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暹是唐朝玄宗年間的宰相,史書中詳細(xì)記載了有關(guān)杜暹簡介。通過杜暹簡介得知,杜暹是河南濮陽人。雖然,不知道杜暹的出生年月,但是史料明確記載了杜暹卒于公元740年。杜暹年輕時因考中明經(jīng)而進(jìn)入朝廷為官。杜暹初入唐朝廷時,先后擔(dān)任過婺州參軍、鄭縣縣尉等職。
杜暹為人清廉,深受當(dāng)?shù)匕傩盏膼鄞?。后來,杜暹因?yàn)楣芦@罪,大理正楊孚嘆得知后,向宰相推薦了杜暹。在楊孚嘆的幫助下,杜暹擔(dān)任大理寺評事一職。公元716年,杜暹擔(dān)任監(jiān)察御史一職,并到磧西一帶審核屯田事務(wù)。當(dāng)時,唐玄宗得知安西副都護(hù)郭虔瓘與西突厥可汗阿史那獻(xiàn)等人不合,為了查清楚他們之間不合的原因,唐玄宗便讓杜暹暗中調(diào)查。
等杜暹來到磧西后,番人為了拉攏杜暹,便給他送了重金,杜暹明白了番人來意,堅(jiān)決不肯接受重金。等到杜暹回到朝廷后,唐玄宗任命杜暹為給事中一職。公元724年,在君主的授意下,杜暹再次出使了安西。公元725年,于闐王尉遲眺聯(lián)合突厥以及西域一些小國試圖背叛唐朝廷。
杜暹得知這一事情之后,立馬帥病癥征討于闐王尉遲眺。為了鎮(zhèn)壓于闐王尉遲眺聯(lián)合力量,杜暹便斬殺了于闐王尉遲眺,并且安慰當(dāng)?shù)匕傩?。公?26年,唐玄宗任命杜暹為宰相,并讓他擔(dān)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此后,杜暹一直為輔佐唐玄宗治理國家而建言獻(xiàn)策。
杜暹的評價
關(guān)于記載杜暹生平經(jīng)歷的書籍,都涉及到了有關(guān)杜暹的評價。通過杜暹的評價,便可得知杜暹的人格魅力。司馬遷在《資治通鑒》出寫到了自己對杜暹的評價,司馬遷說:“自王孝杰克復(fù)四鎮(zhèn),復(fù)于龜茲置安西都護(hù)府,以唐兵三萬戍之,百姓苦其役;為都護(hù)者,惟田揚(yáng)名、郭元振、張嵩及暹皆有善政,為人所稱?!?/p>
從司馬遷用短短數(shù)十字高度概括了杜暹的貢獻(xiàn),同時表達(dá)了自己對杜暹的稱頌與贊美。杜暹曾經(jīng)兩次處事安西,杜暹第一次出使安西時,不但核查了屯田事務(wù),并且還打聽到了安西副都護(hù)郭虔瓘與西突厥可汗阿史那獻(xiàn)等人不合的原因,為唐玄宗排憂解難。安西一帶的番人得知杜暹前來之后,急忙給杜暹獻(xiàn)上重金。在此情況下,杜暹不僅沒有接受,反而巧用計(jì)退還了黃金。如同司馬遷評價的那樣,杜暹是一位廉潔儉樸的宰相。
其次,對杜暹的評價,還可以從杜暹的生平經(jīng)歷中得知。公元725年,杜暹暗中得知于闐王尉遲眺聯(lián)合突厥以及西域一些小國試圖背叛唐朝廷一事,為了防止事情快速擴(kuò)展,杜暹立即率領(lǐng)兵馬前去討伐于闐王尉遲眺。在杜暹的打擊下,于闐王尉遲眺的兵力迅速被瓦解。杜暹為了防止當(dāng)?shù)匕傩掌鹆x,杜暹不辭辛勞地慰問當(dāng)?shù)氐能娒?,讓他們安心生產(chǎn)生活。正因?yàn)槎佩呒皶r疏導(dǎo),才及時避免了邊境騷亂。
杜暹的故事
在了解杜暹生平經(jīng)歷的同時,也會了解到有關(guān)杜暹的故事。眾所周知,杜暹是一位廉潔的宰相,那么有關(guān)杜暹的故事,大多也是與“廉潔”兩字相關(guān)。杜暹初入唐朝廷為官時,曾擔(dān)任婺州參軍一職。等到杜暹任滿還鄉(xiāng)時,同僚們送給了杜暹一萬張紙。當(dāng)時,紙張是非常顯貴的物品,如果哪位官吏或者百姓家中存有大量的紙張,那就表明這位官員非常富有。
并且在當(dāng)時同僚之間迎送官員送禮物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并且送紙張也不算是貪污。可是,杜暹只接受了一百張,以示表達(dá)同僚之間的情誼。杜暹離開之后,他讓下屬將剩余的紙張,都退回給了同僚們。同僚們見杜暹如此廉潔,都很佩服他。開元四年,唐玄宗得知安西副都護(hù)與西突厥可汗史獻(xiàn)等不和,趁杜暹出使安西時,唐玄宗便讓杜暹暗中調(diào)查安西副都護(hù)與西突厥可汗史獻(xiàn)等不和的原因。番人得知杜暹前來后,便送給了杜暹一大包黃金。
杜暹為了不駁回番人的情面,便暫時接受了這包黃金。等到番人離開之后,杜暹將黃金埋在了自己所住的帳幕下面,并做了一個記號。等把事情一辦完,杜暹離開安西之后,他派人前去通知番人將帳幕下的黃金挖出。番人取出黃金之后,非常吃驚,便派遣騎兵將這包黃金拿給杜暹。杜暹早已料到番人的做法,便急忙揚(yáng)鞭回程。番人沒有追上杜暹,這才作罷。杜暹在安西辦公期間,安西一帶百姓非常敬佩杜暹辦事清正廉潔,所以都自覺遵守大唐律令,保障了唐朝邊境的穩(wěn)定。
歷史上姓杜的名人有哪些杜甫
杜牧
杜預(yù)(西晉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學(xué)者,滅吳統(tǒng)一戰(zhàn)爭的統(tǒng)帥之一。)
杜周(漢武帝時代,以執(zhí)法嚴(yán)刻著稱的)
杜審言(與李嶠、崔融、蘇味道被稱為“文章四友”,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
杜如晦(唐朝初年名相)
杜淹(安吉郡公,唐初貞觀朝宰相)
杜康(黃帝手下的一位大臣,我國歷史上最早釀酒的人,創(chuàng)造了用黏性高粱為原料制成清酒的方法,被后人尊崇為酒圣。)
杜宇(傳說中的古蜀國國王。周代末年,七國稱王,杜宇始稱帝于蜀,號曰望帝。)
杜正倫(唐朝宰相。封襄陽縣公。)
杜鴻漸(唐朝宰相,禮部尚書杜暹族子。封衛(wèi)國公。追贈太尉,謚號文憲。)
杜秋娘(唐代著名女詩人。杜秋娘喜詞曲,善歌舞,為唐朝一代才女,代表作品有《金縷衣》。)
杜荀鶴(晚唐著名詩人)
杜光庭(道教天師。唐末五代著名道教學(xué)者,一生著作頗多,古代著名傳奇小說《虬髯客傳》相傳系他所作。)
杜堇:(江蘇丹徒人。明代畫家。)
杜受田(清代大臣、學(xué)者,太師太保。為咸豐皇帝之師。)
杜姓 歷史上有那些名人杜甫,杜牧,杜恩,杜爾,杜明 你該不會姓杜吧
歷史上姓杜的名人有哪些?杜斌 文+武=斌 文武雙全
求姓杜的歷史名人杜康(黃帝手下的一位大臣,我國歷史上最早釀酒的人,創(chuàng)造了用黏性高粱為原料制成清酒的方法,被后人尊崇為酒圣。)
杜甫、杜牧
杜預(yù)(西晉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學(xué)者,滅吳統(tǒng)一戰(zhàn)爭的統(tǒng)帥之一。)
杜周(漢武帝時代,以執(zhí)法嚴(yán)刻著稱)
杜審言(與李嶠、崔融、蘇味道被稱為“文章四友”,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
杜如晦(唐朝初年名相)
杜淹(安吉郡公,唐初貞觀朝宰相)
杜宇(傳說中的古蜀國國王。周代末年,七國稱王,杜宇始稱帝于蜀,號曰望帝。)
杜正倫(唐朝宰相。封襄陽縣公。)
杜鴻漸(唐朝宰相,禮部尚書杜暹族子。封衛(wèi)國公。追贈太尉,謚號文憲。)
杜秋娘(唐代著名女詩人。杜秋娘喜詞曲,善歌舞,為唐朝一代才女,攻表作品有《金縷衣》。)
杜荀鶴(晚唐著名詩人)
杜光庭(道教天師。唐末五代著名道教學(xué)者,一生著作頗多,古代著名傳奇小說《虬髯客傳》相傳系他所作。)
杜堇:(江蘇丹徒人。明代畫家。)
杜受田(清代大臣、學(xué)者,太師太保。為咸豐皇帝之師。)
還有杜月笙
姓杜的歷史,世界上第一個姓杜的是誰?杜姓的得姓歷史,從史籍文獻(xiàn)中看是非常光彩照人的。
據(jù)傳,黃帝的第二十五子之一有個叫祁的,堯姓伊祁,杜氏出自祁姓,是帝堯的后代。遠(yuǎn)古的時候,人們以封地之名稱堯?yàn)樘仗剖?。陶唐氏的后裔曾建國于劉。?dāng)時夏后氏的六世孫孔甲為夏王,他好方鬼神。傳說天降雌、雄二龍,孔甲不會養(yǎng),陶唐氏的裔孫劉累就向豢龍氏學(xué)擾龍?;魁埵闲簖堃允碌鬯矗蚨毁n姓。而劉累因?yàn)閷W(xué)擾龍而事孔甲,也被賜姓為御龍氏。到西周時,劉累的后代建唐國,人稱唐杜氏。后周成王把唐國滅了,把自己的弟弟虞封在唐,而把唐國國君遷到杜,稱為杜伯。周宣王時,杜國又被滅,作為周大夫的杜伯也無罪而被殺害。杜伯的子孫大多投奔其他諸侯,而那些留在杜城的就用杜作為姓氏了。
還有學(xué)者認(rèn)為,杜氏子孫是上古杜康之后。相傳杜康是上古黃帝時期的人,善于造酒。如果杜康是杜姓始祖,那么這個姓至少也有四五千的歷史了。
另外,后魏時代北人獨(dú)孤渾氏有的也改為杜氏。
姓杜的名人有哪些?杜康、杜甫、杜牧、杜秋娘、杜林、杜畿、杜杲。
我能想到的就這些了。
歷史上姓杜的女性名人有哪些?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金縷衣的作者杜秋娘。
姓杜的名人,歷史上有姓杜的皇帝嗎杜宇
杜宇為傳說中的古蜀國國王。 周代末年,七國稱王,杜宇始稱帝于蜀,號曰望帝。晚年時,洪水為患,蜀民不得安處,乃使其相鱉靈治水。鱉靈察地形,測水勢,疏導(dǎo)宣泄,水患遂平,蜀民安處。杜宇感其治水之功,讓帝位于鱉靈,號曰開明。杜宇退而隱居西山,傳說死后化作鵑鳥,每年春耕時節(jié),子鵑鳥鳴,蜀人聞之曰“我望帝魂也”,因呼鵑鳥為杜鵑。一說因通于其相之妻,慚而亡去,其魂化作鵑鳥,后因稱杜鵑為“杜宇”。
當(dāng)然姓杜的最有名的事杜康 喝酒就會想起他
有沒有史上姓杜的名人啊?杜十娘
古代的杜姓名人:
杜氏于宋、元時期有族人徙居福建、廣東,清代有遷至臺 灣者,有的又進(jìn)而遠(yuǎn)徙海外。
杜氏經(jīng)過幾千年的繁衍,遍布大江南北。尤以京兆(今陜西西安東北)、漢陽(今湖北長江以北)、南陽(今河南南陽)三地的杜氏家族最為繁盛。
在中國歷史上,杜氏曾孕育出許多杰出人物。
杜康:相傳為我國歷史上最早釀酒的人,創(chuàng)造了用黏性高粱為原料制成清酒的方法,被后人尊崇為酒圣。
杜伯:為西周初杜地(今陜西西安)的領(lǐng)主,為杜姓始祖之一。
杜宇:傳說中的古蜀國國王。周代末年,七國稱王,杜宇始稱帝于蜀,號曰望帝。
杜倉:中國戰(zhàn)國時期秦國的相國
杜周(?—前95):南陽杜衍(今河南南陽)人。御史大夫中丞,賜諡曰荒侯.西漢著名酷吏,以執(zhí)法嚴(yán)刻著稱。
杜延年(?—前52):南陽杜衍(今河南南陽)人。西漢大臣,御史大夫杜周少子,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 御史大夫建平侯。諡號敬侯。
杜子春(前30-58):河南緱氏(今河南偃師)人。西漢末年著名經(jīng)學(xué)家。
杜度(生卒年不詳):京兆杜陵(今陜西西安)人。即杜操,魏晉人因避魏武帝曹操名諱,改稱杜度。
東漢著名書法家,杜度以善章草著名。崔瑗、崔寔父子學(xué)杜度書,后人并稱為“崔、杜”,為張芝師。
杜詩(?-38):河內(nèi)汲縣(今河南衛(wèi)輝)人。
東漢**及發(fā)明家。曾創(chuàng)造水排(水力鼓風(fēng)機(jī)),以水為動力鑄造農(nóng)具,比歐洲同類產(chǎn)品早了1100年,又興修水利,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因此被當(dāng)?shù)刈鸱Q為“杜母”。
杜林(?-47):扶風(fēng)茂陵(今陜西興平)人。
東漢大臣、學(xué)者。杜林在漢光武帝時曾官侍御史,仕至大司空,稱為任職相。在學(xué)術(shù)方面因博洽多聞,被譽(yù)為通儒,后世之人稱其為“小學(xué)之宗”。
杜喬(?—147):河內(nèi)林慮(今河南林州)人。東漢時期名臣,太子太傅 光祿勛官至太尉。杜喬忠以直言,德以輔政,為當(dāng)世良臣,與李固齊名。
杜密(?-169):潁川陽城(今河南登封)人。東漢大臣。在任太山太守、北海相時,以懲治為惡的宦官子弟而聞名,后官至太仆,被太學(xué)生稱為“天下良輔”。
杜畿(163-224):京兆杜陵(今陜西西安)人。三國時曹魏名臣,為西漢御史大夫杜延年的后代,官至尚書仆射,封豐樂亭侯。
杜?。?98-252):京兆杜陵(今陜西西安)人。杜畿之子,三國時曹魏名臣、學(xué)者,著有《體論》八篇,《興性論》一篇。
杜預(yù)(222-285):京兆杜陵(今陜西西安)人。杜恕之子,西晉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和學(xué)者,滅吳統(tǒng)一戰(zhàn)爭的統(tǒng)帥之一。
杜夔:河南人。三國曹魏時期著名**家,他長期總管歌舞**,精心研究,以通曉**稱于世。
杜育(?-311):襄城鄧陵(今河南襄城)人,杜襲之孫。杜育是中國茶史上最早的茶學(xué)專家,他同時也是西晉二十四人文學(xué)集團(tuán)中的一員。
杜之偉(508—559):吳郡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南朝撰梁史。通直散騎常侍。
杜棱(?-580):南朝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南朝梁國御史中丞秘書監(jiān)。
杜伏威(598-624):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人。隋末農(nóng)民起義首領(lǐng)。
杜順(557-640):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朝高僧,為華嚴(yán)宗初祖。
十八歲出家,法號法順,師事因圣寺之僧珍(道珍),受習(xí)定業(yè),后住于終南山,宣揚(yáng)華嚴(yán)教綱。后人尊為華嚴(yán)宗第一祖,世稱文殊化身、帝心尊者、燉煌菩薩。
杜如晦(585-630):京兆杜陵(今陜西西安)人。唐朝宰相、著名政治家,唐太宗時期與房玄齡共掌朝政,曾訂定各種典意制度,時人合稱“房杜”。
杜淹(?—628):京兆杜陵(今陜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尚書右仆射。北周豫州刺史杜業(yè)孫、河內(nèi)太守杜征之子。
杜正倫(575-658):相州洹水(今河北魏縣)人。唐朝宰相。封襄陽縣公。
杜景儉(?-700):冀州武邑(今河北)人。唐朝宰相。殿中侍御史。益州錄事參軍。
杜審言(645-708):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祖父。
杜暹(678-740):濮州濮陽(今河南濮陽)人。唐朝宰相。尚書右丞相。諡號貞肅,改貞孝。
南岳懷讓(677-744):金州(今陜西安康)人。唐代高僧,俗姓杜,禪宗六祖惠能**,后弘法于南岳福嚴(yán)寺,六祖下弘傳最盛的兩**嗣之一,其后出臨濟(jì)、溈仰二大宗支。
杜鴻漸(709-769):濮州濮陽(今河南濮陽)人。唐朝宰相,禮部尚書杜暹族子。封衛(wèi)國公。追贈太尉,諡號文憲。
杜甫(712-770):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shí)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yuǎn),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佑(735-812):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朝宰相、政治家、史學(xué)家。
贈太傅,諡號安簡。他曾以三十六年的功力博覽古今典籍和歷代名賢論議,考溯各種典章制度的源流,撰成二百卷的鉅著《通典》,為典章制度專史的先河。
杜黃裳(738-808):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封邠國公。贈司徒,諡號宣。
杜元穎(775-838):京兆杜陵(今陜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如晦之叔父杜淹的第六世孫。
杜環(huán)(生卒不詳):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旅行家。
唐天寶十年(751),隨高仙芝在怛邏斯城(又名呾邏私城,今哈薩克江布林)與大食( *** 帝國)軍作戰(zhàn)被俘,其后曾游歷西亞、北非,成為第一個到過非洲并有著作的中國人。寶應(yīng)初年(762)乘商船回國,寫了《經(jīng)行記》一書。
杜秋娘(791-?):金陵(今江蘇南京)人。唐代著名女詩人。杜秋娘喜詞曲,善歌舞,為唐朝一代才女,代表作品有《金縷衣》。
杜牧(803-852):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杰出詩人、散文家,唐宰相杜佑之孫,人稱“小杜”,并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
杜悰(794—873):京兆萬年(今陜西長安)人。唐朝宰相。封邠國公。贈太師。唐宰相杜佑之孫,晚唐詩人杜牧之堂兄。
杜審權(quán):京兆(今陜西長安)人。唐朝宰相。尚書左仆射。贈太師,諡曰德。
杜讓能(841—893) :京兆杜陵(今陜西西安)人。唐朝宰相。贈太師。晉國公。
杜荀鶴(846-906):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晚唐著名詩人。
杜棱:新城(今富陽)人。唐朝,司馬,潤州刺史。杜棱有三子:杜建思、杜建孚、杜建徽,后均佐吳越以功名顯。
杜光庭(850-933):處州縉云(今浙江縉云)人。道教天師。唐末五代著名道教學(xué)者,一生著作頗多,古代著名傳奇**《虬髯客傳》相傳系他所作。
杜重威(-948)?。核分?今山西朔縣)人。五代后晉大臣。成德軍節(jié)度使檢校太尉。
杜曉 :京兆杜陵(今陜西西安)人。五代后梁大臣,右仆射。祖父杜審權(quán)與父杜讓能皆為唐代宰相。三世為相。
杜建徽(864—950):五代新城(今浙江富陽)人。杜棱幼子。南唐左丞相,封鄖國公。贈太師,諡威烈。
杜昌業(yè): 南唐翊圣功臣
杜鎬: 常州無錫人。宋朝禮部侍郎。朝廷錄用他的兒子杜渥為大理寺丞,并任用他的三個孫子為官。
杜安世:京兆(今陜西西安)人。北宋詞人。
杜衍(978-1057):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北宋大臣,宋仁宗時官至同平章事(宰相)。封祁國公,諡正獻(xiàn)。
杜默(1021-1089):濮州(今山東鄄城)人。北宋著名歌豪,石介曾作《三豪詩》贈別杜默,詩稱“曼卿(石延年)豪于詩,永叔(歐陽修)豪于詞,師雄(杜默)歌亦豪,三人宜同稱”,故有“三豪”之稱。
杜充(?-1141):相州(今河南安陽)人。兩宋大臣、宰相。
杜綰: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杜衍孫,北宋礦物巖石學(xué)家,著有《云林石譜》。
杜范(1182-1245):臺州黃巖(今浙江臺州)人。南宋大臣,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
杜杲(1173-1248):邵武城關(guān)人(今福建邵武)人。杜杲是南宋抗元名臣,戰(zhàn)功顯赫的愛國將領(lǐng),且有文才。朝廷授予工部尚書,以直學(xué)士職退休。
杜仁杰(1201-1282):濟(jì)南長清 (今山東濟(jì)南)人。元代散曲家。
杜道堅(jiān)(1237-1318):當(dāng)涂(今安徽當(dāng)涂)人。宋末元初著名道士。
杜可用:(今江西都昌)人。元初農(nóng)民起義首領(lǐng)。
杜瓊(1396-1474):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明代書畫家、詩人。
杜堇:江蘇丹徒人。明代畫家。
杜濬(1611-1687):黃岡(今湖北黃岡)人。清初詩人。
杜立德 (-1691 ):今天津?qū)幒涌h寧河鎮(zhèn)人。大學(xué)士,禮部尚書。太子太師。
杜受田(1788-1852):山東濱縣(今山東濱州)人。清代大臣、學(xué)者,太師太保。為咸豐皇帝之師。
杜翰(1806-1866):山東濱縣(今山東濱州)人。晚清大臣,帝師杜受田長子。軍機(jī)大臣。贊襄政務(wù)大臣。
杜庭璞(1852-):山東濱縣(今山東濱州)人。杜翰之子。刑部湖廣司主事
杜文秀(1823-1872):云南永昌(今云南保山)人。清代咸豐、同治年間云南 *** *** 起義領(lǐng)袖。
杜常立:河南新鄉(xiāng)人。清末民初宜陽縣知事,固始縣知事,彰德縣長.
杜心五(1869-1953):湖南慈利人。清末民初著名武術(shù)家。
望采納。
我們那里有個杜家莊,都姓杜,您說全國姓杜的有多少。
求姓杜的歷史名人
杜康(黃帝手下的一位大臣,我國歷史上最早釀酒的人,創(chuàng)造了用黏性高粱為原內(nèi)料制容
成清酒的方法,被后人尊崇為酒圣。)
杜甫、杜牧
杜預(yù)(西晉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學(xué)者,滅吳統(tǒng)一戰(zhàn)爭的統(tǒng)帥之一。)
杜周(漢武帝時代,以執(zhí)法嚴(yán)刻著稱)
杜審言(與李嶠、崔融、蘇味道被稱為“文章四友”,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
杜如晦(唐朝初年名相)
杜淹(安吉郡公,唐初貞觀朝宰相)
杜宇(傳說中的古蜀國國王。周代末年,七國稱王,杜宇始稱帝于蜀,號曰望帝。)
杜正倫(唐朝宰相。封襄陽縣公。)
杜鴻漸(唐朝宰相,禮部尚書杜暹族子。封衛(wèi)國公。追贈太尉,諡號文憲。)
杜秋娘(唐代著名女詩人。杜秋娘喜詞曲,善歌舞,為唐朝一代才女,代表作品有《金縷衣》。)
杜荀鶴(晚唐著名詩人)
杜光庭(道教天師。唐末五代著名道教學(xué)者,一生著作頗多,古代著名傳奇**《虬髯客傳》相傳系他所作。)
杜堇:(江蘇丹徒人。明代畫家。)
杜受田(清代大臣、學(xué)者,太師太保。為咸豐皇帝之師。)
還有杜月笙
姓任的古代名人有哪些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797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