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如你想找一名古人去旅行
這句話是余光中說的
,這么一句普通的話,足見蘇軾的魅力,蘇軾不但才華橫溢,還有一顆有趣的靈魂。其實蘇軾的一生過得也十分坎坷
,屢次被貶,挫折不斷,但是他照樣能夠過得很瀟灑,用一種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一切,即便是前一秒深陷苦海,下一秒也能夠談笑風生,實在是令人佩服。蘇軾臨終之前寫下的最后一首詩《廬山煙雨》,雖然只有短短的28個字
,卻道盡人生的無常!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
,廬山煙雨浙江潮。可能不了解蘇軾的人對這首詩不太熟悉,寫下這首詩的時候蘇軾已經(jīng)60多歲了
,在經(jīng)歷了滄桑世事,經(jīng)歷了一生的顛沛流離之后,此時的蘇軾已經(jīng)是一位風燭老人這首詩更像是人將遲暮,一位老人對于人生更深層次的感悟
其實第一遍讀這首詩感覺很奇怪,為什么第一句跟最后句是一模一樣的呢 其實這正是蘇軾的高明之處
蘇軾想要告訴我們:廬山的煙雨跟錢塘江的潮汐都是值得一看的風景
蘇軾是化用了禪宗史書《五燈會元》中的禪語。在這首詩中
見山是山
在蘇軾看來,“廬山煙雨”和“浙江潮”是山和水
這個時候的山就是山,水就是水
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慢慢時間長了之后
,因為想要前去觀看去不了,所以難免在心中有一份執(zhí)念,我們?yōu)榱诉@份執(zhí)念來看“廬山煙雨”和“浙江潮”,這個時候大家的內(nèi)心會得到滿足,也會出現(xiàn)現(xiàn)實跟現(xiàn)象的失望,讓人失去欣賞山水的初心。大多數(shù)人達到這個境界就算結束了
見山還是山
這一境界其實就是返璞歸真。在經(jīng)歷了人生的種種之后
蘇軾的這首臨終絕筆
這三種境界雖然看起來并不難,但是能夠達到的人卻寥寥無幾
就好像他的《青玉案·元夕》:
"眾里尋他千百度
其實人生在世,大家都渴望可以超凡脫俗
喜歡古典文化的人都知道,讀古詩詞不但可以陶冶情操
就像這句俗話說的“你讀過的書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大學教授都鼓勵現(xiàn)在人們多讀古詩詞的原因
大賽作品集,人手一冊哦
風聲、雨聲
○
寫詩填詞
○
家事
有詩還有遠方...
蘇東坡
人生的三種境界是:
第一境界是“立”:昨夜西風凋碧樹
第二境界是“守”:衣帶漸寬終不悔
第三境界是“得”:眾里尋他千百度
這三首詞是著名的婉約詞
三首全文: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宋代: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
,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雙飛去 一作:雙來去 離恨苦 一作:離別苦)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宋代: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
,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闌 通 欄)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
,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青玉案·元夕》宋代: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這三種境界既可以說是整個人生的哲學
,也可以說是讀書做學問的道理。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0520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