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診心得
幸福與感恩
大約一年前,剛剛接到人紀DVD,迫不及待地,在兩星期內看完了第一遍黃帝內經和傷寒論。實在太精采了!頗有相見恨晚之嘆。爾后,反復咀嚼,細細品味之余,心中生起一縷夢想;夢想著跟老師看診、夢想著親見一劑知二劑已的經方,發(fā)揮在危重病病人身上的一幕幕景象。如今,回顧這個月的臨床跟診,一股淡淡的甘美,心想事成的感恩,油然而生。
見證經方的威力,倪師看診的神準,人類健康的希望
研讀人紀以前,從未使用超過一錢的細辛,二錢的麻黃,或三錢的炮附,也從未用過生附;因為,既然學校老師們都沒用過,實在不想拿病人作實驗。在此之前,也不曾想象,一個前后十幾年,被西藥從痛"治"到麻,最后到木,而必須倚靠拐杖的老人,可以在四帖經方之后,全然改觀,丟掉拐杖;更不曾想象,一個洗腎的病人,在經方治療之后,曾一天排尿2000CC,而可望不必再洗腎或換腎。若沒上過人紀,不知何年才能獲得這些經驗;若沒上過人紀,不知何時才能深刻體會"不能為陽所用的陰是身體的負債。"在此也順便和這些病人一起向老師道謝。臨床跟診以前已經研讀過許多去年跟診的師兄師姊們所記載的精彩案例;自忖,跟診就是重復類似的案例罷了。實際跟診一個月下來,卻有許多異想不到的驚奇。雖吾筆尖銹澀,每每下筆即錯,仍不揣淺陋,如實分享:
1.全面地體會老師看診的過程
面對一個癌癥病人,老師的問診,一方面留意病人身體狀況的任何改變,以確實掌握病機,一方面又要掌握病人心理的狀況:時而輕松,幽默的對話,甚至逗逗病人,以使病人免于一直被憂苦所纒繞;時而現金剛怒目之相,嚴正地告誡病人,以免病人有一絲松懈于飲食的宜忌,或生活起居的囑咐。看似與病人閑話家常,實則將十問,眼診,耳診,觸診,望診,聞診巧妙地溶入其中,而內心在孕釀的卻是以精準的方劑,面對病人的疾病、或見招拆招、或運籌帷幄攻守策略。若將老師花在為學生們解釋的時間扣除,就不難體會一針見血、言簡剛重的真諦。
2.感受老師拔苦的慈悲心
老師對危重病病人所投入的心力,及專注的程度,令人動容,是一個視病如親的醫(yī)者典范。看診時,他全神貫注地面對每一個病人,生怕乍現的靈感溜走;在看診之間的空檔,以及休診之后,仍不時思考著可能的發(fā)展和對策。有時,老師在振筆疾書之際的寧靜片刻,病人發(fā)言,打斷思緒,老師已無暇斥責。凡此種種,在在為老師的心聲"我在替病人著想,我要救她""我很心疼妳的女兒,我一定要讓她有媽媽""X小姐,我一旦出手,我一定要贏,我就不要輸"作腳注。這豈是"用心良苦"所能概括?若不是單純的慈悲心的呼喚,是什么樣的動力在驅駛?誰想到這些不會眼角濕潤,含淚贊嘆、感恩???
3.見證經方診治的有機整體
上過中醫(yī)學院的人都知道,理、法、方、藥四個字是每一個教師時時提到的。問題是現在學校所教的不是完全以黃帝內經、傷寒論、神農本草經等等經典為根據的。基礎理論既龐雜,說理就不明晰,論法就不嚴謹,導致療效不明顯。甚至有些中醫(yī)院校的教師,自己都對中醫(yī)失去信心,更遑論一般百姓了。倪師所講解的黃帝內經作為生理、病理的基礎(尤其是,老師對陰、陽詮釋及運用之透徹,前所未聞),神農本草經作為藥性的基礎,傷寒論作為辨證、處方的基礎,引領我們體會金匱中理法方藥的巧妙運用。也唯有在此基礎之上,才能覺察老師臨診的出神入化之處。自忖"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跟倪師的診,打從病人一入眼簾的瞬間開始,到問病收集資料,留意病人回答的語調、表情,切病人的脈,處處是學問。最難的就是,在短短的幾分鐘里,就須歷經數回合的分析,反復的推敲,而作成診斷與處方。每次等待倪師動筆寫下診斷與處方的那幾秒鐘,就經歷一次懸掛。甚為刺激。也因為有了這幾秒鐘的懸掛,如果自己的答案未能中第,疏忽了某些要點,甚至完全離譜,但又立刻覺得很有道理,自然贊嘆倪師診病用藥之神而趕緊用心體會。當然,有理法方藥可循者,或老師的經驗用法者,祇要假以時日,必可望習得;致于神來之筆者,恐要將該案以藝術品視之,慢慢欣賞了。
4.短時間內望見病人"神"的變化
一般而言,若是一星期或是兩星期才回診的病人,我們對病人神與色的變化有一個自然的、合理的期待。但對于一個危重癥者,例如TS先生,他的心肺隨時可能停擺的;再如那位歷經手術、化療、放療整到爆了的乳癌轉肺癌的病人,或是那位冒險從臺灣飛來的肝癌腹水病人,他們回診時所表現的順與逆,一劑藥之后,絕對是"一翻兩瞪眼"的。我們有許多次難得的望神與色的"考試"機會;當病人出現的最前面半秒鐘,就有如在熒光幕上快速閃過的考題,之后幾秒鐘就是我們作答的時間,待病人開口第一句話就是答案揭曉的時刻。這實在是太刺激了!!這就是為什么來桃花島三、四個星期,那些從未造訪過的迪斯尼世界、太空中心自始至終未曾一游。漢唐有"神"可以望,再現代的"形",自然瞠乎其后,毫無吸引力。
5.為看見人類健康的希望而興奮
在跟了幾天診,看了許多危重患者之后,有一個周末,我去超級市場買菜,在算帳時,那位金髪碧眼的收銀小姐說,"哇!你買的食物都好健康喔!"我告訴她我來佛州的緣由,以及我在倪師診所看到的病人的進步,她覺得她們住在這里好幸運哦。是的,我的房東夫婦聽我的描述,也說這兒的居民們很幸運。當然幸運!當那位來自德州的乳癌轉肺癌患者二診時呈現及報告身體的進步,前晚從十二點睡到次晨八點,當TS先生經歷X棗湯、XX甘草湯而終于脫離險境,老師的高興,溢于言表。而同學的興奮與贊嘆,使得診室內的能量在剎那間提高,彷佛所有的人都在同一波長共振!共振于經方的威力,共振于老師診斷用藥之神!當我們看到一個個陰陽行將絕離、陽不入陰的病人可以不再惡化,甚至倒轉河車,不論中外,任誰都會為患者興奮!
6.成就菩薩行者的健康快樂世界
一個人所立下的愿,所追求的夢想,往往能夠吸引許多人的共襄盛舉,共同成就。這次跟診的機會,讓我們看到倪師的用心;用心于不惜時間與精力去尋找好的藥材,好的炮制工藝,創(chuàng)造并維持好的存藥倉儲環(huán)境以確保藥物的高質量;關心診所每一個員工、患者、學生。當我第一次覺察老師總是第一個到診所,最后一個離開的時候,老師只是以"我怕有人車子發(fā)不動或輪胎扁了"輕輕一語帶過。我相信也因為老師的用心,使得我們感受到這診所是一個充分表現人和的環(huán)境。在此也感謝大師姊,顏師兄,克雷斯-林師兄、珍妮芙、杰克、愛瑪、李先生、若姍、海麗,對我們這些跟診學生的照顧與包容。若說漢唐是當代經方世界的燈塔,你們就是勤于任事與和諧共事使得燈塔永續(xù)發(fā)光的守護人,你們讓倪老師無后顧之憂。人紀班的X萍,X琪,X晴師姊們、"每個月按時來,一次來五到七天"的孟超師兄、聰穎認真的林x師姊,你們的引導進退,校潤醫(yī)案,就如同陪伴我們一起來這燈塔分火點燈,然后帶回世界的各個腳落,寄望經方的燈火在各地日久彌旺,我們周遭的人們越來越懂得怎樣過健康快樂的日子,而桃花島就成為經方智慧的新故鄉(xiāng)。
7.意外的另類體會
倪師不厭其煩地透過望、聞、問、切,以及獨特的眼診,演譯陰陽的辨證,六經的傳變,以及陰虛、陽虛到陰實的疾病變化的同時,我也"職業(yè)反射地"想到計算機研發(fā)團隊的管理上。其實,看一個研發(fā)機構的病幾乎可以模擬于看病人的病。眼見一個大型產品的開發(fā)案可能無法按既定時程完成的時候,"溫病"派的經理就提出增加工程師的人數(滋陰是也)作為解決問題的方案;懂"經方"的經理就會提出提高每個工程師工作效能(扶陽-加強培訓以提高個別能力、訂定加薪和獎勵辦法以提高士氣等等)的方案,而不是任其員額增長而每人工作效能降低(陽虛),以致尾大不掉、動彈不得(陰實-良性或惡性腫瘤),然后放話("放"療)以使部分員工的想法產生變化("化"療)導致有些員工自己走路(縮小腫瘤),最后落得必須裁員(請出西醫(yī)動手術切除腫瘤),整頓(再度化療、放療),不幸的話腫瘤復發(fā)(裁太多了,或裁錯人了,再雇一些回來)…如此反復到有一天,實在玩爆了,運氣好的話,就有人介紹一位起死回生的藝術家(請到高明的經方家)把公司救回來;運氣不好的話,就關門大吉(西醫(yī)兩手一攤,宣告不治)而那位"溫病"經理早就被炒魷魚了。看來,在硅谷做計算機研發(fā)管理,看病的技術與經驗還可以不斷地累積喔!
省思與展望
走筆至此,不得不想起一篇刊登在美國醫(yī)學會期刊JAMA(JournalofAmericanMedicalAssociation)2000年7月26日,483~485頁的文章,IsUSHealthReallytheBestintheWorld?(美國的健康真的是全世界最好的嗎?)這篇文章成為有歷史性意義的一篇文章,因為它不僅是登在全世界發(fā)行量最大,地位最"崇高"的醫(yī)學專業(yè)期刊并且是由現代醫(yī)學最著名的約翰霍布金司大學(JohnsHopkinsUniversity)的BarbaraStarfield教授/醫(yī)生所撰;更重要的是,它公布了一個駭人聽聞的事實:美國的醫(yī)院一年誤醫(yī)致死的人數在44,000到98,000之間。若加上院內感染、用藥的負作用(不是副作用)致死的住院患者總共在22到28萬人之間。而這數字已經讓美國的醫(yī)院成為第三大的死亡殺手,僅次于癌癥和心臟病。若把西藥造成心臟病和癌癥的遠因算進去,恐怕西藥和西醫(yī)的綜合體莫非是第一號殺手!這些數字令人髪指;我們把這些數字和911死亡人數(3300人),伊拉克戰(zhàn)爭五年死亡美軍人數(5000人),四川地震死亡災民人數(69,000人)放在一起看,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路透社從未報導過美國醫(yī)院無辜的死亡人數、為什么美國加州法律規(guī)定中藥的包裝上要貼"此物會致癌"的標示,而醫(yī)院不必貼"本院每年誤治致死X百人"的告示?再回頭看倪師用經方能夠救回一些危重癥病人,而醫(yī)學界可以充耳不聞,衛(wèi)生單位還要禁這個中藥那個中藥的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我們面對的環(huán)境是很惡劣的,但我們也因為有老師無私的教導而信心十足、勇往直前,深信世人會有覺醒的一天。老師已經擎起當代經方的燈塔,我們要跟著老師默默地耕耘,一個燈塔點亮一千個燈,每一個燈再點亮一千個燈…如此這般繼續(xù)點下去,讓正統(tǒng)的經方醫(yī)學,正確的健康觀念傳播到每一個角落。
在此,我又有個夢想。我們是否可以倪師常說的CommonSense作一個響亮的包裝,以利推廣?剛開始時,人們不是很注重IQ(智力商數)嗎?后來發(fā)現EQ(情緒商數)更重要,是與人相處愉快的重要指標。我們?yōu)槭裁床豢梢源罅μ岢獺Q(健康商數,HealthQuotient)作為建立大眾正確健康觀念的第一步呢?
最后,要再次感恩倪老師,毫無保留地分享您的深入體會的精華、豐富的經驗與心得,師母愿意分一些老師的時間給我們,桃花島上的護法們的默默奉獻!下次回來添油點燈再見!
學生廖醫(yī)師敬上6/5/2008
老師評語:廖醫(yī)師目前是加州開業(yè)中醫(yī)師,大家看到他寫的跟診心得就知道此人必是文武雙全的人才,你們沒錯,他畢業(yè)于臺大電機系,之后留美,取得學位以后,就一直在舊金山硅谷工作,是位高級科技方面的工程師,他深知西醫(yī)學是科技醫(yī)學,不是真正的科學,而中醫(yī)才是真正的科學醫(yī)學,于是又努力研究中醫(yī),之后取得加州的中醫(yī)師資格,一直在替發(fā)揚中醫(yī)學而努力不斷,他是我少數幾位的超級學生之一,頭腦清析,對于病情的了解非常透澈,是位不可多得的經方家,住在舊金山附近的民眾可以去找他治病,是實力非常堅強的一位良醫(yī)。
漢唐中醫(yī)倪海廈謹記于臺北06/09/2008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nihaixia/10352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跟診心得第81篇
下一篇: 跟診心得第8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