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有一個很有名的故事,說的是一個在外與敵國作戰(zhàn)的將軍,由于種種原因總是吃敗仗。
在又一次被敵人打敗之后,他急奏皇帝,一方面報告情況,一方面尋求對策,要求援兵。
他在奏折上有一句話是“臣屢戰(zhàn)屢敗,……”,他的上司看到這個奏折,覺得不妥,于是拿起筆來,將奏折上的這句話改為“臣屢敗屢戰(zhàn),……”,原字未動,僅僅是順序的改變,頓時將原本敗軍之將的狼狽變?yōu)橛⑿鄣陌僬鄄粨稀?/p>
這里我們不關心這個故事表達的權(quán)謀方面的含義,我們探究的是為什么"屢戰(zhàn)屢敗"會傳達給人失敗和痛苦的感覺,而“屢敗屢戰(zhàn)”則帶給人希望。
心理學家曾經(jīng)做過一個有點殘忍的實驗。將小白鼠放到一個有門的籠子里,籠子的底是金屬的,然后,給籠子底通低電流,使小白鼠受到雖然不致命,但是會引起相當痛楚的電擊。如果將籠子門打開,小白鼠會立刻跑出籠子以逃避電擊。但如果用一個玻璃板將籠子門堵住,那么小白鼠在遇到電擊往外跑的時候,就會在玻璃板上撞一下,然后被擋回來。重復給籠子底通電,使小白鼠一次又一次地在企圖逃跑的時候受到玻璃板的阻礙。最終,小白鼠學會了屈服,它匐在籠子里,被動地忍受著電擊的折磨,完全放棄了逃跑的企圖。這時,即使籠子門上的玻璃板移走,而且讓小白鼠的鼻子從門伸出籠外,它也不會主動逃出籠子,而是放棄所有努力,絕望而被動地忍受著痛苦。小白鼠的這種狀態(tài),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是描述動物--包括人在內(nèi)------在愿望多次受到挫折以后,表現(xiàn)出來的絕望和放棄的態(tài)度。這時的基本心理過程是退縮和放棄,對人來說,還有自我懷疑、自我否定和自我設限等,使人變得悲觀絕望、聽天由命,聽任外界的擺布,任自己的命運隨著外力的強弱而波動起伏。
有人可能認為,人和小白鼠不一樣,人如果看到有獲救的希望,不會連試都不肯試一試。這個結(jié)論在類似剛才那個實驗的情況下大概是成立的,但是換一種情況,很多人的表現(xiàn)卻和小白鼠有驚人的相似。當我們說“理想已經(jīng)被現(xiàn)實磨平了”的時候,當我們說“現(xiàn)實帶給我的是一次次打擊,我終于放棄”的時候,我們的表現(xiàn)就是“習得性無助”。
人成長的過程中,如果在某一方面總是受到其他人的批評或負面評價,他傾向于漸漸形成一種信念,認為自己在這方面真的不行,從而放棄努力。同樣,人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如果一次又一次地遭到失敗,他也會傾向于放棄再試一次的努力,認為自己無論如何也做不好這件事。就像那只小白鼠------玻璃板其實不是擋在籠子門口,而是擋在它的心里。
但是,人終究是人,是有智慧的生物,在我們的歷史上,的確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決不輕言放棄,決不會被挫折擊倒。失敗對他們而言,是學習和吸取教訓的機會,是下一次努力的臺階。這樣的人克服了內(nèi)心的恐懼和障礙,從而具備了頑強的意志和高遠的智慧。他們不是“屢戰(zhàn)屢敗”的愚人,而是“屢敗屢戰(zhàn)”的斗士。
命運之神也許可以像實驗者對待小白鼠那樣操縱著我們,然而人卻不一定要像老鼠一樣活著。人可以思考,更重要的,人可以通過駕馭自己的情感和意志來征服命運。這是人性光輝的地方,是人類英雄主義的根本特征之一。正是有這樣的價值,“屢戰(zhàn)屢敗”和“屢敗屢戰(zhàn)”的含義才會有這樣巨大的差別。
說的是曾國藩
相傳曾國藩率領湘軍與太平天國作戰(zhàn),屢吃敗仗,曾國藩上書朝廷,言及屢戰(zhàn)屢敗,經(jīng)李元度更改為屢敗屢戰(zhàn),以顯示其奮勇無畏的作戰(zhàn)精神。后多比喻雖然屢次遭受挫折失敗,仍然努力不懈。
屢戰(zhàn)屢敗,意思是多次打仗多次失敗。出自《晉書·桓溫傳》:“殷浩至洛陽修復園陵,經(jīng)涉數(shù)年,屢戰(zhàn)屢敗,器械都盡?!?br>
屢敗屢戰(zhàn),意為多次打仗失敗還繼續(xù)堅持作戰(zhàn)。
出處:聞諸先輩云:平江李次青元度本書生,不知兵。曾國藩令其將兵作戰(zhàn),屢戰(zhàn)屢敗。國藩大怒,擬奏文劾之,有“屢戰(zhàn)屢敗”語。曾幕中有為李緩頰者,倒為“屢敗屢戰(zhàn)”,意便大異。元度乃得免罪.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046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木雞其實并不呆
下一篇: 這些經(jīng)典公眾號,越看越上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