(guān)上駛,為江南水師吳全美所截殺,損失慘重。經(jīng)“研訊生擒之賊,內(nèi)有偽頂天侯張顯一名,廣西人; 偽將軍陳墨林、殷文智二名,俱湖南人,并偽司馬魏正海暨賊目周得華等六名?!?jīng)錄取供詞即併各賊一百十一名,在船分別凌遲正法”。(《向榮奏折》)
1854年9月25日,欽差大臣向榮敗太平軍于天京通濟門外,俘太平軍多人,“內(nèi)有老長發(fā)二名,一系偽將軍王武,廣西永安州人;一系偽丞相溫阿丙,廣西武宣縣東鄉(xiāng)人,供認金田人伙起事不諱。起余黃衣賊目鄒啟新等十八名,亦俱供認偽檢點、侍衛(wèi)、總制各偽官,均系廣西、湖南之人,當經(jīng)一併凌遲梟示。余賊十三名,亦即正法”。(《向榮奏折》)
1854年11月11日,湘軍提督塔齊布攻陷湖北大冶縣,湘軍“各營生擒逆匪一百三十四名,僅予梟首不足恨,概令剜目、凌遲”。同日,湘軍道員羅澤南攻陷湖北興國州,俘獲太平天國育才官胡萬智,他是“賊中偽進士,力守州城,希圖再舉者。供詞狂悖,至死不悔,當即凌遲梟示?!庇帧安东@余匪二十余名,就地正法”。(《曾國藩奏稿》)
共5頁:12345下一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751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因”情節(jié)失實”清乾隆帝同意對284種···
下一篇: 林則徐之女林普晴血書乞師救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