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言
當(dāng)代最好的詩詞(限小令).png)
什么是好詩詞 經(jīng)得起時間檢驗的詩詞自然是好詩詞
,從中國古代詩歌開端
、中國最早詩歌總集《詩經(jīng)》開始,以后各朝各代
,都有經(jīng)典詩歌流傳后世,特別是唐詩宋詞達(dá)到中國詩歌的頂峰
,其中選本《唐詩三百首》家傳戶曉
,最為流行。而這個選本是蘅塘退士于乾隆二十八年春才開始編選的
,孫琴安《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自序》云:“唐詩選本經(jīng)大量散佚
,至今尚存三百余種?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扒Ю锺R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睂懞迷婋y,這個大家都知道
,其實
,大家不知道的是,好詩要從眾多詩詞中脫穎而出
,被大家熟知
、被時代接受、最終能流傳后世
,才更難。時下
,詩詞文學(xué)不被社會重視,盡管如此
,現(xiàn)當(dāng)代詩人是歷史上最多詩人的時代
,如此海量的詩詞作品產(chǎn)出,就算是經(jīng)典作品
,現(xiàn)當(dāng)代都很難被發(fā)現(xiàn)
,更別說歷經(jīng)后世一代一代又一時代的洗禮了,好比一顆優(yōu)質(zhì)的種子
,發(fā)芽
、生長、是否存活都是問題
,如何見到參天大樹 《 》微刊策劃 大賽,最終目的只想盡可能地編輯出一本現(xiàn)當(dāng)代最好的詩詞選本
,并希望這選本在歷史長河中不被散佚
,能從眾多選本中脫穎而出,最終能流傳后世
。歲月無情
,時代更替,就算我不是最好的
,也是你永遠(yuǎn)不可能抹過去的
。因此
, 大賽純詩比賽
,不限主題、不限新舊作發(fā)表與否等等
。詩人自選自己最滿意的作品給組委會,組委會從中再仔細(xì)篩選
,同臺競技
,不遺漏一首作品,篇篇看到
。但我們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
,很多人藏私,好作品不拿出來
,以次充好,有的干脆不投稿
,這樣我們的初衷編輯出一本現(xiàn)當(dāng)代最好的詩詞選本就可能打折了
,為此, 大賽組委會特增加一個推薦機制
,與“現(xiàn)代杯”全國詩詞大賽合作
,“現(xiàn)代杯”全國詩詞大賽獲獎詩友有資格全網(wǎng)全世界推薦優(yōu)秀作品參加 大賽。沒有最好
,只有更好
,畢竟每個人的圈子不同,視野不同
,眼界也不一樣。現(xiàn)在
,趁“現(xiàn)代杯”全國詩詞大賽正在火熱角逐中...大家一起推薦現(xiàn)當(dāng)代最好的詩詞(限小令)
,給他們推薦的時候參考。大家一起推薦現(xiàn)當(dāng)代最好的詩詞(限小令)
請大家留言回復(fù)
推薦作品限小令(58字或以內(nèi))
凡是留言推薦小令被推薦人選上參加第三屆 大賽的
,經(jīng)組委會評審
,進(jìn)入大賽前50名的,贈送大賽作品集兩本包郵
。
鏈接:
第三屆 大賽11月份參賽作品
第三屆 大賽12月份參賽作品
第三屆 大賽1月份參賽作品
第三屆 大賽2月份參賽作品
第三屆 大賽3月份參賽作品
第三屆 大賽4月份參賽作品
第三屆 大賽5月份參賽作品
第三屆 大賽6月份參賽作品
第三屆 大賽7月份參賽作品
第三屆 大賽8月份參賽作品
第三屆 大賽9月份參賽作品
第三屆 大賽“現(xiàn)代杯”入編參賽作品(編號1-200)
第三屆 大賽評審方案以及評委名單
大賽作品集
,人手一冊哦!
風(fēng)聲
、雨聲
、讀書聲,聲聲入耳
;
○
寫詩填詞
○
家事
、國事、天下事
,事事關(guān)心
。
《 》大賽
有詩還有遠(yuǎn)方...
薦號1
李白杜甫的詩
簡介:每天一首李白杜甫的詩
,走近詩仙詩圣
,體味李白杜甫的詩意人生!
薦號2
唐詩宋詞古詩三百首
簡介:唐詩宋詞
,唐詩三百首
,中國古詩詞,中華文化
,傳世經(jīng)典,詩詞必讀
,讓我們從繁忙的世俗中找到一份寧靜......
急!?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求古詩詞
夢話凄涼——蘇軾《江城子》賞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
,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yīng)不識
,塵滿面,鬢如霜
。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
。小軒窗
,正梳妝。相顧無言
,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
,明月夜
,短松岡。
這首感情深摯的悼亡詞
,作于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
,時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任太守。序云:“乙卯正月二十日記夢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币颐次鯇幇四辍n}為記夢
,實際是通過記夢來抒寫對亡妻真摯的愛情和深沉的思念
。詩人十九歲娶王弗為妻,二人恩愛和睦,感情篤厚
。王弗隨蘇軾官居京師
,不幸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五月亡故,先葬于汴京西郊
,次年歸葬故里四川眉州東北之彭山縣安鎮(zhèn)鄉(xiāng)
。這首詞即為懷念亡妻王弗而作。
全詞感情深摯
,充滿一種凄婉哀傷的調(diào)子
。上片寫死別之痛和相思之苦?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笆晟纼擅C!?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長久郁結(jié)于心的深長的悲嘆
,首句即從心底迸發(fā)而出,為全詞定下了主調(diào)
,凄哀至極
。王弗病故至蘇軾作此詞時恰為十年。十年
,在短促的人生中
,是一段漫長的途程
。然而
,歲月的流逝,生活的變遷
,都沒有沖淡詩人對亡妻的一片深情
,他不僅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她,而且思念之情
,歷時愈久而愈深
、愈濃
。懷想至切,卻生死相隔
,不得一見
。“茫?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倍?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傳達(dá)出一種莫可名狀的空寂凄清之感。值得注意的是“茫?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鼻爸弧皟伞弊?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兩茫?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就不只是講詩人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
,也同時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內(nèi)
。讀此一句,仿佛聽見了詩人對亡妻凄苦的告語:十年呵
,我日夜思念你
,杳無音訊;你呢
,也日夜思念我,同樣音訊杳無
。生者和死者
,一樣情思,一樣哀緒
。這里將無知作有知寫
,雖系虛空懸想,卻更見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愛之深
,死后刻骨相思之切
,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見之痛?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皟擅C
!彼憩F(xiàn)出的感情,凄婉
、沉痛
,直籠罩全篇。
“不思量
,自難忘”哀思萬縷
,盤結(jié)于心,解不開
,亦拂不去,深沉綿邈
。不去想它,卻又實難忘懷
。在生活中
,有時會出現(xiàn)某種纏繞心間、擺脫不掉的思緒
,這種體會幾乎人人都有
。這里,作者用最平常的語言
,作了最真實動人的描繪
。
“千里孤墳
,無處話凄涼”亡妻之墳在眉州,與詩人所在的密州遙隔千里
。千里之外
,沒有自己相伴身邊,想見得她一人獨臥泉下
,該是何等的孤寂凄清
。“無處話凄涼”一句
,說者多解釋為詩人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
,因而產(chǎn)生的滿懷悲情愁緒
,無法向千里之外長眠地下的愛妻訴說。尋索下句詞意
,這種解釋自然是不錯的
。但又還不夠。此句從“千里孤墳”而來
,自應(yīng)包括亡妻亦無法向千里之外的詩人訴說凄涼在內(nèi)
。這兩句直承開首“兩茫茫”句意
,同樣是將無知作有知寫
,是概括了生者與死者兩個方面的。
“縱使相逢應(yīng)不識
,塵滿面
,鬢如霜”揣其語氣,這三句便是詩人在向亡妻訴說“凄涼”了:我們即使能夠相見
,看見我這般風(fēng)塵滿面
、兩鬢斑白的衰頹模樣,也一定認(rèn)不出來是我了
。死生異路,怎能重逢
?不得重逢而切盼其重逢
,設(shè)想其重逢,所以用了一個“縱使”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翱v使”表讓步,其效果卻是使感情的發(fā)展更逼近了一層
,下面說相逢而不相識
,這比之不能相逢,更加使人不堪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皦m滿面,鬢如霜”
,寥寥數(shù)字
,一位被生活折磨
、受痛苦熬煎,風(fēng)塵滿面
,兩鬢如霜的詩人形象
,栩栩如生地出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
。這里刻畫的是外部形象
,卻表現(xiàn)出豐富復(fù)雜的思想感情。熙寧四年(1071)
,蘇軾因反對王安石變法
,在朝中受到排擠打擊,因而請求出任地方官
,先是通判杭州
,三年后又移知密州。仕途坎坷
,遭際不幸
,轉(zhuǎn)徙外地,艱辛備嘗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梢哉f,跟妻子死別十年來的痛苦經(jīng)歷
、感情
,都含蘊在這六個字之中了
。作此詞時,蘇軾年僅四十,說“鬢如霜”不無夸張
,但由此可見其生活之蹭蹬和心境之凄涼
。
上片寫盡了相思之苦
,下片即轉(zhuǎn)入寫夢。因“思”而成“夢”
,先寫所“思”后寫所“夢”
,自然成章?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八肌笔恰皦簟钡幕A(chǔ)
,“夢”是“思”的幻化。上片詞意雖不涉夢
,但寫“思”即是寫“夢”
,仍然切合“記夢”的題意?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耙箒碛膲艉鲞€鄉(xiāng)”
,筆墨輕巧地一轉(zhuǎn),即十分自然地折入寫夢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皦簟笔恰坝膲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一“幽”字寫出了夢境之縹緲朦朧?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昂鲞€鄉(xiāng)”的“忽”字也值得玩味
。夢可以超越時間
、空間
,也可以打破冥冥世界與人間社會的幽隔
。“忽”字寫出了千里歸鄉(xiāng)之快速
,亦寫出了與亡妻相見之容易
。平時多少個日日夜夜
,想望殷切而不可得,現(xiàn)在倏忽之間就變成了事實
,這不是太快也太容易了么
?唯其太快太容易了,便依稀透露出這不過是一種虛幻不實的夢境
。入夢是輕快的,所表現(xiàn)的感情卻極為沉重
。仔細(xì)吟詠
,不難體味出隱含其間的亦喜亦悲的復(fù)雜感情。
“小軒窗
,正梳妝”看似夢境記實
,實際是恩愛夫妻平居生活的生動寫照
。往時,不知有過多少次
,愛妻在小軒中臨窗梳妝
,詩人一旁懷著愉悅的心情觀看、欣賞
,或許還指點評說呢
。詩人抓住了這一具有典型特征的生活片斷
,寫出了一對年輕夫妻相親相愛的和美關(guān)系和幸福生活的情景。
“相顧無言
,唯有淚千行”十年死別
,思念至苦
,一旦相見
,該有千種哀愁
、萬種凄涼要向?qū)Ψ絻A訴
;然而
,你看著我,我看著你
,淚流滿面
,卻是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無言勝過有言
,四目相視
,兩心相印,萬千思緒盡在其中了
。
“料得年年腸斷處
,明月夜
,短松岡”三句總束全詞,是感情發(fā)展的高潮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岸趟蓪?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是說種著矮小松樹的山岡
,承上片“千里孤墳”
,指亡妻的墳?zāi)?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jù)《本事詩》:唐開元年間,有一位姓張的幽州衙將
,妻死后留下五子
,受后妻虐待,亡妻忽從冢中出
,題詩告張說:“死生今有隔
,相見永無因
。……欲知斷腸處
,明月照松岡
。”蘇軾在此化用其意
,卻十分貼切
、自然
,不露痕跡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傲系谩笔恰傲舷搿?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猜想”,推測之詞
,語氣卻又十分肯定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澳昴辍?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是年復(fù)一年,既指已經(jīng)過去的漫長的十年
,亦指未來的無盡的歲月
。夢中情景
,何等真切,醒來卻一切化為烏有
,便又重陷入生死相隔
、渺茫不見的深沉的悲哀
。遙隔千里,松岡之下
,亡人長眠地底,冷月清光灑滿大地
,這是一種怎樣孤寂凄哀的情景?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身處此情此景之中的亡妻自然是悲痛難言,而念及此情此景的詩人亦不免肝腸寸斷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澳c斷處”是指亡妻的孤墳
,“斷腸人”則是概指生者與死者。遙承開頭“十年生死兩茫?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敝?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首尾相接
,全詩渾然融為一體,使感情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強化
。
以虛映實
,虛中見實,是這首詞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的顯著特色
。夢是虛幻的、縹緲的
,然而夢中人的感情卻顯得那么真摯
、深沉
,實實在在
。或者可以說
,正是因為借助于夢境的虛幻與縹緲
,才格外地顯得情真意切
。感情的表現(xiàn)
,在夢前和夢中
,前后一致;而隨著入夢和夢醒
,又一步步深化:死別相思苦
;相思不見
,無處話凄涼苦;積思成夢
,幽夢話凄涼亦苦
;夢醒而只剩得冷月松岡,則更苦
。全詞凄婉哀傷
,出語悲苦
,真可說是一字一淚!
這首詞如春蠶吐絲
,如幽山流泉
,從詩人胸臆間瀉出
,質(zhì)樸自然
。無矯飾之情,無故作之態(tài)
,不以使事用典取勝
,亦不以鍛煉詞句生色
,純以平常語出之。然而千百年來卻引起了無數(shù)讀者的共鳴
,其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就在于:以情動人
。
李清照的比較歡快的詩詞有嗎
有啊,她前期的詞有很歡快的
,比較著名的
,就是下面這個:《如夢令》嘗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
,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這是女詞人李清照對在山東原籍一次野游所作的小令。關(guān)于它的寫作背景,說法不一
,有的人認(rèn)為
,六歲之前女詞人是居住在原籍(六歲那年女詞人隨父親居住卞京)
,所以有可能是孩提時代的一次野游的記錄
;也有人認(rèn)為,從“沉醉”二字看
,是因為喝酒而忘記回家的路
,而六歲那么小的年齡不可能有“沉醉”的機會,所以推斷這里記錄的因該十五歲束發(fā)之后的某一次野游
,而且是女詞人在十六七歲至二十三四歲這段時間
,或者是在朋友的唱和中
,或者是與丈夫呢喃時追憶往日的趣事
,乘興而做的?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皣L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薄皣L記”是“曾經(jīng)記得”或者是“記得曾經(jīng)”
,這說明是一首追憶往事的小令?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跋ぁ笔侨?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在山東濟(jì)南,也就是易安的原籍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叭漳骸敝柑焐呀?jīng)很晚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俺磷怼倍郑S多讀本認(rèn)為是指女詞人喝醉了
,所以誤了回家的時間
,甚至有的朋友認(rèn)為這里的“沉醉”二字與后面的“驚起”句
,是一種男性的豪放
,是女詞人與“須眉”匹敵的作詞風(fēng)格的體現(xiàn)
,更有的朋友認(rèn)為這就是曾經(jīng)有人誤將詞詞歸在蘇軾筆下和誤傳是
呂洞賓所作的原因所在
。可是,我更愿意以自己的設(shè)想來理解這曲小令
,我覺得
,女詞人的“沉醉”根本不是什么喝酒而醉,其實就是“因景而醉”的意思而已
。試想想:不管是她五
、六歲時的經(jīng)歷
,還是十五
、六時的經(jīng)歷
,這兩個年齡段都還是屬于“孩子”的范疇,因為貪玩而忘記回家是這個年齡段的特點
。何況女詞人生性就對美的東西有一份特別的敏感
,看見景色的迷人忘了回家的時間
,“沉醉不知歸路”是意料之中的
。作者僅僅是以這樣一種語氣
,把讀者
,或者是當(dāng)時脫口吟出這些詞句時
,用這樣的起筆引起“聽眾”對自己追憶的故鄉(xiāng)美景的興趣,讓大家更深刻地了解那景色的迷人
,也是女詞人對家鄉(xiāng)景色的愛戀與懷想
。也為了加重語氣對“年輕時期”或者說是“孩提時期”那一次難得的出游的描述
,為下文的誤入荷叢做伏筆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币粋€古代的女子
,要出游一次是不容易的
,尤其是到有舟可搖
,有荷可賞的美麗的湖中游玩
,那更是難得的機會
。看到蔚藍(lán)的天
,碧綠的湖水
,還有一湖的搖曳多姿
、婀娜娉婷的荷……如此美麗的景色
,是在閨門中無法體味的
,于是女詞人“沉醉”
,被景色沉醉
,也沒自己快樂的心情沉醉了
。這里我們做一下想象:女詞人在荷叢中搖著小舟
,東看看西瞧瞧
,眼睛里有好奇更有驚喜
,或者還帶者幾分淘氣……當(dāng)她不經(jīng)意地發(fā)覺太陽快要下山了
,才感覺自己似乎是在荷叢中迷路了
,這時又多了幾分焦急,于是
,就有了后面的“爭渡”一句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盃幎桑瑺幎桑@起一灘鷗鷺
。”回家晚了自然是不好
,也許因為這次的晚歸而被斷絕以后出游的任何機會呢。心里一著急
,手便加快了動作,漿劃得快了
,“爭渡”一詞自然而形象
,恰倒好處地寫出了女詞人當(dāng)時的焦急心情與她動作的緊張模樣。豈知
,緊張中又來了驚喜
,作者用“沉醉”“誤入”已經(jīng)告訴讀者,溪亭這個地方的迷人了
。接著
,“爭渡”驚起的一群水鳥,把整首詞的意境和氣氛都推到了頂點
。那一群在荷花叢中突然驚飛四散的水鳥
,給急著回家的“迷路游人”帶來突然的“驚悸”,驚悸之余又是欣喜與歡暢
。讀到這里
,我仿佛聽到女詞人“啊”的一聲驚叫,接著
,又大聲歡叫:“哇
!好多水鳥啊
!”少女的淘氣
、貪玩、好奇以及詞人在追憶中流露出來愛自然
,愛家鄉(xiāng)的情感在小令的寥寥幾筆中層層遞進(jìn)
,到最后的頂峰嘎然收筆,表現(xiàn)得如此的酣暢淋漓
,叫讀者不得不拍案叫絕
●點絳唇
李清照
蹴罷秋千,起來慵
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
衣透.
見客入來,襪戔刬
金釵溜.
和羞走.
倚門回首,卻把青
梅嗅.
李清照詞作
鑒賞
此詞為清照早年作
品,寫盡少女純情的神
態(tài).
上片蕩完秋千的精
神狀態(tài).詞人不寫蕩秋
千時的歡樂,而是剪取
了“蹴罷秋千”以后一
剎那間的鏡頭.
此刻全部動作雖已
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
出少女蕩秋千時的情景
,羅衣輕飏,象燕子一
樣地空中飛來飛去,妙
靜中見動.“起來慵整
纖纖手”,“慵整”
二字用得非常恰切
,從秋千上下來后,兩
手有些麻,卻又懶得稍
微活動一下,寫出少女
的嬌憨.“纖纖手”
語出《古詩十九首
》:“娥娥紅粉妝,纖
纖出素手.”借以形容
雙手的細(xì)嫩柔美,同時
也點出人物的年紀(jì)和身
份.“薄汗輕衣透”,
她身穿“輕衣”,也就
是羅裳初試,由干蕩秋
千時用力,出了一身薄
汗,額上還滲有晶瑩的
汗珠.這份嬌弱美麗的
神態(tài)恰如嬌嫩柔弱的花
枝上綴著一顆顆晶瑩的
露珠.“露濃花瘦”一
語既表明時間是春天的
早晨,地點是花園也烘
托了人物嬌美的風(fēng)貌.
整個上片以靜寫動,以
花喻人,生動形象地勾
勒出一少女蕩完秋千后
的神態(tài).
下片寫少女乍見來
客的情態(tài).她蕩完秋千
,正累得不愿動彈,突
然花園里闖進(jìn)來一個陌
生人.“見客入來”,
她感到驚詫,來不及整
理衣裝,急忙回避.
“襪刬”,指來不
及穿鞋子,僅僅穿著襪
子走路.“金釵溜”,
是說頭發(fā)松散,金釵下
滑墜地,寫匆忙惶遽時
的表情.詞中雖未正面
描寫這位突然來到的客
人是誰,但從詞人的反
應(yīng)中可以印證,他定是
一位翩翩美少年.“和
羞走”三字,把她此時
此刻的內(nèi)心感情和外部
動作作了精確的描繪.
“和羞”者,含羞也:
“走”者,疾走也.然
而更妙的是“倚門回首
,卻把青梅嗅”二句.
它以極精湛的筆墨描繪
了這位少女怕見又想見
、想見又不敢見的微妙
心理.最后她只好借“
嗅青梅”這一細(xì)節(jié)掩飾
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
看他幾眼.下片以動作
寫心理,幾個動作層次
分明,曲折多變,把一
個少女驚詫、惶遽
、含
羞
、好奇以及愛戀的心
理活動,栩栩如生地刻
劃出來.唐人韓偓《竿
奩集》中寫過類似的詩
句:“見客入來和笑走
,手搓梅子映中門.”
但相比之下,“和笑走
”見輕薄,“和羞走”
現(xiàn)深摯:“手搓梅子”
只能表現(xiàn)不安,“卻把
青梅嗅”則可描畫矯飾
:“映中門”似旁若無
人,而“倚門”則有所
期待,加以“回首”一
筆,少女窺人之態(tài)婉然
眼前.
這首詞寫少女情況
心態(tài),雖有所本依,但
卻能青出于藍(lán)而勝于藍(lán)
,獲“曲盡情悰”之譽
.全詞風(fēng)格明快,節(jié)奏
輕松,反用四十一字,
就刻畫了一個天真純潔
、感情豐富卻又矜持的
少女形象,可謂妙筆生
花.
●漁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濤連曉霧,
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
仿佛夢魂歸帝所.
聞天語,殷勤問我
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
學(xué)詩謾有驚人句.
九萬里風(fēng)鵬正舉.
風(fēng)休住,蓬舟吹取
三山去!
李清照詞作
鑒賞
這首詞氣勢磅礴
、
豪邁,是婉約派詞宗李
清照的另類作品,具有
明顯的豪放派風(fēng)格.近
代梁啟超評為:“此絕
似蘇辛派,不類《漱玉
集》中語.”可謂一語
中的,道破天機.
南渡以前,李清照
足不出戶,多寫閨中女
兒情
;南渡以后,“飄
流遂與流人伍”,視野
開始開闊起來.
據(jù)《金石錄后序》
記載建炎四年(1130)
春間,她曾海上航行,
歷盡風(fēng)濤之險.詞中寫
到大海、乘船,人物有
天帝及詞人自己,都與
這段真實的生活所得到
的感受有關(guān).
詞一開頭,便展現(xiàn)
一幅遼闊
、壯美的海天
一色圖卷.這樣的境界
開闊大氣,為唐五代以
及兩宋詞所少見.寫天
、云、霧
、星河
、千帆
,景象已極壯麗,其中
又準(zhǔn)確地嵌入了幾個動
詞,則繪景如活,動態(tài)
儼然.
“接”
、“連”二
字把四垂的天幕、洶涌
的波濤
、彌漫的云霧,
自然地組合一起,形成
一種渾茫無際的境界.
而“轉(zhuǎn)”
、“舞”兩字
,則將詞人風(fēng)浪顛簸中
的感受,逼真地傳遞給
讀者.所謂“星河欲轉(zhuǎn)
”,是寫詞人從顛簸的
船艙中仰望天空,天上
的銀河似乎轉(zhuǎn)動一般.
“千帆舞”,則寫海上
刮起了大風(fēng),無數(shù)的舟
船風(fēng)浪中飛舞前進(jìn).船
搖帆舞,星河欲轉(zhuǎn),既
富于生活的真實感,也
具有夢境的虛幻性,虛
虛實實,為全篇的奇情
壯采奠定了基調(diào).因為
這首詞寫的是“夢境”
,所以接下來有“仿佛
”三句.“仿佛”以下
這三句,寫詞人夢中見
到天帝.“夢魂”二字
,是全詞的關(guān)鍵.詞人
經(jīng)過海上航行,一縷夢
魂仿佛升入天國,見慈
祥的天帝.幻想的境界
中,詞人塑造了一個態(tài)
度溫和、關(guān)心民瘼的天
帝.“殷勤問我歸何處
”,雖然只是一句異常
簡潔的問話,卻飽含著
深厚的感情,寄寓著美
好的理想.
此詞則上下兩片之
間,一氣呵成,聯(lián)系緊
密.上片末二句是寫天
帝的問話,過片二句是
寫詞人的對答.
問答之間,語氣銜
接,毫不停頓.可稱之
為“跨片格”.
“我報路長嗟日暮
”句中的“報”字與上
片的“問”
字,便是跨越兩片
的橋梁.“路長日暮”
,反映了詞人晚年孤獨
無依的痛苦經(jīng)歷,然亦
有所本.詞人結(jié)合自己
身世,把屈原《離騷》
中所表達(dá)的不憚長途運
征,只求日長不暮,以
便尋覓天帝,不辭上不
求索的情懷隱括入律,
只用“路長”
、“日暮
”四字,便概括了“上
下求索”的意念與過程
,語言簡凈自然,渾化
無跡.其意與“學(xué)詩謾
有驚人句”相連,是詞
人天帝面前傾訴自己空
有才華而遭逢不幸,奮
力掙扎的苦悶.
著一“謾”字,流
露出對現(xiàn)實的強烈不滿
.詞人現(xiàn)實中知音難遇
,欲訴無門,唯有通過
這種幻想的形式,才能
盡情地抒發(fā)胸中的憤懣
,懷才不遇是中國傳統(tǒng)
文人的命運.李清照雖
為女流,但作為一位生
不逢時的杰出的文學(xué)家
她肯定也有類似的感慨
.
“九萬里風(fēng)鵬正舉
”,從對話中宕開,然
仍不離主線.因為詞中
的貫串動作是渡海乘船
,四周景象是海天相接
,由此而連想到《
莊子.逍遙游》的“鵬之徙
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
,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
說“鵬正舉”,是
進(jìn)一步對大風(fēng)的烘托,
由實到虛,形象愈益壯
偉,境界愈益恢宏.大
鵬正高舉的時刻,詞人
忽又大喝一聲:“風(fēng)休
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
氣勢磅礴,一往無
前,具大手筆也!“蓬
舟”,謂輕如蓬草的小
舟,極言所乘之舟的輕
快.“三山”,指渤海
中蓬萊、方丈
、贏洲三
座仙山,相傳為仙人所
居,可望而見,但乘船
前去,臨近時即被風(fēng)引
開,終于無人能到.詞
人翻舊典出新意敢借鵬
摶九天的風(fēng)力,吹到三
山,膽氣之豪,境界之
高,詞中罕見.上片寫
天帝詢問詞人歸于何處
,此處交代海中仙山為
詞人的歸宿.
前后呼應(yīng),結(jié)構(gòu)縝
密.
這首詞把真實的生
活感受融入夢境,巧妙
用典夢幻與生活
、歷史
與現(xiàn)實,自然會氣度恢
宏、格調(diào)雄奇.
充分顯示作者性情
中豪放不羈的一面.
●浣溪沙
李清照
淡蕩春光寒食天,
玉爐沉水裊殘煙,夢回
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斗草,
江梅已過柳生綿.
黃昏疏雨濕秋千.
李清照詞作
鑒賞
這首詞為作者早年
所作,以白描手法寫了
熏香
、花鈿
、斗草、秋
草等典型的少女時代的
事物,借以抒發(fā)作者愛
春惜春的心情.
上片寫少女春睡初
醒情景,用的是倒敘,
頭兩句是第三句睡醒后
的所見所感.“淡蕩”
猶蕩漾,形容春光融和
遍滿.寒食節(jié)當(dāng)夏歷三
月初,正是春光極盛之
時.熏爐中燃點著沉水
香,輕煙裊繞,暗寫閨
室的幽靜溫馨.這兩句
先寫出春光的宜人,春
閨的美好.
第三句寫閨中之人
,詞中沒有去寫她的容
貌
、言語
、動作,只從
花鈿寫她睡醒時的姿態(tài)
.“山枕”謂枕形如山
.“夢回山枕隱花鈿”
是少女自己察覺到的,
不是別人看出來的.暮
春三月,春困逼人,她
和衣而臥,不覺沉沉入
睡,一覺醒來,才覺察
自己凝妝睡去,自己也
覺詫異.熏香已殘,說
明入睡時間已久,見出
她睡得那樣沉酣香甜.
她夢回猶倚山枕,出神
地望著室外的蕩漾春光
,室內(nèi)的沉香煙裊,一
種潛藏的春思隱約如見
.這幾句不事修飾,淡
淡道來,卻別有一番情
致.
下片寫少女的心曲
.“海燕未來人斗草,
江海已過柳生綿”.古
人以為燕子產(chǎn)于南方,
春末夏初渡海飛來,故
稱海燕.“斗草”是用
花草賭賽勝負(fù)的一種游
戲.時節(jié)已到寒食,為
什么不見燕子飛來呢?
女伴們斗草嬉戲,情懷
是多么歡暢.江梅花期
已過了,楊柳又正飛花
.這里寫的是少女眼中
所見,心中所感種種景
致說明春事已經(jīng)過半,
當(dāng)此時少女的春閨寂寞
、情懷繚亂,含有作者
的惜春心情.這兩句對
仗工整,既有動態(tài),更
有細(xì)微的心理活動,極
盡工巧之妙.
“黃昏疏雨濕秋千
”,寫的是另一種境界
.秋千本是少女喜歡的
游戲,尤其是當(dāng)寒食時
節(jié)更是無此不歡.這一
句寫的是黃昏時忽然飄
起細(xì)雨,把秋千灑濕了
,這是一種“無可奈何
”的情緒的外現(xiàn),同上
兩句所寫的有精神上的
契合,都是少女春日心
情的寫照.
此句寫春愁卻不用
“春愁”二句,只言雨
中秋千,卻道出愁緒萬
縷.
這首詞以物寫人,
以景寫情,把春日少女
的姿態(tài)和內(nèi)心世界寫得
活靈活現(xiàn),有“無我之
境”的妙趣.
●小重山
李清照
春到長門春草青.
江梅些子破,未開
勻.
碧云籠碾玉成塵.
留曉夢,驚破一甌
春.
花影壓重門.
疏簾鋪淡月,好黃
昏.
二年三度負(fù)東君.
歸來也,著意過今
春.
李清照詞作
鑒賞
這首詞閑適淡雅,
表惜春之情,為作者早
期作品.
“春到長門春草青
”一句,寫作者晨起所
見.“長門”,漢代長
安離宮名,漢武帝陳皇
后失寵,曾居此.
“江梅”,遺核所
生,非經(jīng)人工栽培,又
句直腳梅,也稱野梅,
初春開紅白色花.梅可
以說是早春的標(biāo)志.
“些子”猶言一些
,即少量之意.“未開
勻”謂還未普遍開放.
惟其“未開勻”,所以
特別新鮮可愛,使人感
覺到春天已經(jīng)來臨.這
三句初春美景,寄寓著
作嘆春之情.下面接寫
飲茶.宋人將茶制成茶
餅,飲用時須用茶碾碾
成細(xì)末,然后煮飲.“
碧云籠碾”即講碾茶.
“碧云”指茶葉之色.
“籠”指茶籠,貯茶之
具.
“玉成塵”既指將
茶碾細(xì),且謂茶葉名貴
.“一甌春”
意即一甌春茶.曉
夢初醒,夢境猶縈繞腦
際,喝下一杯春茶,才
把它驅(qū)除.春草江梅,
是可喜之景,小甌品茗
,是可樂之事,春天給
作者帶來無限歡樂.上
片主要作者茗茶賞景的
歡愉之情,輕松優(yōu)雅.
下片一下過到黃昏
,重點寫月.“重門”
即多層之門.天剛黃昏
,月兒即來與人作伴,
淡淡的月光,照稀疏的
門簾上,花影掩映,飄
散出縷縷幽香,春日的
黃昏,是這樣恬靜,這
樣香甜,難怪作者止不
轉(zhuǎn)熱烈贊嘆:“好黃昏
!”這是“有我之境”
,這個“我”就是詞人
.正是她,此刻正花前
月下徘徊留連,沐浴著
月之清輝,呼吸著花之
清香.末尾三句點題.
“東君”原為日神,后
來演變?yōu)榇荷?農(nóng)歷遇
閏年,一年中首尾常有
兩個立春日的情況.“
二年三度”
加重表現(xiàn)痛惜之情
.“負(fù)東君”,這里特
就汴京之春而言.京師
的春光是這樣迷人,即
使一年一度辜負(fù)了它,
也非?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上?何況兩年
中竟有三度把它辜負(fù),
這該令人何等痛惜呢!
正因為如此,所以此次
歸來,一定要用心地好
好度過汴京今年這個無
比美好的春天.下片著
重寫作者嘆春又惜春的
心情.
這首詞寫景如畫,
意境淡遠(yuǎn).最為人稱道
的是“疏簾鋪淡月,好
黃昏”一句,《疏簾淡
月》后成為詞牌名.
●怨王孫
李清照
湖上風(fēng)來波浩渺,
秋已暮
、紅稀香少.
水光山色與人親,
說不盡、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
清露洗
、蘋花汀草.
眠沙鷗鷺不回頭,
似也恨
、人歸早.
李清照詞作
鑒賞
這是一首秋景詞,
詞人以其獨特的方式,
細(xì)膩委婉又具體形象地
傳達(dá)出一種特色鮮明的
陰柔之美.
“湖上風(fēng)來”句起
語不俗,避開俗套.秋
高氣爽,常見風(fēng)平波靜
,而一旦朔風(fēng)初起,便
會吹起悠遠(yuǎn)的水波,宣
告著深秋到了,所以說
“秋己暮”.而一句“
紅稀香少”,更通過自
然界色彩和氣味的變化
,進(jìn)一步點染了深秋的
景觀.大自然總是宜人
的,深秋季節(jié)卻別有滋
味,這里,作者不說人
們?nèi)绾蔚南矏凵剿?倒
說“水光山色與人親”
,將大自然人情化、感
情化了.正是這“與人
親”,方換得人與景親
,也才能真的領(lǐng)略到大
自然的水光山色中的景
物美,所以,作者所說
的“說不盡
、無窮好”
言之有根,是從心田深
處發(fā)出的真誠的贊頌之
語.
下片雖然仍是對秋
景色的繼續(xù)描繪,但卻
不是簡單的重復(fù).蓮實
葉老
、露洗蘋草,都標(biāo)
示著深秋的時令,人所
共見,卻易于忽略,一
經(jīng)作者點染,便覺秋意
襲人.而沙灘上勾頭縮
頸睡眠的鷗鷺等水鳥,
對于早早歸去的人們頭
也不回,似乎以此表示
了它們的不滿.這里,
鷗鷺也人格化了,與上
片的山水的感情化似是
同樣手法,但卻一反上
片的山水“與人親”,
而為鷗鷺對人恨,這一
親一恨之間就帶給讀者
以清新多樣之感,且通
過人們郊外的不能久留
,更深一層地透露出深
秋的到來.
這首詞造景清新別
致,描寫淚細(xì)密傳神,
巧妙地運用擬人化手法
,寫出了物我交融的深
秋美意,耐人尋味
●鷓鴣天
李清照
暗淡輕黃體性柔,
情疏跡遠(yuǎn)只香留.
何須淺碧深紅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yīng)羞.
畫欄開處冠中秋.
騷人可煞無情思,
何事當(dāng)年不見收.
李清照詞作
鑒賞
這首《鷓鴣天》是
一首詠桂詞,風(fēng)格獨特
,頗得宋詩之風(fēng),即以
議論入詞,托物抒懷.
“暗淡輕黃體性柔
,情疏跡遠(yuǎn)只香留.”
這十四字形神兼?zhèn)?寫
出了桂花的獨特風(fēng)韻.
前句重賦“色”,兼及
體性;后句重詠懷,突
出“香”字.桂有三種
,白者名銀桂,黃者名
金桂,紅者名丹桂.常
生于高山之上,冬夏常
青,以同類為林,間無
雜樹.
又秋天開花者為多
,其花香味濃郁.“暗
淡”
、“輕黃”
二詞,說明桂花不
以明亮炫目的光澤和禾
農(nóng)艷嬌媚的顏色取悅于
人.雖色淡光暗,卻秉
性溫雅柔和,自有情懷
疏淡,遠(yuǎn)跡深山,唯將
濃郁的芳香常飄人間.
以下轉(zhuǎn)入議論.“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
花中第一流.”反映了
清照的審美觀,她認(rèn)為
品格的美
、內(nèi)的美尤為
重要.“何須”二字,
把僅以“色”美取勝的
群花一筆蕩開,而推出
色淡香濃、跡遠(yuǎn)品高的
桂花,大書特書.“自
是花中第一流”為第一
層議論.
“梅定妨,菊應(yīng)羞
,畫欄開處冠中秋.”
為第二層議論.連清照
一生酷愛的梅花“暗淡
輕黃體性柔”的桂花面
前,也不能不油然而生
忌妒之意.而作者頗為
稱許的菊花也只能掩面
含羞,自嘆弗如.接著
又從節(jié)令上著眼,稱桂
花為中秋時節(jié)的花中之
冠.“騷人可煞無情思
,何事當(dāng)年不見收”,
為第三層議論.傳說屈
原當(dāng)年作《離騷》,遍
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
修身美德,唯獨桂花不
其列.清照很為桂花抱
屈,因而毫不客氣地批
評了這位先賢,說他情
思不足,竟把香冠中秋
的桂花給遺漏了,實乃
一大遺恨.
這首詞以群花作襯
,以梅花作比,展開三
層議論,形象地表達(dá)了
詞人對桂花的由衷贊美
.桂花貌不出眾,色不
誘人,但卻“暗淡輕黃
”
、“情疏跡遠(yuǎn)”而又
馥香自芳,這正是詞人
品格的寫照.這首詞顯
示了詞人卓而不群的審
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0297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大家一起推薦現(xiàn)當(dāng)代最好的詩詞(小令)
下一篇:
第三屆現(xiàn)代詩詞大賽“現(xiàn)代杯”入編參賽···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