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敬一丹涼風(fēng)有信,一葉知秋
立秋為七月節(jié)。春為生,熟為秋,熟為輕,所以秋為輕盈展翅,由此才稱“飛龍秋,游上天”,有秋高氣爽。
春花秋月,花為溫馨,為繁;月為清寒,為簡;由此秋夜明,秋風(fēng)白,才有碧水秋素,秋水為神玉為骨。
而秋明空曠,野色浩無主,也才秋波橫流,秋爽媚人,秋懷難耐。如此理解收成之季才好。
立秋有三候
一候,涼風(fēng)至
一候涼風(fēng)至| 立秋之日“涼風(fēng)至”,“涼風(fēng)繞曲房,寒蟬鳴高柳”。涼風(fēng)是西風(fēng)肅清之風(fēng),肅清是為收斂,秋為“揫”,“揫”(jiū)就是斂聚。
二候,白露降
二候白露| 后五日“白露降”,“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清涼風(fēng)來,露珠晶瑩變白,白是秋之標(biāo)識。但露尚未凝滯,還能在陽光下滾動,非“相思黃葉落,白露點(diǎn)青苔”之露。
三候,寒蟬鳴
三候寒蟬鳴| 再五日“寒蟬鳴”?!磅剀X亦何留,相思無終極。秋風(fēng)發(fā)微涼,寒蟬鳴我側(cè)?!边@是曹植詩。古人硬要分辨寒蟬小而青紫,其實(shí)應(yīng)是蟬們秋涼后發(fā)聲困難,知生命將盡的變聲凄切。
立秋的習(xí)俗
貼秋瞟
早立秋涼嗖嗖,晚立秋熱烘烘,預(yù)示秋后天氣能涼爽。老北京習(xí)俗,立秋日戴楸(qiū)葉(婦女兒童以楸葉剪成花樣,取其秋意),吃蓮蓬、藕,賞苿莉、枙子花,也要吃肉,“貼秋膘”。楸樹下垂的細(xì)枝稱“楸線”,陸游的句子:“搖搖楸線風(fēng)初緊,飐飐荷盤露欲傾”, 飐(zhǎn)是風(fēng)吹飄搖。新秋初涼,多美!
七月流火
農(nóng)歷七月,初秋?!捌咴铝骰稹钡摹盎稹逼鋵?shí)是指火星的位置從中天西降,意味著暑退秋至。這個火星是古人所說蒼龍七宿中的心宿?!稜栄拧贩Q七月為“相月”,這個“相”,我想是天氣相助的“相”——天氣相助而萬物長成。七月還被稱為“蘭月”,澤蘭七月開瑩瑩白花,有一種溫馨的清香。
以上節(jié)選自《微讀節(jié)氣·立秋》朱偉著
立 秋 詩 詞
立 秋唐 劉言史
茲晨戒流火,商飆早已驚。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云際天空開始收斂夏日的色調(diào),樹葉間秋聲已動,秋天的腳步近了。
初 秋唐 孟浩然
不覺初秋夜?jié)u長,
清風(fēng)習(xí)習(xí)重凄涼。
炎炎暑退茅齋靜,
階下叢莎有露光。
立秋悄然而至,夜長日短,清涼靜謐,臺階的草叢中有了露珠的點(diǎn)綴。此詩讓人看到了生活中被忽略的小小美景。
秋風(fēng)引唐 劉禹錫
何處秋風(fēng)至 蕭蕭送雁群。
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詩人于秋風(fēng)上馳騁詩思,卻又深刻地?cái)⒊隽肆b旅思鄉(xiāng)的弦外之音。
立秋日曲江憶元九唐 白居易
下馬柳蔭下,獨(dú)上堤上行。
故人千萬里,新蟬三兩聲。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兩地新秋思,應(yīng)同此日睛。
立秋之日,詩人騎馬出郊,在江堤上齲齲獨(dú)行。這時候詩人想到了千里之外的朋友,思念之情油然而起。
立 秋宋 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涼一扇風(fēng)。
睡起秋聲無覓處,
滿階梧葉月明中。
本詩寫出了詩人在夏秋季節(jié)交替時的細(xì)微感受。仿佛立秋一到,大自然就換了一副面孔,人們的生活也發(fā)生了顯著變化。
宣府逢立秋清·計(jì)東
秋氣吾所愛,邊城太早寒。
披裘三伏慣,擁被五更殘。
風(fēng)自長城落,天連大漠寬。
摩霄羨鷹隼,健翮爾飛搏。
爽朗的秋天氣象是我所喜愛的,羨慕那些翱翔天際的鷹隼,它們揮動強(qiáng)健的雙翼,搏擊長空。
新 秋唐·齊己
始驚三伏盡,又遇立秋時。
露彩朝還冷,云峰晚更奇。
壟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
幸好清光里,安仁謾起悲。
立秋之日到了,不免驚喜三伏天慢慢要結(jié)束了,早起看晨露、朝霞,感覺有點(diǎn)冷意,傍晚看云層遮蓋山峰,景色更加奇美。
秋夜雨·和韻劉制幾立秋夜觀月,喜雨宋·吳潛
不嫌天上云遮月,雨來正是雙絕。
雷公驅(qū)電母,盡收卷、十分袢熱。
三更又報(bào)初秋了,
少待他、西風(fēng)凄冽。
靈司話頭莫說,且唱飲、劉郎一闋。
不討厭天上的月亮被云彩遮掩,有雨來那就更好,雷雨之中,燥熱就會被席卷一空。立秋已到,很快就會西風(fēng)凜冽,星轉(zhuǎn)物移、悲秋傷景的話兒就不要說了,咱們且飲酒作樂,聽一曲劉郎艷曲!
立秋詩詞名句如下:
1.劉言史《立秋》詩云:“茲晨戒流火,商飆早已驚。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br>2.“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唯將兩鬢雪,明日對秋風(fēng)。”(李益《立秋前一日覽鏡》)。
3.晚唐令狐楚云:“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燕詞如惜別,柳意已呈衰。事國終無補(bǔ),還家未有期。心中舊氣味,苦校去年時?!保ā读⑶锶铡罚?。
導(dǎo)讀:立秋,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13個節(jié)氣,立秋時節(jié)來臨,就預(yù)示著夏天即將離去,秋天就要到來,大暑時節(jié)已經(jīng)和我們告別,再也不用躲在家里不敢出門了。而且古人喜歡通過詠秋抒發(fā)感慨,留下了不少以立秋為題材的詩詞,那么,關(guān)于描寫立秋的古詩詞有哪些呢?萬年歷小編為大家搜集了一些立秋的古詩詞,一起來鑒賞吧!
一、《立秋》
杜甫
茲晨戒流火,商飆早已驚。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二、《立秋前一日覽鏡》
[唐] 李益
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
惟將兩鬢雪,明日對秋風(fēng)。
三、《立秋》
[宋] 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fēng)。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三伏帶一秋,還有二十四個秋老虎。
四、《秋詞二首》
[唐]劉禹錫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凈夜來霜, 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 豈如春色嗾人狂。
五、《立秋日登樂游園》
[唐] 白居易
獨(dú)行獨(dú)語曲江頭,回馬遲遲上樂游。
蕭颯涼風(fēng)與衰鬢,誰教計(jì)會一時秋?
六、《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宋·陸游
三萬里河?xùn)|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難望王師又一年。
七、《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八、《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椗?。
九、《中秋月》
宋·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zhuǎn)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十、《秋夜曲》
唐·王維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1、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 惟將兩鬢雪,明日對秋風(fēng)。([唐] 李益 《立秋前一日覽鏡 》)
2、茲晨戒流火,商飆早已驚。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立秋》 杜甫 )
3、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秋詞二首 [唐]劉禹錫 【其一】)?
4、 山明水凈夜來霜, 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 豈如春色嗾人狂。?(秋詞二首 [唐]劉禹錫 【其二】)?
5、“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保ㄌ??杜甫《立秋》)
6、“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唯將兩鬢雪,明日對秋風(fēng)?!?《立秋前一日覽鏡》)。?
7、晚唐令狐楚云:“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燕詞如惜別,柳意已呈衰。事國終無補(bǔ),還家未有期。心中舊氣味,若校去年時?!?《立秋日》)?
8、?“蟬迎節(jié)又換,雁送書未回。君位日寵重,我年日催頹。無因風(fēng)月下,一共平生杯。”(《立秋夕涼風(fēng)忽至炎暑稍清即事詠懷寄汴州節(jié)度使李二十尚書》)
9、“自惜茂陵多病客,感陰惆悵盡孤吟”(沈遘《立秋書懷》)
10、而楊齊更為直抒胸臆:“功名未了男兒事,爭遣心頭系得旌。”(《立秋后有感》)?
11、白居易常常在立秋日惦念遠(yuǎn)方的朋友--“故人千萬里,新蟬兩三聲”(《立秋日曲江憶元九》),這是在長安懷念元稹;
12、“一與故人別,再見新蟬鳴”(《立秋夕有懷夢得》)這是想起了劉禹錫。
13、“獨(dú)行獨(dú)語曲江頭,回馬遲遲上樂游。蕭颯涼風(fēng)與衰 ,誰教同會一時秋?!?《立秋日登樂游原》)。
14、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fēng)。睡起秋聲無覓處,落階梧葉月明中。(宋·劉翰《立秋》 )
1.形容秋天落葉之美的詩句1、夜深風(fēng)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玉樓春·別后不知君遠(yuǎn)近》
宋代:歐陽修
釋義:深夜里風(fēng)吹竹葉蕭蕭不停,千聲萬聲都是別愁離恨。
2、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登高》
唐代:杜甫
釋義: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
3、秋風(fēng)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鵠南翔。
《燕歌行二首·其一》
魏晉:曹丕
釋義:秋風(fēng)蕭瑟,天氣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燕群辭歸,天鵝南飛。
4、秋風(fēng)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秋風(fēng)辭》
兩漢:劉徹
釋義:秋風(fēng)刮起,白云飛。草木枯黃雁南歸。
5、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風(fēng)》
唐代:李嶠
釋義:能吹落秋天金黃的樹葉,能吹開春天美麗的鮮花。
6、秋風(fēng)生渭水,落葉滿長安。
《憶江上吳處士》
唐代:賈島
釋義:分別時秋風(fēng)吹拂著渭水,落葉飄飛灑滿都城長安。
2.描寫秋天美的詩句 古詩詞秋雨——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秋夜——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日明中。 秋聲——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秋葉——夜深風(fēng)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秋色——雨侵壞甕新苔綠,秋入橫林?jǐn)?shù)葉紅。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蕩。 秋菊——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fēng)中。
秋思——故人萬里無消息,便擬江頭問斷鴻。 秋愁——莫道身閑總是,孤燈夜夜寫清愁。
秋興——西風(fēng)吹葉滿湖邊,初換秋衣獨(dú)慨然。 秋懷——出門未免流年嘆,又見湖邊木葉飛。
秋夢——清夢初回秋夜闌,床前耿耿一燈殘。 秋憶——砧杵敲殘深巷月,梧桐搖落故園秋。
秋悟——人人解說悲秋事,不似詩人徹底知。 秋味——蟋蟀獨(dú)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聲多。
描寫秋天的古詩和描寫秋天的名句 裊裊兮秋風(fēng),洞庭波兮木葉下 裊裊:形容微風(fēng)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動。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zhàn)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yuǎn)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燎栗:凄涼。
若在遠(yuǎn)行:好象人在遠(yuǎn)行之中。 戰(zhàn)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fēng)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fēng)辭》 秋風(fēng)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亭亭:遠(yuǎn)貌。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齊·蕭愨《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關(guān)。
眺:遠(yuǎn)望。平楚:平野。
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兩句寫初秋之景。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nèi)登望》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 亭皋:水邊平地。木葉:樹葉。
隴首:山名,在今陜西、甘肅之間。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fēng) 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樹葉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肅榆中與青海西寧之間。
玉門:玉門關(guān),在今甘肅敦煌西。兩句寫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別詩》 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秋聲:秋天西風(fēng)作,草木零落,多肅殺之聲。 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志銘》 時維九月,序?qū)偃?維:語助詞,無義。
序:時節(jié)。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騖:鳥名,野鴨。
齊飛:落霞從天而下,孤騖由下而上,高下齊飛。一色: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lán)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唐·王績《野望》 掛林風(fēng)景異,秋似洛陽春 唐·宋之問《始安秋日》 寒山轉(zhuǎn)蒼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聲。 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這兩句寫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紅葉飄零,所余不多。
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頎《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p>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劉長卿《游休禪師雙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風(fēng)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秋色無遠(yuǎn)近,出門盡寒山 唐·李白《贈廬司戶》 雨色秋來寒,風(fēng)嚴(yán)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長風(fēng)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酣:盡情飲酒。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煙:人家炊煙。
寒橘柚:秋日寒煙使橘袖也帶有寒意。兩句寫人家縷縷炊煙,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顯微黃,呈現(xiàn)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高鳥黃云暮,寒蟬碧樹秋 唐·杜甫《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參軍歸灃州覲省》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信宿:連宿兩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興八首》 翟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fēng)煙接素秋 唐·杜甫《秋興八首》 遠(yuǎn)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風(fēng)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長風(fēng)吹白茅,野火燒枯桑 白茅;茅草。描寫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風(fēng)吹卷著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燒著枯萎的桑樹。
唐·岑參《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 秋風(fēng)萬里動,日暮黃云高 唐·岑參《鞏北秋興寄崔明允》 返照亂流明,寒空千嶂凈 返照:晚照,夕照。亂流:縱橫錯雜的河水。
嶂:陡立的山峰。 唐·錢起《杪秋南山西峰題準(zhǔn)上人蘭若》 萬葉秋聲里,千家落照時 落照:夕陽西下。
唐·錢起《題蘇公林亭》 宿雨朝來歇,空山秋氣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韋金部》 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 綠蕪:綠草。
合:長滿。意謂雨后庭中小徑長滿綠草,霜后花園中落滿紅葉,庭院一片荒涼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馬宅》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 唐·劉禹錫《秋詞二首》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慫恿。
劉禹錫《秋詞二首》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fēng) 描寫荷葉在秋風(fēng)中向東傾斜,暗寓傷秋的情緒。 府·杜牧《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
3.表現(xiàn)秋天之美的詩句裊裊兮秋風(fēng),洞庭波兮木葉下
裊裊:形容微風(fēng)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動。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zhàn)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yuǎn)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燎栗:凄涼。若在遠(yuǎn)行:好象人在遠(yuǎn)行之中。
戰(zhàn)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fēng)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fēng)辭》
秋風(fēng)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亭亭:遠(yuǎn)貌。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齊?蕭愨《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關(guān)。眺:遠(yuǎn)望。平楚:平野。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兩句寫初秋之景。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nèi)登望》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
亭皋:水邊平地。木葉:樹葉。隴首:山名,在今陜西、甘肅之間。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4.關(guān)于秋天美麗的古詩句子1.《中秋月》【宋】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zhuǎn)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2.《中秋月》【唐】白居易
萬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繞天涯。
誰人隴外久征戍?何處庭前新別離?
失寵故姬歸院夜,沒蕃老將上樓時。
照他幾許人腸斷,玉兔銀蟾遠(yuǎn)不知。
3.《蘇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dú)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4.《漁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jì)。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5.《秋波媚》【宋】陸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悲歌擊筑,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云開。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yīng)待人來。
6.《秋月》【宋】程顥
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
隔斷紅塵三十里,白云紅葉兩悠悠。
7.《秋夜曲》【唐】王維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8.《秋風(fēng)引》【唐】劉禹錫
何處秋風(fēng)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9.《秋詞》【唐】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宵.
10.《秋雨中贈元九》【唐】白居易
不堪紅葉青苔地,又是涼風(fēng)暮雨天。
莫怪獨(dú)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11.《初秋》【唐】孟浩然
不覺初秋夜?jié)u長,清風(fēng)習(xí)習(xí)重凄涼。
炎炎暑退茅齋靜,階下叢莎有露光。
12.《秋晚江上遣懷》【唐】杜牧
孤舟天際外,去路望中賒。貧病遠(yuǎn)行客,夢魂多在家。
蟬吟秋色樹,鴉噪夕陽沙。不擬徹雙鬢,他方擲歲華。
13.《山行》【唐】杜牧
遠(yuǎn)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14.《秋思》【唐】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fēng),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fù)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15.《河西送李十七》【唐】高適
邊城多遠(yuǎn)別,此去莫徒然。
問禮知才子,登科及少年。
出門看落日,驅(qū)馬向秋天。
高價人爭重,行當(dāng)早著鞭。
16.《立秋日登樂游園》【唐】白居易
獨(dú)行獨(dú)語曲江頭,回馬遲遲上樂游。
蕭颯涼風(fēng)與衰鬢,誰教計(jì)會一時秋?
5.關(guān)于秋天的,很美的詩我不能不回想 / 這 熱愛著的秋天 / 這靜舞的黃葉 / 可愛/ 而又悠遠(yuǎn) / 總在心底泛起溫情
冷冷的星光下 /行祈的不是去年的風(fēng) /寫給遠(yuǎn)方的長信也不再為了迷惑 / 或許 /那情感的流程 /僅僅表達(dá)出 / 我 /依然是一個淳樸而又多情的孩子
大滴大滴的淚水/ 溢出深秋的眼角 /很凄美 /也很平靜 / 祝福的歌聲去了遠(yuǎn)方 /留下的傷感在心底 / 就這樣 / 我接受秋天全部的葉子/ 象你賜予我 / 難以割斷的戀情
秋天啊, /依然是流火的秋天 / 撫摸你曾站立的痕跡 / 你的笑聲 就很深地刺破我的手指 / 震斷我的血脈 / 點(diǎn)點(diǎn)滴滴的殷紅 / 是飄散的心愛嗎? / 把愛留在秋天
有一天 / 我真的去了遠(yuǎn)方 / 向晚的時光里淚水潸然 / 熠熠的神情無法被詮釋 / 愛和恨 / 就一同流淌
不管怎么樣 / 在你鐘情的季節(jié) / 你應(yīng)該去愛一個人 / 握緊她冰涼發(fā)白的手指 / 有一種感受 / 或許 / 僅僅是 / 為了溫暖
6.形容秋美的詩句1、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p>
2、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p>
3、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李嶠
4、秋風(fēng)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描寫秋天的優(yōu)美詩句?!?/p>
5、木落雁南渡,北風(fēng)江上寒。——唐·孟浩然
6、秋色無遠(yuǎn)近,出門盡寒山?!?/p>
7、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罴?/p>
8、秋風(fēng)萬里動,日暮黃云高?!?/p>
9、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啤ね踅?/p>
10、寒山轉(zhuǎn)蒼翠,秋水日潺湲?!?/p>
7.關(guān)于秋天美的古詩作 者 題 目 內(nèi) 容
王維 【輞川集·華子岡】 飛鳥去不窮,連山復(fù)秋色。上下華子岡,惆悵情何極。
王維 【輞川集·木蘭柴】 秋山斂馀照,飛鳥逐前侶。彩翠時分明,夕嵐無處所。
王維 【皇甫岳云溪雜題五首·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王維 【臨高臺送黎拾遺】 相送臨高臺,川原杳何極。日暮飛鳥還,行人去不息。
王維 【雜詩三首】 已見寒梅發(fā),復(fù)聞啼鳥聲。心心視春草,畏向階前生。
裴迪 【輞川集二十首·木蘭柴】 蒼蒼落日時,鳥聲亂溪水。緣溪路轉(zhuǎn)深,幽興何時已。
裴迪 【輞川集二十首·竹里館】 來過竹里館,日與道相親。出入唯山鳥,幽深無世人。
儲光羲 【江南曲四首】 逐流牽荇葉,緣岸摘蘆苗。為惜鴛鴦鳥,輕輕動畫橈。
王昌齡 【送譚八之桂林】 客心仍在楚,江館復(fù)臨湘。別意猿鳥外,天寒桂水長。
劉長卿 【送子婿崔真甫、李穆往揚(yáng)州四首】 狎鳥攜稚子,釣魚終老身。殷勤囑歸客,莫話桃源人。
孟浩然 【登峴山亭,寄晉陵張少府】 峴首風(fēng)湍急,云帆若鳥飛。憑軒試一問,張翰欲來歸。
孟浩然 【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
李白 【高句驪】 金花折風(fēng)帽,白馬小遲回。翩翩舞廣袖,似鳥海東來。
李白 【估客行】 ??统颂祜L(fēng),將船遠(yuǎn)行役。譬如云中鳥,一去無蹤跡。
李白 【秋浦歌十七首】 秋浦錦駝鳥,人間天上稀。山雞羞淥水,不敢照毛衣。
李白 【秋浦歌十七首】 邏人橫鳥道,江祖出魚梁。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李白 【望木瓜山】 早起見日出,暮見棲鳥還??托淖运岢?,況對木瓜山。
李白 【醉題王漢陽廳】 我似鷓鴣鳥,南遷懶北飛。時尋漢陽令,取醉月中歸。
李白 【獨(dú)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dú)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 【自遣】 對酒不覺暝,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鳥還人亦稀。
李白 【紫藤樹】 紫藤掛云木,花蔓宜陽春。密葉隱歌鳥,香風(fēng)留美人。
韋應(yīng)物 【閶門懷古】 獨(dú)鳥下高樹,遙知吳苑園。凄涼千古事,日暮倚閶門。
韋應(yīng)物 【夜望】 南樓夜已寂,暗鳥動林間。不見城郭事,沉沉唯四山。
韋應(yīng)物 【同褒子秋齋獨(dú)宿】 山月皎如燭,風(fēng)霜時動竹。夜半鳥驚棲,窗間人獨(dú)宿。
岑參 【題三會寺蒼頡造字臺】 野寺荒臺晚,寒天古木悲??针A有鳥跡,猶似造書時。
郭向 【途中口號(一作盧僎詩)】 抱玉三朝楚,懷書十上秦。年年洛陽陌,花鳥弄?dú)w人。
杜甫 【絕句二首】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杜甫 【絕句六首】 急雨捎溪足,斜暉轉(zhuǎn)樹腰。隔巢黃鳥并,翻藻白魚跳。
杜甫 【絕句六首】 江動月移石,溪虛云傍花。鳥棲知故道,帆過宿誰家。
錢起 【江行無題一百首(一作錢珝詩)】 棹驚沙鳥迅,飛濺夕陽波。不顧魚多處,應(yīng)防一目羅
8.秋天最美的詩句秋天最美的詩句
王勃《滕王閣序》,節(jié)選部分: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舳。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文字意境深遠(yuǎn),畫面感入木三分。尤為喜愛“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僅讀起這句詩詞,眼里就衍生出一幅深秋江天盛景美圖,如臨其境。絢麗多重的彩霞,自下而上的孤鶩,秋水長天,天水相接成渾然一體。我想,駕馭文字的最高境界或許就如這般,詩中有畫 -- 見字如賞畫。
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寒山轉(zhuǎn)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fēng)聽暮蟬。渡頭馀落日,墟里上孤煙。復(fù)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王維《秋夜曲》: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王維《歸嵩山作》: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某桥R古渡,落日滿秋山。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guān)。
王維《山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王維《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我個人十分喜愛王維的詩詞。人稱“詩佛”的王維,在他的詩詞里,總有一種寧靜致遠(yuǎn)的淡泊之美。蘇軾曾如此評價王維:“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李清照《鷓鴣天·桂花》: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yuǎn)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yīng)羞,畫闌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dāng)年不見收。
李白《秋登宣城謝脁北樓》:
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fēng)懷謝公。
李白《長相思·其一》:
長相思,在長安。絡(luò)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天長路遠(yuǎn)魂飛苦,夢魂不到關(guān)山難。長相思,摧心肝!
杜牧《寄揚(yáng)州韓綽判官》: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杜牧《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恰?/p>
杜牧《長安秋望》:
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
劉徹《秋風(fēng)辭》:
秋風(fēng)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泛樓船兮濟(jì)汾河,橫中流兮揚(yáng)素波。簫鼓鳴兮發(fā)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王績《野望》: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王昌齡《長信怨》: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高殿秋砧響夜闌,霜深猶憶御衣寒。銀燈青瑣裁縫歇,還向金城明主看。奉帚平明金殿開,暫將團(tuán)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真成薄命久尋思,夢見君王覺后疑?;鹫瘴鲗m知夜飲,分明復(fù)道奉恩時。
9.關(guān)于秋天的優(yōu)美詩句大全葉落知秋
一葉知秋
金風(fēng)玉露
蟬不知雪
一葉落知天下秋
春生秋殺
春蘭秋菊
春蛙秋蟬
春華秋實(shí)
春花秋月
洞察秋毫
秋月春花
秋荼密網(wǎng)
望秋先零
秋毫之末
秋毫無犯
秋風(fēng)掃落葉
西風(fēng)落葉
西風(fēng)殘照
明察秋毫
落葉知秋
盈盈秋水
橙黃桔綠
臨去秋波
秋毫不犯
秋收東藏
梧桐一葉落
春去秋來
春花秋實(shí)
暗送秋波
蒲柳之質(zhì)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0208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轉(zhuǎn)身,遇到秋
下一篇: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