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亚洲精品制服丝袜综合资源网,女人高潮娇喘抽搐喷水视频,久久精品这里精品,99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99,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ΑV一卡二卡三卡免费,午夜福利男女XX00动态图片,久久亚洲日韩精品,高清白嫩偷拍视频,中文字幕日韩在线视频综合网,噜噜噜66网站,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深夜精品网站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699年4月23日唐代嫁吐谷渾王諾曷缽的弘化公主去世

華里士 2023-07-22 22:11:00

699年4月23日 (農(nóng)歷三月十八)

,唐代嫁吐谷渾王諾曷缽的弘化公主去世。唐貞觀十四年
,一支隆重的送親隊伍出了長安城。新娘是一位18歲的公主。路很長
,故鄉(xiāng)越來越遠(yuǎn)……這位名叫弘化的公主不知等待自己的將是怎樣的命運
,而她即將遠(yuǎn)嫁的那個遙遠(yuǎn)的名叫吐谷渾的國度,又是怎樣的一個地方。

弘化公主

,也叫光化公主
,又叫弘化大長公主。為唐宗室淮陽王李道民之女
,貞觀十三年(639 年)十二月
,吐谷渾國王慕容諾曷缽向唐太宗求婚,次年年初(貞觀十四年二月)
,李世民即以弘化公主嫁給了他
。武則天時,李氏賜姓曰武
,改封西平大長公主
。弘化公主是一位非常美麗的姑娘,自幼受到家庭嚴(yán)格的教養(yǎng)
,堪稱才貌雙全
。她的墓志銘中寫到:“誕靈帝女,秀奇質(zhì)于蓮波
;托體王姬
,湛清儀于桂魄。公宮秉訓(xùn)
,沐胎教之宸猷
;姒幄承規(guī),挺璇闈之睿敏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彼穆斆鞑胖牵L(fēng)度儀表
,由此可見一斑
。就是這樣一位皇宮貴族的姑娘,為了增進(jìn)漢與吐谷渾兩族間的關(guān)系和民族間的團(tuán)結(jié)
,年僅18歲
,就走出重樓疊閣,離開故鄉(xiāng)
,在其父淮陽王李道明及大將軍慕容寶的護(hù)送下
,遠(yuǎn)離長安,到建都于青海的吐谷渾國
,與國王諾曷缽成婚
,過起那“有城郭而不居,隨逐水草廬帳為室
,以肉酪為糧”的游牧生活

吐谷渾本是我國古代少數(shù)民族,最早居住在我國東北地區(qū),后徙居西北

。大約在唐龍朔三年(663 年)
,徙居涼州(今武威)、靈州(今寧夏同心)
,為唐藩100 余年
,至貞元后,其封嗣才絕
。唐王朝建立不久
,橫亙在西域路上的吐谷渾聯(lián)合西突厥,控制西域各小國
,經(jīng)常侵?jǐn)_唐的邊境
,襲擊來往商人,阻絕中原與西北邊疆政治
、經(jīng)濟(jì)
、文化的聯(lián)系,也阻礙了中國和中東
、歐州各國經(jīng)濟(jì)
、文化的交流,使絲綢之路不能暢通
。唐太宗李世民一方面派大將李靖
、侯君集等大舉兵戎,用武力攻擊吐谷渾
,迫使其投降
;一方面采取和親政策,團(tuán)結(jié)吐谷渾

據(jù)史書記載

,弘化公主不僅聰明賢惠,而且具有超人的膽略
。弘化公主入嫁吐谷渾后
,吐谷渾和唐朝的關(guān)系進(jìn)一步密切了,而這卻引起了吐谷渾國內(nèi)不少大臣的不滿
。有一年
,吐谷渾丞相宣王和他的兩個弟弟密謀在祭山活動中,劫持諾曷缽和弘化公主投奔吐蕃

弘化公主得知這個消息后并沒有驚慌

,她飛身上馬
,和諾曷缽一起帶著少量親兵
,連夜向鄯城(西寧)奔去,并在鄯州刺史杜鳳舉的幫助下一舉粉碎了宣王的陰謀,吐谷渾國內(nèi)很快就安定了下來

弘化公主入吐谷渾

,是唐將公主嫁于外藩的開端,是中華民族團(tuán)結(jié)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不僅使當(dāng)時唐與吐谷渾的關(guān)系得到了改善
,而且直接促進(jìn)了唐與吐蕃的友好往來。貞觀十五年(641 年)
,即弘化公主和親的第二年
,唐太宗又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給了吐蕃王松贊干布,加強(qiáng)了唐與吐蕃的關(guān)系
。唐太宗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至二十三年(公元649年)
,吐谷渾每年派使者向唐王進(jìn)貢,唐朝以禮相待
。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
,高宗李治繼位,封諾曷缽為駙馬都尉
。次年
,諾曷缽遣使向朝廷敬獻(xiàn)駿馬。

賢達(dá)

、善良的弘化公主作為使者
,來往于唐與吐谷渾之間,促進(jìn)了唐與吐谷渾人民的友好往來
。她不僅完成了自己的光榮使命
,而且鼓勵自己的兒子與唐王朝公主聯(lián)姻,結(jié)成世代的親戚關(guān)系
。高宗以禮相待
,又以宗室女金城縣主(會稽郡王李道恩第三女)賜嫁諾曷缽長子蘇度摸末,以金明縣主賜嫁諾曷缽次子闥盧摸末
。武則天時
,改封弘化公主為西平大長公主。

公元649年

,李世民駕崩
,聽到這個消息后,諾曷缽和弘化公主傷心欲絕
,他們在吐谷渾遙祭李世民

唐高宗即位后,諾曷缽立刻派出使團(tuán)趕往長安表示祝賀

,并獻(xiàn)上了很多駿馬
。唐高宗見使團(tuán)獻(xiàn)上的駿馬高大威猛
,就詢問這些馬的來歷,使臣們答道:“這就是名傳四海的‘青海驄’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碧聘咦谏罡羞@些駿馬的珍貴,就對使臣說:“良馬人人都喜歡
,可我不能奪人之愛
,你們還是把這些馬趕回去吧,回去后告訴你們的可汗
,他的心意我領(lǐng)了
。”聽了這話后
,諾曷缽十分感動
,他決定有機(jī)會一定要面見這位仁君。

公元625年

,諾曷缽終于了卻心愿
。這一年,唐高宗批準(zhǔn)諾曷缽和弘化公主回長安省親
。省親過程中
,唐高宗給了諾曷缽很高的禮遇。弘化公主請求入朝省親
,唐高宗派左驍衛(wèi)將軍鮮于匡濟(jì)前往迎接
。11月,弘化公主和諾曷缽到達(dá)長安
,朝見了高宗
。弘化公主是唐代外嫁的十幾位公主中唯一回過長安的公主。高宗李治加封諾曷缽為青海國王

隨著吐蕃族的進(jìn)一步強(qiáng)盛

,吐蕃逐漸向甘青地區(qū)擴(kuò)張,引起了吐谷渾與吐蕃的不和
,時有戰(zhàn)事發(fā)生

公元663年,吐谷渾部受吐蕃攻擊

,大敗
,吐谷渾國土全部被吐蕃占據(jù)。諾曷缽和弘化公主率殘部幾千帳奔涼州南山居住
,并遣使向唐朝求救
。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唐朝派大將薛仁貴帶兵攻擊吐蕃軍
,打算護(hù)送諾曷缽回歸故國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墒牵θ寿F被吐蕃軍大敗于大非川(今青海海南州切吉鄉(xiāng)曠原)
,唐軍幾乎全軍覆沒
,吐谷渾復(fù)國的希望破滅

咸亨三年(公元672年)

,唐朝將被封為駙馬都尉的吐谷渾國王諾曷缽遷到鄯州(今青海樂都)大通河之南,諾曷缽懼怕吐蕃
,“不安其居”
,唐高宗又將其徙于靈州境內(nèi)。在太陽山下一地(在今同心縣韋州鎮(zhèn))設(shè)安樂州
,轄境為今寧夏河?xùn)|中寧
、同心、鹽池三縣部分地區(qū)
,屬靈州都督府
,安置吐谷渾族,并以諾曷缽任刺史
,由其自治管理
。安樂州寓意“欲其安而且樂也”,為讓吐谷渾部族和弘化公主在這里安居樂業(yè)
。后來
,唐朝又在此置長樂州。弘化公主隨其夫諾曷缽“始徙其部眾于靈州之地”
,開始了在韋州這一帶的生活

弘化公主在吐谷渾生活了58年,死后遷葬于涼州南陽暉谷之山崗

,即今武威市南營鄉(xiāng)青嘴灣
,其他吐谷渾王室成員死后,也都遷葬于此
。弘化公主于公元698年去世
,享年76歲。清同治年間
,甘肅武威市涼州區(qū)的一個農(nóng)民無意間發(fā)掘了一座古墓
,古墓中陪葬了大量金銀器。民國四年(1915年)又有人在這座墓里發(fā)現(xiàn)了墓志銘
,才確認(rèn)古墓的主人就是弘化公主
。往事成千古。顯赫一時的歷代王朝均已灰飛煙滅
,但這里的青山綠水
,將永遠(yuǎn)環(huán)抱著這位長眠在涼州土地上的美麗姑娘

據(jù)志文記載,弘化公主于圣歷元年(698年)五月三日“寢疾于靈州東衙之私第”

,“圣歷二年三月十八日葬于涼州南陽暉谷冶城之山崗”

點評:弘化公主入吐谷渾,是唐將公主嫁于外蕃的開端

,是中華民族團(tuán)結(jié)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不僅使唐與吐谷渾的關(guān)系很快得到改善,而且也促進(jìn)了唐與吐善的友好往來
。貞觀十五年
,即弘化公主下嫁的第二年,唐太宗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給了吐蕃王松贊干布
,從而更加密切了唐與吐蕃的關(guān)系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六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上

吐蕃上

吐蕃,在長安之西八千里

,本漢西羌之地也
。其種落莫知所出也,或云南涼禿發(fā)利鹿孤之后也
。利鹿孤有子曰樊尼
,及利鹿孤卒,樊尼尚幼
,弟傉檀嗣位
,以樊尼為安西將軍。后魏神瑞元年
,傉檀為西秦乞佛熾盤所滅
,樊尼招集余眾,以投沮渠蒙遜
,蒙遜以為臨松太守
。及蒙遜滅,樊尼乃率眾西奔
,濟(jì)黃河
,逾積石,于羌中建國
,開地千里
。樊尼威惠夙著,為群羌所懷
,皆撫以恩信
,歸之如市。遂改姓為窣勃野,以禿發(fā)為國號
,語訛謂之吐蕃
,其后子孫繁昌,又侵伐不息
,土宇漸廣
。歷周及隋,猶隔諸羌
,未通于中國

其國人號其王為贊普,相為大論

、小論
,以統(tǒng)理國事
。無文字
,刻木結(jié)繩為約。雖有官
,不常厥職
,臨時統(tǒng)領(lǐng)。征兵用金箭
,寇至舉烽燧
,百里一亭。用刑嚴(yán)峻
,小罪剜眼鼻
,或皮鞭鞭之,但隨喜怒而無?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囚人于地牢,深數(shù)丈
,二三年方出之
。宴異國賓客,必驅(qū)牦牛
,令客自射牲以供饌
。與其臣下一年一小盟,刑羊狗獼猴
,先折其足而殺之
,繼裂其腸而屠之。令巫者告于天地山川日月星辰之神云:「若心遷變
,懷奸反覆
,神明鑒之,同于羊狗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谷暌淮竺?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夜于壇墠之上與眾陳設(shè)肴饌,殺犬馬牛驢以為牲
,咒曰:「爾等咸須同心戮力
,共保我家,惟天神地祇
,共知爾志
。有負(fù)此盟,使?fàn)柹眢w屠裂
,同于此牲
。」

其地氣候大寒

,不生秔稻
,有青稞麥、褭豆
、小麥
、喬麥。畜多牦牛豬犬羊馬
。又有天鼠
,狀如雀鼠,其大如貓
,皮可為裘
。又多金銀銅錫。其人或隨畜牧而不常厥居
,然頗有城郭
。其國都城號為邏些城。屋皆平頭
,高者至數(shù)十尺
。貴人處于大氈帳,名為拂廬
。寢處污穢
,絕不櫛沐。接手飲酒
,以氈為盤
,捻鋋為碗,實以羹酪
,并而食之
。多事羱羝之神,人信巫覡。不知節(jié)候
,麥?zhǔn)鞛闅q首
。圍棋陸博,吹蠡鳴鼓為戲
,弓劍不離身
。重壯賤老,母拜于子
,子倨于父
,出入皆少者在前,老者居其后
。軍令嚴(yán)肅
,每戰(zhàn),前隊皆死
,后隊方進(jìn)
。重兵死,惡病終
。累代戰(zhàn)沒
,以為甲門
。臨陣敗北者
,懸狐尾于其首,表其似狐之怯
,稠人廣眾
,必以徇焉,其俗恥之
,以為次死
。拜必兩手據(jù)地,作狗吠之聲
,以身再揖而止
。居父母喪,截發(fā)
,青黛涂面,衣服皆黑,既葬即吉
。其贊普死
,以人殉葬,衣服珍玩及嘗所乘馬弓劍之類
,皆悉埋之
。仍于墓上起大室,立土堆,插雜木為祠祭之所

貞觀八年

,其贊普棄宗弄贊始遣使朝貢。弄贊弱冠嗣位
,性驍武
,多英略,其鄰國羊同及諸羌并賓伏之
。太宗遣行人馮德遐往撫慰之
。見德遐,大悅
。聞突厥及吐谷渾皆尚公主
,乃遣使隨德遐入朝,多赍金寶
,奉表求婚
,太宗未之許。使者既返
,言于弄贊曰:「初至大國
,待我甚厚,許嫁公主
。會吐谷渾王入朝
,有相離間,由是禮薄
,遂不許嫁
。」弄贊遂與羊同連
,發(fā)兵以擊吐谷渾
。吐谷渾不能支,遁于青海之上
,以避其鋒
。其國人畜并為吐蕃所掠。于是進(jìn)兵攻破黨項及白蘭諸羌
,率其眾二十余萬
,頓于松州西境。遣使貢金帛
,云來迎公主
。又謂其屬曰:「若大國不嫁公主與我,即當(dāng)入寇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顾爝M(jìn)攻松州
,都督韓威輕騎覘賊,反為所敗
,邊人大擾
。太宗遣吏部尚書侯君集為當(dāng)彌道行營大總管,右領(lǐng)軍大將軍執(zhí)失思力為白蘭道行軍總管
,左武衛(wèi)將軍牛進(jìn)達(dá)為闊水道行軍總管
,右領(lǐng)軍將軍劉蘭為洮河道行軍總管,率步騎五萬以擊之
。進(jìn)達(dá)先鋒自松州夜襲其營
,斬千余級。弄贊大懼
,引兵而退
,遣使謝罪。因復(fù)請婚
,太宗許之
。弄贊乃遣其相祿東贊致禮,獻(xiàn)金五千兩
,自余寶玩數(shù)百事

貞觀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

,令禮部尚書
、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節(jié)送公主于吐蕃
。弄贊率其部兵次柏海
,親迎于河源。見道宗
,執(zhí)子婿之禮甚恭。既而嘆大國服飾禮儀之美
,俯仰有愧沮之色
。及與公主歸國,謂所親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國者
,今我得尚大唐公主
,為幸實多。當(dāng)為公主筑一城
,以夸示后代
。」遂筑城邑
,立棟宇以居處焉
。公主惡其人赭面
,弄贊令國中權(quán)且罷之,自亦釋氈裘
,襲紈綺
,漸慕華風(fēng)。仍遣酋豪子弟
,請入國學(xué)以習(xí)《詩》
、《書》。又請中國識文之人典其表疏

太宗伐遼東還

,遣祿東贊來賀。奉表曰:「圣天子平定四方
,日月所照之國
,并為臣妾,而高麗恃遠(yuǎn)
,闕于臣禮
。天子自領(lǐng)百萬,度遼致討
,隳城陷陣
,指日凱旋。夷狄才聞陛下發(fā)駕
,少進(jìn)之間
,已聞歸國。雁飛迅越
,不及陛下速疾
。奴忝預(yù)子婿,喜百常夷
。夫鵝
,猶雁也,故作金鵝奉獻(xiàn)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蛊澌Z黃金鑄成,其高七尺
,中可實酒三斛

二十二年,右衛(wèi)率府長史王玄策使往西域

,為中天竺所掠
。吐蕃發(fā)精兵與玄策擊天竺,大破之
,遣使來獻(xiàn)捷

高宗嗣位

,授弄贊為駙馬都尉,封西?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ね?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賜物二千段。弄贊因致書于司徒長孫無忌等云:「天子初即位
,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
,當(dāng)勒兵以赴國除討?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共I(xiàn)金銀珠寶十五種
,請置太宗靈座之前。高宗嘉之
,進(jìn)封為賓王
,賜雜彩三千段。因請蠶種及造酒
、碾
、硙、紙
、墨之匠
,并許焉。乃刊石像其形
,列昭陵玄闕之下

永徽元年,弄贊卒

。高宗為之舉哀
,遣右武候?qū)④婖r于臣濟(jì)持節(jié)赍璽書吊祭。弄贊子早死
,其孫繼立
,復(fù)號贊普,時年幼
,國事皆委祿東贊
。祿東姓MS氏,雖不識文記
,而性明毅嚴(yán)重,講兵訓(xùn)師
,雅有節(jié)制
,吐蕃之并諸羌,雄霸本土
,多其謀也

,太宗既許降文成公主,贊普使祿東贊來迎
,召見顧問
,進(jìn)對合旨,太宗禮之
,有異諸蕃
,乃拜祿東贊為右衛(wèi)大將軍,又以瑯邪長公主外孫女段氏妻之
。祿東贊辭曰:「臣本國有婦
,父母所聘,情不忍乖
。且贊普未謁公主
,陪臣安敢輒娶?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固诩沃?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欲撫以厚恩,雖奇其答而不遂其請
。祿東贊有子五人:長曰贊悉若
,早死;次欽陵,次贊婆
,次悉多干
,次勃論。及東贊死
,欽陵兄弟復(fù)專其國

后與吐谷渾不和,龍朔

、麟德中遞相表奏
,各論曲直,國家依違
,未為與奪
。吐蕃怨怒,遂率兵以擊吐谷渾
。吐谷渾大敗
,河源王慕容諾曷缽及弘化公主脫身走投涼州,遣使告急

咸亨元年四月

,詔以右威衛(wèi)大將軍薛仁貴為邏婆道行軍大總管,左衛(wèi)員外大將軍阿史那道真
、右衛(wèi)將軍郭待封為副
,率眾十余萬以討之
。軍至大非川,為吐蕃大將論欽陵所敗
,仁貴等并坐除名
。吐谷渾全國盡沒,唯慕容諾曷缽及其親信數(shù)千帳來內(nèi)屬
,仍徙于靈州
。自是吐蕃連歲寇邊,當(dāng)
、悉等州諸羌盡降之

上元三年,進(jìn)寇鄯

、廓等州
,殺掠人吏,高宗命尚書左仆射劉仁軌往洮河軍鎮(zhèn)守以御之
。儀鳳三年
,又命中書令李敬玄兼鄯州都督,往代仁軌于洮河鎮(zhèn)守
。仍召募關(guān)內(nèi)
、河?xùn)|及諸州驍勇,以為猛士
,不簡色役
。亦有嘗任文武官者召入殿庭賜宴,遣往擊之
。又令益州長史李孝逸
、巂州都督拓王奉等發(fā)劍南、山南兵募以防御之
。其年秋
,敬玄與工部尚書劉審禮,率兵與吐蕃戰(zhàn)于青海
。官軍敗積
,審禮沒于陣,敬玄按軍不敢救
。俄而收軍卻出
,頓于承風(fēng)嶺,阻泥溝不能動
,賊屯于高岡以壓之
。偏將左領(lǐng)軍員外將軍黑齒常之率敢死之士五百人,夜斫賊營
,賊遂潰亂
,自相蹂踐,死者三百余人
。敬玄遂擁眾鄯州
,坐改為衡州刺史。往劍南兵募
,于茂州之西南筑安戎城以壓其境
。俄有生羌為吐蕃鄉(xiāng)導(dǎo),攻陷其城
,遂引兵守之
。時吐蕃盡收羊同、黨項及諸羌之地
,東與涼
、松、茂
、巂等州相接
,南至婆羅門,西又攻陷龜茲
、疏勒等四鎮(zhèn)
,北抵突厥,地方萬余里
,自漢
、魏已來,西戎之盛
,未之有也

高宗聞審禮等敗沒,召侍臣問綏御之策

,中書舍人郭正一曰:「吐蕃作梗
,年歲已深,命將興師
,相繼不絕
。空勞士馬
,虛費糧儲
,近討則徒損兵威,深入則未窮巢穴
,望少發(fā)兵募
,且遣備邊,明烽堠,勿令侵抄
。使國用豐足
,人心葉同,寬之?dāng)?shù)年
,可一舉而滅
。」給事中劉齊賢
、皇甫文亮等皆言嚴(yán)守之便
。尋而黑齒常之破吐蕃大將贊婆及素和貴于良非川,殺獲二千余級
,吐蕃遂引退
。詔以常之為河源軍使以鎮(zhèn)御之。

儀鳳四年

,贊普卒
,其子器弩悉弄嗣位,復(fù)號贊普
,時年八歲
,國政復(fù)委于欽陵。遣其大臣論寒調(diào)傍來告喪
。且請和
。高宗遣郎將宋令文入蕃會葬。永隆元年
,文成公主薨
,高宗又遣使吊祭之。

則天臨朝

,命文昌右相韋待價為安息道大總管
,安西大都護(hù)閻溫古為副。永昌元年
,率兵往征吐蕃
,遲留不進(jìn),待價坐流浦州
,溫古處斬
。待價素?zé)o統(tǒng)御之才,遂狼狽失據(jù)
,士卒饑饉
,皆轉(zhuǎn)死溝壑。明年
,又命文昌右相岑長倩為武威道行軍大總管以討吐蕃
,中路退還,軍竟不行。如意元年
,吐蕃大首領(lǐng)曷蘇率其所屬并貴川部落請降
,則天令右玉鈐衛(wèi)大將軍張玄遇率精卒二萬充安撫使以納之。師次大渡水
,曷蘇事泄
,為本國所擒,又有大首領(lǐng)昝捶率羌蠻部落八千余人詣玄遇內(nèi)附
。玄遇以其部落置葉川州,以昝捶為刺史
。仍于大度西山勒石紀(jì)功而還
。長壽元年,武威軍總管王孝杰大破吐蕃之眾
,克復(fù)龜茲
、于闐、疏勒
、碎葉等四鎮(zhèn)
,乃于龜茲置安西都護(hù)府,發(fā)兵以鎮(zhèn)守之
。萬歲登封元年
,孝杰復(fù)為肅邊道大總管,率副總管婁師德與吐蕃將論欽陵
、贊婆戰(zhàn)于素羅汗山
。官軍敗績,李杰坐免官
。萬歲通天元年
,吐蕃四萬眾奄至涼州城下,都督許欽明初不之覺
,輕出按部
,遂遇賊,拒戰(zhàn)久之
,力屈為賊所殺
。時吐蕃又遣使請和,則天將許之;論欽陵乃請去安西四鎮(zhèn)兵
,仍索分十姓之地
,則天竟不許之。

李世民和親的公主有哪些李世民和親的公主介紹


1

、640年
,唐太宗李世民以宗室之女為弘化公主嫁吐谷渾王諾曷缽。
2、641年
,唐太宗李世民以宗室之女為文成公主嫁吐蕃贊普松贊干布
,后成為王后。
3
、710年
,唐中宗李顯以_王李守禮之女為金城公主嫁吐蕃贊普赤德祖贊。
4
、717年
,唐玄宗李隆基以東平王李續(xù)外孫楊元嗣之女為永樂公主嫁契丹松漠郡王李失活,李失活去世后
,改嫁其弟李娑固

5、717年
,唐玄宗李隆基以辛景初女為固安公主嫁奚族首領(lǐng)李大_
,李大_死后,改嫁其季弟李魯蘇

6
、722年,唐玄宗李隆基以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懷道之女為交河公主嫁突騎施的蘇祿可汗蘇祿

7
、722年,唐玄宗李隆基以堂妹為燕郡公主嫁契丹首領(lǐng)李郁于
,李郁于去世后
,改嫁其弟李吐于。
8
、725年
,唐玄宗李隆基以宗室女為東華公主嫁契丹王李邵固。
9
、726年
,唐玄宗李隆基以成安公主東光公主之女為東光公主嫁奚族首領(lǐng)李魯蘇。
10
、744年
,唐玄宗李隆基以告城縣令李參之女為和義公主嫁寧國奉化王阿悉爛達(dá)干。
11
、745年
,唐玄宗李隆基以宗室之女獨孤氏為靜樂公主嫁契丹可汗李懷秀。
12
、745年
,唐玄宗李隆基以宗室之女為宜芳公主嫁奚族首領(lǐng)李廷寵

13、756年
,毗伽公主英武可汗磨延啜之女毗伽公主嫁唐朝宗室大臣李承_

14、758年
,唐肅宗李亨之女寧國公主嫁回紇英武威遠(yuǎn)可汗

15、758年
,唐肅宗李亨以榮王李婉之女嫁回紇葛勒可汗
,回紇人稱其為小寧國公主。
16
、758年
,唐肅宗李亨以中興名將仆固懷恩之女嫁回紇登里可汗,后被封為光親可敦
,即回紇的王后。
17
、769年
,唐代宗李豫以中興名將仆固懷恩之女為崇徽公主嫁回紇登里可汗。
18
、788年
,唐德宗李適之女咸安公主嫁回紇長壽天親可汗。
19
、821年
,唐穆宗李恒之妹定安公主嫁回紇崇德可汗。
20
、883年
,唐懿宗李_之女安化公主嫁南詔王隆舜,后取消和親

和親公主的唐朝

639年

,唐太宗侄女弘化公主(淮陽王李道明的女兒)嫁吐谷渾諾曷缽
641年,唐太宗宗女文成公主嫁吐蕃松贊干布
710年
,唐中宗宗女金城公主(邠王李守禮的女兒)嫁吐蕃贊普尺帶珠丹
717年
,唐玄宗宗女永樂公主楊氏(唐太宗孫子李續(xù)外孫的女兒)嫁契丹首領(lǐng)李失活、李娑固
717年
,唐玄宗外甥女固安公主辛氏嫁奚首領(lǐng)李大酺
、李魯蘇
722年,唐玄宗外甥女燕郡公主慕容氏嫁契丹首領(lǐng)李郁于
、李吐于
726年
,唐玄宗外甥女東華公主陳氏嫁松漠郡王李邵固(契丹)
726年
,唐玄宗外甥女東光公主韋氏(唐中宗女李季姜的女兒)嫁奚首領(lǐng)李魯蘇
744年,唐玄宗宗女和義公主(告城縣令李參之女)嫁寧遠(yuǎn)國王阿悉爛達(dá)干
745年
,唐玄宗外孫女靜樂公主獨孤氏(唐玄宗女信成公主的女兒)嫁契丹王李懷秀(李懷節(jié))
745年
,唐玄宗外甥女宜芳公主楊氏(唐玄宗女衛(wèi)國公主的女兒)嫁奚王李延寵
756年, 回紇英武可汗女毗伽公主嫁唐朝敦煌王李承寀
758年,唐肅宗第二女寧國公主嫁回紇英武可汗
758年
,唐肅宗侄女小寧國公主(榮王李琬之女)嫁回紇英武可汗
、牟羽可汗
758年,仆固懷恩之女光親可敦
、及其姐妹同嫁回紇牟羽可汗(當(dāng)時的身份是太子)
769年
,仆固懷恩之女崇徽公主嫁回紇牟羽可汗
788年,唐德宗第八女咸安公主嫁回紇武義成功可汗
821年
,唐穆宗第四妹太和公主嫁回紇崇德可汗
883年
,唐懿宗第二女安化公主允嫁南詔王隆舜,公主沒到南詔
,唐朝就停止了和親

文成公主是哪年的


文成公主(625年—680年11月1日),唐朝宗室女

,漢族
。漢名無記載,吐蕃尊稱甲木薩(藏文:
,威利:rGya Mo bZa'
。藏語中“甲”的意思是“漢”,“木”的意思是“女”
,“薩”的意思為神仙)

文成公主原本是李唐遠(yuǎn)支宗室女,唐太宗貞觀十四年(640年)

,太宗李世民封李氏為文成公主
;貞觀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遠(yuǎn)嫁吐蕃,成為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的王后

唐蕃自此結(jié)為姻親之好

,兩百年間,凡新贊普即位
,必請?zhí)铺熳印皟悦薄?/p>

和親背景

文成公主(藏文:?

,藏語拼音:mun chang kung co),祖籍山東濟(jì)寧(今任城)
,漢名無記載
,其父史書也未記載,多猜測為江夏郡王李道宗
。李道宗是唐高祖李淵的堂侄
,因戰(zhàn)功被封為任城王
,他的女兒就生在任城。 史書中沒有記載文成公主的祖籍
、出生地
、名字、父母
,而記載她為宗(室)女

唐貞觀8年(634),吐蕃贊普松贊干布遣使大唐

,唐太宗遣行人馮德遐出使吐蕃
。松贊干布再次派人到唐朝,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
,遭到唐太宗的拒絕
。由于當(dāng)時吐谷渾王諾曷缽入唐朝見,吐蕃特使回來后便告訴松贊干布
,聲稱唐朝拒絕這個婚約是由于吐谷渾王從中作梗

唐貞觀12年(638),松贊干布遂借口吐谷渾從中作梗

,出兵擊敗吐谷渾
、黨項、白蘭羌
,直逼唐朝松州(今四川松潘),揚言若不和親
,便率兵大舉入侵唐朝
。牛進(jìn)達(dá)率領(lǐng)唐軍先鋒部隊擊敗了吐蕃軍,松贊干布大懼
,在唐將侯君集率領(lǐng)的唐軍主力到達(dá)前
,退出吐谷渾、黨項
、白蘭羌
,遣使謝罪,再次請婚
,派大論薛祿東贊攜黃金五千兩及相等數(shù)量的其他珍寶來正式下聘禮
。 ?唐太宗將一宗室女封為公主,嫁給松贊干布

和親過程

貞觀15年(641)正月十五

,唐太宗將文成公主下嫁松贊干布,詔令江夏王李道宗持節(jié)護(hù)送
。文成公主在唐送親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親專使祿東贊的伴隨下
,前往吐蕃
。文成公主一行從長安出發(fā),途經(jīng)西寧
,翻日月山
,長途跋涉到達(dá)拉薩。

松贊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敹嗫h境內(nèi))迎接文成公主
,謁見李道宗,行子婿之禮
。之后與公主同返邏些(今拉薩)
,為公主筑城、修建宮室

文成公主

、金城公主雖然是宗室女,不是皇帝的親生女兒
,但她們在吐蕃地位很高

吐蕃書籍《賢者喜宴》記載“松贊干布登臨歡慶的寶座,為文成公主加冕

、封作王后
。”

文成公主

,唐朝宗室女(不是皇帝的女兒)
。《敦煌吐蕃歷史文書》記載:“贊蒙文成公主由噶爾.東贊域松迎至吐蕃之地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薄凹爸裂蚰辏ü?83年)…冬,祭祀贊蒙文成公主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學(xué)者王堯等人指出,贊蒙即覺蒙

、朱蒙
。在被用于稱呼贊普的女人時,贊蒙(btsan mo)
、朱蒙
、覺蒙(jo mo)等頭銜沒有區(qū)別。朱蒙有被寫作末蒙
。)

金城公主

,唐朝宗室女,雍王李守禮的女兒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抖鼗屯罗瑲v史文書》記載:“及至狗年(公元710年)……贊蒙金城公主至邏些”“及至兔年(公元739年)……贊蒙金城公主薨逝”“及至蛇年(公元741年)……祭祀贊普王子拉本及贊蒙金城公主二人之遺體”
。[8]?

《敦煌吐蕃歷史文書》的記載中,有贊蒙尊稱并且去世后享有祭祀這兩項都具備

,是地位不低于吐蕃王后的人擁有的待遇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都擁有這待遇
,松贊干布的女人里僅文成公主擁有這待遇

關(guān)于泥婆羅的尺尊公主(通常所說的尼泊爾公主就是泥婆羅尺尊公主),敦煌吐蕃文獻(xiàn)

、吐蕃金石銘刻等吐蕃史料里奇幻荒謬成分較少的部分以及漢人史料的記載里
,都有松贊干布娶文成公主,卻都沒有松贊干布娶泥婆羅尺尊公主
。松贊干布娶泥婆羅尺尊公主這事僅來源于部分吐蕃書某些奇幻荒謬小說劇情過多的章節(jié)(例如柱間史(西藏的觀世音)
、西藏王統(tǒng)記等書的某些章節(jié))。甚至有國外藏學(xué)家寫了《松贊干布的妻子》
,說松贊干布娶泥婆羅尺尊公主是虛構(gòu)的
。 ?實際上,泥婆羅尺尊公主地位比較低
,只是后來被后世宗教密教人為篡改
、捧高了。

曾有泥婆羅(尼泊爾)國王

。但
,漢、藏
、泥婆羅等各方的原始史料里都沒有松贊干布娶泥婆羅尺尊公主這件事
。松贊干布時期的藏地佛教也不是后世藏地的佛教密教。后世佛教密教興起
,編的一些吐蕃書里才出現(xiàn)松贊干布娶泥婆羅尺尊公主這件事(其中很多奇幻荒謬劇情),之后有些書抄這事

文成公主不喜歡吐蕃人的赭面習(xí)俗

,松贊干布下令禁止吐蕃人的赭面習(xí)俗。松贊干布還親自穿絲綢衣服
,漸慕華風(fēng)
,并派吐蕃貴族子弟去國學(xué)以學(xué)習(xí)《詩》《書》。

唐太宗伐遼返回

,松贊干布派人送金鵝并奉表曰:“陛下平定四方
,日月所照,并臣治之
。高麗恃遠(yuǎn)
,弗率于禮
,天子自將度遼,隳城陷陣
,指日凱旋
,雖雁飛于天,無是之速
。夫鵝猶雁也
,臣謹(jǐn)冶黃金為鵝以獻(xiàn)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文成公主與吐蕃松贊干布和親

,開創(chuàng)了唐蕃交好的新時代。

文化交流

松贊干布非常喜歡賢淑多才的文成公主

,專門為公主修筑的布達(dá)拉宮
,共有1000間宮室,富麗壯觀
。但后來毀于雷電
、戰(zhàn)火。經(jīng)過17世紀(jì)的兩次擴(kuò)建
,形成現(xiàn)今的規(guī)模
。布達(dá)拉宮主樓13層,高117米
,占地面積36萬余平方米
,氣勢磅礴。布達(dá)拉宮中保存有大量內(nèi)容豐富的壁畫
,其中就有唐太宗五難吐蕃婚使噶爾祿東贊的故事
,文成公主進(jìn)藏一路遇到的艱難險阻,以及抵達(dá)拉薩時受到熱烈歡迎的場面等
。這些壁畫構(gòu)圖精巧
,人物栩栩如生,色彩鮮艷
。布達(dá)拉宮的吐蕃遺址后面還有松贊干布當(dāng)年修身靜坐之室
,四壁陳列著松贊干布、文成公主
、祿東贊等的彩色塑像

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中原與吐蕃之間關(guān)系極為友好

,使臣和商人頻繁往來
。松贊干布十分傾慕中原文化,他脫掉氈裘,改穿絹綺
,并派吐蕃貴族子弟到長安國學(xué)讀書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逝世
,新君高宗李治繼位后
,遣使入蕃告哀,并授松贊干布“駙馬都尉”
,封“西?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ね酢薄K少澑刹寂蓪J雇L安吊祭太宗
,獻(xiàn)金十五種供于昭陵(唐太宗墓)
,并上書唐高宗,表示對唐朝新君的祝賀和支持
。唐高宗又晉封松贊干布為“王”
,并刻了他的石像列在昭陵前,以示褒獎

病逝吐蕃

永隆元年(680年)

,文成公主因患天花去世,吐蕃王朝為她舉行隆重的葬禮
,唐遣使臣赴吐蕃吊祭
。至今拉薩仍保存藏人為紀(jì)念她而造的塑像,距今已1300多年歷史


主要功績

唐蕃友好

唐蕃會盟碑記載:“……和葉社稷如一

,于貞觀之歲,迎娶文成公主……重協(xié)社稷如一
,更續(xù)姻好
。景龍之歲,迎娶金城公主降嫁贊普之衙……舅甥和葉社稷如一統(tǒng)
,情誼綿長……”[17]?

文成公主入藏

,唐蕃之間的友誼有了很大的發(fā)展,由于文成公主的博學(xué)多能
,對吐蕃國的開化影響很大
,不但鞏固了唐朝的西陲邊防,更把漢民族的文化傳播到西藏
,西藏的經(jīng)濟(jì)、文化等各方面也藉由大唐文化的營養(yǎng)得以長足發(fā)展

永徽元年(650年)

,松贊干布逝世,文成公主繼續(xù)在吐蕃生活達(dá)30年,致力于加強(qiáng)唐朝和吐蕃的友好關(guān)系
。她熱愛藏族同胞
,深受百姓愛戴。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的故事
,以及推進(jìn)藏族文化的功績
,至今仍以戲劇、壁畫
、民歌
、傳說等形式在漢藏民族間廣泛傳播。文成公主在藏傳佛教中
,被認(rèn)為是綠度母的化身

藏地發(fā)展

《吐蕃王朝世襲明鑒》(此書中有很多奇幻荒謬記載)記載,文成公主的陪嫁有有“釋迎佛像

、珍寶
、金玉書櫥、360卷經(jīng)典
、各種金玉飾物”
,又有很多烹技食物,各類飲料
,各種花紋圖案的錦緞墊被
,卜筮經(jīng)典300種,用以分別善與惡的明鑒
,營造與工技著作60種
,治404種病的醫(yī)方100種,醫(yī)學(xué)論著4種
,診斷法5種
,醫(yī)療器械6種。還帶了蕪菁種子等入藏

松贊于布于河源迎親

。文成公主帶來的金質(zhì)釋迦佛等身像像,是藏族人民崇拜的圣物

隨文成公主入藏的文士們幫助整理吐蕃的有關(guān)文獻(xiàn)

,記錄松贊干布與大臣們的重要談話,使吐蕃的政治走出原始性
,走向正規(guī)化
。松贊干布因娶公主,羨慕華風(fēng)
,派吐蕃貴族子弟至長安國學(xué)學(xué)習(xí)詩書
,在唐境聘請文士為他掌管表疏,又向唐請求給予蠶種及制造酒、碾硙
、紙墨的工匠
。唐人陳陶《隴西行》詩有“自從貴主和親后,一半胡風(fēng)似漢家”語
,可證文成公主對吐蕃吸收漢族文化有非常大的影響

文成公主篤信佛教,在邏些建造小昭寺

,協(xié)助泥婆羅(今尼泊爾)尺尊公主修建大昭寺
。文成公主從長安帶到吐蕃的釋迦牟尼像至今仍保存在大昭寺,而大昭寺前的公主柳
,傳說為其親手所栽
。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的200多年間,吐蕃和唐朝之間使臣和商人依然往來頻繁

人物評價

文成公主知書達(dá)禮

,不避艱險,遠(yuǎn)嫁吐蕃
,為促進(jìn)唐蕃間經(jīng)濟(jì)文化的交流
,增進(jìn)漢藏兩族人民親密、友好
、合作的關(guān)系
,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xiàn)。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923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揭秘蒙古帝國“長子軍西征“不可告人的秘密
談到蒙古帝國的疆域
,一定要談到長子西征
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
,背后有何原因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你真的了解蘇烈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xì)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中華璀璨的文明中,有無數(shù)鐵血將士保家衛(wèi)國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中國是最早發(fā)明紙的國家,早在東漢末年造紙術(shù)被改進(jìn)之后
,紙變成為了人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物件
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秦始皇屬意扶蘇,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xì)解答
。秦朝的滅亡,可以說不僅是趙高的作為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png" alt="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onerror="nofind(this)" >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年羹堯犯了雍正哪些禁忌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xì)的文章介紹。年羹堯(1679-1726)是清代康熙
、雍正年間之人
,進(jìn)士出身,官升至四川總督
、川陜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