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秋雨來,狂燥的夏天已經(jīng)漸漸走遠,秋來了。但不少愛美時尚女性仍把“露肩、露臍、露腳”堅持到底,由此引發(fā)的“難言之痛”、頸椎、腰椎、腹瀉等胃腸道不適病人接二連三。春捂秋凍何為度?老話雖有道理,也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fā)。
露腳穿涼鞋易痛經(jīng)
最近,大學生小晴被痛經(jīng)纏上了,她向醫(yī)生訴苦:“最近接二連三下雨,因為怕下雨麻煩,所以在實習途中還是每天赤腳穿涼拖,結果經(jīng)期一至就腹痛難忍?!迸c此同時,記者從不少醫(yī)院婦科了解到,最近年輕女性就診人數(shù)也較往日略有升高,而且大多因月經(jīng)不調、經(jīng)期提前或延后、痛經(jīng)等前來就診。
“俗話說,病從寒起,寒從腳生。因此足部的保暖很重要,尤其是女性需要特別注意?!眿D科專家表示,秋季早晚溫差大,而且又多雨,喜歡赤腳穿時尚涼拖的女性極易因此受寒著涼,導致子宮、下腹部血液循環(huán)不暢,造成經(jīng)期提前或延遲,嚴重者還會因子宮肌痙攣、組織缺血而致痛經(jīng)。
專家建議,即使在秋天多雨季節(jié),最好也不要為貪圖方便赤腳穿涼拖。在室內空調房里,最好還要記得穿雙薄絲襪。
露肩裝易發(fā)頸椎病
“平時已經(jīng)很注意保護頸椎了,而且每天還堅持適度頸部運動,但頸椎病還是發(fā)作!”連日被頸椎病困擾的宋小姐很委屈。最近,記者發(fā)現(xiàn),前來醫(yī)院骨傷科就診的頸椎病、腰椎病發(fā)作的病人明顯增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入秋后依然穿露肩、露背吊帶裙的女性。
專家指出,頸椎病的誘因很多,落枕、睡姿不當都可能會引發(fā)頸椎病。但對于宋小姐這樣的女性,引起頸椎病的原因和受涼有很大關系。秋季氣溫較涼,此時依然常穿吊帶裝、露背裝的女性,頸背肌肉很容易因寒氣侵入誘發(fā)頸椎病。
專家提醒,愛美女性秋涼后還應盡量少穿露肩、露背裝,以免頸椎、腰椎受寒。如果一定要穿,不妨在外加件鏤空的小外套,或者披條質地柔軟的絲巾,既能夠保護頸椎,又不失儀態(tài)。
說到“春捂秋凍”很多人都不陌生,但是“春捂”到底該怎么“捂”,大家可能就沒那么了解了。下面我就來說說關于“春捂”的一些小知識吧~
一、“春捂”是什么時候“捂”,“捂”到什么時候?
每年二月初立春,從立春開始我們就能漸漸感受到氣溫的升高,連吹到臉上的風都感覺溫柔了許多。尤其到了三月,氣溫變化的快,衣著變得也快。很多人紛紛脫去了厚重的冬衣,換上了單薄的春裝,甚至已經(jīng)穿上了短袖。
春季中自然界氣溫處于上升階段,但是溫度變化也比較大,如果沒有關注天氣變化,提前減少衣服,很有可能造成感冒。
許多疾病的發(fā)病高峰與冷空氣南下、降溫持續(xù)的時間密切相關,最明顯的就是感冒、消化不良。在冷空氣到來之前要"焐"得住,因此“春捂”的最佳時機是在氣象臺預報的冷空氣到來之前24~48小時就注意保暖,及時添加衣物。除此之外,日夜溫差大于8℃也是該焐的信號。
"春捂"講究持續(xù)時間,一般這7-14天恰到好處。專家認為,"捂"在身上的衣服隨著氣溫回升總要脫掉一部分。但是減衣不能太快,否則會出現(xiàn)沒"捂"到位的現(xiàn)象。
那怎么捂才算到位呢?醫(yī)學家發(fā)現(xiàn):氣溫回冷需要加衣御寒,即使后面氣溫回升了,也得再焐7天左右,體弱的孩子和老人才能適應。如果減衣過快,有可能會凍出病來。
我們說了"春捂"的時間以及捂多久,那么什么時候不用捂了呢?其實當氣溫持續(xù)在15℃以上且相對穩(wěn)定時,就可以不"捂"了。
二、“春捂”怎么捂,捂哪里?
說到捂哪里,很多人會認為既然是捂,那就是多穿衣服的意思。其實這樣也不是全對,人的身體下半部血液循環(huán)比上半部差,容易受到風寒侵襲,所以寒氣多是自下而生,因此春季穿衣應注意"下厚上薄"。
所以“春捂”我們要注意多捂身體下半部,特別是腿和腳踝處。很多年輕時尚的人,衣服穿的少也就算了,關鍵是大冷天還露出腳脖子,叫人看了都覺得冷。
所以如果春季不注意保暖,天一熱就急忙減衣服,這樣稍不注意就會著涼感冒發(fā)燒,甚至還會在上了年紀之后出現(xiàn)膝關節(jié)疼痛,逐漸發(fā)展為膝關節(jié)骨質增生,重者還會出現(xiàn)膝關節(jié)積水、腫脹以及伸不直等病癥。
“春捂秋凍”是我國古代的諺語,流傳至今,我們也有句俗語叫“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所以古人的經(jīng)驗還是要聽的。
經(jīng)常到了秋天溫度降低以后,街上還有不上年輕人要風度不要溫度穿的很少。我們總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但是這句話真的完全對嗎?其實我們的身體也是有三個部位不能挨凍的。那是哪三個部位呢?
春天的時候不能著急脫掉厚重的外套,需要多捂一段時間,秋天的時候也不要著急穿太多,凍一凍可以提升免疫力。但是我們的身體也是有三個部位需要區(qū)別對待,無論什么季節(jié)都要做好相關保暖工作。
第一個部位是肩膀。肩膀是一個非常容易受涼的部位,一旦挨凍就可能會出現(xiàn)炎癥。對于當今的人來說,本來長期伏案工作就容易使得肩膀疼痛,肩頸得病,時間久了就會出現(xiàn)肩周炎。所以在秋天要注意防寒保暖,適度增減衣物,尤其是女性要少穿一字領的衣服,可以增加外套或是絲巾來避免著涼。
第二個部位是腹部。腹部是及其容易受涼的部位,受涼后,就會出現(xiàn)腹痛腹瀉的情況。尤其是飲食上再有不注意更會使得腹涼的情況加重。尤其是對于女性而言,腹部著涼會造成痛經(jīng)或使得痛經(jīng)加劇、氣血不通。因此要多喝熱水,注意增添衣物。
第三個部位是腳。身體內的寒氣多數(shù)都是因為足部受涼,從腳底進入到全身各處,因此在生活中要格外注意足底保暖。平時一定要多泡腳,選擇厚度合適的鞋子,注意保暖。
春捂秋凍也是要依據(jù)實際天氣情況與個人身體狀況而變化,因此,以上三個部位,無論何時都要注意保暖。
如果你是一個不喜歡炎炎夏日的人,那你一定會喜歡白露時節(jié);如果你是一個喜歡涼涼秋日的人,那你也一定會喜歡白露時節(jié)。白露時節(jié)的到來,意味著天氣將會越來越?jīng)隹?。此時沒有了夏天的酷熱,也沒有冬日的肅冷,正是迎接涼爽天氣的前奏,可真是極好的天氣。此時,作為秋日里晝夜溫差最大的時節(jié),更要注意晝夜溫差變化,謹防著涼受寒。正所謂“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嚀”,便是說白露時節(jié)要注意氣溫變化,切勿坦胸露體,尤其是早晚更要注意增添衣物。白露時節(jié)露氣較重,也是誘發(fā)關節(jié)炎、支氣管哮喘等疾病的高發(fā)期,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看看在白露時節(jié),平時生活起居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白露不露身,做好保暖工作
有語云:“過了白露節(jié),夜寒日里熱”,也就是說白露時節(jié)晝夜溫差較大。此時的白天溫度還是較高,但是早晚的溫度較低,應該做好保暖防寒工作。所以在這個時節(jié),不宜再坦胸露體。在民間諺語中亦有“白露不露身”之說,說的是白露時節(jié)到了,就不要在穿著短衣短褲了。入秋之后,天氣轉涼,雖然此時天氣還沒有深秋那般濕冷,但是晝夜溫差是一年中最大的時候,如果不注意增添衣物,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很容易著涼受凍。再加上秋天是主燥氣,一旦不小心受凍著涼了,還特別容易導致肺部感染風寒。因為肺所主的肺部、皮毛、鼻腔等人體部位特別容易受到空氣中的燥氣與風結合而成的風燥帶來的傷害。而且,一旦感染到筋骨,則特別容易出現(xiàn)關節(jié)炎、風濕病等肢體病癥。此外,在民間還廣泛流傳著“白露身勿露,露了凍瀉肚”的說法。這句話是說白露時節(jié)到,晚上不蓋好被子睡覺的話,就容易著涼腹瀉。所以,白露一到,晚上睡覺一定要注意蓋好被子,特別是老年朋友、抵抗力較弱的人群更要注意做好保暖工作。
注意預防支氣管哮喘和花粉熱
白露時間氣溫變化較大,也很容易誘發(fā)支氣管哮喘,要想預防支氣管哮喘最主要的辦法是進行體育鍛煉。很多哮喘病人誤認為進行體育鍛煉會使哮喘發(fā)作而從心理上抗拒進行體育鍛煉,這樣的想法自然是不準確的。相反,如果不進行體育鍛煉,身體素質下降,反而會增加患其他病的風險。患者朋友可以通過慢跑、打太極等運動方式進行鍛煉。另外唱歌因為可以增大肺活量,也是哮喘患者不錯的選擇。
而在白露時節(jié)還容易患上的一種病就是“花粉熱”。秋高氣爽,正是出游放松的好時候,可是很多人卻在旅游過程中出現(xiàn)鼻癢、連續(xù)打噴嚏、流清鼻涕等感冒癥狀,其實這可能是患上了花粉熱。預防花粉熱最主要的是遠離過敏原。如果是過敏體質的人群建議不要在這個時節(jié)出游,如果要出游也應該佩戴口罩,遠離鮮花并且最好不順風,避免患上花粉癥,一旦身體出現(xiàn)不適也應該盡快就醫(yī)。
“春捂秋凍”,進行耐寒鍛煉
古話有云:“春捂秋凍”。在秋天天冷的時候如果可以適當?shù)倪M行耐寒鍛煉,可以有效地增加皮膚和鼻粘膜的耐寒力,這對增強身體體質大有裨益。但是不能盲目地秋凍,溫度變化還是要注意增添衣物。只是在增添衣物的時候,不需要過多過快地增添,以求逐步增強自身身體的耐寒力。另一方面,“春捂秋凍”還要注意進行腳部的保暖。腳在遠離心臟的位置,血液循環(huán)是最不通暢的地方,但是腳上卻分布著人體重要的6條經(jīng)脈。白露時節(jié),寒氣入侵,所謂“腳暖腿不涼,腿暖身不寒”,秋天再怎么凍也應該注意腳部保暖,這樣才能遠離疾病。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nvxingys/7649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