喲!
自古以來,女子都是愛美的,而化妝成了變美最普遍的手法之一。生活在現(xiàn)代的女孩子,出門之前必須要先化個妝,即使再隨便也要打個粉底涂個口紅。但是生活在古代的女子可沒有現(xiàn)代這樣品類繁多的化妝品,她們又是怎樣化妝的呢
其實古代女子化妝的步驟也很全面,包括敷粉、施朱、畫眉妝、點唇、貼面飾和盤發(fā)髻等。也就是現(xiàn)代女子的打粉底、打腮紅、畫眉毛、涂口紅、臉上貼裝飾品以及整理發(fā)型。這樣看來,古人和現(xiàn)代人的化妝步驟基本上是一致的。
隨著時代的推進,各個時期化妝的步驟都有所不同,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早在先秦時期,女子就開始敷粉、施朱和畫眉妝了。那時粉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把米磨成白色淀粉制成的,另一種是往鉛的化合物中摻入其他材料制成的白色鉛粉。早期的腮紅,則可能是直接用朱砂做成的粉。屈原在《楚辭 大招》中記載“粉白黛黑,施芳澤只?!边@里說的黛黑就是古人的眉妝。黛是一種近似黑又發(fā)綠的顏色,也是一種畫眉工具的統(tǒng)稱。而古代人的口紅主要是以朱砂為原料,加入適量的動物脂膏或蜜脂,制成唇脂。這就是最早的口紅。再后來也有用電視劇中那樣的紅紙做唇妝的。
在漢朝據(jù)說因為開拓西域,帶回來了許多東西。其中也包括化妝品胭脂。到魏晉南北朝時期,胭脂的制作方法已經(jīng)非常成熟了。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shù)》中就記載了胭脂的詳細制作方法。即把一種紅藍花,在石缽中反復(fù)敲打得到紅色染料,再把白色米粉染紅,就能得到胭脂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女子化妝有了新潮流,便是面飾。《木蘭辭》中就寫到“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边@里的“花黃”就是早期的面飾。
到了唐朝社會民風開放,女性的個性得到了極大的解放。妝扮之風尤為盛行。南北朝的貼黃花到唐朝已經(jīng)演變成了貼花鈿。貼花鈿就是把金箔紙、魚鰓骨、鰣鱗、茶油花等等材料剪成好看的花樣,然后用魚膠貼在額頭還有臉上,用來做裝飾。明朝時又發(fā)明了一種新面妝,在額頭、鼻子和下顎打“高光”,也叫做“三白法”。同時社會上也流行起了涂指甲。明末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記載“指甲花連指甲草,大家然得春筍好。”說得就是女子用鳳仙花染指甲的風俗。
清朝女子妝容以含蓄內(nèi)斂為美。《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就是典型人物。妝容總體上比較柔雅、簡約。眉毛纖細,高挑的眼妝清淡柔和,胭脂多用粉色系。唇妝追求小而薄,看上去像現(xiàn)在的咬唇妝。
現(xiàn)在,女孩子化妝有了各種各樣的化妝品。雖然從顏色和做工方面都和古代不同,但都是粉底、眉妝、口紅、面妝等等,主要的化妝方法還是和古代女子類似的??赐赀@篇文章,你是不是對古代女子化妝有了一定的了解呢
往期回顧
1
第338期|古人如何回家過節(jié)
2
第339期|古代冷知識之——水稻的五千年進化史
3
第340期|古代冷知識之—制冰術(shù)
圖片來源:微博
主編:吳倩薄雯雪
文字:張書匯
排版:王鳳
內(nèi)蒙古鴻德文理學院
古代婦女沒有今日那么多琳瑯滿目的化妝品可供選擇,但是這并不會減弱她們的化妝熱情。
唐代詩人元稹在《恨妝成》里,大致將女子化妝概括為7個步驟:敷鉛粉、抹胭脂、畫黛眉、化面靨、貼花鈿、描斜紅、點口脂。
敷鉛粉,相當于現(xiàn)在的打粉底。古人擦的粉材料多選自“米粉”,除了米粉之外,還有鉛粉。一般是將白鉛化成糊狀的面脂,碾成粉末或做成固體的形狀,使用的時候就能涂成個大白臉。
雖然有毒,但女人為了“一白遮百丑”,甚至不惜每天服用微量的砒霜來達到白里透紅的效果。
唐代女子喜歡用很厚的鉛粉從額頭一直敷到脖頸,使膚白如雪,以此為美,古稱鉛華,“洗盡鉛華”就這么來的。
不過鉛粉很干,沒有什么黏度,一陣風吹來就會掉一地粉。于是,人們將粉末加進杏膏里,改良成粉膏涂在臉上,不僅可以美白,據(jù)說還有遮瑕作用呢。
古代稱口紅為口脂、唇脂。口脂化妝的方式很多,中國習慣以嘴小為美,如唐朝詩人岑參在《醉戲竇美人詩》中所說:“朱唇一點桃花殷?!?br>
唐朝元和年以后,由于受吐蕃服飾、化妝的影響,出現(xiàn)了“啼妝”“淚妝”,顧名思義,就是把妝化得像哭泣一樣,當時號稱“時世妝”。
唐宋時還流行用檀色點唇,檀色就是淺絳色。北宋詞人秦觀在《南歌子》中寫道:“揉蘭衫子杏黃裙,獨倚玉欄,無語點檀唇。”這種口脂的顏色直到現(xiàn)代還在流行著。
畫黛眉,古代女子化妝不畫眼妝,但很重視眉妝,他們認為眉是“七情之虹”,是一張臉最傳神的地方。在唐代,光眉形細數(shù)下來就有10多種,其中最流行的,是粗圓和細長兩種。
早期流行粗圓的“蛾眉”,又叫桂葉眉,像劉嘉玲扮演的武則天,就畫著一對立著的橢圓形短小眉毛,有點像表情包里“生氣”的樣子。
點面靨。畫完眉后,再用胭脂在酒窩處點上兩點“美人痣”,梨渦淺笑,尤其有種少女的嬌俏感。
這種妝叫做“面靨”,是唐朝最受歡迎的妝容之一。不同人畫有不同的效果,有的俏麗,“暗嬌妝靨笑,私語口脂香”,有的嫵媚,“月分蛾黛破,花合靨朱融”,真可謂一樣妝容百樣美麗。
貼花鈿在唐朝最為盛行?;ㄢ毷怯檬裁醋龀傻哪??古時候做花鈿的材料十分豐富,有用金箔剪裁成的,還有用紙、魚鱗、茶油花餅做成的,最有意思的是,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來做花鈿!
看來,古時候的女子為了美也是不顧一切的
~
古代女子化妝步驟
導語:現(xiàn)在古風妝容是比較有受眾的,大部分古風妝容都是都是電視里的展現(xiàn)到大眾視線中,結(jié)合現(xiàn)在的技術(shù)畫古代的妝容,多了明艷的色彩,比較受現(xiàn)代人喜愛,又不失端莊典雅。
1、敷鉛粉
中國古代婦女很早就搽粉了,這一直是最普遍的化妝方式。據(jù)唐書記載,唐明皇每年賞給楊貴妃姐妹的脂粉費,竟高達百萬兩!對于傅粉的方法,清初戲劇家李漁的見解頗為獨到,他認為當時婦女搽粉?大有趨炎附勢之態(tài),美者用之,愈增其美?,?白者可使再白?,?黑上加之以白,是欲故顯其黑?。
2、抹胭脂
胭脂是古代婦女常用的化妝品,歷代典籍中有關(guān)胭脂的寫法有很多,如?焉支?、?煙支?、?鮮支?、?燕支?、?燕脂?、?閼氏?等等。
它是一種紅色的顏料,有種說法認為古代胭脂的真正產(chǎn)地是匈奴境內(nèi)的焉支山,而?閼氏?這個名稱,是對匈奴人對宮廷婦女的一種稱呼,原指貴族正妻,因為這些貴族婦女常用?閼氏?妝飾臉面,所以?閼氏?成了她們的代稱呼。(?閼氏?二字音同?胭脂?)
據(jù)說胭脂傳入中原和張騫出使西域有關(guān)。所謂?胭脂?實際上是一種名叫?紅藍?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紅、黃兩種色素,花開之后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缽中反復(fù)杵槌,淘去黃汁后即成鮮艷的紅色顏料。
婦人妝面的胭脂有兩種,一是以絲綿蘸紅藍花汁而成,名為?綿燕支?;另一種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這兩種胭脂都可經(jīng)過陰干處理,使用時只要蘸少量清水即可涂抹。
3、畫黛眉
畫眉是中國最流行、最常見的一種化妝方法,產(chǎn)生于戰(zhàn)國時期。屈原在《楚辭?大招》中記:?粉白黛黑,施芳澤只。??黛黑?指的就是用黑色畫眉。漢代時,畫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畫越好看?!段骶╇s記》中寫道:?司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遠山,時人效畫遠山眉。?這是說把眉毛畫成長長彎彎青青的,像遠山一樣秀麗。后來又發(fā)展成用翠綠色畫眉,且在宮廷中也很流行。宋朝晏幾道《六么令》中形容:?晚來翠眉宮樣,巧把遠山學。?《米莊臺記》中說?魏武帝令宮人畫青黛眉,連頭眉,一畫連心甚長,人謂之仙娥妝。?這種翠眉的流行反而使用黑色描眉成了新鮮事。《中華古今注》中說楊貴妃?作白妝黑眉?,當時的人將此認作新的化妝方式,稱其為?新妝?。難怪徐凝在詩中描寫道:?一旦新妝拋舊樣,六宮爭畫黑煙眉。?
到了盛唐時期,流行把眉毛畫得闊而短,形如桂葉或蛾翅。元稹詩云?莫畫長眉畫短眉?,李賀詩中也說?新桂如蛾眉?。為了使闊眉畫得不顯得呆板,婦女們又在畫眉時將眉毛邊緣處的顏色向外均勻地暈散,稱其為?暈眉?。還有一種是把眉毛畫得很細,稱為?細眉?,故白居易在《上陽白發(fā)人》中有?青黛點眉眉細長?之句,在《長恨歌》中還形容道:?芙蓉如面柳如眉?。到了唐玄宗時畫眉的形式更是多姿多彩,名見經(jīng)傳的就有十種眉:鴛鴦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煙眉、拂煙眉、倒暈眉。
4、貼花鈿
這種化妝方式又稱花子、面花、貼花,是貼在眉間和臉上的一種小裝飾。
關(guān)于花鈿的起源,據(jù)宋高承《事物紀厚》引《雜五行書》說:南朝?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經(jīng)三日洗之乃落,宮女奇其異,競效之?。因故稱之為?梅花妝?或?壽陽妝?。
至宋朝時,還在流行梅花妝,汪藻在《醉花魄》中吟:?小舟簾隙,佳人半露梅妝額,綠云低映花如刻。?
貼花鈿成風也是在唐朝?;ㄢ毷怯檬裁醋龀傻哪?古時候做花鈿的材料十分豐富,有用金箔剪裁成的,還有用紙、魚鱗、茶油花餅做成的,最有意思的是,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來做花鈿!如宋人陶谷所著《潸異錄》上說:?后唐宮人或網(wǎng)獲蜻蜓,愛其翠薄,遂以描金筆涂翅,作小折枝花子。?可見古時婦女的化妝方式不僅豐富,而且別出心裁,不拘一格?;ㄢ毜念伾屑t、綠、黃等,大家熟悉的《木蘭辭》中就有?對鏡貼花黃?一句。花鈿的形狀除梅花狀外,還有各式小鳥、小魚、小鴨等,十分美妙新穎。
5、貼面靨
面靨是施于面頰酒窩處的一種妝飾,也稱?妝靨?。根據(jù)傳說,婦女在臉上注面靨,原來并不是為了妝飾,而是宮廷生活的一種特殊標記。當一位宮女月事來臨,不能接受帝王的?御幸?,而又難以啟齒時,只要在臉上點上兩個小點即可表意。以后這種做法被傳到民間,逐漸變成一種妝飾。
?面靨?通常以胭脂點染,也有用金箔、翠羽等物粘貼而成。在盛唐以前,婦女?面靨?一般多作成黃豆大小的圓點;盛唐以后,有的形如錢幣,被稱為?錢點?;有的如杏核,被稱為?杏靨?。也有飾以各種花卉的,俗謂?花靨?。晚唐五代以后,婦女?面靨?妝飾之風愈益繁縟,除了施以圓點、花卉之外,還增加了鳥獸圖形,有的甚至還將這種花紋貼得滿臉皆是。
6、描斜紅
斜紅是婦女面頰上的一種妝飾。從唐代墓葬里出土的`女俑,臉部常繪有兩道紅色的月牙形妝飾,這種妝飾色澤濃艷,形象古怪,有的還被故意描繪成殘破狀,遠遠看去,宛如白凈的臉上平添了兩道傷疤。這種妝飾被稱為斜紅。
據(jù)張沁《妝樓記》載,三國時,魏文帝曹丕的宮中新添了一名宮女,叫薛夜來,文帝對她十分寵愛。一天夜里,文帝燈下讀書,四周有以水晶制成的屏風。薛夜來走近文帝,不覺一頭撞上屏風,頓時鮮血直流,傷處如朝霞將散,愈后仍留下兩道疤痕,但文帝對她寵愛如昔。其他宮女有見于此,也模仿起薛夜來的樣子,用胭脂在臉部畫上這種血痕,名叫?曉霞妝?。時間一長便演成一種妝式??斜紅。
7、涂唇脂
古代稱口紅為口脂、唇脂??谥斐嗌?,涂在嘴唇上,可以增加口唇的鮮艷,給人健康、年輕、充滿活力的印象,所以自古以來就受到女性的喜愛。這種喜愛的程度可以從《唐書?百官志》中看到,書中記:?臘日獻口脂、面脂、頭膏及衣香囊,賜北門學士,口脂盛以碧縷牙筒。?這里寫到用雕花象牙筒來盛口脂,可見口脂在諸多化妝品中有著多么珍貴的地位!口脂化妝的方式很多,中國習慣以嘴小為美,即?櫻桃小口一點點?。
古代稱口紅為口脂、唇脂??谥斐嗌?,涂在嘴唇上,可以增加口唇的鮮艷,給人健康、年輕、充滿活力的印象,所以自古以來就受到女性的喜愛。這種喜愛的程度可以從《唐書?百官志》中看到,書中記:?臘日獻口脂、面脂、頭膏及衣香囊,賜北門學士,口脂盛以碧縷牙筒。?這里寫到用雕花象牙筒來盛口脂,可見口脂在諸多化妝品中有著多么珍貴的地位!口脂化妝的方式很多,中國習慣以嘴小為美,即?櫻桃小口一點點?,如唐朝詩人岑參在《醉戲竇美人詩》中所說:?朱唇一點桃花殷。?
;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049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下一篇: 好書推薦——《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