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
"多情自古空余恨"其實是清朝文人史清溪所作的佚名詩.
有“多情自古空余恨,好夢由來最易醒。
”
另外在清人魏子安的小說《花月痕》中有全詩,為: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夢由來最易醒。
豈是拈花難解脫,可憐飛絮太飄零。
香巢乍結(jié)鴛鴦社,新句猶書翡翠屏。
不為別離腸已斷,淚痕也滿舊衫青。
“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綿綿無絕期”的意思是:自古以來,感情很豐富,投入的感情很多得人,都只會留下遺憾。而這種遺憾會持續(xù)很長時間,一直受之困擾,沒有停止完結(jié)的時候。
“此恨綿綿無絕期”是出自白居易的《長恨歌》中"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多情自古空余恨”是清朝文人史清溪所作的無題詩“多情自古空余恨,好夢由來最易醒”。所以“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綿綿無絕期”這句話其實是兩首作品拼接而來的。
【附】在清人魏子安的小說《花月痕》中有史清溪所作的無題詩的全詩,為: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夢由來最易醒。
豈是拈花難解脫,可憐飛絮太飄零。
香巢乍結(jié)鴛鴦社,新句猶書翡翠屏。
不為別離腸已斷,淚痕也滿舊衫青。
就是自古以來,感情很豐富,投入的感情很多得人,都只會留下遺憾。而這種遺憾會持續(xù)很長時間,一直受之困擾,沒有停止完結(jié)的時候。
一部西游記中豬八戒常說的話,實際是從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摘錄組裝成的.
閑話白居易《長恨歌》
在港產(chǎn)電視劇《西游記》里,那個由于侵犯了嫦娥姐姐,被罰歷經(jīng)千世情劫的豬八戒的口頭禪是:“多情自古空余恨,此恨綿綿無絕期?!?。這里老豬犯了一個低級錯誤,上句是出自“多情自古空余恨,好夢由來最易醒?!?,下句是《長恨歌》里的“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不過既然他是豬就原諒他啦!或者他比我們想象的還高明,早已懂得集句,亦未可知。
寫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的作品有很多,詩歌有:李白《清平調(diào)》三首,杜甫《哀江頭》、《麗人行》,白居易《長恨歌》等。戲劇有白樸《梧桐雨》、洪升《長生殿》等。聽說關(guān)漢卿也寫過這方面的劇本,失傳了。其中當(dāng)然是白居易的《長恨歌》最為著名了。另外王安憶有一小說也叫《長恨歌》,我沒有讀過,不知道和白居易的《長恨歌》有什么聯(lián)系。
自從有了白居易的“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的千古傳誦的佳句后。使七夕除了牛郞織女的鵲橋相會外的故事,又添了唐玄宗和楊貴妃長生殿盟訂終生的浪漫故事,令七夕成為元宵節(jié)外又一個中國的情人節(jié)。
我很喜歡朗誦《長恨歌》,這首詩有很好的韻律美,而且對仗工整華麗,頗有帝王家的氣象,如“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驪宮高處入青云,仙樂風(fēng)飄處處聞”等等。
以前電視上曾經(jīng)舉行過“《長恨歌》背誦比賽”,我也曾經(jīng)努力背過《長恨歌》,但結(jié)果是:我首先氣定神閑地背出“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zhì)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cè)?;仨恍Π倜纳?,六宮粉黛無顏色?!闭Z速不斷加快,一念完“六宮粉黛無顏色”就用有韻律的吚吚哦哦飛速帶過,最后用異常清晰堅定的聲音念出“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這樣整首《長恨歌》就被我“有頭有尾”地背出來了,這叫自欺欺人呀。
唐代的審美觀念和現(xiàn)在是大不相同的,大家看看唐代的工筆仕女畫,里面的美女都是豐滿動人的,所以如果現(xiàn)在的女孩生活于唐代應(yīng)該多幸福呀,不用天天想著瘦身之事?!堕L恨歌》作者并沒有正面說楊貴妃胖,他只用了一句“溫泉水滑洗凝脂”,就把楊玉環(huán)的身材巧妙而優(yōu)雅地介紹出來了。根據(jù)稗官野史記載:楊玉環(huán)由于胖,所以有天下胖人的通?。聼?,愛出汗,她每天都要幾次沐浴,一次正在沐浴,剛巧被“胡兒”安祿山碰見(由于唐玄宗和楊貴妃認(rèn)了安祿山做干兒子,所以安祿山可以自由進出宮中),這家伙色膽包天,竟然對貴妃娘娘施以“祿山之爪”,但他回家后又怕皇上追究,難逃一死,就和副將史思明密謀作反,是為“安史之亂”。如果用詭辯家慣用的偷換主題式的邏輯推理,可以得出結(jié)論就是因為楊貴妃的肥胖,引致“安史之亂”的。
現(xiàn)在說說玄宗借道士幫助于虛無縹渺的蓬萊仙山中尋到了楊氏的蹤影那段。我想一方面是那道士懂得一點點心理暗示和催眠的方法,那時的人迷信,誤以為是神仙之道。另一方面是唐玄宗對相思入骨了楊貴妃,“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笨梢娖渌紤浿?,這才會產(chǎn)生仙山相會的幻覺。
我想假定沒有發(fā)生“安史之亂”,唐玄宗和楊貴妃可以白頭到老,那么按照帝妃之戀的慣例,楊貴妃可能落得“紅顏未老恩先斷”的下場,這就是叔本華所說的真正的人生悲劇,可以說楊貴妃死得是非常適時的。
有人研究過白居易寫此詩是剛好失戀之時,長恨,可以解釋成:永遠(yuǎn)的遺憾。他是借這個故事抒發(fā)自己的胸懷,其它人的主題一般是如陳鴻的《長恨傳》所說的: “窒亂階,懲尤物,垂于后世”。白居易只在首句“漢皇重色思傾國”透露出諷刺的味道外,其它基本上是對這帝妃之間的真摯的愛情的歌頌,簡直是“一諷而百勸”。白居易是想表達(dá)對真摯的愛情的向往,它的主旨應(yīng)該是歌頌“萬里何愁南共北,兩心那論生和死”的美好愛情,而不管這種愛情是發(fā)生在誰身上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0574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這些抖音句子我已經(jīng)能倒背如流了,很撩···
下一篇: 18句甜蜜情話,都是你要的愛情