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診心得
日出月落,星移斗轉。自然界有許多現象都還是現代科技所無法解釋的,它們也從未因現代人類的無知而有所改變?,F代科技進步,無疑給人類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同時也將人類與生俱來的靈性消磨殆盡。生于斯世,如果有人不但保有了這份天賜靈性,還能博古通今,融會貫通,已可謂超凡脫俗;若還能從容應對當今嘈雜快變的凡世,更用畢生所學責無旁貸的救人于危難,若非曠世奇人,何人能為?
感謝蒼天,讓我有幸來到這神奇的桃花島,親歷老師風采。
一個月的跟診時光,轉瞬即逝,跟診的每一日都是單純而充實的,更是充滿了驚喜和感動。盡管跟診之前已遍讀老師診療日志,對我中華醫(yī)術之博大精深深信不疑,然而當親眼目睹老師將這一國術運用得出神入化,那份震撼與感動又豈是文字所能描述。
老師常說中醫(yī)學是一門站在外面能看到人體里面的科學,而并非有些人認為的:西醫(yī)讓人明明白白的死,中醫(yī)讓人不明不白的活。當病人拿著一堆檢驗報告,被西醫(yī)冠以各種不同的病名,而卻不知病從何來時,老師已經通過中醫(yī)的一系列診斷手段,胸有成竹的告知病人病由何起,如何先改變適于疾病生存的環(huán)境,再同時施以針藥擊退疾病,而所用診斷之輔助工具無非小電筒之類,絕不會象某些西醫(yī)的檢查手段就已經對病人造成傷害。老師辯證論治之準確,只需看看回診病人的笑臉就已經知道答案了。試問連病從何來都不知道的西醫(yī),要治愈疾病,又從何談起呢?
針灸的立竿見影,經方的一劑知二劑已,每天都在這里得到驗證。之前也曾見識過為數不少的中醫(yī)師,姑且不論那些有意行騙之徒,有許多有抱負有才華的中醫(yī)師,盡管多年鉆研,卻因為沒有學到正確的中醫(yī)學,以至療效了了,這些都加深了大眾對中醫(yī)的誤解,以為中醫(yī)只可以養(yǎng)生,中醫(yī)只可以輔助西醫(yī)。能夠得到老師診治的病人是幸運的,而那些無緣得遇老師的千千萬萬病人又當如何?老師的精湛醫(yī)術讓我感佩,而更讓我感佩的是老師責無旁貸的使命感。老師毫無保留耗費心血地傳授人紀,就是希望能夠將中醫(yī)學這門中華絕學傳承下去,傳播開來,讓更多人受益,而老師的下一部地紀更讓人期待,一定會有更多人因此而得以自救。老師常說,中醫(yī)學包含了最好的預防醫(yī)學,希望有更多的人因為學到了正確的知識而遠離疾病。
讀過老師網上文章的人,都會對老師嫉惡如仇的性格印象深刻。也許有人會認為老師對西醫(yī)藥的態(tài)度過于偏激,但當你在這里每天都看到一些本應該健康地生活著的人,卻因為一劑感冒疫苗而半身麻木,或是西藥毒在體內累積難除,甚或因西醫(yī)的過度檢查而重病纏身時,就不得不敬佩老師的一身正氣,試問如果無智無勇,又非賢能,有誰敢與西藥廠叫陣多年而可以依然故我?老師常叫病人要學會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以上天賜予的本能去判斷,什么是有利于身體的,什么是有害于身體的,不要未得其利先受其害,不要被一大堆所謂的先進儀器和統(tǒng)計數據所蒙蔽,以為那就是科學。科學是經得起考驗的,中醫(yī)學已經歷了幾千年的考驗,而西醫(yī)藥呢?就在我寫這篇跟診心得的時候,我11歲的兒子與我談起了他在《讀者文摘》上讀到的一篇文章,文章披露了作者從一些現職以及退休的FDA工作人員和一些藥廠的工作人員處了解到的大量黑幕,FDA的審查可以弄虛作假,藥廠的統(tǒng)計數據可以人造,利字當頭,難道對這樣審批出來的西藥我們還要深信不疑嗎?感謝美國是個言論自由的國家,兒子可以讀到大量揭露西藥內幕的文章,因此如果有人讓他吃西藥,他一定回答:不要作白老鼠!
跟診一個月,從老師身上我不僅學到正確的醫(yī)學,也學習怎樣做人。醫(yī)者父母心,自不必說,而對于真理的堅持,以及對世事的通達,老師身上實在有太多的東西值得我們學習。
感謝老師在我已進入不惑之年時,為我打開了另一扇大門。學生一定謹遵您的教導,以期不辜負了您的一番苦心。
南加州某中醫(yī)學院中醫(yī)系學生楊某敬上04/09/2008
老師評語:這位楊同學以非常的虛心來學習經方,過去溫病中醫(yī)給她的知識,并沒有影響到她對經方的研究,這次跟診訓練對她無疑是個震撼教育,原本就對中醫(yī)學有信心的她,現在是更加有信心與慶幸能走入中醫(yī)經方家這個行列,做為一位經方家,能做到一劑就知的效果是正常,因為中醫(yī)本來就是應該這個樣子,直到溫病學派的出現,再加上文革后中醫(yī)人才的凋零,以致真正能治病的中醫(yī),一厥不振,我只是一位經方家,中醫(yī)學的領域非常的浩瀚無極,我就算盡窮一生的精力,也無法將之讀透,只希望我的學生們,將來都能青出于藍而更勝于藍,都更勝我一籌,再接再厲的替我大中華子孫做出更大更廣的貢獻,而我深信他們絕對是可以做到的。
漢唐中醫(yī)倪海廈謹記于佛州04/09/2008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nihaixia/10301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跟診心得第56篇
下一篇: 跟診心得第5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