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詩精選朱自清散文基督教詩歌詩歌朗誦愛國詩歌散文精選散文精選大全文:勞倫斯
(點擊下方音樂結合一起讀文章哦)塔斯卡尼處處有夜鶯。
在春季和夏季,除了午夜和日中,它們終日歌唱。在樹繁葉茂的小樹林里,樹木像鐵線蕨垂掛在巖石上那樣懸在山邊,溪旁,大約清晨四點,你就能聽到夜鶯在那里,在蒼白的晨曦中重新開始歌唱:“您好!您好!您好!”夜鶯的歌聲,是世界上最歡快的聲音。因為這聲音無比歡快,光輝燦爛,蘊藏著巨大的力量,所以每次聽到它,都會感到驚奇,使人異常激動。
“夜鶯開始歌唱了?!蹦銜匝宰哉Z地說。它在拂曉前歌唱,那時星星好像正由矮小的灌木叢沖上廣闊無垠的朦朧夜空之中,然后隱藏起來,隨即消失了。但日出之后,歌聲繼續(xù)回響,而你每次重新驚異地側耳傾聽時,總是想不通?!盀槭裁慈藗冋f它是一種悲傷的鳥類呢 ”
它是整個鳥類王國里最吵鬧、最不體諒別人、最任性和最活潑的鳥。對任何了解夜鶯的歌唱的人來說,都無法弄清約翰·濟慈為什么用“我的心兒痛,瞌睡麻木折磨”來開始他的《夜鶯頌》。你聽到夜鶯銀鈴般地高叫:“什么 什么 什么,濟慈 心兒痛,瞌睡麻木折磨 特拉——拉——拉!特哩——哩——哩哩哩哩哩哩哩哩!”
而為什么希臘人說他,或她,是在樹叢中為失去的愛偶傷心哭泣,我也不得而知中世紀的作家用“唧——唧——唧!”表示夜鶯喉嚨里迅如閃電似的滾動。這是一種野性的、飽滿的聲音,比孔雀尾巴上的翎斑更加鮮艷多彩:
那光鮮的褐色夜鶯是那樣多情,
為了伊堤羅斯而停了一半歌聲。
他們用“唧!唧!唧!”來說明她正在啜泣。至于他們怎么會聽到那種聲音的,那簡直是個謎。除非是耳朵倒長的人,否則人們什么時候會聽到夜鶯“啜泣”,真是莫名其妙。
不管怎樣,它是一種雄性的叫聲,一種十分強烈、沒有摻雜的雄性叫聲。是純粹的斷言。沒有絲毫暗示的影子,也不是空虛的回聲。根本不像空洞的、聲音低沉的鐘聲。絕無什么孤寂可言。
也許,正因為如此,濟慈才即刻感到了孤寂。
孤寂!這兩字猶如一聲晨鐘
把我敲回到自己立腳的地方!
也許原因就在這兒:夜鶯歌唱時,為什么每一個忠于上帝、側耳傾聽的人聽到的都是小天使們銀鈴般的叫聲,而他們卻聽到樹叢中的啜泣 也許正是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的緣故吧。
因為,事實上,夜鶯的歌唱具有清脆、感人的活潑,具有使人駐足佇立的質樸的自信。這是一種神采洋溢的叫聲,一種熠熠生輝的交織呼喚,恰如創(chuàng)造世界的第一天,天使們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被制造出來時情不自禁地發(fā)出的叫喊聲。之后,在天堂的灌木叢里,天使們準有一番喧嚷:“哈!哈!你瞧!你瞧!你瞧!這就是我!這就是我!多么神——神——神奇的事情!啊!”
為了享受“嗨!這就是我!”這歌唱似的斷言的純潔美,你必須側耳傾聽夜鶯的歌聲。也許,為了在視覺上完美地享受同樣的斷言,你會瞧一眼正在抖動自己全部翎斑的孔雀。在所有創(chuàng)造完美的造物之中,這兩種也許是最完美的;一種是無形的、喜悅的聲音,另一種是無聲卻看得見的東西。雖然夜鶯具有內(nèi)在的生氣勃勃,使人感到一種親切、跳躍的神秘感,但如果你確實看到它,它不過是一只貌不驚人的灰褐色小鳥。這好比孔雀,真要發(fā)出聲音時,確實難聽至極,但它仍給人以深刻印象:從恐怖的熱帶叢林中傳出的非??膳碌慕新暋嶋H上你可以在錫蘭看到孔雀在高高的樹枝上叫嚷,接著展翅掠過猴群,飛進那沸騰的、黑暗的、深不可測的熱帶森林里。
也許由于這個緣故——喜愛天使或喜愛魔鬼的純粹真實自我斷言——夜鶯使某些人感到悲傷。而孔雀往往使這些人憤怒。這是包含一半妒忌的悲傷。造物主把夜鶯造得那么明確歡快,富有、光明的上帝之手賜予它永久的新意和完美。夜鶯因自己的完美而啾啾歡唱。孔雀則滿有把握地抬起它所有的青銅色和紫紅色的翎(líng)斑。
這——這小小完美的造物之作的啾啾斷言——這顯示鳥類無瑕之美的綠色閃光——根據(jù)它在視覺或聽覺上所給人的不同印象,使人感到憤怒或孤寂。
聽覺遠不如視覺狡詐。你可以對人說:“我非常喜歡你,今天早晨你看上去真美?!彪m然你的聲帶可能出自不共戴天的仇恨而在震動,但她會深信不疑。
聽覺十分愚蠢,它會接受任何數(shù)量的語言假幣。但是,若讓一絲仇恨之光進入你的眼睛或掠過你的臉龐,它立刻就會被察覺。視覺既精明又迅如閃電。
由于這個緣故,我們馬上會發(fā)覺孔雀一切炫人的、雄赳赳的自信;并且不無輕蔑地說:“漂亮羽毛能打扮出個好外表?!钡斘覀兟牭揭国L的聲音,我們不知道自己聽到了什么,只知自己感到悲傷、孤寂。所以我們說悲傷的是夜鶯。
讓我們重復一遍,夜鶯是世界上最不悲傷的東西;甚至比渾身發(fā)光的孔雀更不知悲的。它沒有什么可悲傷的。它知足常樂。它并不自負。它只是感到生活美滿,鳴囀表白——喊叫“唧唧”作響,吃吃發(fā)笑,顫聲啾啾,發(fā)出長長的、嘲弄原告的呼叫,進行表白,斷言和歡呼;但他從不嘰呱學舌。他的聲音是純粹的音樂,只要你不往里填詞的話。但夜鶯的歌在我們心中激起的感情是可以用語言表達的。不,這也不是事實。聽到夜鶯歌唱時,一個人的感情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這種感情遠比語言純潔得多,所有的語言都已被污染。然而我們可以說,它是一種人生美滿的歡快之情。
這并非妒忌你的幸運,
而是你的幸福使我太歡欣——
因你呀,輕翼的樹神,
在長滿綠櫸(jǔ【名】櫸樹),
音韻悅耳、無數(shù)陰影的地方,
引吭高歌,贊頌美夏。
可憐的濟慈,夜鶯歡欣他只好“太歡欣”,自己內(nèi)心根本不快樂。所以他想要飲用使人害臊的靈泉,和夜鶯一起歸隱到陰郁的森林中。
遠遠地隱沒,消散,完全忘卻
你在樹葉間從未知道的事情,
忘卻疲倦,狂熱和惱恨……
這是男性人類十分悲傷、美麗的詩句。不過下面一行卻令我感到有點滑稽可笑。
人們坐在這里聽著彼此的悲嘆;
癱瘓的老人抖落幾根愁切的僅存的白發(fā)……
這是濟慈,根本不是夜鶯。但這位悲傷的男性仍然試圖離開人世,進入夜鶯的世界。葡萄美酒不會把他帶去。然而,他還是要去的。
去呀!去呀!我要飛往你處,
不乘酒神和他群豹所駕的仙車,
卻靠詩神無形的翼翅……
不過,他沒有成功。詩神無形的翼翅沒把他帶進夜鶯的世界,只把他帶進灌木叢里。他還留在外面。
我暗中傾聽;唉,有好多次
我差點愛上了安閑的死神……
除非運用對比,夜鶯從未使哪個人愛上安閑的死神。這是夜鶯絕對純潔的自我陶醉的明亮火焰與濟慈渴望忘記自我,永遠渴望超越自我的惶恐的思想火花之間的對比:
在半夜毫無痛苦地死去,
你卻如此狂喜地盡情
傾吐你的肺腑之言!
你將唱下去,我的耳朵卻不管用,
聽不到你的安魂曲,像泥塊一樣。
如果能使夜鶯明白詩人在怎樣答復它的歌唱,夜鶯會感到十分驚奇。它將會因驚訝而從枝頭上跌下來。
因為當你回答夜鶯時,它只會叫得更歡,唱得更響。假設在鄰近的灌木叢里另有幾只夜鶯隨聲附和——它們總是如此——那么,這藍白色的聲音火花便會直沖云霄。假設你,一個凡夫俗子,碰巧坐在濃陰遮蔽的河岸上跟你心愛的女子熱烈地爭辯著,為首的那只夜鶯會像第三幕中的卡魯索那樣越唱越響——簡直是一陣卓越的、突然爆發(fā)的狂熱音樂,把你壓倒,直至你根本聽不到自己說話、吵架的聲音。
事實上,卡魯索頗具夜鶯的特征——唱歌時像鳥一樣突然爆發(fā)出神奇的活力,表現(xiàn)出充實和悠然自得。
你并不是為死而生的,不朽的神鳥!
饑饉[饑饉(jījǐn):災荒;荒年。五谷收成不好叫“饑”。蔬菜和野菜吃不上叫“饉”。]的年代不會糟蹋你;
不管怎樣,在塔斯卡尼還不至于如此。夜鶯們總是刺刺不休。而布谷鳥卻顯得遙遠,聲音低沉,低低地、半遮半掩地叫著拍翅而過。也許英格蘭的情況真的與眾不同。
我在今晚聽見的歌聲
古代的君王鄉(xiāng)民也聽到過:
也許就是打動露絲悲哀的心房
那一首歌,那會兒她懷念故鄉(xiāng),
站在異國的麥田中淚滴千行;
為什么哭泣 總是哭泣。我感到奇怪,在帝王之中,狄奧克力第安聽到夜鶯的鳴囀時眼淚汪汪了嗎 鄉(xiāng)民中的伊索也是這樣嗎 而露絲真的淚滴千行 作為我,我很懷疑是這位年輕的女士逗得夜鴛開始歌唱的,就像卜伽丘的故事中手捧著活潑的小鳥睡覺的可愛姑娘那樣——“你的女兒像夜鶯般活潑,她捧著只鳥兒在手中?!?/p>
當母夜鶯輕輕地坐在鳥蛋上,聽到它的老爺們兒鳴囀歌唱時,它會怎么想呢 它大概很喜歡聽,因為它照常洋洋得意地孵著它的蛋。它大概喜歡它的老爺們兒的高談闊論甚于詩人謙卑的呻吟:
如今死亡要比以往更壯麗,
在半夜毫無痛苦地死去……
對母夜鶯來說,這可沒有什么用處。人們要為濟慈的范妮感到惋惜,也理解她為什么一無所有。這般美妙的夜晚本應給她帶來多少樂趣!
也許,說來說去,如果雄夜鶯無論痛苦與否,半夜里不想停止歌唱,母鳥就可得到更多的生活樂趣。深夜的用處更大。一只讓母鳥獨自去抱蛋,自己只管盡情高歌的雄鳥,或許比一只悲嘆呻吟的鳥更合母鳥的意,即使它的呻吟是表示對它的愛戀。
當然,夜鶯歌唱時完全沒有意識到小小的、無光澤的母鳥的存在。它也從來不提它的名字。但它清楚地知道,這歌的一半是它的;就像它知道那些蛋一半是它的一樣。就像它不要它進來踩踏它的那窩蛋一樣,它也不要它加入它的歌唱,嘮嘮叨叨,不成腔調。
男人、女人,各司其職:
再會!再會!你凄切的頌歌
消失……
它從來不是凄切的頌歌——它是躊躇滿志的卡魯索。但何必跟一位詩人爭辯呢。
(姚暨榮 譯)
【文學辭典】
勞倫斯的《查太萊夫人的情人》
《查太萊夫人的情人》是戴·赫·勞倫斯的最后一部杰作。由于大膽地、赤裸裸地描述了性愛,所以被當時的英國政府列為禁書。直到1960 年才對該書解禁。其實,勞倫斯這部小說的主題是嚴肅的,是一部蘊意深刻的作品。作者以厭世的心情,刻畫了英國貴族階級的守舊、無為、空虛、腐朽。他們的工業(yè)使人變成機器的奴隸,他們在婚姻上極端自私;同時對中產(chǎn)階級及勞動階層,則表現(xiàn)了同情。
【美文賞析】
勞倫斯在散文創(chuàng)作中始終尊重自己的真實情感、不隨波逐流,使自己的創(chuàng)作自成風格?!兑国L》是作者一篇十分有見地的散文,讀《夜鶯》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解讀這位20 世紀上半期英國最有爭議的作家。
“夜鶯”,是西方作家經(jīng)常用來入文的一種鳥兒?!兑国L頌》就是18 世紀末,英國著名詩人濟慈的一首名詩。本文《夜鶯》也是勞倫斯的散文名篇。而同是寫“夜鶯”,勞倫斯和濟慈的表現(xiàn)主題和藝術風格卻迥異。走進《夜鶯》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不同于濟慈的、另一種性格的英國大作家,如果說濟慈是一個悲天憫人的詩人,那么勞倫斯就是一位開朗、健朗的生活者。在濟慈眼中,夜鶯是悲歌的挽唱者,它熱烈、痛苦、孤寂。而勞倫斯聽出的夜鶯的歌唱曲調,卻是歡樂的、自由的,它是作者眼中樂觀的天使。相同的意象在不同人眼中是不同的,而這種差異更多的代表著兩人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而且都分別具有各自時代所在特色。勞倫斯的個性特點,代表資產(chǎn)階級成熟時期的大膽創(chuàng)新精神。而濟慈的悲憫,也自有新興資產(chǎn)階級在痛苦中追求理想的時代烙印。
【作者簡介】
勞倫斯(1885~1930),英國詩人、小說家、散文家。出生于諾丁漢郡的伊斯特伍德村一個礦工家庭,父親是煤礦工人,母親當過小學教師。勞倫斯少年時代在諾丁漢礦區(qū)上學,后到諾丁漢大學學院學過植物學和法律。當過會計、廠商雇員和小學教師。
1910 年母親的去世給他很大的打擊,后與大學教授的夫人弗麗達一見鐘情,弗麗達的愛情給他很大鼓舞,兩人于1914 年結婚。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發(fā)表長篇小說《虹》,因觸犯當局戰(zhàn)時利益而被禁毀。這段時間他處境艱難,幾乎一蹶不振。戰(zhàn)爭結束后他開始了流亡生涯,先后到過意大利、德國、澳大利亞、美國、墨西哥等地。
1928 年,私人出版了有爭議的最后一部長篇小說《查太萊夫人的情人》,但英美等國直到20 世紀60 年代初才解除對此書的禁令。1930 年3 月2 日勞倫斯因患肺結核死于法國尼斯附近的旺斯鎮(zhèn),骨灰安葬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一個農(nóng)場。
◆文章來源:作者:一生所愛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有話說#@ 記錄生活 擴展閱讀 原創(chuàng)原創(chuàng)散文:彩色的童年原創(chuàng)散文原創(chuàng):《斷線的長情》原創(chuàng)散文原創(chuàng)|我讀曾國藩原創(chuàng)散文|執(zhí)子之手 與子偕老原創(chuàng)已修改原創(chuàng)散文:我心中的蘇軾散文|念你在冬天(原創(chuàng))散文原創(chuàng)|品讀蘇東坡
原創(chuàng)散文|我在故鄉(xiāng)沒了家(原創(chuàng))
原創(chuàng)散文|母親(一)(原創(chuàng))
散文精選大全
「最受歡迎關注散文精選大全,邂逅詩歌散文」
詩詞 | 朗誦| 短片 | 散文| 段子
品散文,閱人生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英國現(xiàn)代主義詩人、小說家和散文家。出生在諾丁漢州一個礦工家庭,作過會計、廠商雇員。他很早就開始寫詩,于1911年發(fā)表了第一部長篇小說《白孔雀》,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勃勃生機的禮贊、對畸形文明迫害人們天性的譴責。一次大戰(zhàn)中發(fā)表長篇小說《虹》和《戀愛中的女人》,反映了西方世界人的異化和深刻的精神危機。1928年出版了最后一部長篇小說《查太萊夫人的情人》,表現(xiàn)了現(xiàn)代工業(yè)對人的精神和肉體的摧殘,小說的性愛描寫多次引起爭論。
戴維·赫伯特·勞倫斯
戴維·赫伯特·勞倫斯(通稱D·H·勞倫斯),20世紀英國小說家、批評家、詩人、畫家。代表作品有《兒子與情人》、《虹》、《戀愛中的女人》和《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等。
勞倫斯出生于礦工家庭,當過屠戶會計、廠商雇員和小學教師,曾在國內(nèi)外漂泊十多年,對現(xiàn)實抱批判否定態(tài)度。勞倫斯寫過詩,但主要寫長篇小說。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10部長篇小說、11部短篇小說集、4部戲劇、10部詩集、4部散文集、5部理論論著、3部游記和大量的書信。
中文名:戴維·赫伯特·勞倫斯
外文名:DavidHerbertLawrence
國籍:英國
出生地:英國諾丁漢
出生日期:1885年9月11日
逝世日期:1930年3月2日
職業(yè):作家
畢業(yè)院校:諾丁漢大學
代表作品:《戀愛中的女人》,《兒子與情人》
人物經(jīng)歷
勞倫斯1885年9月11日生于英國中部諾丁漢郡的采煤區(qū)伊舍伍德鎮(zhèn)。在后來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他常常以他的家鄉(xiāng)為故事發(fā)生和發(fā)展的地點,他稱之為“我心愛的地方”。勞倫斯在諾丁漢高中畢業(yè)。之后,他曾在布萊克伍德鎮(zhèn)一家外科醫(yī)療器械工廠做工,后來因患肺炎離開。在養(yǎng)病期間,他常到錢伯斯家的海格斯農(nóng)莊去走訪,認識了杰西·錢伯斯以及其他一些青年人。他們的共同興趣是讀書。
1902年至1906年,勞倫斯在伊舍伍德一家小學做教師。在這些年里,勞倫斯開始寫詩,同時創(chuàng)作小說。1907年,他在《諾丁漢衛(wèi)報》舉行的短篇小說競賽中獲獎。1908年,他獲諾丁漢大學的教師合格證。同年秋季,他離家去倫敦,在教學的同時,繼續(xù)寫作。他的詩歌通過杰西·錢伯斯呈遞給當時很有影響的《英國評論》的主編福特·麥道克斯。
1909年,福特在《英國評論》上將這些詩作發(fā)表,同年福特還出版了勞倫斯的短篇小說《菊馨》,這引起出版商海涅曼的注意,海涅曼和他聯(lián)系進一步出版事宜。他母親1910年過世。他和母親的關系非常緊密,母親的去世成為他一生的轉折點。母親死后,勞倫斯曾患過的肺炎又犯,后來發(fā)展成導致他早逝的肺病。
1911年,勞倫斯停止教學,決心以寫作為生。這一年,他的小說《白孔雀》面世,勞倫斯正式開始寫作生涯。勞倫斯同時在撰寫和修訂《兒子與情人》。
1912年,勞倫斯在意大利完成了《兒子與情人》,此書1913年出版,他的朋友愛德華在編輯時砍掉了100多頁,勞倫斯對此很不滿意。小說出版后得到評論界的認可。同年,他們回到英國做短期停留,結識了出版家約翰·米德爾頓·莫里和在新西蘭出生的短篇小說家凱瑟琳·曼斯菲爾德。他們很快回到意大利,勞倫斯開始寫《虹》與《戀愛中的女人》。這兩部作品探討的是影響婚姻、個人成就以及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些可能的潛在因素。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勞倫斯因主張和平、夫人因為是德國人,夫婦二人都無法取得護照,不斷受到官方的騷擾。他們被指責為德國做間諜,1917年被官方趕出康沃爾,直到1919年他們才被允許移民國外。這一年是他們流浪生活的開始。這一段遭受迫害的經(jīng)歷后來在他1923年出版的小說《袋鼠》的自傳性一章里做了描述。這之后一直到勞倫斯過世,他們一起度過了長達十幾年的流浪生活;這段經(jīng)歷勞倫斯稱之為“野蠻的朝圣”。
1915年,《虹》問世。這是一部關于兩姐妹在英國北部成長的故事,它問世后就被政府以淫穢的罪名查禁了。這時勞倫斯開始寫作《迷途的女孩》,未能完成,1920年又重新改寫和修訂。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勞倫斯離開英國,此后只回去過兩次,做短期逗留。他與妻子到處流浪,先后到幾個國家和地區(qū)游歷,包括澳大利亞、意大利、斯里蘭卡、北非、墨西哥、法國以及西西里,在每個地方都只做短住。
1922年,他們到美國,欲在美國長住,但身體不允許。勞倫斯在墨西哥的陶斯農(nóng)莊上住的時間最長,前后有幾年之久,在這里他曾夢想建立一個烏托邦社團,但他的肺病曰益嚴重,1925年只得返回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在這期間,他不斷修訂《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此書1928年在巴黎以私人版本形式出版。
1930年,勞倫斯在法國南部的旺斯死于肺病,享年44歲。她妻子的第3任丈夫后來把他的骨灰放置在新墨西哥山里一個小教堂里。
個人生活
勞倫斯的家庭是一個貧窮的工人階級家庭,父親是礦工、酒鬼,母親是小學教師,文化水平比她丈夫高出很多。勞倫斯的青少年生活受到貧窮和父母之間的摩擦的影響。
勞倫斯曾和幾個女人往來,諸如杰西·錢伯斯(《兒子與情人》里瑪麗安的原型)、海倫·克爾克以及他的未婚妻露依·巴羅斯,但最后都斷絕關系。1912年,他和他在諾丁漢大學的一位語言教授的夫人弗瑞達·馮里奇陶豐相識,二人墮入情網(wǎng)。弗瑞達比他大6歲,她拋棄丈夫和3個孩子,與他出走到當時法國和德國有爭議的邊界地區(qū)巴伐利亞她的老家梅爾茲去,成為他的終身伴侶。梅爾茲當時是德國的軍事要塞,勞倫斯被冠以英國間諜的罪名而被捕,后來弗瑞達的父親從中斡旋,才被釋放。1914年,勞倫斯和弗瑞達回到英國,當年7月結婚。
主要作品
創(chuàng)作特點
作品主題
小說
勞倫斯創(chuàng)作探討的主題是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人、男人與女人之間的關系,但潑墨最多的還是男人與女人之間的關系,在描寫男女兩性關系方面,勞倫斯用突破禁區(qū),大膽地觸及到了“性”這個人人都擁有它、需要它卻又令世人談性色變的話題。在他的小說中,從他的長篇處女作《白孔雀》到《兒子與情人》、《虹》、《戀愛中的婦女》、《查特萊夫人的情人》,多次出現(xiàn)了大段大段的性愛場面的描寫,勞倫斯無論是寫人類的性愛,還是寫動物的欲望,都與他企圖在生命的底層去尋求救贖人類的途徑相聯(lián)系,如在《查特萊夫人的情人》里,勞倫斯不惜筆墨,淋漓盡致地描寫了性愛,“旨在展示性的美及其重要性”,是對愛的謳歌和贊頌,從而對禁錮愛、壓抑愛、扭曲愛、異化愛的西方工業(yè)文明進行了有力的抨擊和撻伐。
他把性愛看成是一種帶有神秘主義色彩的經(jīng)驗,盡管在他的作品中以性愛為主題是歷經(jīng)變化發(fā)展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夕,他把這場戰(zhàn)爭看成是愛與恨的戰(zhàn)斗。因此,在1912年所寫的《干草堆里的愛情》、《兒子和情人》以及1913年他著手寫的兩部長篇小說《虹》與《戀愛中的女人》等作品中對這一主題他都有所寓意。在這次大戰(zhàn)后,他越發(fā)把“男性的柔情”看成是愛情的源泉。他使這一主題充滿詩意地、強有力地有諸如《死去的人》、《羽蛇》和《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之類著作中有所發(fā)展。
貫穿在他一切作品中的一條線是階級意識。其特點是:一個下層階級的男人和一個上層階級的女人的結合。上層階級的男人通常是萎靡不振,缺乏人性本能力量的。在勞倫斯的筆下,階級差異在《兒子和情人》、《虹》、《羽蛇》以及《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等長篇小說中顯露出戲劇性的、強有力的效果。筆觸所及,在《干草堆里的愛情》中更增強了光明與黑暗的對比度。
勞倫斯的世界旅行和他對產(chǎn)業(yè)主義的強烈憎恨使早期的文化對他更具有吸引力。在《烈馬圣莫爾》和《羽蛇》中,他從新墨西哥州和墨西哥的印第安人身上看見了他們那晦暗、神秘的知識較之歐洲人那有教養(yǎng)的頭腦更接近生命的本源和實質。他熱衷于以神秘主義來深化的他的作品主題。這一點也以其它的方式表示出來?!靶值苁肿闱椤薄@是較之一般朋友之情更深的、兩個男子之間的契合,但不是同性戀——始終吸引著他的構思,而特別在《戀愛中的女人》和《羽蛇》中顯示出來。在《干草堆里的愛情》中,兩個親兄弟間缺乏“兄弟手足情”是導致沖突的原因之一,而這一沖突的解決又有賴于勞倫斯所設計的一場主題性戰(zhàn)斗的圓滿結局。這是一場男人們和女人們之間的充滿愛與恨的爭奪戰(zhàn)。另一個矛盾的主題是勞倫斯的“領袖夢”的體現(xiàn):一個男人必將居于主宰支配地位,而另一方則將以門徒的身份向他俯首聽命?!秮唫惖氖终取罚?992)和《袋鼠》的主題特點正是如此。《羽蛇》(1926)中則摻和著“兄弟手足情”的側寫。
詩歌
勞倫斯的詩歌可大致分為早、中、晚三個階段。他的早期詩歌大多帶有自傳性質。而到了中期,勞倫斯的目光轉向了自然界。他用生動的語言表達對鳥獸花草的熱愛。在勞倫斯的晚期詩歌中。他主要表達了對死亡和重生的看法。
藝術特色
在寫作上,勞倫斯依靠靈感。靈感來時,他極度興奮地寫作,創(chuàng)造力源源涌至;缺乏靈感時,他干脆擱筆。他從不寫筆記,而專靠記憶。在他開始動筆,并出現(xiàn)“精神亢奮之一剎”時,往事總是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在他面前。《干草堆里的愛情》的背景情節(jié)正是基于這種活靈活現(xiàn)的回憶:如對“赫格斯”農(nóng)莊情景的追憶。這是他和杰茜·錢伯斯相識和相愛的地方。他對“寫小說的技藝”或“作詩的技藝”并不太講究,因而他寫的長篇小說、詩歌和故事,在形式上總是松散的。但由于他所表達的生活經(jīng)驗異常強烈,依然收到緊湊連貫之效。
在勞倫斯的作品中,有一項重要的設計。那就是:他根據(jù)需要,使用其父親和錢伯斯農(nóng)莊人們所講的諾丁漢—德比郡方言。在《兒子和情人》中,這種方言的使用,有助于父親和母親的對比。在他的最后一部長篇小說《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中,主題和背景都回到了英格蘭。那位主人公,獵場看守員梅洛斯,既說方言又說上層社會使用的英語。他的這種按需擇用,表明在任何特定時刻,他的心境與氣質的變化都和他與查泰萊夫人的關系息息相關。在《干草堆里的愛情》中,方言不僅是一種合乎現(xiàn)實的手段,而且,正如在《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中那樣,也是一種在表達感情上較之上層語言更直接、更強烈的英語形式。
人物評價
“勞倫斯是偉大的小說家之一,他正是主要以英語文學傳統(tǒng)中第一流小說家的身份而留名于世的?!保ㄓ膶W評論家利維斯評)
“勞倫斯正是為了在作品中顯示自己真切的理想,不寫則已,要寫就要寫出驚世之作,無論是主題之鮮明,還是人物之傲世,無論是形象之出格,還是語言之犀利,總之,在自己的小說中必須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思想有個性有真理的實體。這就是勞倫斯的價值所在?!保▽W者毛信德評)
人物爭議
由于勞倫斯創(chuàng)作基本仍屬于現(xiàn)實主義范疇,書中對情感和性愛的描繪顯得非常直白,毫不隱諱。這在他所處的時代中是很罕見的?!逗纭肪驮驗槠渲邪呐詰偾楣?jié)而一度被禁,而一位出版商則聲稱:“《兒子與情人》是我讀過的最淫穢的一本書”。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曾經(jīng)在英國引發(fā)了一場重大的淫穢丑聞。由于書中對性愛露骨的描寫(或許也因為“情人”是來自于工人階級),英國法院甚至以“猥褻罪”為名立案審查。然而其出版機構“企鵝圖書”最終贏得了這場官司。
少年中國說/梁啟超
偶像破壞論/陳獨秀
藤野先生/魯迅
阿長與山海經(jīng)/魯迅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
烏篷船/周作人
生活之藝術/周作人
幽默的叫賣聲/夏丏尊
與妻書/林覺民
今/李大釗
芭蕉花/郭沫若
落花生/許地山
沒有秋蟲的地方/葉圣陶
五月的北平/張恨水
北平的四季/郁達夫
白楊禮贊/茅盾
我所知道的康橋/徐志摩
青紗帳/王統(tǒng)照
懷李叔同先生/豐子愷
漸/豐子愷
異國秋思/廬隱
春/朱自清
綠/朱自清
荷塘月色/朱自清
匆匆/朱自清
背影/朱自清
永在的溫情/鄭振鐸
我的母親/老舍
大明湖之春/老舍
五四斷想/聞一多
最后一次演講/聞一多
一日的春光/冰心
說幾句愛海的孩氣的話/冰心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俞平伯
墓畔哀歌/石評梅
街/沈從文
傷逝/臺靜農(nóng)
雅舍/梁實秋
發(fā)瘋/馮雪峰
崇高的母性/黎烈文
悼志摩/林徽因
懷念蕭珊/巴金
海上的日出/巴金
三八節(jié)有感/丁玲
野店/臧克家
憔悴的弦聲/葉靈鳳
悼評梅先生/李健吾
花潮/李廣田
山屋/吳伯簫
傳授給兒子/傅雷
我的吊唁和回憶/廖承志
囚綠記/陸蠡
松樹的風格/陶鑄
野渡/柯靈
鷹之歌/麗尼
初冬過三峽/蕭乾
賦得永久的悔/季羨林
魯迅先生記/蕭紅
有人問起我的家/端木蕻良
墓/何其芳
文化問題斷想/金克木
祭戴望舒/馮亦代
老家/孫犁
茶花賦/楊朔
雪浪花/楊朔
獅和龍/林默涵
父親/周而復
父愛之舟/吳冠中
花/吳冠中 花城/秦牧
葡萄月令/汪曾祺
第二次考試/何為
我們向歌德學習什么?/綠原
春風/林斤瀾
幽燕詩魂/丁寧
中國在我墻上/王鼎均
花朝節(jié)的紀念/宗璞
思臺北,念臺北/余光中
讀鞋/張拓蕪
惜春小札/李國文
父子情/舒乙
勸君讀篇古書/李敖
揀麥穗/張潔
安塞腰鼓/劉成章
我只欠母親/趙鑫珊
讀滄海/劉再復
鄉(xiāng)情/周同賓
種一片太陽花/李天芳
等/馬瑞芳
珍珠鳥/馮驥才
為你自己高興/劉心武
云賦/孫廣舉
一個父親的札記/周國平
陽關雪/余秋雨
晉祠/梁衡
憶母親/肖復興
女兒的嫁妝/韓石山
離家時候/葉廣芩
寫給秋天/羅蘭
清潔的精神/張承志
普通人/梁曉聲
真實的塑料花/劉墉 亞里士多德論同情/亞里士多德
在伯里克利葬禮上的演說詞/修息底德
饗宴/但丁
繪畫論/達·芬奇
人生可笑又滑稽/蒙田
熱愛生命/蒙田
要生活得寫意/蒙田
在接受宗教裁判所審判時的演說/布魯諾
論高位/培根
論求知/培根
昂貴的哨子/富蘭克林
生活在大自然的懷抱里/盧梭
喬治·華盛頓的禮儀規(guī)則/華盛頓
獨立宣言/杰斐遜
美洲之夜/夏多布里昂
給兒子的信/司各特
大草原獵野牛/華盛頓·歐文
名譽/叔本華
論愛/雪萊
帕格尼尼音樂會/海涅
筆友/巴爾扎克
悼念喬治·桑/雨果
圓/愛默生
春日遲遲/霍桑
煩擾的心靈/霍桑
冬天之美/喬治·桑
光榮的荊棘路/安徒生
遺囑/果戈理
在葛底斯堡的演說/林肯
到尼亞加拉大瀑布/狄更斯
春到海堤/T施托姆
秋天的日落/梭羅
小鵪鶉/屠格涅夫
鄉(xiāng)村/屠格涅夫
海邊幻想/惠特曼
是天堂,也是地獄/洛克菲勒
人生/勃蘭兌斯
送你一朵玫瑰花/阿納托爾·法朗士
二草原/亨利克·顯克微支
黎明/蘭波
貝多芬百年祭/蕭伯納
生活是美好的—一對企圖自殺者進一言/契訶夫
美/泰戈爾
對岸/泰戈爾
遠處的青山/高爾斯華綏
海燕/高爾基
首飾/阿蘭·伏尼耶
消極抵抗/甘地
在八月/蒲寧
我的夢中城市/德萊塞
三位來客/島崎藤村
人:一種無常的存在/阿羅賓諾
論老之將至/羅素
郁金香/德佩雷拉
林中小溪/普里什文
江上歌聲/毛姆
雨珠·露珠·淚珠/尤素福·埃泰薩米
幻象/托馬斯·曼
論年齡/黑塞
農(nóng)舍/黑塞
林中/羅伯特·瓦爾澤
信仰自白/愛因斯坦
論寬容/福斯特
這是我的祖國/普列姆昌德
海倫·凱勒和安妮·薩利文/海倫·凱勒
給我三天光明/海倫·凱勒
缺陷之美/廚川白村
萊依納·馬利亞·里爾克/茨威格
世間最美的墳墓/茨威格
小銀和我(節(jié)選)/希梅內(nèi)斯
《寬容》序/房龍
殼與核/紀伯倫
浪之歌/紀伯倫
貪心的紫羅蘭/紀伯倫
在寺院門口/紀伯倫
午睡/拉格洛夫
鳥啼/勞倫斯
夜鶯/勞倫斯
性與美/勞倫斯
美德頌歌/迦德卡利
當玫瑰花開的時候/佩德羅·普拉多
時間的價值/艾敏
走自己的路/卡耐基
母親的回憶/米斯特拉爾
歌聲/米斯特拉爾
田園詩情/恰佩克
金薔薇/帕烏斯托夫斯基
在卡洛琳·巴爾大媽葬儀上的演說詞/??思{
我的伊豆/川端康成
歸來的溫馨/聶魯達
春將至/井上靖
父親/利奧·羅斯滕
星離去/東山魁夷
聽泉/東山魁夷
四季生活/沃羅寧
生之愛/加繆
窗外/帕斯
告別/彼得·魏斯
母親架設的橋/水上勉
父親的形象/芥川比呂志
奶奶/布萊德伯里
你們不要忘記翠鳥的名字一薩福在累斯傅斯山上致離別的姑娘們/布品克納
白草/邦達列夫
雅典/三島由紀夫
達摩克利斯劍的災難/馬爾克斯
與海明威相見/馬爾克斯
要活在巨大的希望中/池田大作
我有一個夢想/馬丁·路德金
母親的消息/三浦哲郎
與荒誕結婚/瓊·迪迪昂
同情/大江健三郎
貝加爾湖啊,貝加爾湖/拉斯普京
幻象/拉斯普京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0016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散文:希臘三島由紀夫
下一篇: 散文|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