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í chūn
注音 ㄧˊ ㄔㄨㄣ
詞性 名詞
1. 適宜于春天;適應(yīng)春天。 唐 施肩吾 《春日餐霞閣》詩:“灑水初晴物候新
, 餐霞閣 上最宜春。” 后蜀 閻選 《八拍蠻》詞:“憔悴不知緣底事2. 指 宜春宮
。《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蹷 石闕 ,歷 封巒 ,過 鳷鵲 ,望 露寒 ,下 棠棃 ,息 宜春 。” 郭璞 注:“ 宜春3. 舊時立春及春節(jié)所剪或書寫的字樣。民間與宮中將其貼于窗戶
、器物、彩勝等之上,以示迎春。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記》:“立春之日,悉剪綵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 唐 崔道融 《春閨》詩之二:“欲剪‘宜春’字,春寒入剪刀。”《遼史·禮志六》:“立春,婦人進春書,刻青繒為幟,像龍御之,或蟾蜍,書幟曰‘宜春’?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4. 指 宜春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mingci/24299.html,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定額
下一篇: 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