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wū shā mào
注音 ㄨ ㄕㄚ ㄇㄠˋ
詞性 名詞
◎ 烏紗帽 wūshāmào[black gauze cap;official position] 古代官吏戴的一種帽子,比喻官位丟烏紗帽
1. 帽名。 東晉 成帝 時宮官著烏紗帢。 南朝 宋 始有烏紗帽,直至 隋 代均為官服。 唐 初曾貴賤均用,以后各代仍多為官服?!端螘の逍兄疽弧罚骸?明帝 初,司徒 建安 王休仁 ……制烏紗帽,反抽帽裙,民間謂之‘司徒狀’,京邑翕然相尚?!?五代 馬縞 《中華古今注·烏紗帽》:“ 武德 九年十一月, 太宗 詔曰:‘自今已后,天子服烏紗帽,百官士庶皆同服之。’” 宋 陸游 《探梅》詩:“但判插破烏紗帽,莫記吹落黃金船。”《西游記》第八回附錄:“小姐一見 光蕊 人材出眾,知是新科狀元,心內(nèi)十分歡喜,就將綉毬拋下,恰打著 光蕊 的烏紗帽?!眳㈤?唐 劉肅 《大唐新語·厘革》。
2. 指官位;領(lǐng)導(dǎo)地位。 明 馮惟敏 《清江引·八不用》曲:“烏紗帽,滿京城日日搶,全不在賢愚上……誰是誰非不用講。” 浩然 《艷陽天》第一一四章:“﹝ 馬之悅 ﹞唯恐掉了烏紗帽,他肯自己把自己往大獄里頭推?沒那事兒!” 畢方 鍾濤 《千重浪》第十二章:“ 洪長嶺 點(diǎn)頭道:‘來,當(dāng)然來!摘了我的烏紗帽,還能摘走我干革命的這顆心?!’”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mingci/1880.html,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烏梅
下一篇: 烏賊
名詞,是指代人、物、事、時、地、情感、概念、方位的名詞等實(shí)體或抽象事物的詞。它分為專有名詞和普通名詞。如王陽明、臺北、教育、樹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