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名字都是區(qū)分一個人是誰的重要標志,古時候的人生下來也是要起名的
,大家知道古代的人是怎樣起名的嗎
?小編知道一些關(guān)于如何起名的知識
,下面就讓的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來看一下
。
古代取名的論述

自古以來
,人們就十分重視取名
。古代賢哲尹文子說過:形以定名
,名以定事
,事以驗名
。這就是說,觀察辨別事物
、人物必先定名而后才可以成事
。荀子也曾說:“名有固善,徑易而不拂,謂之善名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币馑际钦f:名有完善之名,平易好懂而不被人誤解之名
,可以說是好名
。為了起一個好名,年輕的父母總要翻開厚厚的辭海
、辭源
,搜腸刮肚,絞盡腦汁
,試圖為自己的寶貝起個好名字
,正如近代資產(chǎn)階級啟蒙思想家嚴復(fù)所說:“一名之立,旬月踟躕”
。在一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下
,名字甚至可以決定人的前途和命運。清代同治七年
,時逢全國科舉考試
,江蘇考生王國鈞,名列前茅
,榮幸參加殿試
,本為一等,因慈禧太后見他的名字與“亡國君”諧音
,大為不滿
,馬上下旨降為殿試三等。王國鈞被發(fā)往安徽任知縣
,又被議改任教職
,在山陽縣任教官20年,才以才干卓著被選任云南某縣令
,未上任便去世
。清代光緒三十年,直隸人劉春霖參加科考名列進士三甲末等
,因其名“春霖”有春雨之意
,再加其姓與“留”諧音,很受慈禧太后青睞
,她認為此人名字吉祥
,符合自己恩澤永垂的心境,便下旨將劉春霖拔為甲等第一
,成為清代最后一名狀元
。
唐代詩人李賀
,也因受父親名字的牽連而身受其害。才華橫溢的李賀在準備參加全國大考之時
,有人詆毀他
,說李賀的父親名晉肅,而“晉”與進士的“進”同音
,是犯諱的
。李賀遂不敢去應(yīng)試。更為慘烈的是
,清代雍正年間的禮部侍郎查嗣庭
,僅因牽涉帝王之名,終至家破人亡
,慘不忍睹
。他出任江西考官,取《詩經(jīng)》中“維民所止”一句為科考試題
,竟被人誣為心懷叵測
,暗示雍正要被砍頭,其根據(jù)就是“維”字為“雍”字去掉頭
,而“止”字為“正”字去掉頭。最后不僅自己病死獄中
,而且慘遭屠尸梟首
。雖然這都是在封建社會中與嚴格的等級制度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但也足以見名字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
。要取好名
,首先要名正,名正才能言順
。宋代大名士蘇洵
,曾為其兄正名而專門寫下一篇典范之作,題目是《仲兄字文甫說》
。蘇洵的仲兄(二哥)名叫蘇渙
,字公群。蘇洵讀《易經(jīng)》之后認為仲兄之名字不妥
,建議用“文甫”來取代“公群”
。蘇洵在文章中論述人生哲理,傾注了他的人生信念
,是一篇筆力雄健的正名之作
。
倘若名字不正,言傳則不順
,有時還會留下笑柄
,貽笑大方
。明朝熹宗時大宦官魏忠賢,本是一個無賴
,原名李進忠
,事奉宦官魏朝而改名。他與熹宗的奶媽客氏私通
,因客氏之故而得熹宗信任
,漸掌朝政。他廣結(jié)羽翼
,遍置死黨
,朝中排斥打擊正直忠臣,朝外壓迫東林名士
。媚事者竟拜伏呼他為“九千歲”
,各地督撫為他建生祠以祀。這樣一個大奸賊
,既不忠
,又不賢,最后落下一個千古罵名
。因為魏與未同音
,魏忠賢豈能有好下場。南宋大奸臣秦檜
,字會之
。秦檜為人陰險,本性殘忍
,喜好諛言
,大肆迫害忠良,冤案不可勝數(shù)
,其中以陷害岳飛等最為昭彰
。其所作所為,正好與他的名“檜”相吻合
,“檜”是一種刺柏
,渾身是刺,到處刺人
。
古人剛生下有名還要取字
古人剛生下不久就有了名
,長大以后要取字,兩者相連
,通稱名字
。關(guān)于二者的作用,清朝人王應(yīng)奎曾說:“古者名以正體
,字以表德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币馑际钦f,名是用來區(qū)分彼此的
,字則是代表德行的
。二者性質(zhì)不同,用途也不大一樣
。一般說來
,古時候,名是階段性的稱呼
,小時候稱小名
,大了叫大名。等有了字
,名就成了應(yīng)該避諱的東西
,相稱時也只能稱字而不稱名。?
名與字在多數(shù)情況下共同構(gòu)成一個人的代號
,盡管用途不盡相同
,二者之間還是有聯(lián)系的。古人大多因名取字
,名與字內(nèi)容毫不相干的情況幾乎見不到
。?
古人除有名、字外
,又多取號以代替名字
。號是一種固定的別名,又稱“別號”
。早在周朝時,人們就已經(jīng)開始取號
。對此
,《周禮》解釋說,號為“尊其名更為美稱焉”
,意思是說
,號是人在名、字之外的尊稱或美稱
。早期的號具有這一特點
,有號的人多是那些圣賢雅士。如
老子別號
廣成子、范蠡別號鴟夷子皮等
。先秦時期有名字又有號的人并不太多,至秦漢魏晉南北朝時
,取號的人仍不很多
,名載史籍者僅有陶潛別名五柳先生
、葛洪別號抱樸子等數(shù)人。但是
,到了隋唐時期
,伴隨著封建國家的強盛和文化的高度發(fā)達,在名
、字之外另取別號的人也逐漸多了起來
。如李白號青蓮居士、杜甫號少陵野老
、白居易號香山居士
,皆屬此類。到了宋代
,取號之風(fēng)又有進一步的發(fā)展
。人們熟知的《水滸傳》108將個個都有別號,正是代表著當(dāng)時的社會風(fēng)氣
。明清人更把取號視為一種時髦
,上至皇帝,下至一般黎民百姓
,幾乎人人有號
。正如清人凌楊藻在《蠡勺編》一書中記載的那樣,其時“閭市村壟
,嵬人瑣夫
,不識字者莫不有號,兼之庸鄙狂怪
,松蘭泉石
,一坐百犯;又兄‘山’弟則必‘水’
,伯‘松’則仲必‘竹’
,不尤大可笑也哉。近聞婦人亦有之
,向見人稱‘冰壺老拙’
,乃嫠媼也”。甚至一些落草為寇的盜賊也有別號
。如上述書中舉了一個縣官審案的例子
,就十分能說明問題。這一例子說
,一位縣官在審理一樁竊案時
,責(zé)難犯人為自己開脫罪責(zé),犯人突然說道:“守愚不敢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笨h官不解其意
,一問左右,才知道是犯人在自稱別號
。
古代取名的學(xué)問是什么?
中國從古代就對取名很重視
,人們把為后代取名看得非常重要
。通常是孩子生下來三個月后由父親起名,但也有滿月起名
、周歲起名
,以及在生下來以前先把名字取好的。從周朝起
,起名已經(jīng)納入禮法
,形成了制度。
古人認為
,一個好名字涉及的內(nèi)容多樣
,有文化背景、個人信仰
、社會發(fā)展走勢等
,尤為重要的是與《易經(jīng)》相結(jié)合,與先天八字的強與弱
,先天五行的喜與忌
,五格數(shù)理的分析,人的十二生肖
,《易經(jīng)》六十四卦的分卦卦象剖析等相結(jié)合
。古人覺得一個好名字,不但寓意
、聽感
、美感和五格數(shù)理好,還要與八字強弱互補
、陰陽合一
,循環(huán)相生
,并與先天五行喜忌相符
,只有這樣的名字才是好名字,才有益于人的一生
。
中國人在取名時
,經(jīng)常會在名字中用一些方式來區(qū)分同一個家族的不同輩分。比如在名字中用一個字表達輩分
,而用另一個字表示名字所表示的含義
,也有的在名字中用一樣的偏旁來表示同一輩分
。
中國古代因為宗法制的影響,在名字的使用上采用避諱的制度
。講究為尊者諱——在交談和書寫時
,遇到君父長輩的名字就要回避;取名時也避免取他們名字中的字或同音的字?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F(xiàn)在雖然不再講究這些了
,但是仍然有些人在取名時盡量不取和父輩或祖輩同名或同音的字。由于避諱的原因
,現(xiàn)代的中國人還是認為直呼長輩的名字為不尊重
。
幾千年來,許多學(xué)者對姓名的筆畫也進行了研究
,并與《易經(jīng)》相結(jié)合形成一門獨立的測字學(xué)
。后來,歷經(jīng)各代學(xué)者補充整理
、詳加說明
,但并沒引起世人的充分重視。19世紀初
,日本學(xué)者雄崎健翁對中國姓名學(xué)進行了比較系統(tǒng)的整理
,并稱為“圣學(xué)”。隨后
,又傳人新加坡
、香港、澳門
、臺灣
、韓國等地區(qū),形成現(xiàn)在的姓名學(xué)
,并沿襲至今
。
現(xiàn)在,姓名學(xué)已經(jīng)風(fēng)靡中國
,出現(xiàn)了很多起名公司和起名網(wǎng)站
,并出現(xiàn)很多所謂起名大師或起名專家。其實要想取一個好名字
,并非起名大師一方面的工作
,需要收集與整合多方面的資料。
取名注意事項多數(shù)父母給孩子取名
,通常寄托了對子女的期望
。取名要按照性別、生日時辰、家庭成員的歷史
,族譜
、家譜的傳承’社會的現(xiàn)實情況,以及父母的愿望等
,綜合取舍
,再決定。下面介紹幾種取名的方法和技巧:
區(qū)分男女取名法古今男性名字和女性名字多按照其性別不同
、性格不同
、分工不同、生活習(xí)性不同而決定
。
男性取名特點:依據(jù)男子勇猛
、堅韌、豁達
、向上
、有力量、不怕困難
、勇于斗爭
、敢于嘗試的特征,選用鷹
、虎
、彪、豹
、鵬
、大鵬、萬《里
、高山
、山、海
、川
、河、大干
、長空
、宏偉、飛
、升
、騰、達等字取名
;依據(jù)男性有理想
、有抱負
、有宏偉目標
、要建功立業(yè)的特點
,選用保國、進帥
、國柱
、棟梁、向前
、為民
、建功、建勛
、弘業(yè)
、知遠等字取名;依據(jù)謀求一生平安
、發(fā)財進寶的特點
,選用進財、進寶
、財旺
、金寶、富貴
、四吉
、喜財、升財?shù)茸秩∶?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還有選用不俗的字
、表達志愿的字、表達操守的字
、表達長壽的字取名
,甚而選用外國譯音字取名等,層出不窮
。
女性取名特點:選用加“女"字偏旁的字
,見名便知是女性,如女
、妞
、妮、妍
、婧
、妹、姑
、姍等
;選用花草這類字來表示女子名字,這種形式表達出女子像花一樣美麗、嬌艷
、動人
,聽了名字就讓人喜歡,如芝
、蘭
、芋、芍
、菊
、薌、芯
、蘆
、芙、芽
、苓
、蓯、花
、芬
、芳、芹
、蓉
、蘋、茉
、莉
、苗、英
、芨等
;選用玉石珍寶一類字取女子名,象征女性的高貴
,如玉
、瑪、瑙
、環(huán)
、玨、珀
、珍
、珊、珠
、琪
、琳
、瑚、瓊
、瑛
、寶、金
、銀、鈺
、釧等
;選用艷美一類字取女名,表達女性的美麗
、可愛
,如美、麗
、娜
、倩、俊
、娟
、花、艷
、妍
、鮮、艷等
;選用柔情
、柔景一類的字取女名,表達女性溫柔可愛的性格
,如云
、月、波
、雪
、雯、涓
、惠
、怡等;選用有關(guān)女德這類字取女名
,表達女性的文雅
、正直,如慧
、巧
、靜
、嫻、淑
、秀
、俊、閣
、釵
、釧、香
、文
、雅、真等
,色彩繽紛
。
崇尚圣賢取名法古往今來,人們?nèi)∶麜r
,也以圣賢的名字來取名
,表達出對圣賢的崇慕,如選用堯
、唐
、舜、虞
、禹
、湯、文
、武
、孔、孟等字人名
,都是明顯的例子
。
引經(jīng)據(jù)典取名法截取經(jīng)典中的名言警句,略加變化
,作為名字
,表示名字的典雅和不俗。如:賀方
,來自《詩經(jīng)·大雅·下武》“四方來賀”
;侯朝宗,來自《詩經(jīng)·小雅·沔水》“彼流水
,朝宗于?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保辉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來自《禮記·少儀》“會同主詡”
,鄭玄注:“詡謂敏而勇
。”
五等爵位取名法古代的公
、侯
、伯、子
、男五等爵位
,是君王冊封貴族的等級,象征貴族的權(quán)勢與地位
。人們?nèi)∶x用公
、侯、伯
、子
、男是表示對權(quán)勢的尊崇
。
崇尚道德取名法中國人因受儒家思想和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與影響
,有一種崇尚道德的傳統(tǒng)美德,在取名方面也能體現(xiàn)出來
。如:取名時選用德
、道德、敬德
、仁
、義、禮
、智
、忠、孝
、節(jié)
、忠恕、守敬
、誠
、忠誠、實
、誠實
、德潔、德行
、恒節(jié)
、德福、建德等
。
崇尚吉祥取名法很多人取名
,希冀吉祥
、幸福,因而
,選用吉祥
、幸福方面的字也不少,如吉
、祥
、吉祥、福
、祿
、壽、喜
、禧
、有福、幸福
、慶
、吉慶、瑞
、祥瑞
、竹瑞、嘉
、興
、利、興利
、勝
、勝利、天
、天勝
、壽、鶴壽
、偉
、大偉、安
、平安
、進喜、煥發(fā)等
。
崇文尚武取名法文
、武是人們建功立業(yè)的兩種途徑。有人崇尚文
,如文
、文學(xué)
、力文、文俊
、儒
、儒雅、宗孔
、宗孟
、文華、翰
、翰林等
;有人崇尚武,有關(guān)的字有武
、威
、縱、天縱
、震
、強、加強
、力
、大力
、鎮(zhèn)
、鎮(zhèn)武、振武
、虎
、彪、豹
、鷹
、鵬、云鵬等
。
易象八卦取名法易象八卦
,是《周易》中的八種基本圖形,用“一”和“--”符號構(gòu)成
,以“一”表示陽
,以“--”表示陰?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兑讉鳌纷髡哒J為八卦主要代表天
、地、雷
、風(fēng)
、水
、火、山
、澤八種自然現(xiàn)象
,并認為“乾”、“坤”
兩卦在八卦中占非常重要的位置
,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一切現(xiàn)象的最初本源
。《周易》
、《易傳》以及易象
、八卦,在中國是很有影響力的學(xué)問和文化現(xiàn)象
,從
伏羲到孔子
,再到歷代易學(xué)家,都對易象
、八卦有鉆研
。易象、八卦也深入到中國人的取名上來
,因此乾
、坤、震
、巽
、坎、離
、艮
、兌、天
、地
、雷、風(fēng)
、水
、火、山
、澤等字都是取名應(yīng)用率比較高
,并具有一定穩(wěn)定性的用字。
崇尚自然取名法辛苦的中國人在與大自然斗爭中
,培養(yǎng)了熱愛自然
、崇拜自然的美好風(fēng)尚,這種美好風(fēng)尚也突出地反映在取名的學(xué)問方面。崇尚自然的取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