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 暑 古風 | 壹候鷹乃祭鳥 貳候天地始肅 叁候禾乃登 |
中國傳統(tǒng)二十四節(jié)氣之處暑
關于處暑
處暑為七月中,這個“處”是“止”,暑氣至此而止
陽氣熾熱而催熟萬物后自然退位
恭敬為肅,處暑后
,鷹感肅氣擊鳥而祭,萬物收成而祀,都是恭敬天地的表現(xiàn)。而秋之整肅又為冬之休養(yǎng)
,休養(yǎng)中才有更新萌生。自然之境神圣而莊嚴。處暑·三候
一候鷹乃祭鳥丨處暑之日“鷹乃祭鳥”
,說鷹自此日起感知秋之肅氣,冷酷地搏殺獵物。先獵之物要先陳列為祭,古人稱之“義舉”。二候天地始肅丨后五日“天地始肅”
,這個“肅”是“肅清”,天氣因“肅”而清,因“肅”必“肅殺”,所以,肅清后必帶來蕭瑟之氣。三候禾乃登丨再五日“禾乃登”
,禾是五谷各類,天氣肅殺后,莊稼才有收成,成熟曰“登”。秋云
竹風醒晚醉,窗月伴秋吟
;早起涼意爬上胳膊,夏衣臨曉薄,秋影入檐長。秋波正澄清,秋光輕淺,秋云委婉,正切秋水伊人之想。天水秋云薄
,天長杳無隔,秋意冉冉,一年中最美季節(jié)將至,想“決決溪泉到處聞,一家松火隔秋云”,“白石臥可枕,青蘿行可攀,意中如有得,盡日不欲還”的境界了。秋水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鶩是野鴨。秋光清淺,秋明空曠,此時那水讓天濾成凈透,任何色彩都包含在它的清瀲之中,杜甫因此用“秋水為神玉為骨”,白居易用“秋水淅紅粒,朝煙烹白鱗”,皆意境深遠。秋聲
歐陽修的《秋聲賦》
,記得最清晰的竟是童子所答:“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處暑·習俗
慶贊中元
我國民間在處暑前后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
開漁節(jié)
每年處暑期間
處暑·吃什么
吃梨
“處暑秋梨最養(yǎng)人”
吃山楂
老人說,處暑要吃酸
吃鴨子
秋鴨肥美
,味甘性涼,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傳統(tǒng)。嫩滑的白切鴨、酸甜的檸檬鴨處暑
小時候
來吧
來源:節(jié)選自《微讀節(jié)氣》
處暑·詩詞
立秋過,處暑至
《長江二首》·其一
宋 蘇泂
處暑無三日
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
放鶴婆娑舞
極知仁者壽
《早秋曲江感懷》
唐 白居易
離離暑云散,裊裊涼風起
池上秋又來
朱顏易銷歇
人壽不如山,年光急于水
青蕪與紅蓼
去歲此悲秋,今秋復來此
《處暑后風雨》
宋 仇遠
疾風驅急雨
因識炎涼態(tài)
紙窗嫌有隙
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
《秋日喜雨題周材老壁》
宋 王之道
大旱彌千里
檐聲聞夜溜
處暑余三日,高原滿一犁
我來何所喜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處暑》
宋 張嵲
塵世未徂暑
露蟬聲漸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猶多壘
漂流空老大
《七夕處暑》
清 胤禛
天上雙星合,人間處暑秋
稿成今夕會
梧葉風吹落
將陳瓜葉宴,指影拜牽牛
《閑適》
宋 陸游
四時俱可喜
柴門傍野水
《處暑前三日》
胡茂文
粵近處暑烈日炎
寢食不安難休歇。
期盼天秤速來到
攜風帶雨除酷熱
源自:唐詩宋詞元曲
古詩見下面:
一度暑出處暑時,秋風送爽已覺遲
關于描寫處暑節(jié)氣的詩句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
描寫處暑節(jié)氣的詩句1 1 平時遇處暑,庭戶有馀涼 乙紀走南國 寥寥秋尚遠 尚可留連否,年豐粳稻香 2、《早秋曲江感懷》 離離暑云散,裊裊涼風起 池上秋又來 朱顏易銷歇 人壽不如山 青蕪與紅蓼 去歲此悲秋,今秋復來此 3、《處暑前三日》 粵近處暑烈日炎,寢食不安難休歇 期盼天秤速來到 4 天上雙星合,人間處暑秋 稿成今夕會 梧葉風吹落 將陳瓜葉宴,指影拜牽牛 5 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 因識炎涼態(tài) 紙窗嫌有隙 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 6、《題郊居》 強起披衣坐,徐行處暑天 上階來斗雀 莫問鹽車駿 黃金如可化,相近買云泉 描寫處暑節(jié)氣的詩句2 《長江二首》 宋·蘇泂 處暑無三日 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 放鶴婆娑舞 極知仁者壽 《次韻畢叔文苦旱嘆》 宋·趙蕃 爾何不歸乎故宇,卻向殊方書閔雨 江東數(shù)月不得書 舊傳重湖北之北 如何比歲公及私,衰竭不能堪再鼓 貧家一飯有并日 朱門但知粱可厭 晚且禾秀早向實,舂箕不須逾處暑 胡為旱勢復如此 如聞巫覡有通靈 前朝一雨苦不難,況今磨神無不舉 會當勞以三日霖 《元宮詞》 明·朱有燉 白酒新篘進玉壺 君王笑向奇妃問,何似西涼打剌蘇 《長江二首》 宋·蘇泂 處暑無三日 白頭更世事 放鶴婆娑舞,聽蛩斷續(xù)吟 極知仁者壽 《秋日喜雨題周材老壁》 宋·王之道 大旱彌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聲聞夜溜 處暑余三日 我來何所喜,焦槁免無泥 《處暑后風雨》 宋·仇遠 疾風驅急雨 因識炎涼態(tài) 紙窗嫌有隙,紈扇笑無功 兒讀秋聲賦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處暑》 宋·張嵲 塵世未徂暑 露蟬聲漸咽 四海猶多壘,余生久息機 漂流空老大 描寫處暑節(jié)氣的詩句3 1 平時遇處暑 乙紀走南國 寥寥秋尚遠,杳杳夜光長 尚可留連否 2 離離暑云散 池上秋又來 朱顏易銷歇 人壽不如山 青蕪與紅蓼,歲歲秋相似 去歲此悲秋 3、《處暑前三日》 粵近處暑烈日炎 期盼天秤速來到 4、《七夕處暑》 天上雙星合 稿成今夕會,淚灑隅年愁 梧葉風吹落 將陳瓜葉宴 5、《處暑后風雨》 疾風驅急雨 因識炎涼態(tài),都來頃刻中 紙窗嫌有隙 兒讀秋聲賦 6、《題郊居》 強起披衣坐 上階來斗雀,移樹去驚蟬 莫問鹽車駿 黃金如可化,相近買云泉 描寫處暑節(jié)氣的詩句4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南湖無角小青菱 九 十 十一 十二、聞到名山聳碧瑤 十三、離離暑云散 十四 十五、天上雙星合 十六、代謝憑誰測 十七、秋熱今年長
最美處暑詩詞
《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
不知天上宮闕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
不應有恨
人有悲歡離合
但愿人長久
《清平樂》
宋·晏殊
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
綠酒初嘗人易醉
紫薇朱槿花殘
雙燕欲歸時節(jié)
《初秋雨晴》
宋·朱淑真
雨后風涼暑氣收
庭梧葉葉報初秋
浮云盡逐黃昏去,
樓角新蟾掛玉鉤
《新秋對月寄樂天》
唐·劉禹錫
月露發(fā)光彩
夜涼金氣應
蛩響偏依井,螢飛直過樓
相知盡白首
《長相思·一重山》
五代·李煜
一重山
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
塞雁高飛人未還
《秋登宣城謝脁北樓》
唐·李白
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
人煙寒橘柚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雨霖鈴》
宋·柳永
寒蟬凄切
都門帳飲無緒
執(zhí)手相看淚眼
念去去
多情自古傷離別
今宵酒醒何處
此去經年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不第后賦菊》
唐·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
沖天香陣透長安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 二十四節(jié)氣歌處暑的詩句1 1.《長江二首》 宋·蘇泂 處暑無三日 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 放鶴婆娑舞 極知仁者壽 2.《次韻畢叔文苦旱嘆》 宋·趙蕃 爾何不歸乎故宇,卻向殊方書閔雨 江東數(shù)月不得書 舊傳重湖北之北 如何比歲公及私 貧家一飯有并日 朱門但知粱可厭,我輩翻嫌字難煮 晚且禾秀早向實 胡為旱勢復如此 如聞巫覡有通靈,肸蠻似逢人問嫗 前朝一雨苦不難 會當勞以三日霖 最美處暑詩詞
二十四節(jié)氣歌處暑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