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古詩詞唐詩宋詞查詢,古詩詞分享!
北宋蘇軾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也是一位熟諳茶道的高手,他一生與茶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能從茶中品出生活的真味、世間的真情、人生的真諦。
茶,最基本的功能是什么 當然是消暑解渴。
蘇軾在元豐元年(公元1078年)上任徐州知州,正趕上當?shù)卮蠛?,因行色匆匆,口干舌燥,最為渴盼的是討得一杯清茶解渴,他寫了一首《浣溪沙》,下闋云:“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p>
由于路途遙遠,又喝了一些酒,詩人困乏交加,昏昏欲睡。此時驕陽高照,更覺口渴難耐,若有一杯清甜的茶水解渴多好??!詩人就近敲開了老鄉(xiāng)的家門,問訊可否討一碗茶喝 在這里,茶成了詩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啜茶帖》
茶,還是邀友待客的佳品。蘇軾愛茶,常常以茶待客,寫過不少茶帖。
《啜茶帖》也稱《致道源帖》,是蘇軾于元豐三年(1080年)寫給好友道源的一張便條,邀請他來喝茶聊天,原文寫道:“道源無事,只今可能枉顧?quán)ú璺?有少事須至面白,孟堅必已好安也!軾上,恕草草?!?/p>
此帖邀道源“枉顧?quán)ú琛?,除了共啜有趣外,尚“有少事須至面白”。因為有事相商,故只請道源,未請孟堅,稱“孟堅必已好安也”,且讓他各自休息吧。
蘇軾還給海南的朋友趙夢得寫茶帖,邀請一起喝茶,《致趙夢得一札》云:“舊藏龍焙,請來共嘗。蓋飲非其人,茶有語;閉門獨啜,心有愧?!庇猩虾妹瑁钦堏w夢得會飲不可,可謂相知也。這是蘇東坡的飲茶之道:只有配飲佳茗之人才可以分享,否則佳茗也會有意見的。他也不會獨自享用,因為他覺得如此佳茗不與知己好友共飲,心中會慚愧不已。
蘇軾邀其得意門生姜唐佐喝茶,也寫過類似的茶帖:“今日雨霽,尤可喜。食已,當取天慶觀乳泉潑建茶之精者,念非君莫與共之?!庇泻貌韬眯那椋匀灰堉汉糜岩黄鸱窒?。因而他在《望江南·超然臺作》感慨道:“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鄉(xiāng)了,姑且燃起新火,烹煮春日里剛采的新茶。忘卻塵世間一切煩惱吧,對酒當歌,不負眼下這大好春光??!
茶,具有君子之品格,佳人之妙質(zhì),高人之風度,兼悟禪之韻味。蘇軾在《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芽》一詩中,將茶的質(zhì)地、品格、風味表達得淋漓盡致,詩曰:
仙山靈草濕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勻。
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戲作小詩君一笑,從來佳茗似佳人。
詩中的明月、冰雪都是代指茶;玉川子,唐代詩人、茶仙盧仝的別號,此處指的是詩人自己。“仙山靈雨濕行云”,是說茶色鮮嫩清新;“洗遍香肌粉未勻”,是指其天生麗質(zhì);“清風吹破武林春”,是說其清香可人;“要知冰雪心腸好”,是指其本質(zhì)高雅;“不是膏油首面新”,是說其樸實無華。其中最負盛名的便是“從來佳茗似佳人”,將佳茗的鮮嫩清新與佳人的天生麗質(zhì)、蕙質(zhì)蘭心聯(lián)系一起,比喻貼切、生動,給人豐富的想象和美妙的感受。
后人將蘇軾的另一首詩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與“從來佳茗似佳人”輯成一聯(lián),陳列到茶館之中,成為一副名聯(lián)。
煎茶,更是頗有學問,來不得半點馬虎。蘇軾深諳此道,自有其獨特妙法。他在《汲江煎茶》中說:
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
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枯腸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
該詩描寫細膩生動,從汲水、舀水、煮茶、斟茶、喝茶到聽更,全部過程仔仔細細、繪影繪聲。關(guān)鍵之處是蘇軾認為好茶還須好水配,“活水還須活火烹”,水要好水、活水,清澈的江水;火要旺火猛火,熾熱的燃燒。
他還寫了一首《試院煎茶》,其中對烹茶用水的溫度作了形象的描述,“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以沸水的氣泡形態(tài)和聲音來判斷水的沸騰程度。蘇東坡對烹茶用具也很講究,他認為“銅腥鐵澀不宜泉,愛此蒼然深且寬”,而最好的茶具是“石銚”。據(jù)說,蘇軾在宜興時,還親自設(shè)計了一種提梁式紫砂壺。后人為了紀念他,把這種壺式命名為“東坡壺”。
茶,除了解渴生津,還可固齒療病,益壽延年。對此,蘇軾深有體會。他在《仇池筆記》中,介紹了一種以茶護齒的妙法:“除煩去膩,不可缺茶,然暗中損人不少。吾有一法,每食已,以濃茶漱口,煩膩既出而脾胃不知。肉在齒間,消縮脫去,不煩挑刺,而齒性便若緣此堅密。率皆用中下茶,其上者亦不常有,數(shù)日一啜不為害也。此大有理?!庇浭龅檬衷敿殹?/p>
蘇軾在杭州任通判時,一天,因病告假,遍游佛寺,一日之內(nèi)飲濃茶數(shù)碗,不覺病已痊愈,便在禪師粉壁上題了一首七絕《游諸佛舍,一日飲釅茶七盞,戲書勤師壁》:
示病維摩元不病,在家靈運已忘家。
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七碗茶。
意思是說:高僧生病了,把禪房搬空,獨自睡在床上。南北朝時的謝靈運是在俗之人,卻到處遨游。世上哪有什么魏文帝所求的長生不老藥,我生病了只需像茶仙盧仝那樣,飲盡七盞茶即可痊愈。
為此,他在《試院煎茶》中還感慨道:“我今貧病長苦饑,分無玉碗捧蛾眉。且學公家作茗飲,磚爐石銚行相隨。不用撐腸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甌常及睡足日高時?!焙呛?,不需有什么滿腹經(jīng)綸,我只要有一甌好茶,就能一覺睡到日上三竿??!
-作者-劉琪瑞,男,山東郯城人,一位資深文學愛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聲》《鄉(xiāng)愁是彎藍月亮》和小小說集《河東河西》。本文首發(fā)古詩詞日歷(gushicirl),轉(zhuǎn)載請注明。現(xiàn)在新建了粉絲群以供各位詩友交流,想入群的朋友,請在后臺輸入加群(不是在留言區(qū)回復(fù)喔)。
唐詩宋詞唐詩宋詞300首唐詩宋詞三百首唐詩宋詞元曲 唐詩宋詞精選回復(fù)“唐詩”、“宋詞”,即可查詢詩詞。
對一個吃貨來說——
在這世間,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
“北宋第一網(wǎng)紅”蘇東坡,恰恰是個吃貨。
他,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
他,一路被貶一路吃——
被貶黃州,吃上了豬肉;被貶惠州,愛上了荔枝;被貶海南,吃起了生蠔。
達觀的人,無論被置于何種境地,他總能將生活過得熱氣騰騰。
有人說,人生為何不快樂,只因未讀蘇東坡。
如果你覺得生活很難,那就讀一讀蘇東坡的這3首“美食詩詞”,
流傳900年,如今讀來依然很治愈,讓人覺得幸福。
一、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蘇軾生命中最大的一次危機,就是“烏臺詩案”。
熙寧二年(公元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開始變法。
蘇軾深知自己與變法派政見不合,會受排擠,于是申請外任。
就在這時期,蘇軾到了杭州,擔任杭州通判,后來又擔任密州、湖州知州。
在這過程中,蘇軾見到了變法的種種弊端,
于是他到任湖州后,在給皇帝的謝表里就寫了:
“陛下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yǎng)小民?!?br>
這言語之中,分明就是牢騷。
聰明的蘇軾,并沒有意識到——
此時王安石早已被罷相,變法的主持人變成了宋神宗本宗,
——這叫不能“審時度勢”。
所以他的牢騷,自然會讓神宗大怒,
皇帝一發(fā)怒,身邊的人就知道該怎么做了。
——這叫周圍有人“察言觀色”。
蘇軾從任上被押解回京,關(guān)在御史臺。
下獄之后,蘇軾生死未卜,一日數(shù)驚。
在等待宣判的日子里,兒子蘇邁天天到獄中給蘇軾送飯,
兩人約好:平日只是蔬菜和肉食,如果被判死刑,那就送魚。
有一天,蘇邁錢銀用盡,只好出京去借錢,因此將送飯的事拜托給一位遠親,
結(jié)果臨行前忘了囑咐約定的事,
結(jié)果第二天,這位遠親給蘇軾送來一條熏魚,
蘇軾一見大驚,以為自己兇多吉少,于是內(nèi)心凄惶,給弟弟蘇轍寫下兩首訣別詩,
一首寫道:
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jié)來生未了因。
結(jié)果,虛驚一場。
最后,蘇軾被赦免,但被貶謫到黃州擔任團練副使,
這個職位,沒有實權(quán),俸祿微薄,甚至不足以養(yǎng)家糊口。
于是當?shù)毓賳T就將黃州東郊的一塊荒地劃給了蘇軾,
所以蘇軾就有了另一個名字: 東坡。
因為實在沒錢買好吃的,作為“吃貨”的蘇東坡就將眼光盯在了黃州的豬身上。
彼時,宋人以牛羊肉為主,豬肉“上不了臺面”,
所以當時黃州的豬都被養(yǎng)得白白胖胖,甚至“稻草系豬豬不跑”,
就在此時,蘇東坡研究出了“東坡肉”:
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哎媽呀,這文字,讀起來都讓人口水直流。
經(jīng)歷過“死里逃生”的蘇軾,或許就在這種美食間找到了治愈的力量。
說來神奇,如果你心情低落,處于生命中的低谷,
那不妨找一個時間來做一餐飯,
那咕嘟咕嘟冒著熱氣的蒸鍋,那滋滋滴著油的烤肉……
一切,如此美好。
二、人間有味是清歡
在黃州生活了四年,蘇軾又到了汝州。
雖然生活里有太多不如意,豁達如蘇東坡,依舊喜歡游山玩水,
在黃州時,因為“東坡”太過貧瘠,產(chǎn)糧不多,
蘇軾就和朋友們一起到沙湖去看一塊地,結(jié)果在半路下起了雨,
蘇軾寫下了那一首有名的《定風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帲瑲w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到了汝州,蘇軾依舊游興不減,
雖然在冬日,他還是約著好友劉倩叔,一同游覽南山。
斜風細雨,瑟瑟清寒。
兩人打開自帶的食物,不過是清茶、野菜,
即使如此,蘇軾還是洋洋自得寫下一篇《浣溪沙》: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游南山。)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人間有味是清歡,
或許只有經(jīng)歷過人世浮沉,才能有這樣的感悟。
蘇軾的一生,開篇驚艷,
參加科舉考試后,被主考官、當時的文壇領(lǐng)袖歐陽修大力褒揚,
于是他就成了“最紅的文壇新人”,
未曾經(jīng)歷風雨的他寫起政論文章洋洋灑灑,獨具慧眼,
后來經(jīng)歷過“烏臺詩案”,他從高處跌落谷底,
甚至要帶著家人一起躬耕勞作,
我們看到的是豁達從容,但在背后,卻有著難掩的艱辛,
好在蘇東坡就是蘇東坡,
也曾歷風雨,不改向陽心。
看過風雨之后,才會明白: 平平淡淡,粗茶淡飯或許才是有味的人生。
三、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蘇軾被貶到惠州,在古代,嶺南地區(qū)多是煙瘴之地,
在富庶的中原地區(qū),大家對嶺南是心生恐怖的,
可是蘇東坡,這位無可救藥的樂天派,竟然滿心歡喜。
他吃著荔枝,還寫下“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詩句,
結(jié)果蘇東坡文名太盛,這詩不久就傳回京師,
政敵們一看,喲,小日子過得不錯啊,那,再貶。
于是,蘇軾被貶海南儋州,
在宋朝,這可是僅次于“滿門抄斬”的重罰,
彼時,蘇東坡已經(jīng)62歲,
他將家人留在惠州,自己帶著小兒子蘇過渡過海峽,到了海南。
在儋州,年已花甲的蘇東坡生活很辛苦,
但他還是在給兒子的信里介紹當?shù)氐拿牢丁枺?br>
在信的結(jié)尾,他還要囑咐:這玩意很好吃,你可別告訴別人,不然他們都要跑來和我爭搶美食了。
這種從骨子里透出的樂觀,真是沒救了。
3年之后,蘇軾被赦免,有人問他在海南有啥感受,
他用一首詩作了回答:
參橫斗轉(zhuǎn)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
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
即使被貶到南荒之地,他心底還是沒有恨意,
而是覺得,這或許是自己一生中最奇絕的經(jīng)歷。
有人說,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生命總會有崎嶇坎坷,總會有晦暗不明的時刻,
但是,那種藏在心底里的歡喜和樂觀,總會讓你發(fā)出溫柔的光芒,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fù)計東西。
一個階段的處境并不會決定你的一生,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自己,
保持對生活的熱情無論何時都不會錯。
如果你累了,就讀一讀蘇軾吧,
在他的詩中尋找豁達、樂天,尋找讓你幸??鞓返牧α?。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曾說過:“戲作小詩群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一本書,一壺茶,一縷陽光,一絲清風,掬一捧春光潑入心房,便能暖遍一汪歲月。確實,一方陋室,也能讓人心靜自如,一壺淡茶,仍能品出恬然生香的味道。而常品茶的朋友,閑暇時候常喜歡論道茶意,可真正知曉18層茶意的人并不多,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18層茶意指的到底是什么吧:
第一層不茶
不茶指的就是根本不喝茶。茶,早已被列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茶在我國又為國飲,善喝茶還具有保健之功效,除因客觀條件不能喝的人外,只是單純不喝茶的人實在可惜。
第二層厭茶
厭茶指的是雖能喝,但是不喜歡喝茶。不喜歡喝茶的人較多為習慣了可樂等飲料的年輕人,茶對他們而言沒有刺激的味道,又需要時間來泡,自然不受歡迎。
第三層惰茶
墮茶指的是會喝,也不討厭喝,但是卻懶于花時間坐下來泡壺茶喝。茶可清心,心不清靜,哪還有時間來喝茶。
第四層隱茶
隱茶指的是會喝,也愛喝,卻吝嗇,只愿自己躲著獨自享受的人。正所謂:獨不如眾,有了好東西大家一起分享才最是快樂。
第五層商茶
商茶指的是會喝又愛喝,卻只在有利可圖的時候才拿出好茶與人喝。
第六層美茶
美茶中的“美”非“好茶”,而是美人。只為那流水茶盤前秀色可餐的茶藝師而消費的茶。注意,非喝茶,乃為消費茶。
第七層醒茶
醒茶指的是通過喝茶來提神醒腦。
第八層飯茶
飯茶就是喝茶,可以幫助消化食道,增進食欲。
第九層學茶
學茶又稱茶卒,指的是學習茶的真境界。曾有人說在茶的面前自己永遠都是學生,并非茶葉有何高深難懂之處,而是喝茶乃“喝在茶外”,就如佛家公案中的“吃茶去”一般。
第十層愛茶
愛茶又稱茶徒,指的是著重于追求茶的情趣的人。也指看茶湯、聞茶香、品茶味,產(chǎn)地、年代、茶品特色都能一一講解的人。
第十一層嗜茶
嗜茶又稱茶客,指的是沉迷于茶的真味的人。不尋茶的出處、來源、年份,只為喝到自己心中真正的茶。
第十二層耽茶
耽茶又稱茶豪說的是以實際行動來體會茶的真境界人。
第十三層暴茶
暴茶又稱茶狂,只求修煉茶道者。這一階段有些走火入魔的感覺了,一不小心便是陷入了“癡、貪”之中。
第十四層長茶
長茶又稱茶仙,諳熟茶道已得三昧者。就如《茶道極意》中:夫茶者,在心不在術(shù),在術(shù)不在心。心術(shù)兩無,便顯一味,是為茶之妙道。
第十五層惜茶
惜茶又稱茶賢,指的是珍惜茶又珍惜人情的人。也有人生一世,有所得亦有所失,珍惜人情者也即珍惜當下的說法。
第十六層樂茶
樂茶又稱茶圣,已經(jīng)達到喝茶也罷,不喝也罷,對茶當前,悠然自得者。
第十七層觀茶
觀茶又稱茶宗,見茶即樂,不必再喝。
第十八層廢茶
廢茶又稱涅槃茶,這個境界可以因茶而抵達另一個境界。
生活的最高境界,從來就不只是堅守平淡,而是以一顆平和淺淡的心,安然輕放每一寸光陰,樂享每一份暖香,修一顆平常心,笑看世間繁華。
一個人不為塵世的一切所蠱惑,只追求自身的簡單和豐富,正如夜涼了,讀一本書、煮一壺茶、聞一聞窗邊的花香,總能尋到可以暖掛滿你我回憶的老墻。隨性,自由,素簡的生活正如品茗須慢品,歲月似歌要靜聽,驀然回首,幾個春秋,暖風依舊,歲月不休。
?禪茶一味?這個詞對于很多人來說并不算陌生,自古以來,禪與茶便是息息相關(guān),密不可分。人們在茶語中悟禪道,在禪語中參人生。飲一杯清茶,能讓人心曠神怡,參一天禪,亦能讓人起伏不定的內(nèi)心安靜下來。所以,茶禪一味,是很多人一生向往的境界。
大詩人蘇東坡云:?茶筍盡禪味,松杉真法音。?說的就是茶中有禪,禪茶一味。茶對禪宗而言,即是養(yǎng)生用具,又是得悟途徑,更是體道法門。
茶如果只像開水一樣,僅是解渴;如果只像咖啡一樣,僅是提神,斷不能由單純的物質(zhì)成為文化的載體。像修禪那樣去品茶,才知道好茶的精妙。茶道的目的不是為了飲茶止渴,也不是為了鑒別茶質(zhì)。茶能清心去火,禪能靜心明性。茶中有禪,茶禪一心,更能清靜人的靈魂。
要真正理解禪茶一味,全靠自己去體會。體會就是悟,在?悟?這一點上茶與禪有它們的共同之處。所謂?體驗也得處,皆是悟?,?必工夫不斷,悟頭始出?。這種體會可以通過茶事復(fù)雜的程序和儀式去感受。碾茶過程中的輕拉慢推,煮茶時的三沸判定,點茶時id提壺高注,飲茶過程中的觀色品味,都借助事茶。體悟。佛性,喝進一縷縷大自然精英,換來一道道佛國美景。
禪茶一味,妙蘊人生,淡泊寧靜,虛懷若谷。一壺茶,盛放的是一顆云水禪心,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品茶之味,悟茶之道,就是要用雅性去品,要用心靈去悟。?茶里乾坤大,壺中日月長?。手執(zhí)一杯香茗,茶韻生香,融入靈性,一道茶煙,輕輕一嗅,便疏通了靈秀之身心,隱逸而恬淡,清寧而閑適。
人間心意千萬種,一款心意一款茶。靜品歲月風雨,淡讀時光蒼茫,笑看天際流云,墨守四季輪回。生如春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禪茶一味,悟道如水。朝華夕拾,滄海桑田。彈指間,生命這本書已翻閱了大半,雖未腰纏萬貫,甚至清貧,但聊以自慰的是在自己擁有權(quán)勢的那些年,沒有迷失自己,沒有折戟官場,沒有做金錢的奴隸,也實在是一件幸事。不是嗎,做一個輕松的清貧者不比做一個負重的富有者,更超然自逸,更怡然自若嗎?做一個?無知?的?智者?不比做一個?無智?的?知者?更輕松自然嗎?
?茶為水骨,水為茶神?,自古以來,茶,更是諸多文人墨客的摯愛,茶如人生,有苦有澀,喝茶,喝的是心 情,品的是意境。杜耒?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喝的是一種豪爽;陸游?青燈耿窗戶,設(shè)茗聽雪落?,喝的是一種雅致;文征明?寒燈新茗月同煎, 淺甌吹雪試新茶?,喝的是一種歡愉;更有?何時一飽與子同,更煎土茗浮甘菊?,喝的是一種超然。
人的靈魂總是被太多的瑣事束縛著,只要靜心坐下,排除雜念,體味如茶道一般的禪道,就能頓悟。在品茶時放下世間的一切紛擾,專心體會清靜超脫。人世間。浮華的誘惑也好,功名的利祿也罷,多一份淡泊,就會得一分寧靜,自然就有了超凡脫俗的意境,就有了定力。
禪宗的理想境界是將思想融化在日常生活中。濃澀人生,清淡日子,流年歲月中,一份寧靜,一份幽然,一份感悟,盡在一盞清茶中。
?茶禪一味?是法語,坐在屋前陽光下,泡一杯茶,不說話,喝茶讓你靜了心,清了志,明了理,讓你的心靈和行動更加和諧與統(tǒng)一。悟禪喝茶的日子,云淡風輕,心無掛礙。
禪與茶,是一份寧靜的人生歸屬;茶與禪,是一次精神的人生沉淀。
禪茶一味,詩意人生,心有花開,歲月靜好。
《次韻曹輔寄豁源試焙新芽》
仙山靈草濕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勻。
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吹破武陵春。
要知玉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
《汲江煎茶》
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
大瓢貯月歸春甕,小勺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枯腸未易經(jīng)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
《試院煎茶》
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
蒙茸出磨細珠落,眩轉(zhuǎn)繞甌飛雪輕。
銀瓶瀉湯夸第二,未識古今煎水意。
君不見昔時李生好客手自煎,貴從活火發(fā)新泉。
又不見今時潞公煎茶學西蜀,定州花瓷琢紅玉。
我今貧病常苦饑,分無玉碗捧娥眉,且學公家作茗飲。博爐石銚行相隨。
不用撐腸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甌常及睡足日高時。
《水調(diào)歌頭》
已過幾番風雨,前夜一聲雷,旗槍爭戰(zhàn),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頭雀舌,帶露和煙搗碎,結(jié)就紫云堆。輕動黃金碾,飛起綠塵埃,老龍團、真鳳髓,點將來,兔毫盞里,霎時滋味舌頭回。喚醒青州從事,戰(zhàn)退睡魔百萬,夢不到陽臺。兩腋清風起,我欲上蓬萊。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055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秋分詩詞金氣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