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淳風是唐朝時期著名的天文學家、數(shù)學家,算命非常出名,一算一個準。那么,這樣的一個算命先生是如何算命的,他有何人生經歷?李淳風是怎么死的?
李淳風,男,中國唐朝時期岐山縣人,出生于公元602年,死于670年,享年68歲。李淳風,自幼聰慧好學,博覽群書,尤其精通天文、歷法、數(shù)學、陰陽學等,是唐朝時期著名的天文學、數(shù)學家,著有《周髀算經》、《古算十經》等書。據(jù)說《推背圖》也是李淳風與袁天罡所著。
公元602年,李淳風生于岐州雍(今陜西鳳翔縣),父親是李播,隋朝時曾任縣衙小吏,以秩卑不得志,棄官而為道士,頗有學問,自號黃冠子,注《老子》、撰方志圖十卷、《天文大象賦》等。因此,從小被譽為“神童”的李淳風在其父的影響下,博覽群書,尤鐘情于天文、地理、道學、陰陽之學,9歲便遠赴河南南坨山靜云觀拜至元道長為師。17歲回到家鄉(xiāng),經李世民的好友劉文靜推薦,成為李世民的謀士,參與了反隋興唐大起義。
618年,李淵稱帝封李世民為秦王,李淳風成為秦王府記室參軍。唐貞觀元年(627年),李淳風以將仕郎直入太史局。在置掌天文、地理、制歷、修史之職的太史局,李淳風如魚得水,充分展現(xiàn)其才智,鞠躬盡瘁40年。
李淳風是怎么死的?
有關異人的傳說,總會有一個不可回避的尷尬:人都是要死的。要怎么死,才不會打破神話?
高僧一般是坐化,好比那個掃地僧,“何立從東來,我向西方走”,念著偈子就斷氣了。也有極端一點的死法,如自f。號稱火中生蓮花,于酷熱地獄得清涼自在。這里頭就有作假的:一地方官員供養(yǎng)一僧,稱其德行高潔,法力無邊。怕牛皮露餡,筑一座高臺,宣揚僧人將于某日在臺上火化升天,對僧人則謊稱高臺下設有暗道出路,最終將這糊涂和尚活活燒死,借此博得民眾崇信與政治資本。
道家的傳說則更多。五斗米道,有兵解、水解、火解、杖解種種。刀砍謂之兵解,溺死謂之水解,其他以此類推。明明是死,卻要當作成仙,真正“死”要面子了。這其中還有所謂棺解,即傳奇小說中常見的,人死后,棺中無尸體,只剩發(fā)、履、冠帶之類。可信度多高?還是意會吧。
同樣的傳說也被后人附會在了李淳風身上。
有人說,李是被太宗皇帝鴆死,因為怕他泄露天機。帝王對于術數(shù),往往有一種又敬又怕的情結。一方面指望自己長生不老,江山萬年,另一方面又擔心別人知道了秘密,依樣畫個葫蘆,損及自己利益。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有異能者為我所用的時候固然好,倘若不能用,則必須除卻。孫策殺于吉,便是此類。
只是這個說法其實非常不靠譜。為什么呢?
史家的記載很簡單,“(淳風)以勞封昌樂縣男。奉詔與算博士梁述、助教王真儒等是正《五曹》、《孫子》等書,刊定注解,立于學官。撰《麟德歷》代《戊寅歷》,候者推最密。高宗總章三年(670),自秘閣郎中復為太史令,卒。”
生于公元602年,死于670年,封男爵,最終病死于太史令任上——這就是李淳風的真正歸宿。唐人平均壽命大約為50歲,李淳風壽數(shù)68,屬于比較長命的了。在他之前,公元649年,大他3歲的唐太宗李世民壽終正寢,正好50周歲。
死人是不會從墳里爬出來下藥的,所以傳說并不可信。自始至終,李淳風都在老老實實、勤勤懇懇地編書寫史搞科研,干著他太史令的差事,從太宗到高宗,兩朝元老,整整48年,直到鞠躬盡瘁。
天下初定無多,
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皇帝秘密召見了我們的太史令、預言家李淳風先生。李淳風坐在幽暗的室中,面對著曾天下無敵的李世民。
李淳風說:“不可。武姓女子為帝,乃天命,不可改。天命不絕此女,假如妄加行動,會傷害及無辜。而且,此女為皇帝,當在四十年后。到那時,她也老了,會仁慈一些。大唐朝王朝中途易姓,只是暫時的,此女人終不能徹底斷絕唐朝。但如果現(xiàn)在就尋找此女,捕而殺之,那么還會出現(xiàn)其他人篡奪李唐江山。而據(jù)我推算,新出現(xiàn)的人,會比那武姓女子更強力和兇狠,到那時您的后代恐怕就不會有遺留了。所以,相比較而言,留著武姓女子之命比現(xiàn)在殺了她更有利。”
李世民低頭不語。李世民最終采納了李淳風的建議。于是,在后宮一角戰(zhàn)栗的武則天得活了。
《龍嶺迷窟》中,講到了危機四伏陷阱叢生的李淳風墓。其中以周天八卦之術排布的墓穴設置,險象環(huán)生,稍不小心走錯一步就是死路一條,使得摸金一行人吃盡苦頭,差點是全軍覆沒。而歷史上的李淳風,是何許人也呢?與他同時期齊名并且共同引注而作《推背圖》的袁天罡,又流傳下來怎么樣的風云傳奇故事呢?
李唐皇室,對道教極為尊崇,唐太宗李世民更是尤為重視黃老之學。 而袁天罡和李淳風便是其中為唐太宗所重用的典范。 其二人在奇門之術上有很高造詣,受唐太宗之命,他們編纂《推背圖》,為大唐預測后世之國運,由于其中太過神秘,大多未曾解密而如今流傳于世。
那么,就讓我們撥開歷史云霧,走進盛唐時期,這兩位通天徹地大人物的傳奇生平。
一直被津津樂道的推背圖
(一)傳奇神算袁天罡
唐朝時期,著名的奇門玄學大家,便是太史李淳風,以及精通卦算的袁天罡。
袁天罡,以卜算卦術著稱,傳說其還在隋朝時期任縣令,算到隋朝不久將要滅亡,便早早辭官賦閑,躲過一劫。后因其卦算之名,傳遍四野,唐太宗尤其愛才,便將其收為謀士,為自己出謀劃策。
西游記中,有提到過一位掣肘神仙凡人的能人,便是袁守誠,他是袁天罡的叔叔。西游記中,他能得算天機,算出下雨的時辰毫數(shù)等等,卦術高深而神機妙算。 也從側面可以反映,袁天罡歷史之影響,后世的明朝吳承恩才借其歷史形象與家族之故事塑造了袁守誠通天之能的占卦能力。 而歷史上,袁天罡也曾官至欽天監(jiān)。
袁天罡影視形象
野史所載的袁天罡的趣事,是他曾受李世民所派遣,前往四川勘測龍脈。
他來到四川閬中,測算得所謂之王氣之象,已至西南,而閬中有大小之蟠龍山,其山勢猶如蛟龍盤臥,又有鳳凰山,外形如高舉鳳凰之首。兩山,似乎要成龍鳳之態(tài),袁天罡用奇門之法測得龍脈相合之處,找到地方后,袁天罡便立馬命人將大小蟠龍山結合部砍斷,有斷頸破龍脈之意,于龍脈之要沖處破之,也斷了其龍氣,使其不再衍生,如此保證李唐治下不出新天子。
袁天罡替唐太宗在四川用卦算測得新興龍脈,而后又用奇門之法斷龍脈,這當然是野史所記載,興許正史壓根不存在這等傳說的奇事。
另有野史所傳,唐高宗年間,袁天罡便受高宗和當時還是皇后的武則天去開拓興修東都洛陽,以奇門八卦之學,去堪輿洛陽的拓城方位等,以彰顯東都的威武和都城之姿。
而影視作品中,如電影《狄仁杰》系列中,《四大天王》的劇情中,便有武則天受袁天罡之蠱惑,有意圖登基之嫌,電視劇《神探狄仁杰》中,袁天罡更是為一大反派,策劃武則天遷都洛陽的大陰謀,意圖篡位。 動漫作品《畫江湖之不良人》中,袁天罡則成為替李世民試服長生不老藥的人,進而獲得了長生不老的能力,但是卻變得人不人鬼不鬼的一副模樣,同時雖為反派,但是卻是窮盡一生,盡全力希望唐昭宗之子李星云能夠復興唐朝。
動漫中的袁天罡形象
這一切都只是戲劇化的袁天罡形象,不可當真。 譬如說,狄仁杰系列中的袁天罡,其實不然,正史所記載,袁天罡早在公元六百三十四年左右便去世了,也就是唐太宗還在位時,袁天罡便已經去世,何來在唐高宗時期和武則天時期還存在撥弄風云的故事呢。所以,野史只能說是野史,戲劇只能說是戲劇,平日里樂呵樂呵就好了。
而袁天罡有真正歷史所記載且流傳下來的成就之一便是《推背圖》,以及詳細記述古時對于五行八卦等學識內容的著作《五行相書》。而《推背圖》卻是其流傳下來最為出名的著作。推背圖,乃是袁天罡與李淳風受唐太宗命,以卦算推演唐朝國運,所編纂的卦象結果的詳記書籍。
推演時,李淳風竟推算到唐朝兩千年后的命運,直到袁天罡推了推李淳風后背,李淳風才得以停止,袁天罡勸解李淳風說天機不可泄露,還是早早停歇,李淳風也才收手。而也因為這樣,他們卦算的每一象的詳細記注之書得名《推背圖》。
推背圖
(二)盛唐著名天文與氣象大家,太史李淳風
說到李淳風,他呢,最終是官至太史,是唐代著名的天文學家,易學家。也是精通卦算,對于唐代歷法天文氣象等,有過杰出貢獻。 他的留世著作《已巳占》,是世界氣象史的最早著作。同時,與袁天罡推演唐朝后兩千年之國運,存世《推背圖》。
李淳風最為杰出的成就,應當是對于氣象水文天文的造詣,其運用畢生之所學,改進了前代流傳下的算術方法,又改進兩晉時期的渾天儀,使得觀測天象更為詳細。唐朝時期,觀測天象,為預測災禍的一種方式,當時黃河常發(fā)水患,中原地區(qū)常鬧蝗災,所以,觀測天象,得以預知一些天災的發(fā)生,便可提早的興修大堤等水利措施,用以防范黃河水患,同時以觀測得的天象之果,太史局呈報朝廷中書省,而后便會下發(fā)至將有可能發(fā)生蝗災的地區(qū),提早收成,免于蝗災時發(fā)生耕收的損失。 這其中,李淳風的諸多改制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而在李淳風所流傳后世的經典著作《乙巳占》中,更是記載了許多關于天文氣象等古代先賢學識,在其中更有世界上最早對風定等級的記述。更是彰顯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
天人合一
李淳風與袁天罡是同時期的人物,由于都是唐太宗李世民一朝的在奇門卦算之流有名的人物,唐太宗李世民命他二人推測唐朝國運,野史傳聞他倆算到了唐朝兩千多年后的國運,等于是窺探了天機啊。
網絡上有一些關于李淳風和袁天罡二人推算的卦象記注之書的資料,說是推測到了當今的時代甚至再往后幾十年的人工智能科技時代都預測到了,不過內容未知真假。
在近期視頻平臺熱播的影視劇《龍嶺迷窟》中也是提及了李淳風墓,劇中各種精巧機關,兇險陷阱,無不透露著奇門易學轉化出的顯像之果。
墓中各處方位皆以奇門八卦所布置,存在生門死門等奇門一派獨自的叫法和設置,摸金的冒險者們也是通曉其中的奧義,但是面對奇門祖師一般地位的李淳風,這些闖墓的宵小之徒,所掌握的奇門皮毛自然是小巫見大巫,所以除了胡八一幾位主要角色出墓外,大多數(shù)奔著發(fā)財?shù)拿鹑硕紗拭怪小?/p>
奇門所鑄就的精巧工事機關,雖不如大自然鬼斧神工那般壯觀,但也是蘊藏了奇門八卦之學能工巧匠們最精密的人力機關建造的最璀璨的代表。而真正的李淳風墓呢,在今天的陜西某地,并沒有影視劇和小說中所描述的神乎其神險象環(huán)生,如今只剩下了墓遺址和殘破的墓碑,唐代流傳下來的墓志銘仍在,并未有太多的玄乎的傳奇故事,只是成為了現(xiàn)今重要的文物保護點。
李淳風墓
李淳風去世后,唐高宗李治追授其為太史令,所以后世也多稱之為太史李淳風。
袁天罡和李淳風二人,都是以自身學識本領和其本家之學的集大成者,而為唐朝的統(tǒng)治和李唐的執(zhí)政貢獻自己的畢生精力,他們二人不僅是奇門學說一派的大家,也是為當時的國家社會添磚加瓦的功臣。 也許當時的人們追逐的是功名利祿,但是他們只是以功,以他們的能力,在盡己所能的去鞏固當時的盛唐之況,盛唐時代,有諸如他們這般的臣子,在那個時代,也不得不說是時代和統(tǒng)治者的福音。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每一個時代都有被后世稱為通天徹地的人物,吾輩作為當今后世,應當學習前輩先賢之優(yōu)秀學識,養(yǎng)自己之能力,成有用之才。
《大唐奇案錄》最后結局是拂云為了完成和親沙陀族共同的使命,遠嫁他鄉(xiāng),兩人天各一方。
一、簡介
《大唐奇案錄》是由海潤影視制作有限公司出品的古裝懸疑探案劇,由王奕開執(zhí)導,陳浩民、趙柯、任天野領銜主演。
該劇根據(jù)同名小說改編,講述大唐才俊李淳風利用中國古典醫(yī)學、術數(shù)學、方技偵神秘案件的傳奇故事。該劇于2012年1月2日在上海電視劇頻道首播。
二、內容
唐貞觀初年長安案件頻發(fā),先是開遠門外的多起命案,接著又有古老的漢代游俠刺客組織重現(xiàn),利用木人詛咒同室操戈的皇權斗爭以及終南山中頻發(fā)的怪現(xiàn)象等一系列圍繞宮廷權貴和皇室秘史的事件屢現(xiàn)。校尉尉遲方無法破案,“娘子軍”統(tǒng)領平陽公主之女拂云郡主也屢被卷入案中。
大唐貞觀初年,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不久,此時并非大唐王朝最好的時代,廣袤疆土還未從連年的戰(zhàn)火殺伐中恢復元氣,緊接著出現(xiàn)的一場大規(guī)模的寒雪之災,更使數(shù)以萬計的流民涌向大唐王朝長安。
在這個時候,玄武門蒙難的隱太子乘機制造混亂,擾亂當朝新政,運用古代的各種殺人手段,殘殺數(shù)萬民眾,從而給貞觀新朝蒙上了一層動蕩的陰霾。長安城門前橫尸遍地,那人殺完人后自刎了。
幸得隱居長安的青年才俊李淳風頻頻相助,利用中國古典醫(yī)學和科學偵破案件,阻止悲劇的發(fā)生。而在此過程中,李淳風也與拂云惺惺相惜,萌生愛意。然而拂云為了完成和親沙陀族共同的使命,遠嫁他鄉(xiāng),兩人天各一方。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790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太監(jiān)系列:羊肉沒吃著惹了一身騷的笨太···
下一篇: 關于上官婉兒之軼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