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運(yùn)與否,看天。
幸福與否,看心。
文/朱玲玲“城市里的居民是不能常常看見山的,但是,住在首都的人便會有這種幸福,倘你路過西郊,猛然向西一望,你便會經(jīng)歷一種奇異的喜悅,好像地平線上突地涌現(xiàn)了一帶藍(lán)煙,浮在上面的綠樹,也幾乎是歷歷可數(shù)。”
- 端木蕻良《香山碧云寺漫記》
山,是一座城市的靈氣每年春天,我都會想辦法弄一點(diǎn)野菜來豐富餐桌。其實(shí)野菜跟上輩人有很深的情緣,也是我們童年的回憶。兒時的天地,除了拔豬草,就是掐野菜了,如果還有值得回味的樂趣,就是野菜的苦澀與咸香了。剛出土的天蘿卜瑛子或苜蓿都是根部陷在硬土層里,那個嫩芽部分很小,如果用鏟子會把根挑斷,來年就難再長,要留著根須,為我們增加口福,所以用掐的。父輩們非常小心地采擷,是為更好地利用。春天的野菜,都有它獨(dú)特的口味,蒲公英苦,苜蓿澀,灰條咸,你必定要親力親為,才能感受它的香味。四月初,野菜就露頭了,那些嫩綠的小芽,會從干枯的草叢里,地埂邊為初春的枯燥新增生機(jī)與活力。掐一點(diǎn)野菜是不易的,得冒著手被干野草刺尖扎破的危險,如果能碰到未被開發(fā)的草區(qū),就看誰捷足先登了,無數(shù)的人影,蹲下身子從土里努力尋找著僅有的一點(diǎn)綠意,只要腳步所及之處,都會有尋春的影子。野菜不及蔬菜的美味,卻能在春天給人帶來樂趣,野菜品嘗的是一種感情,是對過去的那份念念不忘。就像蒸榆錢、槐花一樣,榆錢是榆樹的種子,幾乎是家喻戶曉的春天美食。墜在樹上的榆錢一串串開滿了枝頭,多像青色的古錢幣,榆錢因而得名。關(guān)于榆錢,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相傳,古時候有一個商人在路上饑渴難耐,碰到一農(nóng)戶,農(nóng)戶給商人一碗粥,商人被農(nóng)戶的善良感動了,臨走之前從懷里掏出一樣?xùn)|西說:“這是榆樹的種子,把它種到院子里,等長成大樹以后,遇到困難時晃動一下就會落下錢來,切記不要貪心!”農(nóng)夫按商人的吩咐把種子種在院子里,幾年后就長成了參天大樹,更為奇怪的是這棵樹居然結(jié)出了一串串的銅錢。老倆口并沒有貪心,依然過著貧窮的生活,只是遇到非常困難的人才搖一點(diǎn)銅錢接濟(jì)他人。后來榆樹遭到地主的破壞,再沒有長出過銅錢,再后來榆樹的葉片和種子在饑荒年救了鄉(xiāng)親的命,鄉(xiāng)親就把榆樹稱為“救命樹”。由于榆樹結(jié)出的種子很像錢幣,還給她取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榆錢”,同時也寓意著年年有“余錢”。榆錢好吃,就連七八歲的孩子也喜歡吃,掂著腳尖在小枝上捋榆錢,品嘗這美味。榆錢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美食,也是對過去生活的回味。山,是品行的體現(xiàn)榆錢的吃法很多,拌面蒸著吃,炒著吃,還可以煮粥,不管怎么吃,總能品嘗到它帶給我們的幸福感。一頓柔軟的榆錢飯,就養(yǎng)育了祖輩的生命,一碗榆錢飯的回味,又多給記憶一份情絲。也聯(lián)絡(luò)著我們對舊時代的回憶,對新生活的感恩。吃一回野萊,記憶就加深一層,嘗一口野萊,又把親情拉了回來,父輩們的辛酸和苦楚,我們應(yīng)該經(jīng)?;匚?,才能知道今天的來之不易。榆錢從不挑土壤,只要成熟的榆錢隨風(fēng)飄落,不管落到哪里,都能生根,這多像勤勞的農(nóng)民,一生根植土壤,努力翻新著生活,它淡淡的甜,就是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山,命運(yùn)起伏飄零還有一種野菜是苜蓿,現(xiàn)在變成牧草大面種植了,但細(xì)心的人們還是愿意去野外采摘,一份耕耘,一份收獲,誰又能把野菜和美味珍饈做比較呢。吃野菜只是為了品味春天,只有吃過了野菜才覺得春天沒有白來。南方有薺菜,北方有蒲公英,苦菜,這些即為野菜,又為中藥的食材,都給了我們一份美味,一種相思,不知以后的孩子們,還會不會記得這些菜品,也許沒有品嘗過酸甜苦辣的滋味,更不會去品味野萊的苦澀吧。吃野菜是給我們品嘗人生苦澀的機(jī)會。作者:朱玲玲,甘肅酒泉金塔縣人,甘肅省作協(xié)會員,酒泉市作協(xié)會員,金塔縣作協(xié)會員。原創(chuàng)散文原創(chuàng):其實(shí)我不是個壞女孩原創(chuàng)原創(chuàng)散文:豇~豆~記原創(chuàng)散文:依心而伴(原創(chuàng))原創(chuàng)原創(chuàng)散文:月光下的紅唇男孩原創(chuàng)散文原創(chuàng):故鄉(xiāng)何在原創(chuàng)文言文散文:從六八十峁到大窊山(原創(chuàng))
散文精選大全∣一個有用的公眾號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guān)注 父親寫的散文詩父親的散文詩的歌詞散文詩精選
也許母親再也沒有奶汁來喂養(yǎng)我,到我剛剛呀呀學(xué)語的時候就不再叫我吮她干癟的奶頭了,讓我在野地里放爬,像一只小兔兔,又像一只嘎嘎亂叫的小白鵝,我哭呀哭呀,正在地里鋤草的媽媽傷心了,隨手從田邊摘了一把紫紅的小花,送到我的手上,這時候只聽她說:“桐兒,吃吧,這就是奶水頭,有甜甜的水?!蔽衣牪欢@些,只是順從的本能地張大了嘴,等著母親把那些紫色的小花塞到我的嘴里。
我運(yùn)足了力氣,拼命地吮,但怎么也沒有吮出那甜甜的水,我又拼命地用那兩顆剛剛萌生的門牙,咀嚼著咀嚼著,還是一無所得。最后我掙大了驚詫的眼睛,瞅著媽媽,媽媽回答我的還是那句我聽不懂的話:“這是奶水頭,吃吧?!闭f完她把頭面過去,我看見了她淌下了眼淚。我沒有多想什么,繼續(xù)吮去了,盡管還沒有奶水,然而我卻不再哭了。到我懂事的時候,我才知道它不是母親身上的奶水頭,而是一種野花,因?yàn)樗辈怀鎏鹚?,母親又說它是奶水頭,我就給它起了個名字,叫“瞎奶子”秧,我是吮著瞎奶子秧長大的。我不記恨在我幼時母親的過愆,因?yàn)槟赣H實(shí)在太羸弱了,我上面還有三個挨肩的姐姐。
青龍河長長的,河灘也是長長的,長長的河灘上因水土肥美,生長著各種各樣的野花、野草,自然這里成了天然的菜地和牧場。這一帶的村民們,一有閑暇便到這里來采擷野菜。野菜雖品種繁多,但人們多半挖的都是瞎奶子秧——不,是野白菜。這時候母親已經(jīng)教我認(rèn)識了它的名字。野白菜是一種挖不盡的菜,且不說它熬著出貨,挖著也出貨。野白菜形狀像菜園里的白菜,橢圓形的卵形葉子,一棵秧子有十幾大片,大一點(diǎn)的十幾棵就裝滿一大筐。用它可以做出各種各樣的菜食品,而不管你怎樣享用,它都沒有外味兒,鮮美的程度可以賽過菜園里栽種的大白菜,敢與牛犄角(一種野菜)餑餑相媲美。在我家里,母親一般常用野白菜給我們做棒子面糊糊,哪一次我都是吃得飽飽的,肚子圓溜溜。雖然那幾年生活很困苦,因?yàn)橛幸鞍撞顺漯?,在我的家鄉(xiāng)卻沒有多少斷炊的。
過了谷雨,封凍一冬的大地全都化透了,青龍河兩岸披上了翠綠的紗裙,河柳婆娑,垂楊挺立;青蛙呱呱地叫著,正是產(chǎn)卵的季節(jié),高腿細(xì)腳的水達(dá)子(一種水鳥)要下蛋了,急著在滿是鵝卵石的河灘上亂跑,尋找著它合意的窩巢……
當(dāng)大人們都下地的時候,我和我的小伙伴們在各自母親的呵斥下,也仨一群倆一伙地走向河灘來挖野白菜,雖然我們其中還有分辨不清這種野菜的,有時竟采些萋萋芽、人心菜、婆婆丁之類的東西,不得不喂給隊(duì)里的牲畜;但我們卻是一支不小的給養(yǎng)隊(duì)伍,媽媽說父輩的苦干是為了我們,我們也應(yīng)當(dāng)為了他們,我們已經(jīng)能承擔(dān)一部分家務(wù)了。我們?yōu)樽约旱膭趧佣械礁吲d,況且那湍湍的青龍河還在吸引著我們呢。
童年畢竟也是天真的字眼,頑皮是孩子們的共性。有時我們到了河邊就玩開了,忘記了母親規(guī)定的不挖一籃子別吃飯的“條約”。青龍河西有一個小小的村莊,村莊的東盡頭有一個擺渡的碼頭。這里有一條小漁船,擺渡的船家是一個兩鬢掛霜的老爺子,他讓我們叫他康爺爺??禒敔敵D曜≡诖?,不畏風(fēng)雨,身體健朗。我們常常到船上去玩,和他學(xué)著支船、洑水、摸魚??禒敔攺膩聿环锤?,看著我們做著這些不成熟的動作,反倒樂得合不攏嘴,手拿九寸十三節(jié)的竹桿煙袋抽得更勤,但當(dāng)他一敲煙袋鍋,我們就各自散去。這時候,往往是快要中午或晚上,我們要回家的時候,籃子里一點(diǎn)野白菜也沒有,還空空如也呢。他督促著我們走了,隨手拋下貓,也走下船來到河灘上,幫著我們挑挖野白菜,一直到了每人都滿了為止。
這一次我們剛到船上,康爺爺就敲響了九寸十三節(jié)的煙袋鍋,我們驚詫地都望著他,這時他一本正經(jīng)地發(fā)號施令說:“我們到一片圣地去。”
“圣地?”我們雖不懂這里的全部含義,但從康爺爺?shù)难凵窭锊浑y看出來,圣地必是個好地方,我們咯咯地樂了,“圣地在哪?”
“對岸,河那邊。”康爺爺用粗壯的手指往那邊一指,我們跳躍起來,嗚嗚地一陣哄笑。我們雖長年長在河邊,但從來沒有到過對岸去。
河對岸因不常有牲畜的踐踏和行人的來往,果然草木葳蕤,植被蔥蘢。林中躺著一條小徑,一直通向綠的深處,康爺爺走在前面,我們排成一字形的隊(duì)伍,默默地前行,等到了一片洼地才站下來??禒敔敓熷佉粨],叫我們散開了,這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了這里才是最美的地方。草地上薈集了各種各樣姹紫嫣紅的野花:二月蘭、野丁香、打碗花……好像是走進(jìn)了公園的花圃。我們被陶醉了,怔怔地瞅著蝴蝶飛舞,鳥兒啾鳴,當(dāng)我們看見了長在這里的好多好多的野白菜,便又醒悟地分頭行動了。這里的野白菜又大又嫩,和山崖水邊的蝶兒菜似的。是野花熏的?當(dāng)我想起了品過的龍井茶便肯定了,一定是這樣的。吃了這種野白菜,肯定會更有力氣的。也許我們出自同一個心理,誰挖的都很快,沒有一個人說話。四野靜靜的,只有鐵鏟碰到鵝卵石的叮咚撞擊聲,和輕微的康爺爺抽煙時發(fā)出的嗞嗞聲,他這一次和往日不一樣,例外地蹲在那兒,康爺爺你在想些什么呀?
天刮起了徐徐的東南風(fēng),淡淡的積雨云,從渤海岸上升起來了,一小塊一小塊發(fā)生了鏈鎖反應(yīng),不一會兒融合成一大塊,遮得滿天都是,下沉,下沉。五月的天氣,雨會輕易地落下淚來,哪怕是很少很少的幾滴,這回竟也悄悄地下起來了,是綿綿細(xì)細(xì)的牛毛雨。風(fēng)住了,野花、泥土的芬芳,彌漫了整個曠野,我們沒有去躲雨,投入在大自然的懷抱里,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花香氤氳,沁人心脾,我們覺得飄飄然起來,墜入了迷人的仙境。
河?xùn)|岸幾頭犍牛緩緩而行,牧童的歌聲從遙遠(yuǎn)的樹蓋下飛出來:
我們看海去,
我們看海去,
天空是藍(lán)色的,
海水是藍(lán)色的,
藍(lán)色的海灣里泊著一條漁船,
海水沖擊著海岸……
不知是誰先起了個頭,我們也跟著唱起來,于是安謐的河灘上飄起了悠揚(yáng)悅耳的童音:
我們看海去,
我們看海去,
天空是藍(lán)色的,
海水是藍(lán)色的,
藍(lán)色的海灣里泊著一條漁船,
海水沖擊著海岸……
唱完了,我們幾乎同時跳躍起來,咯咯地笑了,跑到了康爺爺?shù)纳磉?,卻只見他蹲在那兒嗚嗚哭了。這時候我們才看清這里有一座墳崗,墳頭前立著一樁石碑,康爺爺?shù)念^抵在那塊石碑上,他嘴唇囁嚅著好像是在說些什么,看我們圍上來,他抹一把眼淚。
“康爺爺,這是誰的墳?”我們詫異地問。
“這是一位不知姓名的抗日戰(zhàn)士的墳,他犧牲在這沒有留下名字。”康爺爺一字一板地告訴我們。
雨下的大了,環(huán)顧四周,附近放著一張很大的石桌,有半人那么高,我們不得不鉆到石桌下去避雨,康爺爺在這里語言沉緩地給我們講起來——
“這是個勇敢的小戰(zhàn)士,是為掩護(hù)干部轉(zhuǎn)移而留到后邊打阻擊的,他只人一棵槍對付一個小隊(duì)的鬼子,他邊走邊打,最后撤離到這張石桌旁,以石桌作掩護(hù),繼續(xù)阻擊敵人,最后子彈打光了,敵人包圍了他,等敵人到了跟前,他拉響了最后一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于盡。
“這是我親眼目睹的壯烈場面,敵人走后我收斂了他的尸體,因找不到部隊(duì)的番號,我就將他安葬在這了。他雖小,可是他卻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睡在河邊,不是孤單的,30多年了,我一直給他做伴……”康爺爺哽咽住了,我們也哭出聲來,連聲叫著,“叔叔,叔叔……”遠(yuǎn)處陡峭的牛頂山發(fā)出悲愴的回音,空氣凝滯了。
不知什么時候天空又開始放晴了,是從不遠(yuǎn)的盧龍城那邊開始放晴的,很快太陽也從我們的頭頂上露出來。我們鉆出了石桌,看看太陽已是正午,康爺爺請我們吃午餐,做野白菜糊糊,大家去做準(zhǔn)備,分頭行動了。這里不再有歌聲和笑聲,整個一頓飯都是在凄楚的氛圍中度過的。糊糊熬熟的時候,我們都沒有先吃,把盛出的第一碗飯送到了英雄的墳頭,我們虔誠地跪倒在地上,異口同聲地說:“叔叔,你先吃吧,叔叔……”在這短短的半天里,我們仿佛長大了,變成了另一個自我,悟出了許多道理,其中包括懂得了什么是“圣地”的真正含義;啊,現(xiàn)在我們之所以能有這樣快樂的童年,是無數(shù)個這樣的英雄叔叔,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同時每一個人的心里又都響過這樣一個宣誓:我的童年已經(jīng)結(jié)束。
從此以后我們加入了康爺爺守墓的隊(duì)伍,每年的清明我們一群孩子都會來這里給烈士掃墓,獻(xiàn)上我們的愛心和鮮花。
哦,野白菜給了我快樂的童年,給了我永恒的回憶!
2021年1月18日
文:林兒
圖:來源網(wǎng)絡(luò)
冬剛?cè)?,雪融盡。春的腳步,就踏著柔美的節(jié)拍,染綠了大地。小草,嫩生生地蠕破了剛蘇醒的土壤,怯怯地探出頭來,好奇地打量著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它們舒展著稚嫩的葉子,茸茸的綠色在輕風(fēng)的陪伴下輕歌曼舞。這時薺菜也開始了蓬蓬勃勃的生長,在春風(fēng)春雨的滋潤下,又到了鄉(xiāng)親們吃薺菜的好時節(jié)。薺菜大上市的時候,在老家叫做踏青節(jié),古稱挑菜節(jié)。
這看似普通尋常的薺菜屬于十字花科植物,又叫護(hù)生草、雞心菜、凈腸草,其葉質(zhì)嫩,莖葉清香,全菜皆可食用,風(fēng)味鮮美,為綠色野味中的上品,自古以來就深受人們的喜愛。二月春來早。二月二,龍?zhí)ь^,龍不抬頭天不雨。從農(nóng)歷二月初二起,春歸大地、驚雷震蕩、萬物復(fù)蘇,蟄伏中的生靈開始從冬眠中醒來,“龍”也從沉睡中抬起頭開始活動了。這時候乍暖還寒,云舒雨作,百物復(fù)興。老家人便告別了農(nóng)閑,開始下地勞動了。他們迎著春花開放,楊花飄絮,嫩黃的榆錢樹葉也俏立枝頭;那些枯黃的草叢中,催生出點(diǎn)點(diǎn)新綠。風(fēng)綠了,也將草木染綠了。在那漫山遍野鮮黃嫩綠中,在地里勞動的人們都會帶上一只小竹籃小鐵鍬,勞作之余,婦女們常常順手捋上幾把野菜帶回家。在上個世紀(jì)的七十年代里,農(nóng)村的經(jīng)濟(jì)條件不是太好,野菜當(dāng)然也是一半主糧。在我很小的時候,聽過伯母唱的一首歌謠:“野菜地里長哎,有它便是娘喲,小小薺菜嫩汪汪喔,挑來當(dāng)主糧哦……”老家的野菜品種很多,我的印象中薺菜是最好吃的一種。可野田里長得最多的卻是苦苦菜、蓬蓬菜、馬齒莧、面條菜,還有大夫菜、小夫菜、黃花菜等等。
小時候,我也會挎上竹籃,拿著小鐮刀,跟著哥哥和姐姐一起去挑野菜,我們?nèi)齼蓛傻淖咴卩l(xiāng)間的田野里,嘴里唧唧喳喳的唱著:“打過春,赤腳奔。挑野菜,拔茅針。”的鄉(xiāng)村歌謠。農(nóng)村的田野很美,有小山、小河、竹林,還有果樹。孩子們提著鐮刀和竹籃,漫山遍野地穿梭,山坡上,野田里,草叢中,到處都有要挑的野菜。有的長得胖胖乎乎的,有的是細(xì)細(xì)長長的,有的才剛剛冒出一點(diǎn)嫩芽兒,有的則已是團(tuán)團(tuán)簇簇的長在一起。姐姐說,快點(diǎn)挑呀,挑到藍(lán)里就是菜了,我們來比賽,看誰挑得最多。于是,我們搶啊、鬧啊、笑呀,累了大家就坐在田埂上休息一會。這時候,哥就會脫了鞋了,卷起褲腿,在田埂旁的小溝里抓小魚摸小蝦。我和姐姐就在田梗上拔茅針,田梗上那一片紫紫的小草,一尖一尖兒的,準(zhǔn)是茅針了。我們用拇指和食指捏緊那尖兒向上猛一提,就會把下面的花苞與莖抽斷,這就叫拔茅針。茅針剝開苞衣,把里面雪白的花穗丟進(jìn)嘴里,軟綿綿、甜絲絲的,在那一日三餐都吃不全的日子里,這就是農(nóng)村孩子最好的零食了。不一會兒,哥已抓了好多小魚小蝦。哥說,我們回家吧,讓媽媽給我們煮魚吃。哥,你吃茅針吧。哥笑著抓起一大把茅針,他一根一根地剝開說,我不喜歡一根一根吃,那樣吃太不過癮了,他索性把一大把茅針全部剝開捏成一團(tuán),一口吃個痛快……
回到家里,我和哥幫著揀薺菜,姐姐負(fù)責(zé)弄小魚小蝦,伯母就忙著揉面了。薺菜揀好后,先用清水洗凈,伯母再用開水燙一下,擠干水份,用刀把薺菜切碎,就開始對佐料弄餡心了。那時候最多在餡心里加上兩只雞蛋或者是一點(diǎn)豆腐,就已經(jīng)是很不錯了。伯母摘下一塊小小的面團(tuán),只見伯母快速地在手心里一轉(zhuǎn),一張圓而薄的面皮很快就出來了,再挑入一小塊餡兒,左手心一合,右手指隨意地捏幾下,一個圓鼓鼓包子就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隨后,伯母把包子整整齊齊的擺在桌子上。
靜兒,快來幫媽燒火做飯了。姐連忙說,來了,媽。伯母家是有煙囪的那種大草鍋,有三個鍋堂,做起飯來特別快。三只鍋一起燒,一只鍋燒稀飯,一只鍋煮魚,還有一只鍋伯母開始炕餅了。只見伯母把一只小包子放在手里一轉(zhuǎn),一只圓圓的小餅出來了。等鍋燒熱后,伯母先在鍋里放上一點(diǎn)油,然后將餅放進(jìn)鍋里,不一會,一只只黃亮亮的薺菜餅熟了,滿屋子的薺菜香味,那個香呀,真的讓人直流口水。鍋堂的爐火把姐姐的臉映得紅紅的,漂亮極了。吃飯了,桌子上那紅紅的小蝦煮小魚,黃黃的薺菜餅,稀稀的玉米粥,讓人胃口大增。伯母說,林兒,好不好吃,習(xí)慣嗎。好吃,太好吃了。伯父笑著說,當(dāng)然好吃,你爸爸小時候最愛吃薺菜餅了,等你回去時,叫伯母多做點(diǎn)帶回去,讓你爸爸媽媽也嘗嘗鮮……
薺菜不僅是普通百姓家桌上的佳蔬,早在清代中期,它還被列為皇宮御膳食譜,成為皇家貴族的 美食 。薺菜是一種大眾化的菜蔬,可采用各種方法烹制,如與肉餡、魚泥合制成薺菜肉丸或魚丸下湯,也可直接與豆腐、肉片等制湯羹或炒食,還可做成薺菜餃子或餛飩,甚至可與膏蟹、蝦仁、塘鯉等合制成高檔菜肴……薺菜清香爽嫩,讓人回味無窮。老家人對薺菜情有獨(dú)鐘?!岸露羲j菜,薺菜包餅精拽拽,不吃不吃兩三塊?!边@就是老家人對薺菜的贊歌。
那時候常聽外公說,薺菜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和谷氨酸,常吃薺菜對肝臟好處多。宋代姜夔在詩詞中描繪過薺菜生長的情景:“過春風(fēng)十里,盡薺麥青青?!庇小罢l謂荼苦,其甘如薺”。薺菜甘,取其葉作菹及羹亦佳。我們這里還有“三月三,薺菜當(dāng)靈丹”之說,用薺菜和粳米再加上花生米熬成濃濃的薺菜粥,叫做“百歲羹”,老年人常食用既可防病又可延年益壽。二月初二這一天,家家都吃薺菜饅頭,傳說,孩子這天吃了薺菜不生疥瘡,如果家里有已經(jīng)出嫁的女兒,一定要帶女兒回娘家吃薺菜饅頭,家家戶戶還要吃面條、炸油糕、爆玉米花等等,比作為挑龍頭。每年清明節(jié)這一天,家家的大門前,都掛上一串白色的薺菜花,聽說這可以避邪……一些老年人說,吃薺菜是為了紀(jì)念王寶釧,王寶釧為了夫君薛平貴在寒窯苦苦相等十八年,日子過得相當(dāng)清苦,每天都靠挑薺菜渡日,被世人傳為佳話。
現(xiàn)在菜市場上也有好多賣野菜的,沒想到薺菜賣的是那么貴,每公斤薺菜要十元錢。過去,家鄉(xiāng)人吃野菜主要是為了度荒年?,F(xiàn)在人吃野菜,則是為了嘗嘗新鮮,換換口味,每每品嘗這美味佳肴時,我總會想起童年時的薺菜香。薺菜先春而落,是最早返青的報春菜,它伏地而生,任憑風(fēng)吹雨打,無所畏懼。薺菜生長于野外,所以很方便采摘。大文學(xué)家蘇軾對薺菜十分推崇,曾贊“食薺極美”,并說薺菜有“天然之珍,雖小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大詩人陸游也對薺菜吟詩稱贊:“殘雪初消薺滿園,糝羹珍美勝羔豚?!?br>
在陽光明媚的春天,約上幾個小伙伴,到田野里去挑薺菜,真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在草長花開的大地上,紫白相間的蠶豆花,在微風(fēng)中顫動豐姿,像振翅欲飛的蝴蝶;鵝黃燦爛的油菜花正散發(fā)出陣陣清香,沁人心脾,在和風(fēng)中搖曳,紛紛揮動金色的花朵;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梨花也散發(fā)著誘人的清香,各種野花競相開放,爭奇斗艷。它們千姿百態(tài),五光十色,有的潔白如玉,有的鮮紅似火,有的深黃若金,那粉紅色就像抹了一層淡淡的胭脂,在小草的襯托下,構(gòu)成一幅五彩繽紛的圖畫。我們拔著野茅針,在飛跑中發(fā)出銀鈴般的笑聲。迎著春天,挑的是野菜,卻挑出了童年的歡樂和人間仙境。
一曲薺菜花從心底唱起:城中桃李怨風(fēng)雨,春在溪頭薺菜花。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薺菜是報春的精靈,薺菜是春美人頭上的裝飾……
每次逛集市,菜攤上的野菜總會引起我的注意,都會買下一些,每次的宴席上,有野菜時會吃得更香。每次回老家,我都會呼朋喚友到山間、溝邊、田間地頭采摘各種野菜,做成各種菜肴,津津有味的吃著,咀嚼一種香苦味綿綿的幸福。
因?yàn)橐安瞬粌H見證了日新月異的生活,還讓我回想起我苦澀而又幸福的童年。
那時,家鄉(xiāng)很窮,不通電,僅有的.一條公路也只能在晴天勉強(qiáng)通行,人們都在溫飽受線上掙扎,包谷飯,野菜湯是飯桌上的主體。只有逢年過節(jié)或家里來客人,飯桌上才會有紅米飯,臘肉炒蒜苗或雞鴨之類的。就是生活條件稍好一點(diǎn)的人家,也不是每天都有肉吃。
每天,父母和鄉(xiāng)親們一樣早出晚歸辛苦勞作來維持一家老小的溫飽,還要想著方法賺錢供孩子上學(xué)。做完活后總要摘上幾把野菜帶回家來豐富我們的一日三餐。母親心疼我們總是不怕麻煩,變著法子給我們做著各種菜肴,盡管沒有其它更好的菜搭配,我們也吃得很香。
我心疼母親,在學(xué)習(xí)外的時間,盡力做著家務(wù),有時,還會約伴上山找野菜,從中體驗(yàn)到找野菜的艱辛,也從此更加珍惜餐桌上的野菜,更加愛母親。也許,就是在那時我養(yǎng)成愛吃野菜的習(xí)慣。
當(dāng)餐桌上的菜肴越來越好,鄉(xiāng)親們臉上綻放笑容的時侯,我走出了大山到外面求學(xué),從此很少吃到野菜,但家鄉(xiāng)的父母為了我的學(xué)雜費(fèi)而省吃儉用,又得不時的上山找野菜豐富餐桌上的一日三餐。而我每每在夢里總會夢到母親的身影,聽到母親常說的那句話:“以后生活會好的”。
如今,家鄉(xiāng)的生活蒸蒸日上,村容村貌發(fā)生根本變化,公路平平整整,不時有車輛駛過,新農(nóng)村建設(shè)正在火熱進(jìn)行,很多人家買了車,安了電話,買了各種家用電器,過上了有酒有肉的生活。
我每次回家,母親都會做一大桌豐盛的飯菜,母親總會對我說:“多吃點(diǎn)菜,少喝點(diǎn)酒”。
難推脫親朋好友的盛情,我都會提著好酒去做客,餐桌上總少不了大魚大肉,這讓我在感受暖暖的親情、友情的同時,有時會同他們談起那段野菜相伴的日子。而朋友會說:他們偶爾也會到山上找野菜來改善生活……
家鄉(xiāng)的人真的變了。
有時我想,野菜只是一種沒有毒植物的統(tǒng)稱,在某個時期為了滿足人們胃的需要,在如今卻上升為一種時尚。
憶苦思甜的人們,如同我,愛吃野菜也就理所當(dāng)然了!
我的童年正值饑荒年代,家里糧食短缺,所以經(jīng)??垦a(bǔ)充野菜來填飽肚子,維持生計(jì)。
記憶中最為難熬的就是春天了。那時母親常說:年好過,春難熬。春節(jié)過后,家里糧囤里的糧食吃光了,春莊稼成熟還早。在這青黃不接的季節(jié),就連最普通最廉價的地瓜、地瓜干,母親也要計(jì)算著日子有限量地吃。母親拿出上一年秋天曬干備下的辣菜纓子、蘿卜纓子、蘿卜干、豆角等干菜,算計(jì)著數(shù)量,每天做一份菜飯晚上吃。這些干菜失去了原汁原味,味道比鮮菜差多了,吃幾口后就覺得難以下咽。
挨到清明,氣溫逐漸升高了。大地披上了綠裝。野菜冒出頭來,迎著和煦的陽光,舒展著葉子逐漸豐滿了起來,在習(xí)習(xí)春風(fēng)中,搖曳著誘人的身姿。野菜的長成,招來了眾多的男女老少,人們漫山遍野爭先恐后地挖野菜當(dāng)飯吃。星期天,母親讓我跟著姐姐到坡里挖野菜,開始,我辨別不出來野菜的種類,也不知道什么野菜好吃,什么野菜不好吃,就認(rèn)真好奇地跟著姐姐學(xué)習(xí)。很快,我就跟山菜、薺菜、萋萋毛、馬齒莧、蒲公英、苦菜子等菜熱絡(luò)起來,并且不久就與它們成了不離不棄的好朋友了。
當(dāng)我和姐姐挎著野菜回到家里時,休工回來的母親,一看到籃子里的野菜,臉上總是洋溢著喜悅的表情,老是重復(fù)著那句話:今天有吃的了。然后,母親就指揮著我們擇菜、淘洗、切割。有時炒著吃,有時拌著吃。有時還加上少許地瓜面、玉米面,做成菜團(tuán)子蒸了吃,勉強(qiáng)充饑。
時日不長,坡里那些長大的野菜,越來越少。菜長得快,不如人們挖得快。后來連幼小的菜苗也見不到陽光了。這個時候人們才體會到“誰知盤中菜,棵棵皆辛苦”了。
那一個星期天下午,我東奔西跑,四處尋覓著野菜,累得腰酸腿痛,才挖了幾把價值很低的野菜,太陽就要落山了,就急忙往家走去。想到父母哥哥勞動回家吃不上菜團(tuán)了,我很愧疚。于是就哭了起來?;氐郊?,母親問明原因,就安慰我說:別哭,娘有辦法,保證讓你們都吃上飯。母親走到里間,從缸里提出半布袋地瓜干,如數(shù)家珍一樣,數(shù)出10個瓜干,把剩下的又放到袋子里,又略作思考,捏著一個地瓜干重新放回布袋里。母親笑著對我說:把這幾個瓜干,上碓搗碎,加在你挖的野菜里做菜湯喝。
那天晚上,全家人喝了一頓野菜很少瓜干也很少的菜湯。
到了春盡夏初,家家戶戶糧面已盡,無以為食,凡是能裹腹的,無所不吃。饑荒進(jìn)一步加劇。地上沒有野菜可吃了,我們就將目光轉(zhuǎn)移到了樹上。洋槐花又成了我們口中的 美食 。這是一道我喜歡的采折容易吃起來順口的野菜。
此時的農(nóng)村,到處都是洶涌覓食的人們。村落旁,小路邊,土坡上,山溝里,臉龐清瘦,泛著黃色的人們挎著籃子,拿著簸箕,或者麻袋,提著自己制作的鉤子,搶著勾洋槐花。那滿樹的小碎花,一串串,一束束,壓彎枝頭,飄搖招展著,老遠(yuǎn)就能聞到怡人的清香。蜜蜂們成群結(jié)隊(duì),嗡嗡嚶嚶地趕來保護(hù)它們的蜜源,可憐的小精靈們,怎能斗過強(qiáng)悍的人們??!那場面,既緊張又忙碌,既沸騰又歡欣,人人都充滿了期許與渴望,孤注一擲勇往直前地?fù)尣芍?,一棵樹下往往有好多人爭搶著那誘人的洋槐花。我哥在長桿上綁上鐮刀,極其迅捷地勾下洋槐花??粗秽絿R秽絿5难┌椎难蠡被?,飄飄灑灑地從樹冠上落下來,我興奮地蹦跳著,用手在空中亂抓著,一會兒,就塞滿了一提籃。
我挎著槐樹花,與哥哥一起回到家,母親看見,高興地說:我給你們用壞地瓜面做槐花大包吃。那天中午,我美滋滋地吃了一頓多日沒有吃到的 美食 ,一直吃得不停地打飽嗝,才被母親制止了。
我八歲那年,為了吃野菜還做錯了一件事,但它卻影響了我一生的品行。
那年胡同里鄰居院子中有棵香椿樹,樹上的香椿芽青里透紅,正是采折的時候,我就垂涎欲滴,躍躍欲試,暗地里打起了它的主意。星期天,大人們都上坡干活去了,鄰居家里鎖著門,我看四下里無人,就迅速爬上墻頭,跳到院子里。那棵椿樹樹齡還不大,樹干不粗,沒法攀爬。我看到鄰居堂屋前立著一架梯子,就搬過來,倚在椿樹上,踩著梯子采折香椿芽。一根根香椿芽散發(fā)著撲鼻的清香,勾起了我的食欲。我趕緊采了幾根,塞進(jìn)嘴里咀嚼著,渾身清爽起來,感覺身體增強(qiáng)了力量。我緊張地采折起來。采了幾把,就心驚肉跳地爬出了鄰居家的院子。
中午,母親干活回到家里。我雙手掐著那些香椿芽,滿心歡喜地遞給母親:娘,給我炒蛋咸菜吃!母親笑嘻嘻地接過來,把香椿葉子湊近嘴巴,深深吸了一口氣:真香!突然母親變了臉色,對著我嚴(yán)肅地說:哪里來的?我神神秘秘地朝鄰居家指了指:他家的!
母親勃然大怒,一下子把香椿芽摔倒地下,一巴掌打在我的臉上:混賬,我多次告訴你們,凍死迎風(fēng)站,餓死不彎腰。做人要有骨氣。再說,你偷了人家的香椿,人家吃什么?
我摸著發(fā)痛的臉,傷心的嚎叫著,邊哭邊說:娘,我餓。這一陣,我吃夠了那些榆樹皮了。
娘的臉色瞬間變得愧疚,走到我面前,蹲下身子,用手撫摸著我的臉龐:孩子,對不起,娘不該打你!但你必須承認(rèn)錯誤,保證以后不偷人家的東西了,娘就原諒你。
我摸著發(fā)痛的臉龐,趕緊說,娘,我以后決不偷人家的東西了!
母親一把將我攬?jiān)谛厍埃蹨I吧滴吧滴地落在我的頭皮上,悲戚地說:好孩子,都是娘不好,沒有讓你吃上好吃的飯菜。等著吧,日子會好起來的!
我深信不疑地點(diǎn)了點(diǎn)頭。
然后母親站了起來,說:走,把香椿芽還給人家。我和母親一起從地上撿起那些散落的香椿芽,向鄰居家走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0394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散文|炎炎夏日,尋一份清涼
下一篇: 夜讀散文|思想文如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