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只有不到1%的人關注我們
你真的很特別
寫在秋季
2021-9-10
一葉落而天下知秋,自古以來,人們都在解讀著秋天,秋天是一片思想的沃土,等待著我們?nèi)ジN,去收獲。
中秋
文字/徐夢甜
冥界,彼岸花開了敗,敗了開,卻和葉子難以相見,唯獨鬼魂,它每天都能看見,看著這些 鬼魂從鬼門關來到黃泉路,然后一個個從身邊走過。生會離,死即別,這些鬼魂總是會往回看,或許是有什么心愿沒有了卻,或許是還有放不下的情緣。可是,一旦結束了這一世,就算走在黃泉路上相逢,都難以相認。黃泉路上,有一些是陽壽已盡且正常死亡的鬼魂,他們可以順利的前去投胎。另外一些在路上流浪的鬼魂,他們非正常死亡,即不能上天,也不能投胎,等待陽壽到了后才能到陰間報到,聽候閻羅王的發(fā)落。除了這兩類鬼魂,還有一類鬼魂,雖然他們的肉體已經(jīng)死去,但是靈魂依舊逗留于人間,對于這個世界的不舍,或是對于親人的不舍,讓他們無法安心去投胎轉世。據(jù)說,對于這類鬼魂,往往需要靈魂擺渡人的幫助,才能夠解開心結、放下一切去輪回。寫在書里
靈魂擺渡,顧名思義就是將不愿投胎的死靈從此岸渡到彼岸,書上說:“此岸到彼岸之間的路途,稱之為奈何橋”,橋下的河,就是傳說中的忘川河。而幫助靈魂渡過忘川河的擺渡人,被稱之為“靈魂擺渡人”。靈魂擺渡人,他搖著船只,在隔住陰陽兩界的忘川河邊,卻從來都不上岸,他等候死靈上船,準備把他們送往陰間。但是很多死靈過了頭七,也還是不愿意離開陽間,依舊在河邊糾結徘徊,擺渡人會勸他們上船,可這些鬼魂,有一些則不聽勸,不愿意把這一世的記憶給抹去,直到陰陽和合,他們才不得不坐上前往冥界的船。總之,不管你多么不舍于人間,只要你的靈魂離開了肉身,要想再回去,也只能等下一世了。對于靈魂擺渡人來說,他渡過各種不一樣的鬼魂,他們中大部分都是自然死去的,也就是老死,還有一些是出車禍、受災等意外身故去世的,當然也有因為生病死去的,他們或許死的心有不甘,但因果通三世,不公平的再一次不公平就是公平,陽間不給一個說法,上帝會還你一個公正。寫在回憶
靈魂擺渡人在擺渡的時候,很多死靈會問他:“我這是將要去往哪里 ”這個時候,靈魂擺渡人會說:“過了這條河,你會看見一個亭子,里面的老婆婆叫孟婆,喝了她給你的那碗湯,你才可以投胎轉世?!庇幸恍┕砘陼o奈嘆氣,有一些會繼續(xù)問:“可以不喝孟婆湯嗎 ”聽到這個疑問,靈魂擺渡人總是搖搖頭,不作聲。不喝孟婆湯,就不得投胎,而孤魂野鬼的生活簡直是苦不堪言,像一些不愛惜生命的自殺者,他死后也只能在黃泉路上懺悔自己的罪過,直到受完該受的苦,才得已坐上擺渡船去投胎。所以,死亡從來就不是一種自在和解脫。寫在回憶
靈魂擺渡人,早已看慣了這些鬼魂臉上的愁容和悲苦,卻從來沒有看見過鬼魂臉上出現(xiàn)笑容。面對死亡,每個人都很恐懼,但是死亡又是另外一個生命的開始,只有在世的時候多行善,死后才能有一個好的去處,而既然當下活著,就應該好好珍惜身邊的人和事。記錄生活 擴展閱讀 原創(chuàng)原創(chuàng)散文:荷散文精選:夜未央原創(chuàng)散文|給我一片天(原創(chuàng))原創(chuàng)原創(chuàng)詩歌:秋韻疊章原創(chuàng)散文詩歌:愛的絮語(原創(chuàng))聆聽|戴望舒散文詩歌:十四行,雨巷,獄中題壁
散文精選大全
「最受歡迎關注散文精選大全,邂逅詩歌散文」
詩詞 |朗誦| 短片 | 散文| 段子
品散文,閱人生
散文詩精選朱自清散文基督教詩歌詩歌朗誦愛國詩歌
“人死后會發(fā)生什么?”
“冥府會有渡船人嗎?”
克萊兒·麥克福爾,本是一名中學教師,因著這些好奇,創(chuàng)作了這部小說。
一場車禍,身體消失,靈魂上路。遇到靈魂擺渡人,憑著愛情的力量,越過艱難險阻,傷重的身體與流浪的靈魂又結合在一起。
【1】
這部小說構思奇妙。
15歲的中學生迪倫,生長于單親家庭,決定去看望久未謀面的父親。不料,突發(fā)交通事故。當她爬出失事殘骸時,卻發(fā)現(xiàn)世界已經(jīng)變成一片荒原,而幸存者好像只有她一個。
在荒原,她遇見了神秘男孩崔斯坦,一個靈魂擺渡人。一路上,歷經(jīng)艱難險阻 ,惡魔糾纏。崔斯坦盡全力保護她,在他的引導下終于來到天堂的彼岸。
迪倫漸漸地依戀崔斯坦,可走過分界線,就再也見不到崔斯坦。她決定逆著危險重重的荒原回到出事的火車,與崔斯坦一起回歸人間。
在這場奇幻之旅中,貫穿著人生思索和人性獨白。
當我們直面生存、死亡與愛,哪一個會是最終的選擇?如果生命進入再次的輪回,你又愿意為此付出怎樣的代價?
【2】
小說想表達什么主題呢?
愛情是小說永恒的主題,無疑也是這部小說根本,愛情會讓人生得以升華。
在荒原,迪倫與崔斯坦互相吸引,漸生愛意,二人情感的產(chǎn)生,似乎順理成章。
迪倫未遇車禍前與母親關系緊張,與同學相處也不融洽,唯一的好友遠走他鄉(xiāng),她的內(nèi)心是孤寂的。獨在荒原,碰到一個拚盡全力保護她的英俊少年,產(chǎn)生依戀與愛意,最為自然不過。愛情永遠產(chǎn)生在需要的時候!若你要是不餓,給你一堆香噴噴的包子你也不會想咬上一口。
而崔斯坦,曾引渡了成千上萬的靈魂。引渡新亡的靈魂,只是一種工作職責,一種本能。麻木的靈魂遇到純潔、善良的靈魂,漸漸被融化,被感動。憑藉兩人互生的愛情力量,不可能的夢想變成現(xiàn)實,兩顆漂泊的靈魂最終回歸人世。
【3】
小說還有一個主題,關于“家”。
無邊的荒原,惡魔鬼哭狼嚎。具有象征意義的是安全小屋的存在,只要天黑前能進入小屋,將會安然無恙。小屋象征著家。對于漂泊的旅人,家,永遠是心靈的港灣。
而走過邊界線,進入天堂。曾經(jīng)的親人,還要后續(xù)必定會到達的親人,將會重新相聚在一起。天堂,是人類共有的、永恒的“家”。
只是迪倫沒有那么眷念這個家。母親總是挑剔她的不是,父親在她五歲時就遠離了這個家,進了天堂也沒有特別想見的故人。所以她最終決定放棄進入天堂,追尋靈魂擺渡人崔斯坦,拚盡全力重回人世。
【4】
而我的理解,救贖是書中最突出的一個主題。
不僅因為救贖的內(nèi)容在小說中占據(jù)大量的篇幅,還因為救贖的情節(jié)使小說高潮迭起,引人人勝。
每個人活著時,命運就象一條孤獨的河流,我們常常迷失。
每個人死去時,靈魂能否平安越過荒原,走向天堂?
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一定有個人真的存在,僅為你而存在。
如果我真的存在,一定也是因為你的需要。
崔斯坦是迪倫的靈魂擺渡人,而迪倫反過來又成為了崔斯坦的靈魂擺渡人。
自救者,人恒救之!自愛者,人恒愛之!
《擺渡人》講述了這個故事,給每個人的靈魂注入了一種力量。
一場充滿愛、艱辛、信念、勇敢的旅途,一場渡人渡己的完美回歸。
既然太陽上也有黑點,人世間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沒有缺陷。面對缺陷時我們的心態(tài),定是能夠掌控我們喜怒哀樂和成敗得失的關鍵。前些日讀《擺渡人》一書,被其離奇新穎的故事梗概所吸引,便一氣呵成,利用一整天的時間將書看完,仍覺有意猶未盡之感。
此書以一個因車禍而意外身亡的小姑娘與靈魂的擺渡人之間所發(fā)生的真摯而又勇敢的愛情故事為主線,貫穿交織著各種人性,善惡、心態(tài)、道德和抉擇,作者尤擅長通過對不同環(huán)境和景物的細致描寫來影射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旨在說明一個人的心態(tài)決定了通往他的天堂之路是順暢還是險惡,是陰云密布還是晴日高照,是灘涂泥濘還是一馬平川,也最終決定他能否到達勝利的彼岸,獲得另一世的永生和與前世親人的再度相見。
心態(tài)決定成敗,我深以為然。書中有兩個人物觸動我極深,邁克爾和有瑜。擺渡人的使命類似一種神圣而又極度艱險的高危職業(yè),他們要守護那些剛剛亡故的靈魂走過無比兇險的荒原,抵達天堂的路口,工作才算告一段落,這一路卻要不停地與糾纏不休的惡魔相搏斗,保護自己的靈魂不被吞噬,少受傷害,因而自己常常險惡叢生,傷痕累累,而這一段路程的兇險程度卻取決于那些靈魂的心態(tài),它們?nèi)缫幻驺~鏡將靈魂心里的.陰晴投射到那片荒原之上。在被他們擺渡的靈魂中,邁克爾因無法接受自己已經(jīng)死亡的現(xiàn)實而心情沮喪、精神頹廢,恐懼與憤懣常常占據(jù)他的心靈,怨責與牢騷伴隨他的整個歷程,他的心境便映射為荒原惡劣的環(huán)境,烏云滿天,狂風嘶吼,暴雪肆虐,陰森而恐怖的氛圍籠罩著整個荒原,這正是惡魔們異常青睞的世界,于是在擺渡人遭受重創(chuàng)之時,邁克爾也終于成為了惡魔們口中的美食。
有瑜在初見擺渡人時即能坦然面對、洞察形勢且出語不凡,用不著任何隱瞞與善意的欺騙,便與擺渡人欣然前往,對于前來相迎的未知世界毫不畏懼、坦坦蕩蕩,于是她的荒原便呈現(xiàn)出了空前美麗的景象。天高云淡,陽光普照,綠草茵茵,甚至還有盛開的牡丹生長在道路兩旁。她的那份淡定與坦蕩,那份從容與善良產(chǎn)生了強大的氣場,連窮兇極惡的惡魔也不得不退避三舍,不敢近身,有瑜與擺渡人每一天都早早到達安全屋,順利抵達天堂口。這是擺渡人最省力省心的一次護送,也是第一個令她的擺渡人心生敬佩之靈魂。
作者塑造了兩個表現(xiàn)截然不同的靈魂人物,他們在面臨同一環(huán)境時由不同心態(tài)造成的不同結果令人唏噓。事實上,當人們陷入順境或逆境中時,反應亦迥然不同。沒有人喜歡逆境,逆境,例如出身、失敗、挫折,無可選擇,無可逃避,它總是無聲無息地悄然而至。然而在逆境中,有人眼里的風景依然明媚,遇事仍能泰然處之、隨遇而安,在苦難的磨礪中默默艱辛地付出,在不動聲色中迎來自己人生的另一個高峰。也有人面對磨難便再無晴天,只覺眼前灰暗,或怨天憂人,或自暴自棄,渾渾噩噩度日,肆意揮霍著殘余的人生,甚至把自己的“不幸”遷怒于人,報復社會,給他人帶來傷害,給自己和家人釀下終身苦果。心態(tài),尤其是遭遇挫折時的自我評價與心理調(diào)整,是多么的重要啊。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袁枚的這首小詩《苔》寫的活潑生動,饒有趣味。苔雖生存在日光照不到的陰暗潮濕之處,卻依然青蔥鮮嫩,蓬勃自信,每讀這首小詩,我仿佛就看到了苔正迎著習習的風昂揚向上的姿態(tài),多么惹人喜愛。是啊,這世間除了陽光下能一眼即視的美麗,也有陰暗潮濕處的精彩生命,即便無人欣賞,也擁有著無可替代的美。
每個人的一方小天地,正如每個人心靈的一面銅鏡,愿折射出的是日光和煦,不是陰雨連綿,是安之若素,不是苦苦煎熬,心鏡明,心境廣,才能水綠山青,前路通暢。
書頁有終,寓意無限。讀書,便有一股潛藏的取之不竭的力量被緩緩地注入心靈,給人帶來光明、希望和一份釋然的心態(tài),讓人更加充實,也更懂得珍惜、回報、感恩自然與命運的美好賜予,還有在生活的每個階段曾經(jīng)并肩而行的,那些我們生命中的“擺渡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0503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散文精選|不信任是從懷疑開始的
下一篇: 夜讀散文|賞雨品秋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