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詞典大全 >> 名詞

      邯鄲

      佚名 2023-06-05 18:16:56

      拼音 hán dān 

      注音 ㄏㄢˊ ㄉㄢ

      詞性 名詞

      基本解釋

      ◎ 邯鄲 Hándān[Handan city] 河北省地級市

      。位于河北省南部京廣鐵路線上,人口94萬
      。邯鄲是河北南部鋼鐵、紡織
      、電子基地
      。戰(zhàn)國時趙王城遺址在市區(qū)西南

      引證解釋

      1. 古地名

      。今 河北省 邯鄲市
      。 春秋 時, 衛(wèi) 地
      ,后屬 晉
      。公元前386年 趙敬侯 自 晉陽 徙都 邯鄲 。 秦王 政 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置 邯鄲郡
      。 三國 、 魏
      、 晉 為 廣平郡
      , 隋 開皇 中改置縣, 唐
      、 宋
      、 金 、 元 因之
      。《左傳·哀公元年》:“夏四月
      , 齊侯
      、 衛(wèi)侯 救 邯鄲 ,圍 五鹿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薄稘h書·地理志下》:“ 邯鄲 北通 燕 涿 ,南自 鄭 衛(wèi)
      , 漳 河 之間一都會也
      。” 清 陳維崧 《菩薩蠻·贈梁陶侶》詞:“ 邯鄲 年少春衫緑
      ,鳴箏競唱《棠村曲》
      。”

      2. 戰(zhàn)國 趙 都 邯鄲

      ,因以為 趙 的代稱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吨駮o(jì)年·顯王》:“六年
      ,我?guī)煼?邯鄲 ,取 列人
      。我?guī)煼?邯鄲
      ,取 肥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薄吨駮o(jì)年·顯王》:“十六年…… 邯鄲 之師敗我于 桂陵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3. 指《邯鄲曲》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段倪x·鮑照<舞鶴賦>》:“雖《邯鄲》其敢倫
      ,豈《陽阿》之能擬
      。” 張銑 注:“ 邯鄲 善為歌曲
      。”參見“ 邯鄲曲 ”

      4. 稻粱的一種

      。《管子·地員》:“五纑之狀
      ,彊力剛堅
      。其種,大邯鄲
      、細(xì)邯鄲,莖葉如扶櫄
      ,其粟大
      。” 郭沫若 等集校引 王紹蘭 曰:“此蓋稻粱之屬也……其種有大小
      ,古人因名為大邯鄲
      、細(xì)邯鄲矣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5. 復(fù)姓。 漢 有 邯鄲義

      。見《通志·氏族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mingci/10340.html,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帝王

      名詞

      名詞

      ,是指代人
      、物、事
      、時
      、地、情感
      、概念
      、方位的名詞等實體或抽象事物的詞。它分為專有名詞和普通名詞
      。如王陽明
      、臺北、教育
      、樹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